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种”福建“蚝”厉害!

进入5月,南方的牡蛎进入生长旺季。浮球在一望无际的海上有节奏地浮动,传递着丰收的讯息。

今年春天,位于诏安的兴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第一次培育三倍体牡蛎苗一举成功。“就在我们工厂门口交货,提供四倍体亲本的种业公司按3800元一斤的约定价回购,然后转身以1万元一斤的市场价卖出去。产业链下游的养殖户开车追到这边买苗。”兴东总经理陈荣顺感慨于巨大的差价。

摆在海鲜档口里一样大小的生蚝,法国产的50多元一个,旁边国产的只有5元一个。2012年在调研市场时的这一幕场景,深深刺激了福建优益佳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童长辉:“为什么中国蚝会比外国蚝价格低这么多?”

两次巨大差价的背后,指向的是同一个谜底——是否拥有三倍体牡蛎的育种技术。

向兴东提供四倍体亲本的是一家福建的本土企业——厦门世倍公司。“育种是最难的,而我们做的是次难的育苗,所以价格有这么大落差。”陈荣顺说。

日前,记者来到厦门世倍公司位于漳浦县佛昙镇的育苗场。育苗车间内,工人们忙着将一串串三倍体牡蛎苗放在海水养殖池内进行附苗。透过显微镜,可见如同小米粒一般的三倍体牡蛎苗在快速游动。

赤石湾中心渔港牡蛎上岸现场。图源:福建日报

三倍体牡蛎,顾名思义,就是比二倍体牡蛎多了一套染色体。和人类一样,普通牡蛎的两套染色体中,有一套是由母亲的卵子提供的,另一套是由父亲的精子提供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家尝试使用化学物质、温度休克或静水压等方法诱导三倍体牡蛎。它由一个带有两组染色体的卵子和一组染色体的正常精子结合而成。

“早期三倍体牡蛎诱导率一般只有80%,养殖至成品三倍体成活率也只在50%~70%。”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曾志南介绍,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带领团队开始攻关三倍体牡蛎育苗技术,将三倍体牡蛎培育成功率从50%提高到90%,该成果曾获得1999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国内二倍体牡蛎的养殖足以让渔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整个产业对于三倍体牡蛎的需求并不强烈,三倍体牡蛎问世后并没有大面积推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传统二倍体牡蛎逐渐呈现个体小型化、生产速度慢、肥满度欠缺、种质退化的趋势,养殖效益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国人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曾经习以为常的牡蛎也有了更高的品质要求。

牡蛎品质和口感的差异主要与品种、水域和养殖方式等有关。我国牡蛎的养殖品种主要有两广、海南地区的香港牡蛎,福建的葡萄牙牡蛎以及北方的太平洋牡蛎。福建多年来普遍养殖的是葡萄牙牡蛎。

在产业更新换代的大趋势下,三倍体牡蛎走上了潮头浪尖。

20世纪末,美国研发出了四倍体牡蛎培育技术。四倍体牡蛎含有四套完整的染色体,如果和二倍体牡蛎杂交,就可以得到100%三倍体牡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宁岳介绍,与之前的技术相比,该项育种技术具有高稳定性、高成活率等优点,因此在国外迅速被广泛运用。

2012年,童长辉在市场调研时见到的法国牡蛎,正是使用当时最新的三倍体技术培育而来。物以稀为贵,那时完全靠进口的三倍体牡蛎在市场上的售价,比国产二倍体牡蛎高出许多。

市场需求在哪,研发方向就跟到哪。很快,曾志南团队就积极参与到厦门世倍公司组织的前沿育种技术研发中,攻克三倍体育种最新技术的“卡脖子”难题。这一次,福建育种的科研力量不仅掌握了四倍体育种技术,而且在诱导率、成活率等关键指标上走在国外技术的前面,走在了世界牡蛎育种技术的最前列。

现在,厦门世倍已成为我国三倍体牡蛎的育种、育苗的重要基地。无论是针对北方的太平洋牡蛎还是南方的葡萄牙牡蛎,世倍的技术体系都能培育出三倍体苗种,并且实现一年四季稳定出产。

从2019年实现量产以来,厦门世倍在全国沿海各地合作的苗场已多达50多家,在福建三倍体苗种市场占有率达50%,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苗种质量获得南北各地养殖户的肯定。高端生蚝市场被进口生蚝长期垄断局面已扭转。

现在,在童长辉的公司里,主播每天都在直播售卖各地生蚝,其中大量由世倍公司种苗养殖出来的福建本地产的三倍体生蚝成为爆品,售价与法国生蚝不相上下。

“世倍的崛起,实质上和三倍体牡蛎在福建的普及同频共振。”曾志南认为。

被称为“省尾”的诏安县,位于福建沿海最南端,也是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咸淡水和寒暖流的交汇,令水质、洋流、温度适宜的诏安自古以来就是养殖生蚝的理想“牧场”。

今天的诏安,是福建最集中的牡蛎养殖区,拥有1000多家牡蛎养殖户。全县养殖面积4.8万多亩,年产量约31.6万吨,位居全省第一,产值约6.5亿元。单单一个梅岭镇,牡蛎产量就占到全国牡蛎产量的1/10,全省乃至全国牡蛎产业的每一次脉动,都能在这里被清晰感知。

田厝村和林厝村是梅岭镇的两个渔村,福建牡蛎种苗技术的创新历程,是那两个村家家户户都熟稔的生计故事。

凌晨的田厝渔港,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味。在急促的马达声中,生蚝养殖户做好了出海的准备。渔船载着一笼笼准备投放的生蚝苗,驶向诏安湾养殖区。田厝渔港还是渔旅融合发展的示范点,立在渔港道路两边的“蚝仔”动漫造型,欢迎着天南地北来的采购商和游客。

田厝村凭着地理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养蚝,是整个诏安起步最早的。当时,田厝村渔民养的都是二倍体牡蛎,且收入不错。

田厝村牡蛎养殖业的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在21世纪初。由于长年高密度养殖,曾经是优良“海上牧场”的诏安湾开始不堪重负,水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牡蛎产量及品质下降。

内湾养不了,外海又有台风、大浪等种种不可测因素,何去何从?

2005年,林厝村的林舜辉是全县第一个把牡蛎养到外海的人。

“外海在别人看来是老虎,在我看来是小绵羊。”林舜辉凭着自己多年和大海打交道的经验,摸索出了规律——每年的9月份下牡蛎苗,正好养到第二年2、3月份收获,刚好避开台风季。

就这样,从林厝村开始,渔民们渐渐摸索着往诏安湾以外的地方拓展牡蛎养殖海域,牡蛎产量获得回升。

“今天不创新,明天就等死。越躺平,越落后!”林舜辉有感而发。

正是凭借同样的勇气,林舜辉在2016年再次果断选择创新,成为全省第一个延绳式养殖三倍体牡蛎的人。

当时,因为养殖多年的牡蛎遇到品种老化的问题,林舜辉找到了此前已合作多年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团队,团队向他推荐了三倍体牡蛎。多年和大海打交道的他,一听就明白了这一育种创新对于牡蛎养殖的重要性,马上拍板决定要购买三倍体牡蛎苗。

“二倍体苗200多元一亩,三倍体苗1400多元一亩。那时村里很多人都说我被骗了。”林舜辉顶住压力,用本地渔民创新的延绳式吊养技术开始养殖三倍体牡蛎。

第一个吃螃蟹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个头比二倍体增加38%以上,肉重增加60%以上,收购价格也高出三倍多。另外,二倍体牡蛎有着繁殖的季节限制,而具有不育性的三倍体牡蛎一年四季都可以上市。

从林厝村到田厝村,从梅岭镇到诏安县,从漳州到全省,养殖三倍体牡蛎的渔民越来越多。相应地,对三倍体牡蛎种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位于诏安县金星乡的福建省宝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种业蛤蚶蛏补短板阵型企业,也是福建省省级水产良种场。今年,宝智全面介入三倍体牡蛎育苗,收到的订单已经超过18亿粒。“自己做,不再向外买”是宝智启动三倍体牡蛎育苗的初衷。

在宝智的藻类培育车间,种类繁多的藻类培养瓶一排排整齐陈列。“这里就是牡蛎的后勤食堂。从微藻开始经过逐级扩繁培育,成为牡蛎苗的饵料。”望着瓶中褐绿色的液体,公司负责人沈琴宝说。

“我们是最早进行花蛤工厂化育苗的企业,拥有设备及经验优势。”沈琴宝介绍,目前公司已升级改造苗种繁育配套设施,加大投资促进牡蛎苗种的培优及繁育,“现在诏安的三倍体苗种相当大部分还依靠外援,要发挥本地良种场苗种品质及规模优势,满足养殖户的需求”。当前公司正携手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攻关牡蛎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宝智并非个例。近年来,福建牡蛎启动种业“倍增计划”,加强优良种质资源引进、良种培育和良种扩繁。

“牡蛎这个事,最难的是两头。”诏安县副县长曾占壮说,“一头是上游的种苗培育,另一头是下游的市场销售。”

在任职副县长之前,曾占壮在科研院所从事水产科学研究多年。他告诉记者,种苗研发一直以来都是水产科研的难点,往往需要相当长的研究周期和很大的资源投入,这就与科研项目对投入产出比和成果转化率的要求相冲突。“所以,像诏安三倍体牡蛎这样,先引、再养,是国内大部分水产品产业发展的路子。这就造成后面想要发展全产业链时,种苗研发和市场销售成了薄弱点,更是难点。”

渔民在诏安湾的养殖场查看生蚝的长势。图源:福建日报

附壳、串线、分苗、暂养……仅仅是从牡蛎育苗到养殖的这个阶段内,就可细分为多个步骤。不过,只要与养殖这一产业链中间环节有关,诏安都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

离育豪不远的赤石湾中心渔港,是我省的一个重要牡蛎集散地。港口内,渔船进出繁忙,起重机忙着装卸牡蛎;港口外,一辆辆大卡车来回穿梭,排队等着运牡蛎。“到了夏天的高峰期,卡车都开不进来。”赤石湾村的渔民告诉记者。

在中国的牡蛎产业版图上,诏安,不仅是养殖重镇,也是集散重镇。

“种苗、半成品、成品,每一个阶段的牡蛎都在诏安有着买全国、卖全国的往来贸易。南下广东,北上浙江、山东、辽宁,都有诏安人在养殖牡蛎。”诏安三倍体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黄洪滨把诏安牡蛎产业的版图向记者捋了一遍。

“可是我们在利润率最高的产业链上下游还是力量薄弱,这是诏安现在努力的方向。”黄洪滨坦言,自己现在积极筹建的诏安牡蛎协会,正是瞄准解决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存在的难点。“举例来说,我们以协会的名义去和顺丰、京东这样的大物流公司谈判牡蛎的生鲜运输价格,就会有着更大的议价权,而物流成本是牡蛎销售的一大关键因素。”

两头发力,一起升级,全面推进牡蛎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曾占壮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动态了解深入,企业对生产一线的新动向感触敏锐,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有着走在科研前沿的智库优势,各有所长。“相较来说,产业链的中游风险大、利润低。政府要整合各方力量,立足本地优势,从上下游两头下功夫、出实招。”

在产业链上游,诏安县当前正协调多个科研院所、企业,积极筹建辐射东南沿海数个省份的牡蛎种质资源平台;打造以牡蛎育种、养殖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水产动物诊疗中心,谋划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响已获得的“中国生态牡蛎之乡”金字招牌,在生态育种上走得更远,积极准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福建优益佳水产品食品有限公司在厦门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在销售生蚝。图源:福建日报

在产业链下游,诏安县当前正采取发展精深加工和打通贸易物流齐头并进的办法,“两条腿走路”推动牡蛎的市场销售提质增效。

曾占壮分析道:“诏安县谋划中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极大推动牡蛎精深加工的发展,做成袋装鲜牡蛎肉、罐头、预制菜等产品,抓住新一轮网络平台经济的风口。”

释疑

三倍体牡蛎为何好

福建已攻克牡蛎三倍体育种技术的“卡脖子”难题,走在了世界牡蛎育种的最前列。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曾志南解释:与三倍体牡蛎相比,二倍体牡蛎在繁殖季节会从性腺释放大量生殖细胞,导致性腺萎缩,重量至少减少了60%。同时,由于消耗大量的能量,其糖原含量明显下降,口感不佳。而三倍体由于具备不育性,所有力气都用于长个子,个头是二倍体的2倍至3倍,生长速度也提高30%以上,产量高、卖相佳、品质好。

多倍体牡蛎不是转基因品种

多倍体牡蛎不是转基因品种,不含有任何外源基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我们常吃的小麦、水稻、香蕉、无籽西瓜、草莓等都是天然三倍体或多倍体。

天然的多倍体在动物界(含水生动物)极少发生,三倍体牡蛎是为数不多的由人工诱导多倍体成功并实现产业化的水产品种。

数据

60万吨:每年约有60万吨牡蛎在诏安县上岸,总量占到全球牡蛎产量的13%,位居全国之首。

211.2万吨:2021年福建省牡蛎养殖面积3.7万公顷,产量达211.2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7.54%和36.29%,均居全国首位。

30万亩:目前福建拥有110多家三倍体牡蛎育种场,年育苗量约30万亩;养殖面积预估超过1.7万公顷,养殖产量约100万吨,分别占全省牡蛎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四成多。

THE END
1.生蚝养殖技巧大揭秘,助你轻松玩转生蚝产业!生蚝,又称牡蛎,是一种全球性的贝类,其养殖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几乎所有濒海国家都有生产。生蚝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肉与壳都具有药用价值,因此备受青睐。那么,究竟如何养殖生蚝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投石养成法 此法适用于底质较硬的潮间带和潮下带 ,选用拳石或较大的石块作附着基 ,均匀分散或成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13/11/41836639_1123161518.shtml
2.现代化海洋牧场加持广东各地争办“蚝”门盛宴怎么破?刘志刚表示:“解决传统生蚝养殖痛点,就是按照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要求,疏近用远,降低近岸养殖密度,到水深10-25米的外海海洋牧场养殖生蚝,同时以科研成果带动产业发展。” 此外,广东生蚝的良种生产体系同样亟待完善。广东虽为海水鱼苗种大省,但大部分深远海主养品种亲本保有量有限,海鲈(花鲈)、黄鳍鲷(黄鳍棘https://gdtv.cn/article/aa8a4346bf5a14e0d19923c8caa38344
3.鲍鱼壳上的“垃圾”是什么?养殖户如何防治?对待这些“赖皮”,养殖者们应该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养殖贝类,对不同的附着生物采取不同的措施。 目前采用的附着生物防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清除或防止附着生物附着;掌握附着生物生物学规律,避开其附着水层和时间。个体明显的附着生物可人工从贝壳上锯除剥离,并在剥离后马上换水或加入少量抗生素药浴https://www.scnjw.com/.content/myarticle/myarticle/f71e26c6-e276-11ed-9861-04d9f5394155/
4.牡蛎的养殖技术方法13篇(全文)时间进入深冬,牡蛎鲜嫩肥美,正是上市的好时候。阎荣金的万亩养殖场每天不仅要加工5吨牡蛎,牡蛎壳和牡蛎汁还要分着卖,每年能给他带来上千万的收益。 从《我的叔叔于勒》说牡蛎 第5篇 牡蛎别名又叫生蚝,是所有食物中含锌最丰富的(每100g牡蛎,含锌71.2mg),有美肤强体之功。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ruhywa0.html
5.看,生蚝是这样种出来的!陈家庆已有12年种蚝经验。前两天,他又去广西买蚝苗,已经运回3车,每车有七八千串蚝苗,每串花费30元。“今年最多运回5车蚝苗。去年运回了8车,但受疫情影响,生蚝收成后,到今年3月都卖不完。”陈家庆说,如果没有疫情,岭头村的生蚝不愁销路。 https://content.foshanplus.com/newsDetails.html?newsId=533591
6.生蚝怎么洗才干净1、盐水浸泡,生蚝是一种海洋贝类,除了在天然海洋生长还可以在人工养殖,所以很多生蚝中含有较多的泥沙,所以买回来的生蚝建议先浸泡。2、刷洗外壳,生蚝上生长在海洋中https://m.yyk.iask.sina.com.cn/q/10cnsYpcVr8V.html
7.生蚝的养殖方法是什么饲养管理方法有哪些3、其他作用:牡蛎可能有调节整个大脑皮层的功能。生用镇静、软坚、解热的效力良好;煅用则涩而带燥,收敛固涩之力较强。具有壮阳作用! 猜你感兴趣: 1.鹧鸪的营养价值以及功效作用有哪些 2.生蚝怎么清洗图解 3.生蚝的挑选方法 4.常见的牡蛎种类有哪些 5.生蚝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6.怎样挑选新鲜生蚝https://mip.xuexila.com/zhishi/dongwu/1877300.html
8.防城港生蚝批发生蚝批发到货怎么保存新鲜价格厂家防城港生蚝批发 生蚝批发到货怎么保存新鲜的详细说明介绍: 北海蚝场生蚝批发,生蚝批发市场联系,产地养殖户,生蚝养殖场,蚝场有大蚝、中蚝、中小蚝、小蚝、蚝丁等规格,日均批发3.45万斤生蚝,原产地现捞现发,鲜活直达,同时批发各种海鲜:扇贝、青口、带子螺、蛏子王、花甲、鱿鱼、八爪鱼、皮皮虾、花蟹、青蟹、南美对https://www.china.cn/qtxianhuoshuichanpin/5036940346.html
9.未来的养殖业(未来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会东网未来的养殖业只有走规模化、机械化、种养一体化、综合循环化的科学养殖模式,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10. 未来养殖业会有什么变化 总的来说,养殖生蚝的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但是养殖要先学好技术才能降低损失。 1、市场需求变化 生蚝在很早前基本都是在上面咱们提到的沿海地区重点养殖,很少来到内陆,那时候吃生蚝大家https://www.huidongwang.cn/38164.html
10.生蚝:天然苗采集崇减人工繁育是发展方向红木山全村有670多户人家,共3000多人口,其中就有300多户从事生蚝养殖,从业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70%。记者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2009年广东省生蚝养殖面积为30051公顷,总产量为864274吨;2010年养殖面积为32013公顷,总产量为931945吨,分别比上一年增长6.5%和7.8%。生蚝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产量在不断上升,但是,http://fishfirst.cn/article-3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