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梅花鹿不仅是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还是重要的观赏性动物。在我国的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南、华东及西南四川地区。梅花鹿在夏季体表多为鲜明的白色斑点,喜爱栖息在平旷的灌木林或者森林的边缘。一般为小群体活动。冬季生活在阳坡、洼地等积雪少的地方。然而我国的野生梅花鹿已属于濒危动物,所以人工养殖已成为特色产业。
1梅花鹿养殖产业的基本情况
1.1鹿场的数量及饲养的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国营鹿场数量比重由过去的绝对优势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3,而集体单位鹿场和私营(个体)鹿场占2/3,其中集体鹿场约占整体比重的1/2。随着养鹿效益不断提高个体发展较快,少则饲养10~20头,多则饲养千头以上。近年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我国的养鹿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南方的发展大有超越北方之势。
1.2鹿的饲养管理及繁殖技术
饲养管理是提高梅花鹿养殖效益的关键。近40多年来,我国在鹿的饲养管理上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措施。在圈养鹿饲养管理上,实行按性别、年龄、生产性能分圈饲养,并且成功地进行了放牧饲养和半放牧饲养,饲养管理的核心是鹿群的健康、繁殖率以及鹿茸产量,具体工作包括:公鹿的饲养管理,母鹿的饲养管理和幼鹿的饲养管理。其中母鹿的饲养尤为重要。要根据繁殖母鹿的年龄、历年繁殖情况。如受胎、仔鹿成活、有无难产、恶癖和疾病等,调整好母鹿群,使母鹿群达到最佳繁殖状态。在繁殖方面单公群母一配到底的方法比较好。当优良种公鹿数量有限时,采用单公群母定时放种公鹿的配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良种的性状。每头公鹿可配35~40头母鹿。只需将种公鹿拨入母鹿群内,只要有母鹿就可配上,结束后把种公鹿再拨入单圈优饲。采用这种方法可将受胎率提高至95%以上。
1.3梅花鹿的疾病防治
疾病是制约梅花鹿生长、生产的关键之一。有力的治疗手段可控制鹿的死亡率,减少损失。但从技术上说,不是所有的鹿病都能医治;从经济角度上说,不是所有的鹿病都值得医治.当发生危害严重的疾病如结核病,养鹿场一般都采取狠心淘汰的做法以避免损失程度.控制死亡率首先应控制发病率,所以疾病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做好饲料卫生、饮水卫生和鹿舍卫生,并定期消毒。一个养鹿场至少配备1~2个兽医,定期投放驱虫药,喷洒杀虫剂和进行预防接种。严禁在鹿场周围施用化肥和农药;根据季节变化而改变饲料种类,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不可救药的病鹿尽早淘汰。这样才能保证鹿场的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工作应受到政府的重视,疫情普查、预防接种检疫等工作应时刻开展。只有做好疾病防护措施。才不会对梅花鹿的养殖造成威胁。
2梅花鹿养殖存在的问题
2.1国家法律政策不完善,制约梅花鹿养殖业的发展
2.2技术力量薄弱
中国养鹿技术力量薄弱。全国养鹿专业科学研究人员非常缺少,且经费匮乏。这些都妨碍养鹿技术的发展。同时,向农民普及养鹿技术知识不够,影响农民个体养鹿积极性,使农民养鹿始终处于自行摸索阶段。才会导致中国的养鹿产业滞后不前。因此,想要发展养鹿产业,必须加强科研投入、使养鹿的技术得到推广,使养鹿业走向科学化、正规化。
2.3鹿产品的附加值小、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养鹿企业基本上以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为主,所以受到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在中国养鹿以生产鹿茸为主,生产的鹿产品只是做一些简单加工就投入国际市场,这是十分不利的。缺乏现代化的经营与管理以及相对应的文化传播,消费者认知不足。造成养鹿产业在国际市场尴尬的地位。要改变以上这些状况,就要研究开发高精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梅花鹿养殖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代言人与目标用户完美结合
直达目标用户,提升营销价值
参与方式多样
手机WAP站:消费者可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浏览参赛作品和活动最新消息,便于用户方便快捷参与,同时也让更多非智能手机也能参与其中。
官方微博:HORIEN海俪恩官方微博也成为活动辅助参与的传播平台,用户只要微博个人模仿作品,并@官方微博,即可参与活动,活动参与门槛进一步降低。同时,活动与美图秀秀合作,利用其官方微博的影响力,@二者的官方微博,都可以参与活动,针对目标用户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社会化平台成营销重头戏
内容营销成为新亮点
积极互动,企业与用户展开对话
关键词:鹿文化起源生活价值
一.伊通鹿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身处在亚洲的东部,从自然带到寒温带,有很多复杂的自然环境,正因为这样所以中国有很多的鹿类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有很多的鹿种,包括麝、獐、梅花鹿、糜鹿、水鹿、马鹿、白唇鹿等,在伊通最多的就是梅花鹿。伊通地理资源得天独厚,环境气候,山水草木都非常适合梅花鹿休养生息,这里是梅花鹿的故乡,并且多为双阳型梅花鹿,这种鹿种是世界上首例鹿科动物定型品种。
最早在中国就开始养鹿了,可以说中国是鼻祖,在世界上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我国养鹿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当时商纣王建立了“大三里、高三尺”的鹿台,用来饲养梅花鹿,而鹿台养的这些鹿都用来给贵族们观赏、食用、狩猎、祭祀等。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了较大的鹿苑,养鹿初具规模。伊通养殖梅花鹿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大清年间曾被封为皇家围场。1987年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建立了安源鹿场,养了几千只梅花鹿。到现在伊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梅花鹿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
二.鹿文化对伊通人们的影响
伊通作为梅花鹿之乡,对于当地的服饰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们所戴的帽子都有双鹿角的造型,衣服以鹿皮和犴皮来制作的。远古人与鹿是形影不离的伙伴,在伊通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再鹿的身影。用鹿皮来制作冬季长袍、套靴、帽子、手套、袜子等等。神帽是服饰这种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们认为神灵是住在高处的,树冠或者山顶上,而在人们看来鹿的角很像树杈,所以认为鹿角是神所居住的地方,帽子一共分为两部分内衬帽和外套帽,前额地方有装饰物,有的是用鹿皮拧成的辫绳,有的是珠子串成的。人们穿的衣服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袍、坎肩、裙,在衣服的关键部位都有铜镜,成为护身之物,鹿皮是刀剑插不进射不透的质地,可以保护人的身体。
在饮食文化中,从有文字记载以来,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关于鹿的名菜佳肴,到近现代鹿食品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菜式,并且成为各种不同规格的筵席宴会特色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成为了中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伊通的鹿最为著名,所以鹿肉是人们餐桌宴会上的主要食品。伊通养鹿业不断的发展,鹿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所以在吃法上也做出了新的花样,以鹿肉为食材的菜肴不下百十种,成为我国食文化中光辉一页。
汉代有鹿身百宝之说,说明了梅花鹿全身都是宝,在古代为皇帝贵族提供长寿的补品。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鹿茸、鹿鞭、鹿胎等都可以成为药材,用来预防疾病,并且有养生保健之功效,成为治病的良方,被称为“中国钻石”。而伊通的梅花鹿更被誉为“珍稀梅花鹿”。它的“珍”是由于梅花鹿的鹿茸在药材中被称为“黄茸”是鹿茸里边价格最贵的;说其“稀”是因为鹿的种类在中国有近20个种,目前人工驯养鹿500多万头,与世界人口比较起来这种鹿的数量少的可怜,所以鹿产品被定为为少数人服用的极品、皇家贵族的象征、稀有药材的代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对于鹿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其药用价值的影响更是不断地在扩大。
伊通满足自治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哈达岭西麓、大黑山南麓。这里环境幽静,到处长满了茂密的树林、翠绿的青草、美味的野果,这里还有山泉溪水,非常甘甜,山间也长满了芍药和红百合。再加上吉鹿堂,鹿文化博物馆以及鹿的传说的点缀,这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近年来随着梅花鹿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的国内外专家、游客以及鹿产品的消费者纷纷慕名而来,给伊通创造了可观的旅游价值。并且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伊通梅花鹿之乡一定会越建越好,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三.伊通鹿文化的艺术表现
在伊通有一个关于梅花鹿的传说,有两只小鹿迷路了遇到个雪花仙子,便追了上去,要跟仙子一起走。仙子答应了小鹿很开心。雪花仙子感觉疲惫进入梦乡了,小鹿怕她冷就生了火,结果仙子从梦中惊醒之后化作空气。仙子消失之后两只小鹿身上便出现了千朵雪花。之后小鹿发现了牧鹿人回到了鹿群,听到唱山歌:是谁给鹿娃绣满了一身花朵?一朵朵白梅就像着了魔。啊,梅花鹿,美丽的梅花鹿,这名字真是妙不可说。冬去春来梅花鹿生生不息,伊通成为了梅花鹿的家园,梅花鹿的全身都是宝,为什么的健康提供了珍贵的药材。伊通的梅花鹿闻名遐迩,人们问它们来自哪里,它们呼唤着哈达岭伊通河。梅花鹿是伊通满族文化的吉祥物,是人类健康的使者。
李忠友家住郴州市北湖区西南山区的南溪乡,此地最高海拔达1200余米,当记者坐了一个多小时的盘旋山路到达南溪时,同行的女同事早已吐得稀里哗啦,这时司机告诉我们,李忠友家在那座最高的山顶,穿过层层云雾,又盘旋20余分钟的崎岖小路,终于抵达李忠友的农民合作社。阳春三月,天气说变就变,前几天还是春光明媚,气温有20多度,随后便碰到倒春寒,又淅淅沥沥地下着春雨,气温骤降,山顶的气温差不多低至2℃。李忠友此时还在与工人一起扩建葛根加工房,一件薄衫衣,一条迷彩裤,外披了件破了几个洞的旧夹克,脚蹬一双解放鞋,还一高一低的卷着两裤脚,李忠友就穿着这身行头,坐在葛根清洗机房,和记者聊了起来。
一举成名的销售经理
打不死的“小强”
李忠友在被提为销售经理、厂长后,事业上小有成就,年薪也达到了15万元,己是家乡人崇拜敬仰的成功人士。可逢年过节回老家,看到封闭的山村,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乡亲,一直是李忠友心头的痛。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全乡富起来才叫富。为了带领乡亲们致富,2000年,李忠友向董事长提交了辞呈,董事长对这位得力干将万般不舍,许下了提高待遇、提升职务等诺言也都无法打动李忠友回乡创业的心。
想到若能养好梅花鹿确实是一条致富之道,李忠友雄心再起。邀请几名伙伴再次凑足35万元,通过多渠道学习,对鹿场进行改建,从北方引进30多头种鹿,正当逐渐摸索出养鹿之道时,2008年年初,一场百年难育的冰冻灾害席卷三湘大地,大雪封山几个月,整个鹿场所有梅花鹿全部冻死,几名伙伴也心灰意冷各奔东西。
李忠友没有被困难吓倒,认真总结前两次的失败教训,认为技术不到位、没有专人养殖是失败的关键,梅花鹿全身都是宝,只要养好它,定能创出一番天地。于是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又从人社部门申请了小额担保贷款,再找亲朋好友借了30万元,于2008年6月重振旗鼓,再次买来50头梅花鹿进行养殖,为了筹集资金,他甚至不顾妻子的苦苦劝阻,把郴州城郊的一处六层楼高的小洋房都变卖了,妻子见跟他这么多年,最终连个住的房子都没了,心灰意冷,离他而去。这一次,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特意邀请了林业部门、畜牧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技术顾问,同时,也认真钻研各种养殖技术,在他的细心养殖下,鹿场终见起色,李忠友骄傲地告诉笔者,从2008至今,买来的梅花鹿没有再夭折过一头,平时梅花鹿生了什么病他也可以判断得出,并且可以自己下药医治。更难得的是,他还学会了梅花鹿的接生,小鹿的存活率达到了80%,如今,他的鹿场已繁衍到了160头鹿的规模,分散在南溪、小溪、白鹿洞、马田等多处圈养。每到割鹿茸时,前来采购的人络绎不绝,车辆连绵几公里。
带领乡亲致富的领路人
2008年8月,一场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把村里通往外面的唯一一座木桥冲走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坐在河边,看着滔滔洪水,自言自语地向苍天呢喃:“要是谁把这桥修好修牢了,不再被洪水冲走,我这辈子就瞑目了!”刚好李忠友从他身边路过,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望着困了山民一辈子的河流,李忠友的眼泪竟不住地流下来。是呀,要想富,先修路,可要在海拔1200米的山区修条通畅的公路难度可想而知,而自己,这几年因为养猪、养鹿,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房子也变卖了,还背上了几十万的债务。一咬牙,李忠友从自己的创业启动资金再挪出20万,并再从信用社贷款6万,先把这座桥建起,几个月后,一座长14米、宽5米、高约24米的混凝土石拱桥屹立在村民面前。
2009年,上级农业专家在到南溪考察山区生态平衡和农村产业发展时,提出北湖的西南山区气候适合藤科植物种植。于是李忠友开始试种葛根,由于不懂方法,种好葛根后任其生长,并直接用清水浇土,结果一个月未过,葛根苗有的枯死,有的生长缓慢,第一年就这样以失败告终。第二年他总结了一些教训,葛根苗下种几天用少量肥料加清水用喷雾洒,这样每隔三、四天一次,结果葛根苗长势很好,可藤到一定程度后叶脱、叶苗不见根大,于是就适量施肥,结果因肥太多或施肥不当,许多葛根又枯死,加上藤蔓修枝不力,到年末葛根产量极低,又己失败告终。第三年,李忠友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请农业专家指导,结合藤苗的生长趋势,对如何喷水、施何种肥都进行了调整,并掌握施肥分量、修枝技术。葛根苗葱绿有序,一片齐整,实为绿色风景中的特写,到年末葛根收获时,真是硕果累累,一般都有六、七斤重,大的有十几斤重。
在谈到下一步的规划时,李忠友说,首先到郴州、衡阳、韶关等地开办葛根产品专卖店,同时,在村里建一个农家乐休闲山庄,看梅花鹿、割鹿茸、吃葛根产品、赏山区风景。边谈边走,李忠友把记者带到一个他自己挖的山洞里,里面竟然还养了甲鱼、娃娃鱼、山鸡等,他说:“靠山吃山,下一步他还要带领山民们养殖这些动物,争取早日带领村民走上小康大道。”
自“十二五”以来,根据长春市畜牧加工企业现状,长春市提出建设畜牧业“三区一带”的发展规划,以促进企业聚集,壮大产业规模。“三区一带”是指皓月清真肉牛产业园区、双阳梅花鹿产业园区、农安县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和102国道畜产品加工业产业带。通过几年来发展,“三区一带”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园区初具规模,长春市畜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双阳梅花鹿产业园区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继续组织实施“三大基地、两个中心、一个市场、一个核心产业园区建设”。“三大基地”即建设以鹿乡镇为中心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以一个原种场(三鹿场)四个扩繁场为主体的种源保护基地和以长双鹿业等加工企业为主的鹿产品深加工基地。“两个中心”是以长双鹿业、东鳌鹿业为主的鹿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一个市场”是以鹿乡镇为核心建设的鹿产品交易市场;“一个核心产业园区”是以双阳经济开发区为主建设2平方公里的梅花鹿核心产业园区。目前,整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农安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位于农安县城,目前已有康大、众品、成达、鼎浩等5户企业入驻。其中,康大1000万只肉兔养殖加工、众品12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已经投产,成达1.5亿只肉鸡屠宰项目厂房主体已经完成,鼎浩1000万只肉鹅屠宰加工厂房已经建成,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沿102国道产业带项目,目前总投资48.65亿元的吉林正榆1亿只肉鸡产业化项目,一期屠宰5000万只肉鸡加工厂已经建成,2017年初投入生产,养殖场已经完成14座,饲料厂厂房已经建成,明年初投入生产。整个产业带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有正榆、德大等5户肉鸡加工企业入驻、年屠宰规模达到2.9亿只;以四海、佳龙、绿邦为主的3户生猪加工企业,年屠宰生猪380万头;以汉德为主的肉牛加工企业,年屠宰肉牛10万头。同时,还有以动物血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上海杰龙,年产动物蛋白粉2万吨,整个产业带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后续建设要以深加工项目拓展,努力开辟食品、生化制品(保健品、生物制品)牛粪发电等,提高了整个产业带加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