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锋:“南猪北养”利弊探讨

首先应肯定有关政策本身具有经济合理性与客观必要性。

就环保监管而言,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公众对环境质量改进的要求和潜在支付意愿相应提升。然而生猪产业发展成为农业部门最重要污染源之一,政府加强环保监管显然是必要的。

就区域布局而言,东北等省区在生猪生产方面也确有某些地缘比较优势。例如生猪生产成本大半是饲料,饲料一半以上是玉米,东北作为玉米主产区具有区域优势。又如东北整体人口和经济活动密度较小,生态环境对生猪产业污染排放的承载消化能力较大。基于这些考量,有关部门协调鼓励生猪产业朝更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方向布局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本身具有经济合理性的产业演变趋势,在转变为全国性大规模产业政策的过程中,仍会面临事前难以预料与事中不便掌控的困难和挑战。对此可就以下几点加以初步探讨。

第一,“南猪北养”重视东北区域优势确有依据,然而对东北大规模扩大生猪养殖的客观不利因素估计不足。

如水资源问题。“每头猪的用水量在4~9吨”,年出栏50万~100万头生猪养殖耗水量相当于小城市人口生活用水量,东北一些地区水资源不足,制约生猪养殖发展。

又如严寒的气候条件。生猪生长要求较高环境温度,即使是保温能力较好的育肥猪也需15°C以上的环境温度,在东北养猪,生产设施和设备必须达到较高保温要求,因而成本较高。另外,严寒区域近半年的冷冻期不利于粪便发酵利用,一年一熟作物耕作制也不利于粪肥还田自然消纳。再如其他地区也存在的养殖场招工困难问题,在东北地区更为明显。

第二,“南猪北养”的设计侧重考虑生猪养殖业生产环节的成本,而对生产布局转变带来的流通领域交易成本上升的影响考虑不够充分。

与人口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相一致,我国猪肉消费大头在东部、南部和中原地区,区域生产布局改变意味着生猪生产与猪肉销售之间空间距离拉长,因而“南猪北养”意味着“北猪南运”的转运压力边际增加,并至少有两点成本含义。

一是跨区域转运意味着运输成本增加,一定程度抵消了“南猪北养”可能节省的生产成本利益。

二是为满足居民普遍偏好食用新鲜猪肉的消费习惯,生猪屠宰能力需较多配置在区位接近最终消费市场的端点,因而“北猪南运”主要采取跨区域活猪转运方式。这个产业链配置方式的问题在于,万一发生猪瘟疫情,将对有效防控疫情跨区域传播扩散带来额外困难。这一点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现实凸显出来。

下面两图显示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四省区肉类和猪肉产量及其占全国比例的变动情况,东北肉类和猪肉全国占比提升最快时期可能早已过去。

例如四省区肉类全国占比在新世纪初年增长最快,从2001年的11.3%增长到2007年的13.8%,过去10余年大体平稳,近年峰值2016年的13.8%与2007年指标值持平,然而2017年之后反而明显回落。

东北猪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从2001年的8.2%持续上升到2013年的10.8%,然而2014—2018年在波动中有所回落,虽然2017年重返10.8%的峰值,2018年又下降到10.3%。

东北四省区肉类产量及全国占比(2001—2018)

东北四省区猪肉产量及全国占比(2001—2018)

东北肉类和猪肉产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然而也是在21世纪初年增长速度较高,近年增速趋缓甚至有所下降。

如肉类产量从2001年的715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1061万吨,2007年显著回落到950万吨后接续10年趋势性温和增长,达到2016年1181万吨的历史峰值。然而该指标在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下降,2018年回落到1146万吨。

猪肉产量变动呈现类似轨迹:从2001年的345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507万吨,2007年大幅回落到440万吨后,再次经历多年趋势性增长,达到2014年597万吨的峰值。然而过去几年该指标在波动中明显下降,虽然2017年反弹到590万吨,仍略低于2014年,2018年回落到559万吨。

第四,大规模实施产业政策的自我强化倾向,导致“禁养区”管制措施在局部地区用力过猛并带来不利影响。

早先国家有关法规对“禁养区”规定比较审慎严谨。如2014年《条例》规定“禁养区”对象是规模性“畜禽养殖场”及畜禽生产相对集中或相对封闭的“养殖小区”,另外对“禁养区”的空间范围也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然而在禁养区管制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局部地区禁养区范围划定过宽或过窄、执行力度过头与不足的情况。总体来看,禁养区的划定范围过宽和禁养措施过于激进成为局部地区政策走样的主要矛盾。有的地区出现“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简单化做法,或者推行“无畜禽区”和“一头不准养”的过激措施。

例如沿海某城市边缘地区有一个年出栏量为4万多头的大型养猪场,实施环保标准较高成为全国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然而也因为其所在行政区被规划为所属城市“后花园”而被强行关闭。

THE END
1.中国猪业的繁荣与多样性探索生猪品种的魅力首先,良好的饲养条件是保障生猪健康成长的关键。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如自动化喂食系统、智能监控设备等,使得饲养过程更加高效、节能,同时减少疾病发生率。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促使农民积极采用各种优质新型育肥材料,如精准营养配方和微生物菌剂,以满足不同阶段生的养殖需求。 https://www.fhncgvtat.cn/yang-zhi-zi-xun/413706.html
2.国科亮视点培育产肉性能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华系”种猪在组织形式上,要合力打造出中国航母级龙头企业,解决我国育种力量分散的问题,再整合最先进的育种技术、人才、资本等有利条件,才能真正实现种猪规模、育种技术、育种人才、研发投入等方面对发达国家生猪种业的全面超越,培育出产肉性能优良、具有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NzI1NjkzNw==&mid=2247618430&idx=2&sn=4b5acde35b492464f5a4b81500d828c6&chksm=fc9cbd78cbeb346e6f00ad3070dd6c6f521e851dc63bf734cdb00430d3ed0d4fc5c7deb2cb8d&scene=27
3.如何正确看待现代化规模猪场的利与弊?3、降低养殖成本 自动化料线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饲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浪费以及蚊虫、鼠的污染,还能在饲喂过程中实现精准饲喂,减少因饲喂过多导致的饲料浪费及污染,减少猪群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现代化养殖的优势很多,但同时也会伴随劣势,猪场要做好日常管理。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8293315
4.畜牧业养殖汇总十篇针对此类情况,在新型的培育过程中,结合生态养殖理念的优势,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将容易消耗粪水污染的微生物以及秸秆等材料,事先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之后被制作为发酵料,并将其用于生猪养殖的环节中,有利于转变粪便污染的状况,提升对有效资源的使用和利用效果,将自然能源的效率发挥到最大,此类工作有利于减少养殖https://zhyygrx.xueshu.com.cn/haowen/19503.html
5.绵羊猪养殖加盟费绵羊猪养殖加盟费要多少钱?本次非洲猪瘟使得我国更加重视生猪养殖标准化也给生猪期货的上市提供了有利土壤。 生猪期货的上市会提升我国生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生猪行业在特殊情况下价格与产能的稳定性,使得我国生猪行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我国生猪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绵羊猪养殖加盟条件: 1、18周岁以上的公民,能独立承担https://www.jiamengfei.com/xm/236505
6.贵州兴义市生猪养殖项目招商五、优势资源(优势条件) 黔西南州兴义市位于贵州西南部,处于滇、黔、桂结合部,是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区位优越。项目所在地区域没有污染性的化工企业和重工业,有充足的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保证生产,生活以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适合生猪养殖;项目选址于兴义市乌沙镇,周边市场需求量大,可辐射广西、云南贵州及https://www.askci.com/project/20200624/0943181162459.shtml
7.最新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的调查目的(汇总8篇)多年来,我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据调查,我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以生产销售型、农产品加工销售型、技术指导销售型三种类型;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共有97家,专业合作社已基本覆盖果业种植、食用菌、生猪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近几年来发展农民专业http://cooco.net.cn/zuowen/3605809.html
8.产量分析范文12篇(全文)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生猪生产规模和国外相比集约程度还不高,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大型猪肉养殖场(年出栏5 000头以上)所占总量的比例仅为38%,而美国则是65%[7]。我国大部分的生猪养殖模式还是农户散养,这种分散化的养殖模式,在饲养条件上很难达到集约化养殖的标准,而且散养农户或者养殖场很容易受人手不足,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3h02l69.html
9.条件成熟需求强烈监管层频频释放推出生猪期货信号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生猪期货上市时机逐渐成熟。 我国是全球猪肉第一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需求大国。随着养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大幅提升,非洲猪瘟疫情将为期货质量标准的设计提供条件。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已经达到了生猪期货推出要求,年出栏数在10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逐年增加,年出栏数在500头https://wap.eastmoney.com/info/detail/201912141323978787
10.东北生猪产能恢复背后:养殖规模化优势明显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建设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屠宰加工企业的积极性高涨。 尽管非洲猪瘟最早在东北地区暴发,但由于这里地广人稀,养猪密度不是很高,实际受到的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 行业内人士称,最早确诊疫情的辽宁,也是率先恢复产能的地方。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产业发展处处长刘怀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辽宁省生猪恢复https://www.yicai.com/news/100437445.html
11.2024年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202403051.docx生猪养殖正迎来“黄金十年”。中国生猪养殖一直以散户为主,过去大量“隐性成本“的存在,导致规模企业盈利困难,规模化受阻。从2024年起,农民工工资的大幅提升带来散户退出以及“隐性成本”的显性化,规模养殖的成本优势逐步得到体现。预计未来生猪生产将进入规模化与技术进步螺旋式上升阶段。伴随着规模化,大企业利用技术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5649203.html
12.在饲料生猪养殖和动保研发等业务上都拥有优势。公司基本情况:天康生物(002100)是一家疆内全产业链养殖龙头企业,在饲料、生猪养殖和动保研发等业务上都拥有优势。公司实现了从上游饲料生产、中游生猪养殖、下游动保屠宰的全产业链布局,市场占有率较高[3]。生猪养殖业务上,公司在甘肃、河南建设生猪养殖场拓展出栏产能,能繁去化叠加消费复苏或提升猪价带动业绩提升。饲料业https://xueqiu.com/8619924534/252476216
13.养殖优势(精雅篇)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新的增收亮点, 林下养殖土鸡具有成本低、疫病防控简单等诸多优势。同时, 大力提倡发展林下养殖土鸡规模化, 更能提升其经济效益。近年来的养殖业发展趋势, 是在稳定发展生猪、山羊养殖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鸡的各种品种资源优势, 其中就包括林下土鸡养殖。在有条件的地区, 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kwjm7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