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龙虾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它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上价高俏销。淡水龙虾除营养丰富外,还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体大肥美。一般个体重100-200克,最大个体可达300克左右;二是生长快,产量高,当年放养当年即可收获,每亩水面可产鲜虾400公斤左右;三是适应性强。在水温3-35℃之间均能生存;四是食性杂。既吃动物性饵料,也吃人工配合饵料和腐殖质。因此,人工饲养淡水龙虾前景广阔。
2、养蛇
“今年计划养蛇1万条,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熊昌海说。对于省级贫困村、全村仅707人的庙河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喜讯。可以预期,它将极大地推动青蛙、鹌鹑、仔鸡等养殖业的发展。
但熊昌海的梦想,远不止此。他拎起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全是轻薄如纸的蛇蜕。“这蛇蜕也是药厂高价收购的产品。”除此之外,蛇胆、蛇油都是贵重的生物产品。
“今后,最大的愿望是能够与大学或企业的科研机构合作,走深加工之路。”他侃侃而谈,深加工的项目很多,可把蛇进行分割,蛇肉可加工成美味佳肴,蛇血、蛇胆、蛇鞭可制成酒药,蛇皮可制成皮具及乐器,蛇油可制成高档护肤品、化妆品,蛇清提取成抗毒药。在熊昌海看来,蛇的全身都是宝,把蛇变成金,关键靠科技。
“深加工的前提是养殖规模要上来。”在熊昌海的计划中,露天蛇场的规模至少要达到年养蛇5万条。而现在只能养1万多条。
为扩大养殖规模,他热心收徒传艺。沙镇溪、两河口、梅家河、茅坪等4个乡镇,正在他的指导下兴建养蛇基地。
5、养殖虫子鸡
虫子鸡可不一般,不仅鸡肉营养鲜美,就连喂鸡的黄粉虫也浑身是宝。创办养殖户、合作社,带动农户,实行饲料、鸡苗、疫苗统一配置。还可养殖山地鸡、万源黑鸡等,营养价值高受顾客欢迎,销路才不会差。据了解,一只万源黑鸡的纯利润在10元左右,如果养上2万只,一年的收入就是20万元,甚是可观。农村发展养殖业要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种养殖技术,确保产业的效益,才能达到增收的效果。
6、绿壳蛋鸡
绿壳蛋鸡的特征为“五黑一绿”,即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极具滋补价值,更为奇特的是所产蛋为绿色,蛋白浓厚、蛋黄呈桔红色,含有大量的孵磷脂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为世界罕见珍禽,目前绿壳蛋市场售价每枚在1元-1。8元左右,商品鸡40-60元/只,现国内存栏极少,正是抢先发展的好时机。
7、竹鼠养殖户均获利4万元
近年来,柳城县大力发展竹鼠养殖项目,现已初具规模,全县1800户农户饲养种竹鼠4万只,年出售商品竹鼠48万只,年产值8256万元,年利润7056万元,平均每个养殖户获利近4万元。
竹鼠食性洁净,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市场供不应求。竹鼠养殖饲料成本低、投资少、回报率高。每饲养一只母竹鼠,平均年产幼仔12只,饲养四个月后出栏,每只商品竹鼠平均体重2公斤左右,每公斤市场售价80多元,而每只商品竹鼠的饲料、人工、药物等成本仅为25元左右,平均每饲养一只母竹鼠可获利润18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该县马山乡是养殖竹鼠最为集中的乡镇,成立了两个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种鼠发放及商品竹鼠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发展竹鼠养殖。目前,该乡共养殖种竹鼠2万只,年出售商品竹鼠24万只,年产值4128万元,年利润约为3528万元,产值及利润占了全县的“半壁江山”。
8、发酵床养猪每头增收节支50元
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节省用水,提高猪群抗病能力、猪肉品质及实现“零排放”等优点,是一种节本增收的养猪新技术。
据了解,猪圈里的生物发酵床是按比例一层层地填充稻壳、木糠、药粉等混合干料,厚度达到80厘米以上。整个猪床七成是稻壳和木糠等干料填充物,三成是水泥地板,其他的设备跟传统猪栏一样。它的好处有三:一是实现零排放。通过给猪投喂配方菌物和在发酵床干料中按比例投放菌物后,发酵床微生物可以把生猪排泄到干料中的屎尿臭味消除,变常规养殖场里的臭气熏天为无色无味无臭;二是减少人力水电等成本。每天猪圈里不再需要水冲洗,干料产生的热度可以保持猪圈干燥和温度需要;三是投入成本低。发酵床下的干料是每出栏一批生猪翻搅一次,一用3年。
贵港市通过实施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示范,使仔猪成活率提高2-5个百分点,减少药费超过八成,节水九成以上,每头生猪可增收节支约50元。
9、养殖鲍鱼
每年进入10月份,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的渔民家家户户忙着打捞鲍鱼、卖鲍鱼;码头上每天都有来自外地的车辆前来收购鲍鱼。鲍鱼的收购价格1公斤一般在120元左右,到广州大概卖220元、240元。正宗南日鲍煮后发胖,吃下去脆脆甜甜的,跟其他鲍鱼不一样,因此总是比别地方鲍鱼贵,1公斤差不多贵20元左右。
尽管价格高,南日岛的鲍鱼总是供不应求。2007年全岛共卖出3000多万个鲍鱼,收入达到5亿多元,占南日镇经济收入的60%,岛上不少渔民因为养鲍鱼都变成百万富翁。然而在十年前,当地很多老百姓根本都没见过鲍鱼,有人甚至还把鲍鱼形象地称为“牛眼睛”。
以前当地野生的鲍鱼只有几个。1998年,村民魏九富却从大连引进了5万多个鲍鱼苗要在南日岛养殖,引起不小的轰动。魏九富带头进了鲍鱼苗,一养就成功了。原来,鲍鱼适合生长的水温是摄氏10~28度,南日岛的海域水温合适;除此之外,这里水流急,没有工业污染,各项指标都非常适合养鲍鱼。魏九富的5万多个鲍鱼一年半后就能上市了,因为当时当地吃鲍鱼的人还很少,于是魏九富把鲍鱼拉到了大连去卖,卖出的价格大出他的意料:1公斤能卖到640元。5万多个,他赚了50万元。这消息迅速传开,于是岛上不少原来养海带、紫菜的渔民都纷纷改养鲍鱼。
10、黑山羊
灵川县灵川镇民治村奉有才,于2006年投资7000元进行黑山羊杂交饲养,当年就获利7000多元,一直到2009年,每年获利翻一番。他说,是高额回报让他信心倍增,不断扩大规模,从原来的18只,发展到存栏110只。目前一直保持这个存栏量,今年上半年他出售种羊37只,收入3万余元,预计全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近年来,灵川县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推行种草围栏圈养山羊模式。目前,全县山羊饲养量4万只,预计年出栏山羊2万只,实现产值900万元,山羊养殖户平均增收5000元。
灵川县原有养殖品种以本地山羊为主,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不高。该县水产畜牧部门从外地引进南江黄羊、简阳大耳羊、波尔山羊等良种公羊与本地母山羊进行杂交,提高肉羊的生长速度和个体重量。同时,该县组织引导有一定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养殖户引进良种母羊进行繁殖饲养,从整体上提高羊群的品质和生长速度。目前,全县良种覆盖率已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