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旺,所有产业中,养殖业当仁不让。我县是传统畜牧业大县,一直以来,畜牧业都是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助农增收致富的关键支撑。
今年以来,县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612”总体部署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产业升级、聚焦生态养殖、聚焦品牌培育、聚焦农牧循环,加快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在坚持保护“绿水青山”中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提升我县优质安全放心畜产品供给能力、良好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至9月底,全县出栏肉鸡2675.00万只、肉鸭4049.81万只、生猪55万头,存栏奶牛1.09万头、蛋鸡120.88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3.13万吨,畜牧产业链销售收入实现91亿元,全县畜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聚焦产业升级构建融合发展格局
分割好的生鸡翅和鸡腿,经过卤制、冷却、杀菌和包装后,色香味俱全的熟食产品10多分钟便可下线——在山东铭基中慧食品有限公司新投产的中央大厨房酱卤加工车间内,这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运行着。“里边盛有氮气和二氧化碳,可以抑制产品中微生物的繁殖,达到了延长产品保质期的目的。目前,这个酱卤车间每日可生产10吨以上同类产品,生产能力绝对不同以往。”中央大厨房运营总监曹君宗对项目产能信心满怀。
经过多年发展,虽然铭基中慧凭借在生鲜制品领域的优势,成为一家肉食鸡加工的大型合资企业,成为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知名连锁食品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但是,随着广大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快捷餐饮需求的变化,铭基中慧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大变数。发展时机稍纵即逝。铭基中慧抓住机遇,中央大厨房项目应运而生。“动能转换必须加快转,转晚了不行、转慢了也不行,只有加快传统动能转型升级,推动新兴动能迅速崛起,才能实现‘老树发新枝、新芽成大树’”。曹君宗表示,目前,中央大厨房项目五条生产线已全部建成,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项目也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大厨房所需要的原材料将直接来自循环农场,经过大厨房加工后,产品附加值提升20%以上,可为100公里以内的学校、酒店、商超等单位提供服务,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养猪场,记者来到鄌郚镇的山东五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猪场,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发酵床模拟的是那种原始生长环境,而且不需要对猪粪采用清扫排放,也不会形成大量冲圈污水,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出养猪场,基本上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标准,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总经理刘康宁解释说,利用发酵床养猪,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应用几十年了,但是在我国的普及率一直不高。“我们公司就利用发酵床来饲养黑猪,不仅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标准,而且对黑猪健康生长有极大促进作用。”
秸秆、锯末、稻壳、花生壳这些在农村里随处可见的农作物做了垫圈料,将天然盐、微生物、营养剂等物质混合形成发酵床,一头头黑猪在上面格外活泼。据了解,发酵床的寿命一般能达到3年,3年以后发酵床上所产生的就是纯正的有机肥,可供山上的蔬菜、果树使用。而发酵床里含有益生菌,黑猪偶尔拱食一些会对肠胃也有利。“环境好了,肠胃好了,猪就生病少,就健康,也有机。而这些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板结的问题,提高地力,蔬菜水果都达到有机标准。现在科学技术的运用,菌种的使用,已经能够在合适的温度下保证东西进行发酵,冬天加加温,既给猪保暖,也提高发酵效率。现在来说更省人力了。”刘康宁说。
“在产业升级方面,我们一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打造畜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三是推动畜牧业品牌化经营。”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世祥介绍,通过“以养带种、农牧结合”的结构调整思路,根据我县牛羊等草食畜的养殖情况,在奶牛、肉牛和肉羊生产的优势区域,积极发展青贮专用玉米等饲料作物,合理确定“粮改饲”试点面积,实现就地就近转化,提高秸秆转化率,有效缓解了生态承载压力。目前,粮改饲项目共有13个奶肉牛场参与,计划青贮4万吨。加快推进大北农生态养殖一体化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75亿元,在营丘镇建成万头母猪场以及育肥猪场、有机肥厂,配套发展绿色有机高效种植业。通过抓重点项目建设,以做大畜产品加工业和做优休闲农牧业为着力点,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产业“接二连三”发展,带动全县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累计创建畜牧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个、市级以上畜牧示范园区46个。
聚焦生态养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只有舍得短期利益,从根本上抓整治,才能守护好绿水青山。”“不签完最后一户誓不罢兵。”9月29日下午3点,五图街道方山片区集中整治工作誓师大会上,街道办事处主任杨建刚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着机关干部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意味着涉及方山片区前店子、后店子、徐家庙、响水崖4个村49户的畜禽养殖集中整治全面打响。
方山植被丰茂,风景秀丽。然而,近年来却在山脚下陆续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畜禽养殖场,这些养殖场排污粗放,给生态保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更与四周美景相违。为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好绿水青山,按照昌乐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7月,五图街道从绿色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开展了对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方山片区前店子、后店子、徐家庙、响水崖4个村49户畜禽养殖户的集中整治。
此次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我县按照“三区”划定方案:禁养区内,养殖场一律关停,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限养区内,一律不再审批新建养殖场,已有的养殖场必须全部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适养区内,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支持生态循环养殖,实现达标排放。同时,严格控制审批程序,从治污角度对养殖项目严格把关,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登记备案。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打好全面排查、突出重点、综合施治、“一场一策”等系列“组合拳”,使畜禽污染整治家喻户晓,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聚焦品牌培育叫响“食安昌乐”品牌
秋日的一天,在乔官镇的山东齐鲁八戒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总经理徐青海正在给“茶香猪”添加饲料。与普通猪饲料相比,这些饲料呈淡绿色,而且有一股茶香的味道。徐青海介绍说,这种饲料里添加了重要成分,其中以茶叶最多,另外还含有丹参、黄芪、益母草、大青叶、板蓝根等对身体有益的28种中药。
徐青海说,起初搞养殖的时候,养的是普通的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这期间他发现,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三高”人群的增多,让他萌生了生产适合“三高”人群食用的猪肉。经过近十年的试验,才有了如今的“茶香猪”。“每百克‘茶香猪’肉里胆固醇含量降低到原来的1/3。维生素E和维生素C增加了将近200倍,它的肌酐酸增加了1倍。肌酐酸含量的多少决定了口感,这种猪肉质口感特别鲜美。”徐青海说。
中药喂出的“茶香猪”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价格稳定,“茶香猪”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看到无限广阔的市场和前景,徐青海专门注册了“嵩泰茶香猪”的商标,用品牌来保障销量。“养‘茶香猪’和养普通猪相比,假设养殖普通猪一年能挣10万元,养‘茶香猪’一年就能挣20万元左右。而且‘茶香猪’价格是平稳的,基本不会随着生猪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徐青海说,差异化发展之路和品牌的建立,提高了综合竞争能力,有效带动了养殖户增收。
一直以来,我县坚持把品牌创建作为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结合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实施“食安昌乐”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目前,全县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发展到49家,其中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1个。“五福黑猪”通过了中国地理标志和有机食品认证,富东生猪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亚太中慧食品有限公司获评“食安山东”全国性畜牧示范品牌引领企业。乐港公司的肉鸭和猪肉产品出口到欧盟、北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亚太中慧是肯德基和麦当劳重要的原料供应商;乔新生猪、五福黑猪、茶香猪等销往济南、青岛等地,我县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以保障畜产品高质量供给为目的,加强从养殖、投入品、运输、屠宰到进入市场和加工环节前的全链条监管,集中开展了私屠滥宰、“瘦肉精”、病死畜禽处理等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在养殖加工环节,对全县养殖场、屠宰加工厂进行全面“拉网式”检查,严厉查处养殖过程中饲喂“瘦肉精”、收购屠宰含“瘦肉精”活畜等行为;在经营销售环节,对肉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进行全面排查,严厉查处销售无检疫检验证明或检疫检验不合格肉品的违法行为;在无害化处理环节,严厉打击随意处置及将病死畜禽饲喂特种毛皮动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共先后查办案件30余起,其中移交公安部门2起,涉刑事案件1起,有效震慑了畜产品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了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聚焦农牧循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葱茏的树林旁,一群可爱的奶牛正在安静地咀嚼着青草……走进乔官镇本吉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立刻映入眼前。这让人深感喜悦、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我县结合农民养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的真实写照,本吉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我县今年重点打造的十八个美丽牧场之一。
“美丽牧场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协调,体现畜牧文化元素,场区整体整齐美观,感观上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在县畜牧兽医局高级兽医师、推广中心主任王国信看来,美丽牧场就是要实现环境和效益的“双赢”。
潍坊乔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500亩低碳、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在整条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用猪产生的废弃物生产沼气,沼气进行发电,沼渣沼液制成生物有机肥,填充到土地的有机化改造过程中,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形成“猪—沼—电—肥—菜”的生态循环农业,构建功能互补、能量循环、高效生态的种养模式,大幅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对畜禽粪便的重新利用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为农作物施灌有机肥,种出有机农作物。洪荣利说,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实现了果菜的无公害种植,形成了无污染、绿色果蔬的良性种植体系。现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正在乔新齐头并进。
“只有绿水青山长存,生态经济才会更具持续性。下步,我们将以发展生态养殖为重点,一是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对重点区域内的养殖场户进行有序关停或搬迁,从治污角度对养殖项目严格把关,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登记备案。到2020年,全县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2%以上,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年内打造绿色美丽牧场20处,带动全县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三是推进畜产品高质量供给,加快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食安山东”创建,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畜产品品牌,满足社会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县畜牧兽医局党委书记、局长田志贤说,“在有效保护绿水青山,解决吃肉喝奶和环境污染矛盾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