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发现世界新物种——小寨子沟刺虎天牛
世界新物种——小寨子沟刺虎天牛日前在中国四川被发现。发现者称,该物种至今才被发现,是因其与属内其他种类区别不明显,易混淆。
2016年7月、8月及2017年6、7月,经保护区批准,刘彬与中科院昆虫博士王成斌及多名捷克甲虫研究人员,在四川绵阳北川县小寨子沟保护区采集了8794号天牛标本,分属180多个种,较《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中的12种天牛科昆虫多了170余种。
后期研究发现新物种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你们是怎么发现新物种小寨子沟刺虎天牛的?
刘彬(以下简称“刘”):这种天牛是在后期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研究的时候才发现的。新物种小寨子沟刺虎天牛采集于板栗树的花上,属于该地区同时期的优势种类。
法晚:要确定是否为新物种,是不是需要大量的工作?
刘:发现新物种的前提,是发现者必须要了解整个类群大致有多少种类,每一种什么样子。新物种的发现就是一个对比的过程,分类找出不同并且归档。
之后,如果你怀疑某一标本可能是一个未被描述过的种类,就要开始细致的对比工作,比如我们有90%的这个类群的模式照片,可以通过模式照片来确定这个种类是已知还是未知的。
最后一步是解剖。我们一般会解剖雄性标本的外生殖器,因为生殖器在鉴定上是十分重要的参照,每一个种类,它们的生殖器构造都不同。
与已知物种差别甚微
法晚:小寨子沟刺虎天牛有何特征?
刘:我们发现的这种天牛属于叶甲总科天牛科天牛亚科虎天牛族刺虎天牛属。刺虎天牛属体型中到小型,最小的种类4毫米,最大的种类也不过15毫米。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触角的第三或第四节内侧有刺状突起,而有的种类从第三节到第六节都有。正是因为该种与属内其他种类区别不明显,容易混淆,所以至今才发现。
法晚:这个物种数量多吗?
刘:刺虎天牛一般生活在所有有树木的地方,大致分为三个环境,人工林、次生林(含灌木丛)及原始林。经过10年的野外考察,我们发现,刺虎天牛属的种类,最突出的习性是访花,大部分种类经常可以在盛开的壳斗科植物或其他灌木植物的花上捕获到。有一些天牛没有访花习性,一般是在人工砍伐或自然倾倒的树木枝干上发现的,只占很少的比例。这个属的类群,北方的种类少,从北向南呈种类递增的趋势。原因是,越向南,树木种类越多元化,种类自然就多。
本身工作与昆虫无关
法晚:听说您并非科班研究者?
刘:我不是科班出身,研究昆虫的动力源于真正的喜爱。我的工作与研究昆虫无关。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非常感谢很多科班出身的老师和朋友的帮助。
法晚:爱好研究昆虫是从何时开始的?
刘:小时候我父亲带我去公园抓蜻蜓,我就觉得它们特别有趣。后来有一次在山里捡到一只天牛,那种对未知昆虫的兴奋,我现在都记得。
刘:正式研究是从2014年开始的。但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在做知识的累积及分类研究,包括文献资料、标本、经验。就像采矿一样,先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才可以切入主题。
团队研究经费七成自费
法晚:这些年在研究天牛上投入了多少资金?
刘:整个团队的经费有七成资金是我出的,剩余三成来自个人捐赠。从2014年起,我每年得花70万元左右,如果从2007年算起,不算买设备的钱,少说也花了500万元了。
研究昆虫总体说来分几大部分。一是采集,采集所需要的装备主要是网、振布、灯泡、发电机及一些其他的处理标本的工具,如镊子、化妆棉、自封袋等等。二是研究设备,比如解剖镜、相机、电子显微镜等等。我买过最昂贵的设备是一款电子显微镜,造价100多万元。还有其他。
法晚:家里人支持吗?
刘: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在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努力地做着一些事。
法晚:您之前还发现过其他物种吗?
刘:发现过,因为标本基数太大了,里面总会有新的物种,从2016年至今,我大概发现了10个新种天牛。
法晚:这一爱好给您带来的收获是什么?
刘:有人认为我这爱好就是烧钱,其实也不是。人类如果连自己星球上有什么物种都不知道,那很可悲。我们工作的意义就是发现新物种,把它们带到人们面前,让大家认识。当然同时它也有经济意义,天牛本身是蛀干型害虫,发现并了解它们,对树木保护也是有帮助的。文/记者陈卿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