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围虾是一个新品种,在淡水养殖中也是比较优良的品种,由于人们对养殖基围虾的认识都比较浅显,技术方面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了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池塘的选择不当导致育苗死亡,养殖中的病害,养殖产量低等问题。为了能更好的发展淡水养殖产业必须在基围虾养殖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更要加强科技投入,从而使基围虾淡水养殖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关键词:淡水养殖;发展技术;基围虾
基围虾是刀额对虾的学名,也属于对虾,这种虾主要盛产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带是广盐性虾的一种,1996年在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淡水湖中首次试验饲养成功,随后一年扩大养殖规模,在沿海地区养殖了大面积的基围虾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效益。这种基围虾的养殖对饲料的要求不高进食也多,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好、耐高温、对盐度适应范围广以及疾病抵抗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其成为很多养殖户的首选对象,加之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环境要求低、成本不高、市场需求大以及市场售价高,适合我国大范围养殖,因此笔者通过养殖环境以及养殖方法等方面来分析基围虾的养殖技术。
一、基围虾对环境要求
基围虾只适合在沿海地区海岸线低的地方生存,对地质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它的生活区域必须是低海岸的沙地、泥沙地区或者湖泊沿岸浅水缓流、水草多的水域,在温度方面它非常喜欢生长在温和的水中,适应的水温为10~37℃,最佳温度为17~32℃,当温度低于10℃时它就会潜入水底,其活动规律一般是白天休息傍晚进行捕食晚上进行活动,在水质方面的要求是水质清澈,对盐度要求不高,高密度盐水中也能生存但是主要在淡水中进行生长,同时在稻田中也可以生存。在需氧量方面它对低溶氧忍受力比较强,也就是说基围虾在低氧的状态下也能存活,这是非常好的优点,尤其是对育苗的运输有很大的帮助,当还是育苗时基围虾的需氧量为0.867mg/L,长大时需氧量也随之增大,但是需氧量有一个极限最低值为0.21mg/L,当低于这个值时育苗就开始死亡。
二、基围虾育苗和运输
三、养殖基围虾的要求
(一)水质好
第一,基围虾养殖最主要的是水,只有好的水质才能养出优质的成虾,这就要求养殖池塘的水必须达到要求的含氧量和pH值,其中含氧量最低不能超过4mg/L,pH值保持在7.5左右,水质必须清澈,在水位方面要求池塘的水在虾苗时要在5cm左右深度,随着虾的成长水的深度也要增高,体温低时水位相对低一些,气温高时水位增高,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气温来决定池塘的换水频率,总的来水就是一定要保证水质清新,养料充足。
(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喂养
第二,在喂养方面要求饲养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养殖常识,因为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饲养方式,在虾苗刚放入池塘时只需喂养少量的细微饲料,因育苗需求量较少池塘中含有的微生物群体比较丰富,随着生长的速度加快喂养的饲料也要适当的增加,夏季虾生长的最快季节要加快投放饲料量,这时要勤换养殖池里的水,实时监测池塘的温度保证池塘的含氧量,在生长旺季要适当给虾添加外加剂如维生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虾的健康成长,喂养方式也要少食多餐,既要保证供食量也要防止投放量多对养殖池水质造成污染,总的来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合适喂养。
(三)疾病治疗预防为主治疗为本
第三,在基围虾疾病预防方面要求养殖户一定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本,在养殖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方式,尽量使用对水质没有污染的消毒液,也可以用传统的生石灰来消毒,基围虾养殖中最主要的是对虾的补钙,只有及时的补充钙才能保证基围虾的生长蜕壳,为了防止其他生物对基围虾造成的危害,要及时的清除其他生物保证基围虾的优质生长环境,在发现病害时也不要着急,根据经验查看具体病情,再用无污染的药物进行治疗,总之在预防疾病方面要以预防为主,当发生病变要使用无公害的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对池塘环境造成污染,更要每天不定期的检查养殖池塘,同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四、结语
总体而言,关键要把苗做好。我国基围虾池塘养殖技术及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技术问题及难点,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来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基围虾的技术的改良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八一,徐月清.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方法与途径[J].渔业致富指南,2009(6):45-46.
[2]王立民.南美白对虾内陆池塘养殖的四个技术问题[J].齐鲁渔业,200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