关键词艾比湖湿地资源,保护,科研,旅游,多种经营
Abstract:xinjiangYiBiHuwetlandnaturereservefornationalwetlandnaturereserve.Animalandplantresourcesaroundthelakedistrict,ithasrichnaturalwetlandecologicalsystemofbiologicaldiversity,typicality,importance,vulnerabilityandscientificresearch,andtouristvalue.YiBiHuwetlandresourcesoncesuffereddamage,ecologicalsystempresentsasignofrecession.Nowneedstointensifythewetlandprotection,scientificresearch,restorationefforts,andmoderatedevelopmentandandreasonableuse,inordertogivefullplaytowetlandfunctionsbenefit.
Keywords:YiBiHuwetlandresources,protection,research,tourism,andavarietyofbusiness
1概况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博乐市东北部,距博乐市40公里。在行政区划上地跨精河县、博乐市和阿拉山口口岸区。地理坐标为东经82°36′-83°50′;北纬44°37′-45°15′。东西长102.63公里,南北宽72.3公里,面积2670.85平方公里。艾比湖是准噶尔西部最低洼地和汇水中心。以艾比湖湖体为核心,包括湖滨地带形成了5500平方公里的湿地。
2000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2年6月成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址在阿拉山口。2003年管理站站址迁至博乐市市区。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3月升格为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级别为副县。
2自然条件
2、1地形地貌
湿地自然保护区三面环山,仅东北部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相连,湖滨地带由山前洪积冲积湖积平原组成。广泛分布石漠、砾漠、沙漠、土漠、盐漠、沼泽、滩涂。艾比湖地处湿地中西部,海拔189米。
2、2气候
艾比湖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热充足,保护区光照有效辐射量为65Kcal/cm.a,日照时数约2800小时。年平均温度为6—8℃,积温3000—3500℃,无霜期16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极端相对湿度为5%以下。年平均降水量90.9毫米。与之相对的年蒸发量达3790毫米以上。艾比湖湿地位于阿拉山口主风通道区,年平均大风(大于17米/秒风速)天数高达165天。
2、3生物
2、3、1野生植物资源
艾比湖植被可分为5个植被类型,8个植被亚型,17种群系。艾比湖湿地处于中亚植物区系与蒙古植物区系的交汇带,造成了各个植物区系的接触、混合和特化,植被组成从藻类、菌类、苔藓、地衣、蕨类到有花植物,种类多样,艾比湖湿地的种子植物有53科191属385种,被子植物52科190属378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37科132属263种;单子叶植物15科58属115种。双子叶植物占优势,裸子植物种类最少。占中国干旱区植物种类总数的64%。
2、3、2野生动物资源
保护区湿地资源丰富,存在着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隐域性生境,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养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保护区内目前查明共有野生动物50科135种,其中两栖类2科4种,爬行纲6科10种,鸟纲28科111种,哺乳纲12科32种,鱼纲2科10种,水生浮游动物5类21种。
2、4水文
解放初期,入湖的补给水量为30亿立方米,湖水面积1250平方公里。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加和大规模水土开发,拦截河流,艾比湖流域的河流入湖水量剧减,使湖面缩小到520多平方公里,地下水位下降了2—3米。储水量由30亿立方米减到7亿多立方米。流域内年浮尘天气超过100天。近几年来,在丘陵及平原区广泛实施了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荒漠区实施国家和地方重点公益林保护;水利部门严格控制水土开发,提取地下水。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了艾比湖及周边的植被保护,水资源量有所增加。目前精河、博尔塔拉河年补给入湖水量6亿立方米左右,地下水入湖水量1亿立方米左右,使湖面稳定在500—600平方公里范围内。
3自然资源评价
3、1典型性
艾比湖是我国西部的国门湖泊,是中国重要湿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地形成盐湖、沼泽、滩涂、石漠、砾漠、沙漠、土漠、盐漠等多种植被群落。艾比湖湿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多样化的湿地类型和较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使这里构成了国内极端干旱区最具代表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
3、2稀有性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使这里的野生动物、植物种类明显多于周边地区。有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物35种,国家保护植物12种。同时这里又是中国新疆西北部重要的鸟类迁徙地、繁殖地、越冬地。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成为我国内陆干旱区一座独特的生物基因宝库。
3、3多样性
一是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区内盐湖、沼泽、滩涂、石漠、砾漠、沙漠、土漠、盐漠构成了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有旱生、湿生、盐生、水生等多种植物类型。
二是植物物种多样性。野生植物物种十分丰富,共有野生植物52科191属385种,水生浮游植物7门57属。
三是动物物种多样性。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大面积的湿地植被是各种野生动物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50科135种,其中两栖类2科4种,爬行纲6科10种,鸟纲28科111种,哺乳纲12科32种,鱼纲2科10种,水生浮游动物5类21种。
3、4脆弱性
艾比湖及湖滨地带处在阿拉山口大风通道,处于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地带,这里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及植被构成的环境综合体极易受各种自然力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艾比湖地区的植被是其周边乃至整个天山北坡地区的天然绿色屏障,如不能很好地保护植被,会给周边及整个天山北坡的生态环境带来重大的风沙灾难。
3、5重要性
保护区内有胡杨、中麻黄、甘草、大叶白麻、精河沙拐枣、白梭梭、梭梭、阿魏、肉苁蓉、瓣鳞花、艾比湖桦等12种国家Ⅱ类保护野生植物。
此外属于自治区一、二类的保护动物有:鸢、草原雕、红胸、极北蝰、沙狐、赤狐、虎鼬、艾鼬、伶鼬、鸿雁、针尾鸭、鬣蜥、沙蜥、角鸊鷉、风头潜鸭、赤麻鸭、赤嘴潜鸭、环颈雉等18种。
3、6科研和旅游价值
丰富的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有沙漠、戈壁、雅丹地貌、湖积堤等。水文景观有大面积湖泊水域、小湖群、风景河段、沙质湖岸等。动植物景观有各类珍稀动植物。人文景观有丝绸之路北新道等古道穿越。另外,亚欧大陆桥从湖旁通过,为艾比湖的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4主要保护管理措施
4、1动植物保护措施
4、1、1植物保护措施
根据保护区内植被分布和自然条件,划分不同类型的植被分布区,如艾比湖水生植物分布区等。
(2)在原有科克巴斯陶管理站和阔克塔拉管理站的基础上,增设8个管护站,修建巡护道路,配备交通、通讯工具,修建瞭望塔等设施。
(3)禁止向保护区内倾倒或排放工业废水、废渣、废液、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其它废弃物或污染物。
(4)在生态旅游区适当控制游客人数,最大限度的减少游憩对植被的影响。
4、1、2动物保护措施
(1)各管护站要配备责任心强的巡护员,加大巡护力度,以确保资源的安全性。
(2)林业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要严格控制枪支、弹药。杜绝行政执法者执法违法、犯法现象发生。
(3)各管护站要利用法律武器,坚决打击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4)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及时救护伤残、病弱、失散和周边群众送来的野生动物,通过救治,精心养护,使其恢复自然生存能力。对于幼小动物,需经历适应野外生存环境的驯养野化过程,否则不能放归野外。
(5)在各管护站建给饲站。在动物缺食期,管护员在巡护时定期对管护区内各给饲点补充食物并采取投食、引食等方式,扩大给饲范围。
(6)针对鸟类习性,建人工仿真鸟巢、建投食台,改善鸟类生存、繁殖环境。
4、2科研宣教
4、2、1科学研究
(1)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属温带干旱区盐生湿地生物的汇集地带,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基础资料。
(3)湿地建群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繁育、更新、复壮技术研究。
找出其个体及种群的生长发育规律,探索恢复种群、扩大数量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为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4)水生生物生态学研究。对水生生物生态链进行系统研究,找出水生生物的繁育、发展、消亡及对水体自我净化作用等保持和稳定湖泊和生态作用。
4、2、2科研监测
(1)气象监测:在石头房子管护站、阔克塔拉管理站建两个气象观测站,配备气象仪器,开展保护区气象观测工作。
(2)水文监测:在博河口、精河口、奎河口设置三处水文检测站,开展保护区水资源监测。
(3)病虫鼠害监测:在病虫鼠害发生严重的区域,建立固定的病虫鼠害观测点,掌握病虫鼠害发生、发展规律,为积极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4)生态定位监测:配备全球定位系统、地理遥感监测系统,对保护区内的土壤、植物、动物及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为艾比湖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2、3科普宣教
建立科普教育中心,建成集科普宣教、大型会展于一体的综合楼。系统制作一批艾比湖历史演变模拟沙盘、图册、光盘等。
积极与宣传媒体建立业务关系,聘请专业人士来保护区进行现场拍摄,制作专题片。邀请各级新闻机构考察,撰写宣传报道,鼓励保护区职工在报刊杂志上投稿宣传。
(3)对保护区内所设置的标牌、指示物的内容进行精心制作,融标示与知识于一体。在鸟岛及博河口建观鸟台处,设置水鸟图谱、生活习性、迁飞路线等解说牌。
(4)在保护区不定期举办植树周、爱鸟观鸟周、保护知识竞赛、有关保护区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法制意识。
4、3生态旅游设施建设
鸟岛景观建设
(2)特种动物养殖场建设
(3)沙疗中心建设
(4)生态旅游探险区建设
(5)湖面游览
(6)湖滨浴场
(7)建设盐湖景点
4、4多种经营设施建设
(1)人工种植经济林。在保护区内有灌溉条件的实验区人工种植枸杞、俄罗斯大果沙棘等经济灌木林和肉苁蓉、甘草、麻黄等中药材,既美化绿化了保护区,又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2)绿色食品深加工。在精河县建绿色食品加工厂,加工枸杞、甘草、肉苁蓉等中药材及特种养殖动物的肉类深加工。
(3)生物饲料开发在艾比湖科学合理开发卤虫资源,并在保护区南部建设综合生物饲料厂。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
一、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局指数和含义
二、基于景观生态学分析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
一张嘴可以毁掉一个物种
穿山甲、猫头鹰,以及被广州人称为“五爪金龙”的巨蜥,是在广州最为流行的三种珍稀野味。在那里,人们认为穿山甲能防癌解毒,天麻炖猫头鹰去偏头痛,巨蜥有壮阳的功能。
杨楠说,广州从化野味市场,数量最多的可能是禾花雀。从汉代南粤国王赵陀的墓葬中,曾出土过用青铜器烹煮禾花雀的痕迹,可见它的食用历史非常久远。而改革开放后,禾花雀的滋补作用被神化,时令时,一天竟有十万只以上的禾花雀被送进餐馆。麻雀般大小的禾花雀煲成汤,卖到上百块钱一只。原来,每年春秋成群的禾花雀会路经北京,可近十年来,已很难见到成群的禾花雀了,这种鸟终于快被中国人吃绝了。
然而,当野生动物的食用作用被神化的同时,人们却没有意识到,目前已知动物身上约有200多种传染病,80多种寄生虫,其中一半可以传染给人。比如对人类危害很大的狂犬病、疯牛病、艾滋病等等,当然,还有让人记忆犹新的SARS。
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曾对9条巨蜥新鲜死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体内外寄生虫检查。结果发现,巨蜥身上至少藏有4种寄生虫,其中一条接受检验的巨蜥体内竟藏有676个虫体。
在内蒙古有天鹅繁殖和迁徙经过湿地,有些人撒上拌有剧毒农药的粮食,被毒死的天鹅冰冻后贩运到广州,进入餐馆,除去内脏,人吃了当时也许不会有反应。但是,这些野味终究是经过黑市才上了餐桌的,来路不明,死因不明,又有谁能保证它们的食用安全性。
经不住的高利润诱惑
丑小鸭被毒死的故事只说了一半。原来,内蒙古乌审旗的那位村民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孩子还等着钱上学。“捕杀野生动物固然可恨,但有的人也是被逼得走头无路。”杨楠说,遇到这样的捕猎者,处不处罚都很纠结。
有一年元旦,杨楠去湖北探望病危的战友,一路上,土家族自治州的居民就在国道两侧,端着野猪、狍子、野鸭、红腹锦鸡叫卖着,他找到有关部门反映这个情况,却得知由于当地经济比较落后,有关部门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也查得比较紧,交易就转至地下,极其珍贵的金钱豹,一只甚至可以卖到五六万。
2008年金融危机,许多南下的打工者遭到解雇,他们从广州回到湖北野三关,发现当地人春天种地,秋天收割,冬天打猎,一只母的红腹锦鸡可以卖50元,公的卖70元,一天抓5只,可比打工赚的多得多。有些出乎杨楠意料的是,那些村民甚至学会了用彩信向订购者推销。
尽管有人是为了生计才进行非法盗猎,但大部分野生动物贸易和走私的直接原因还是高利润。
据了解,从东南亚一些国家收购1只穿山甲只需要100~200元,平时到达广东市场则可以卖600~700元/公斤,春节前后可涨至1200元/公斤左右,一只穿山甲重约七八公斤,这意味着,在广东地区每只穿山甲的售价在9000元左右,旺季甚至可以上万,而这还不是经过厨师烹饪后吃到食客嘴里的最终价格。
物种资源缺乏系统研究
“广东动物志等著作的缺失表明我们对野生动物家底资源摸不清。”邹发生表示。
他以自己研究专长举例。“迁飞的鸟类,春季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我国黑龙江以北的地区,秋季到中国南方来,冬季又到了南半球的大洋洲。国际学术会议上,鸟类的迁飞路线、分布都很清晰,就我们中国的信息是空白,搞不清。”
作为生态环境重要一环,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大气、水、土壤等自然因素的约束。“这些要素如何具体影响动植物生存情况是学术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不知道种群数据,研究就无从谈起。”
不仅如此,基础的研究又会影响到野生动物保护的管理上。“不知道哪些动物需要保护,不知道应执行怎样的保护力度。”邹发生说。
濒危的物种理应受到保护,濒危程度与受保护程度应该直接关系。但王英永表示,在我国这两者却并非完全一致。受保护的不一定濒危,而濒危的又可能是我们缺乏调查而没受到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腹鹰、白鹇等,实际上数量还是挺多的。”而上述广东乌龟虽未进入保护动物之列,却是处于濒危状态。
非法狩猎罪存立法缺陷
湖北省森林公安局吴鹏曾在《森林公安》杂志撰文指出,我国对于非法狩猎罪是存在立法缺陷的。他认为应该是指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狩猎的规定。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持有狩猎证,并按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猎捕。”
而按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非法狩猎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仅仅是: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行为。
吴鹏表示,这一规定的缺陷在于:遗漏了“未持有狩猎证狩猎”和“不按狩猎证规定的事项狩猎”这两种重要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情形。
“这会导致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力度大大降低。”他指出,从执法实践来看,查处的违反狩猎法规狩猎的案件绝大部分情形是“未持有狩猎证狩猎”和“不按狩猎证规定的事项狩猎”,而这两种情形又被排除在犯罪之外,这就给违法行为人以可乘之机。
只要行为人不是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无论其非法猎捕的野生动物数量多么惊人,情节多么严重,也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使得一些违法分子屡屡铤而走险。
人情执法难禁绝
内蒙古一带盗猎的野生动物很大一部分会先集中到天津。杨楠曾到天津调查,他说,在当地农村,专做野生动物贩卖的人家有的藏着十七八个巨大的冰柜,而他们多是做死体生意的。也有本地人在天津入海口的湖汊地区,布满千万张大网,过往的成群的白鹭、野鸭、水鸡被捕获。
“这些野生动物被用特制的集装箱伪装起来,竟然能堂而皇之地走民航、水运去往南方。”杨楠透露,“除了集中发货,贩子手里只要有货,也可以买通大巴车,让其在放置行李的地方留出位置。到了目的地,很快有人接应,并直接送往消费的餐馆。”
他说,警方的突击检查时紧时松,而那些野生动物的贩卖者都各有门道,消息非常灵通,真正受到打击的微乎其微。
“我们都知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但如何杜绝买卖,关键就在于管理。”龚世平认为,要真正将保护野生动物落实,管理制度上一定要革新。
除此之外,还要给钱、给人、给政策。“对保护区物种调查需要投入,一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护林员上岗同样需要投入。钱要花在刀刃上,这又需要有效的监管。”
王英永则从保护观点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保护野生动物更多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去考虑,一些动物保护者太执着于保护所谓的旗舰物种并不可取。
“在自然界中,一个物种的绝灭,自然有它的理由,我们不应作过多的干预。”王英永认为,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效果,最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一些物种的衰亡,会有另一些物种的兴起。
一个例子就是,在2.5亿年前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当时地球上70%的陆生脊椎动物,以及高达96%的海中生物消失,但在数百万年后,陆地与海洋的生态圈得以恢复,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大绝灭前的水平。
选择试验地――四川平武
2010年秋,一个有意捐赠“社会公益保护地“项目的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了四川省平武县。TNC项目执行团队向这些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与关怀之情的企业家们展示了他们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恢复上的高度专业性和十足信心。经过几天爬山涉水,每一位企业家对“社会公益保护地”的概念,运作方式、保护规划和地区发展有了清晰的了解,并被项目将要产生的影响深深吸引了。
2010年12月,这个企业家团队向四川省民政厅申请成立“四川省自然保护基金会”,并得到主管部门四川省林业厅的首肯和积极配合,使这些在中国公益界有良好口碑的企业家们大受鼓舞。这些在产业商业生涯中创造无数奇迹的老板们,掀开了森林栖息地保护崭新的一页。
重建生态廊道
平武县总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县内已有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目标的王朗、雪宝顶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然而,通过保护空缺分析,我们发现现有的保护区只覆盖了全县大约30%的大熊猫栖息地,还存在着像“黄土梁地区”和“摩天岭片区”这样明显的保护真空地带。这两个区域连接着四川唐家河、甘肃白水江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羚牛、林麝等野生动物来讲是重要的迁徙和繁衍廊道。它们需要通过这些迁徙廊道,自由自在地到不同的保护区去觅食、安家、繁育后代,或者借助这些通道与其他的种群进行联系,来保证自己的种群永远兴旺健康。在对平武县的保护空缺地区的保护价值、林地权属和社区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之后,TNC选择了摩天岭片区作为“社会公益保护地”项目的第一期项目示范点。
从伐木者到保护者
平武不但以大熊猫出名,也以林业产业出名。1998年“天保工程”之前,林业为平武县GDP的贡献达60%。地处摩天岭的平武县老河沟林场建立于1972年,很多年来一直是采育并重。从1998年8月1日起,林场停止采伐林木,转入护林、育林,常驻工人22名。在前26年中,老河沟林场共采伐了908.8公顷森林,造林面积1084.1公顷,是为数不多的实现了造林多于伐林的林场。即使经过近30年的采伐,现在场内依然密布天然林和人工林,活立木蓄积量达46.6万立方米,生物量极高。通过生境分析也验证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垂直气候明显,是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更让人欣慰的是,这片森林中除大熊猫以外,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如小熊猫、牛羚、岩羊、野猪,也有红豆杉、珙桐、连香树等珍稀植物。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持编订的《平武县老河沟主要动植物名录》中就收录有228种动物和301种植物。
老河沟林场原有5个管护站,2008年大地震后,林场获得灾后重建资金2505万元用于各个管护站和保护区内巡山道路建设。如今“社会公益保护地”项目把整个摩天岭片区的老河沟林场、周边零星的国有林地、乡有林地合在一起,共有近110平方公里的林区都作为优先的栖息地保护目标。这对于林场职工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