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属于杂食类哺乳动物,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我国生猪养殖有大约6000年的历史。
目前我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国外种猪主要为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等瘦肉型良种猪。国内种猪主要为宁乡猪、太湖猪、香猪、内江猪等。
1.2猪品种
目前国内主流的生猪配套系是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杂交所得三元商品猪,就生猪的代际繁殖而言可以分为: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
1.3生猪生长周期
从补栏二元母猪到商品猪的出栏,需要二元母猪长至8月龄配种、配种后妊娠期114日、分娩哺乳保育期70日、育肥期110日,共计18个月,约1.5年。
1.4扩繁比例关系
每只曾祖代猪年平均产仔18头,其中种母猪选出率30%,也就是一头曾祖代猪一年生产6头祖代母猪。祖代猪年产仔18头,其中种母猪选出率40%,也就是一头祖代一年生产7头父母代种猪。父母代猪年产仔20头,也就是一头父母代猪一年生产20头三元商品代猪。
1.5生长条件及疾病防治
生猪成长对温度、湿度、圈养密度等有特定的要求。要缩短商品猪的饲养周期,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只有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才能保证生长育肥猪食欲旺盛,增重快,耗料少,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近期国内发生的非洲猪瘟属于一类动物疫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具有高传染、高致死等特点,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和有效药物治疗,以物理隔离预防为主,发病主要以扑杀深埋为措施。
02
生猪产业链介绍
2.1产业链情况
生猪产业链包括育种、养殖、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
(1)育种环节包括核心群育种、祖代猪育种(一元猪)和父母代猪育种(二元)
(2)养殖环节主要是指三元商品猪养殖
(3)加工流通环节包括生猪屠宰加工和生鲜肉销售
(4)消费环节指整个市场对猪肉以及加工制品的需求和消费
2.2上游饲料环节
饲料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饲料行业逐步进入了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阶段,行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大批规模小、实力薄弱、技术落后的饲料企业被市场淘汰,饲料企业数量逐年减少。
2.3生猪育种养殖环节
生猪养殖市场集中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量54419万头,前五大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占比仅为7.5%。国内养殖模式“公司+农户”和自繁自养式并存,中小规模养殖户散养模式或松散型公司+农户模式,温氏、属于紧密“公司+农户”型合同式养殖企业。牧原属于自繁自养型。
再来看一下专业育种公司情况,现共有98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从区域分布看,大部分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华中地方占20.41%,华东地区占34.69%,华南地区占18.37%,西南地区占11.22%,西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1.02%。广东、山东、湖北、湖南和四川是核心育种场数量最多的五大省份。
2.4下游屠宰加工环节
生猪经过屠宰环节成为猪肉进入最终的消费环节。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仍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2018年产能利用率仅为30%~35%,落后产能占比较高,整体来看,行业内实现全机械化的定点屠宰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0%左右,手工屠宰占比高达70%。
屠宰行业竞争格局高度分散,整合升级空间巨大。大型屠宰企业(CR5)占比仅为5%,屠宰龙头双汇为例,市占率仅1.8%;规模以上定点屠宰市占率33%,仍有50%以上的市场被私屠滥宰所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