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绚丽的羽毛在阳光下变幻璀璨的金属光泽,
个头仅8—10厘米,
像蜂鸟一样高频拍打翅膀,悬停在花朵前,
探着细长下弯的喙吸食樱花的花蜜。
这可是“鸟友”们最爱用镜头捕捉的画面。
橙腹叶鹎(bēi)
层层叠叠的樱花间,
漂亮的橙腹叶鹎也会出现。
它守株待“虫”,
以花间飞舞的昆虫为食。
福建省内各地的赏樱地不少。
有漳平永福樱花茶园、邵武大埠岗樱花小镇、清流赖坊樱花园等樱花打卡地,
还有“家门口”的福州森林公园、金鸡山公园、金山公园等。
赏花观鸟一举两得。
红耳鹎
这个小家伙,
也许你在居民小区里就能见到:
体长20厘米上下,
头顶黑色羽冠,像戴着一顶高角帽,
耳上有块红斑,臀部也是红色的,
好似首尾呼应一般。
红嘴蓝鹊
这位“邻居”来头可大了,
是传说里王母娘娘座下的青鸟。
它拥有蓝灰色的身体,红色的嘴,
尾羽比身体还长,颇有几分浪漫优雅。
它聪明而凶悍,捉蛇直取七寸,
聚群活动时,甚至敢攻击个头大很多的猛禽。
随着福建各地生态不断改善,
红嘴蓝鹊常在居民区、办公园区里安家。
要留意的是,大人孩子都尽量不要打搅它们。
它们脾气确实不大好,
一旦被骚扰,
“幸福的青鸟”可能秒变“复仇天使”。
普通翠鸟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
山水相间,水田相依。
无论城镇乡村,在小型水体边,
人们常能遇到这位小可爱:
它有着标志性的一身鲜艳醒目的蓝绿色羽毛。
小小一只,安静立在水塘边的树枝或石头上,
电眼如炬,发现小鱼便直扑水面,
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捕食。
斑鱼狗
名字里又是“鱼”又是“狗”,
然而它是鸟。
和我们大部分“邻居”相比,
它的“颜值”并不出众。
它高超的捕鱼技术却令人印象深刻,
能在水面上悬停于半空,猛然俯冲入水。
池鹭
它是典型的湿地水鸟,
福州人在内河边都能遇见它。
个头中等,体长38—54厘米。
它和鹭科的“近亲”们一样,
嘴长、腿长、脖子长。
黑翅长脚鹬(yù)
这位“邻居”拥有纤细笔直的红色大长腿,
漫步浅滩时,步态悠然,
飞行时,姿态也甚轻盈,
就是在奔跑时显得有点笨。
山椒鸟
福建省森林面积超过1亿亩,
森林覆盖率连续44年保持全国第一。
出城不久便入林,是福建人的“福利”。
漫步林间,
如果看到“一群辣椒”飞过半空,
那是山椒鸟的鸟浪。
福建常见的山椒鸟
是赤红山椒鸟和灰喉山椒鸟。
红头长尾山雀
林间,说不定你会遇到一位
似曾相识,却又谈不上面“善”的邻居。
对,“愤怒的小鸟”!
它体型小巧可爱,身长9—12厘米,
长相虎萌虎萌,俗名“小老虎”,
表情严肃,人送外号“黑脸包公”。
北红尾鸲(qú)
它是冬候鸟的信号兵。
每年十月初前后,
福州的“鸟友”们看到第一只
从北方飞来的北红尾鸲,
就会奔走相告,感叹又是一年秋迁季来了。
小家伙体长仅13—15厘米,
灵巧活泼好动,与人类亲近。
远东山雀
这位“邻居”数量多、分布广,
对环境适应力很强。
体长10厘米出头的它,
却是山雀科里的“大块头”。
外形圆溜溜,
黑色小脑袋两侧各有一块白斑;
胸腹间有条黑色纵带,
像出门打领带的“鸟界绅士”。
从小到大爱吃虫,人送外号“果园卫士”。
无“肉”不欢,
在北方冬季难抓到虫子时,
它还会偷吃人们风晾的腊肉。
暗绿绣眼鸟
它自带精致的“高光眼线”,内白外黑,
因而得名“绣眼”。
它体长仅9—11厘米,
是个性格活泼的小家伙。
在中国,暗绿绣眼鸟早已为人们所熟悉,
频频亮相于名家画作之中,
最著名的当属南宋林椿的《枇杷山鸟图》和宋徽宗赵佶的《梅花绣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