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网讯(记者宋建州见习记者余柏言通讯员姚明仿)山泉水注入集装箱,利用先进设备控制养殖环境,实施科学精准养鱼,排出的尾水可以养殖田螺;鱼螺混养,还可以种植水稻、生物浮床等,经过生物净化的水又可以循环利用……在陆川县米场镇五柳村的一个山凹里,连片的池塘和连排的集装箱组成一个高密度高效的养殖基地,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
在玉湛高速公路旁边的养殖基地位置优越。
集装箱养鱼,高产稳产效益佳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玉湛高速公路旁的广西育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看到了一排排神秘的绿色集装箱和连片的鱼池,站在集装箱的顶部,可以看到鱼群在约15平方米的水里游来游去。
“跟传统鱼塘相比,集装箱养鱼杜绝了淤泥不利物质、药物残留,增加养殖密度,一个集装箱能养1000条鱼左右,相当于一两亩传统鱼塘的产量。”该公司负责人陈广育告诉记者,利用集装箱高密度养鱼,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增氧技术,可以实现水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控制,大大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而且还能标准化地控制鱼类的质量,达到高产稳产。“一个宽2.5、长6米、高2.5米的集装箱,可实现年产量1500公斤左右,利润是可观的。”
据了解,该公司去年6月份投入了20个集装箱进行高密度养鱼,首批鱼已经在今年春节前销售,因为其肉质鲜嫩、品质好、质量稳定,一经上市便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集装箱养鱼可实现高密度养殖。
生态养殖出来的鱼质量稳定,品质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鱼螺混养模式,创出高效养殖新模式
在基地里,连排的集装箱下面还有一个个水池连成片。记者看到,水池边趴着不少田螺,在悠闲地晒着太阳。工作人员下水摸出一个,记者注意到,这里的田螺个头比一般的田螺大得多。“这些池里养殖的是中华园种螺,我们采用鱼螺混养模式,就是利用集装箱的尾水排放到养殖池里,尾水里含有的有机肥料和饵料生物可供田螺摄食。”陈广育介绍说,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集装箱养鱼排放的尾水通过生物净化,具有丰富的饵料和充足的氧气,是比较适合养殖田螺的水体。通过这么一个方式,基地里90%的水可循环利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极大降低了养殖废水的处理成本。
据介绍,田螺可与草鱼、鲤鱼等鱼类或水生动物混养,有时为了提高名优水产品的产量,还可以把田螺作为青鱼、龟、鳌饲养中的优质饲料。鱼螺混养是基地创新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
鱼螺混养是基地创新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
延伸养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育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其创新利用集装箱养鱼,鱼螺混养,以立体循环养殖的模式,为玉林市设施渔业创新一个新样板。
据了解,该公司种养殖基地共有500多亩。主要从事集装箱鱼类养殖和香水柠檬、砂糖橘种植等。运用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农业养殖,打造出原生态的安全食品,2021年12月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目前,该公司还从事农业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农业种养殖新品种引进繁育,新品种研发,饲料配方研制、推广,产品销售运营等业务。基地工人全部采取就地招聘,解决当地劳动力过剩问题。同时也为青壮劳动力提供更好的留乡就业创业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下一步,我们公司打算再投入16个集装箱养鱼,将供应链延伸到两广各地。同时也利用周边的山地种植黑黄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陈广育表示,看好设施农业,通过科学精准喂养实现高产稳产,解决渔业与土地资源短缺、养殖用地和用水成本等问题,实现农业增收,渔业增效,生态增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