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常用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2.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结合实践经验,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小明的爸爸是个养殖专业户,这些鸡,鸭,鹅除了支付小明的学费和一家人的开销外,还有结余呢!今天,我们一起去他家的养殖场去看看,看看谁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学质疑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这幅图漂亮吗?生:好漂亮啊!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养殖场。

师:养殖场都养了些什么呀?

师:你仔细看一看,有多少只鸡?多少只鸭?多少只鹅?

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老师。

生1:我发现养殖场中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只有22只,

(鸡比鹅多得多)。鸭子92只,鹅有22只,(鸭比鹅多一些)。

生2:我发现:鸭子92只比鸡100只少一些,鹅22只比鸡100只少得多。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1:鸡100只比鸭子92只多一些,鸭子92只比鹅22只多一些。[也就是说鸭子比鸡少一些,鹅比鸭子少一些。

(3)质疑反馈,点拨引导。

你能用刚学过的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从现实生活中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呢

生1:教室里,有一位老师,44个学生,学生比老师多得多。

师:反过来呢?

生2:老师比学生少得多。

生3:妈妈买了15个苹果,22个梨,(梨比苹果多一些),(苹果比梨少一些)。

(三)巩固练习,扎实新知

同学们,我们来看智慧老人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1.跑步的有86人。

2.我爸爸今年37岁。

3.这半篮有28个松果。

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中交流,进行评价。

(四)实践作业,强化新知

用3、6、4的.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资源计数器、游戏棒。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松鼠们去采松果,你能帮他们数数有多少个松果吗?

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把他们编成口诀并且熟练地背诵下来,以后就会很快了。

1×5可以简单地说成一五,那么2×5……呢?(学生完成板书)

师:一个五的结果是五,就说成一五得五

二个五的结果是十,就说成二五一十三五呢?

学生数松果

1×5=52×5=103×5=154×5=20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5×5=255×6=305×7=355×8=405×9=45

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学生互相交流提问教学活动21、基础训练: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做后面的.题作好准备,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三五()五五()

四五()二五()

(2)5×3=1×5=5×2=5×4=3×5=

5×1=5×5=4×5=2×5=5×1=

2、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落实了知识和技能目标,又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保障,还能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条件。教学活动3巩固应用

练习一: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教学活动4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5辆车够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加法含义,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看图列式。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展台、投影。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铅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2枝黄色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看课件学着试一试。师:一共有几枝铅笔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加号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2.摆圆片。教师出示幻灯片课件,演示摆桃子的过程。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生:1+3=4。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参照课件演示,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课件出示),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课件,出示小明一家的图画。)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本学期,在项目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实施操作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认真的研读。通过研读,进一步领会课改的精神。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想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走进广阔的数学世界中,并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尤为重要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自信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趣味性、挑战性、互动性和奇幻性,正因如此,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也将课标要求和课改精神渗透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在《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区“数趣”课程的研究,我设计了《倍数吃牌游戏》这节数学游戏课。

“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即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一、游戏激趣,调动思维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是一种享受。《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要促进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会应用数学知识,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为载体,用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活动一:找倍数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通过找出倍数牌的活动,让学生熟练1-9的乘法口诀,熟悉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完成游戏任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活动二的展开打好一定的基础。

活动二:倍数吃牌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不但要运用乘法口诀和

倍数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探究一定的获胜策略。游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获胜策略的主动性,让学生“玩中学、玩中悟”。

二、层次区分,启迪智慧

《倍数吃牌游戏》的课堂活动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

层次一、熟练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

乘法口诀和倍数概念是二年级(上)数学课本中应掌握的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知识,熟练运用的机会。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应用数学知识完成游戏的成就感。

层次二、主动探究吃牌和出牌的游戏策略

在明确倍数吃牌的游戏规则后,学生首先学会了找出倍数牌进行吃牌的方法。经过几次游戏尝试后,主动开始思考出牌的策略,并将策略运用到游戏活动中,继而在情感上获得思考、探究的乐趣。

层次三、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教学最后部分的选牌游戏,需要学生不但能够熟练运用口诀和倍数的知识,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先出牌、后出牌)讨论证明双数牌一定能获胜,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实践体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倍数吃牌游戏》这节课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1、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其前提是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课中,我以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求胜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游戏取胜策略的主动性。。

2、放手实践,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时空。

3、适当引导,师生互动

学生在游戏实践的活动中,已经探究出了一定的游戏策略,并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的将这些策略进行运用,但是还是比较零散和模糊。教师通过小胖和小丁丁的几局游戏过程,将学生在游戏中的吃牌、出牌策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更有条理的总结游戏取胜的技巧。

《新课程标准》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引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钻研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课堂中,让每位学生受益。

新学期已到来,我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效地、有序地贯彻新的教育精神,围绕我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制定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4、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4)课后复习习惯。

教学内容:

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16()×6<254×()<23

133×()47>()×6()×8<26

2、计算:

8÷4=45÷5=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5=[](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4∶

5/ˉˉ2ˉˉ3ˉˉ∶

20∶

ˉˉˉˉ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33÷8=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目标任务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10以内的数

●序数

1、找座位--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号。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火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幼儿在音乐中学开火车,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可分小组进行)

●10以内数的组成

2、碰球--交代游戏要求,如两数合起来是8。师"我的一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7球"(拍手7下)。游戏速度逐渐加快。

3、猜纽扣(可用其他东西替代)--教师告诉幼儿纽扣总数后分别把纽扣放在两只手上,先看一只手中的纽扣数量,然后请幼儿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粒纽扣。

4、凑数游戏--教师任意发出一种声音(或出示手指或跺脚等),如动物的叫声,幼儿随即附和,要求两人发出的声音次数(或手指数、跺脚数等)合起来是某一总数。该游戏也可让幼儿两两一对合作玩。

●顺数与倒数

5、拍电报--三人一组,每人以右手食指在桌上敲的动作比拟为拍电报。先以石头、剪子、布的形式来确定拍的先后,然后按确定的先后顺序或顺或逆拍出1-10的自然数,拍的同时嘴里发出"嘀"声。

●相邻数

6、接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10的扑克牌分发,每位幼儿5张。由一幼儿任出一牌,根据相邻数出牌,三张牌组成相邻数后放一边,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以谁手中的牌最先出完者为胜。

7、数学娃娃找朋友--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单双数

8、造房子--在地上画有数字的楼房一幢,三角形的.房顶上放一只盒子,上插小红旗若干。

玩时从格子"1"开始,每个格子都要走到,可以不按顺序。走时,碰到单数必须单脚跳进这格,碰到双数则双脚跳进这格,最后一个若是单数则单脚站立取红旗。在此过程中,若跳错动作则主动退出。

●数量对应或匹配

9、扔扣子--将废旧盒子或空罐头放在地板上,在地板上划一条线,这条线离空罐有适当的距离,可以事先试验一下,找出适当的距离,对孩子说:"站在这条线后面,一次扔1个扣子,看你能把多少颗扣子扔到盒子里去。"当所有的扣子扔完后,数数盒子里的扣子,那就是孩子的成绩,然后,把所有的扣子倒出来放在一起再玩,看孩子最多能扔中多少个扣子。

●认数字

10、按行进路线跳格--在地上画三至四个格子组,每个格子里写上幼儿刚认识的数字(每组书写顺序可不同但不能有重复,幼儿易认错的多写些)。幼儿分成三至四组扮演小兔等会跳跃的动物,分别站到要跳得格子前。请每组幼儿随机抽取本组所有幼儿的行进路线,如8376,并让本组全体幼儿准确记住。

听口令同时从格子行动,跳错必须回到起点重跳,跳完者跑回来轻轻击本组下一位幼儿的手心后下一位幼儿开始行动,先跳完的一组为胜。

●10以内数的加减

11、猜猜少了多少--教师出示实物若干,让幼儿记住数量,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掉一部分后再请幼儿看看现在还有的数后猜猜少了多少?并说说怎么猜的。

12、扣碗猜数--先请一幼儿数一数扣子说出总数,然后将其扣子一只碗下,同时从碗中摸出若干颗给幼儿看,然后请其猜一猜碗中还有几粒扣子,说一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

2、命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

(1)假命题可分为两类情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命题.

(2)是否是命题:

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命题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命题.

(3)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

1.使学生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学生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

例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命题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

1.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命题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2.给出真、假命题定义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注意:

(1)真命题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命题:“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命题,不是真命题。

(2)假命题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命题不正确,所以也是假命题。

(3)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4)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命题。

例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题,(2)(3)(5)是真命题.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命题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命题.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

2.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

3.命题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命题,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四、作业

1.选用课本习题。

2.以下供参选用。

(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题。

①若a=b,则a2=b2。

②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

③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若a2=b2,则a=b。

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3、教学大约几时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88○90□<95>66

35○3661○59□<75>□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多些少些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虎滩小学数学备课案二年级

第一单元加与减(主备人:吴金花)

《秋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秋游》。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三、过程设计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和重难点

初中数学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十分广阔,包括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文字应用题以及各类函数问题等内容,但从每一范畴的知识内容来看,它都有自己独特的重难点,所以,老师在设计每一部分教学方案时都应该凸显出知识的重难点,一定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知识框构,善于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去探究重难点,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引导下能够有所侧重地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具体流程

在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教学内容的前提之下,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也应该考虑课堂教学流程这一大问题,事先确定好整个教学流程,使得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内容为实践案例,老师通过以下具体流程做好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

1.课前导入

在教授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应该做好课前导入,毕竟图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形状。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前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图形?”学生通过短暂思考后,回答出的答案绝对五花八门,诸如类似教室的黑板的长方形,类似水管的圆柱形,类似保险箱的长方体等等,从而顺利导入知识学习。

2.开始学习

此环节的教学内容是教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概念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新思想的时候,此时老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为学生介绍各种图形,以及各类图形的特点,从而为学生打好基础知识,为后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3.基本练习

在学生领悟新知识之后,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贴合知识内容的题目运用知识内容,让学生将课本内容初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知识的技能。这时老师可以举出一些实际的图形实例,鼓励学生来判断,做好基本的练习。

4.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将练习题目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已学习的基础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此时,老师就可以在练习题目中逐渐渗透图形的变换、展开和折叠、三视图等内容,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课堂讲评

课堂讲评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老师整合、总结教学内容的阵地,也是学生查漏补缺的关键性环节,此环节主要由老师个人的讲评为主,重在总结章节知识重难点,指点学生学习的漏洞和不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之处,从而推进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改进。

6.必要测验

必要测验环节的设置,主要在于检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状,查看他们知识学习水平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从而帮助老师明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境和疑惑,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水平。虽然说测验的类型比较传统,但是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纵观全文,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它对初中教育来说是一项极为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影响到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意义重大,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老师必须强化自己教学设计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春天。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生的学习参与面,减小差距。努力作好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下文将准备了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教研提倡严谨、科学、务实,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2、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

5、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

6、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7、相似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平行线段之间比的'相等关系。

1、加强教学技能,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2、主动理性学习洋思教学经验,打造高效课堂。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动态分层,及时辅导。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约13课时2。23—3。8

第二章《分解因式》约6课时3。9————3。16

第三章《分式》分式约10课时3。17———3。30

第四章《相似图形》期中考试约20课时3。31———5。12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约7课时5。12———5。26

第六章《证明一》你能肯定吗约9课时5。26———6。15。

期末复习约9课时6。16———7月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因此,教学时我会充分利用主情境图中提供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式对“倍”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99%的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98%的学生会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倍”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又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求异思维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15个圆形磁扣。

学生: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

老师拍2下,请你拍出3个2下,要让老师一下就能听出你拍的是3个2下。

(拍完后师提问:你拍了几下?)

生:拍了6下。

老师拍3下,请你拍4个3下。

师: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表现,迎来了许多快乐的动物,(板书:快乐的动物)它们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生鼓掌,课件显示主题图。)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快往这看,请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鸭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鸟、和小鸡。

师:观察的真仔细,请认真的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只?并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书第70页“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方格中吧。(课件出示“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内容。)

学生开始统计动物的只数,老师巡视指导填写,指名汇报交流。

师:写完的孩子请用优雅、帅气的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说一说答案?

生:小鸭子有6只,小鸟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鸡有8只。

学生汇报时,其他同学加以确认后教师板书动物的只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体会“倍”的意义。

(1)画一画。

师:同学们数得非常认真!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向同学们发起了挑战,敢于接受挑战的孩子请坐直。请看挑战内容。

(课件显示:如果3只猴子,用3个圆圈来表示,6只鸭子,用6个圆圈来表示,请试着画一画并且一眼就能让我们发现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动手画一画吧,比比看谁画的又快又明了。

学生在本上画,教师巡视并指导,同时找一名画的快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画完的同学请用坐姿向老师示意。请看我们班这位小老师画的,你认为他画的怎么样?

猴子:○○○

鸭子:○○○○○○

生:很清晰,整齐。

师:如果你也是这样画的请自己鼓鼓掌。谁能说一说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关系?

生:鸭子的只数比猴子的只数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数比鸭子的只数少3只。

师: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2)圈一圈。

师:同学们,看,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圈在一起(边说边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几个几?

生:1个3;

师:鸭子有6只,6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呢?请用你灵巧的小手试着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练习本上完成。

师指黑板图问:你圈出了几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师:他正好圈出了2份,说明鸭子的只数里有二份猴子的只数那样多。也就是说6里面有2个3。(板书: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师:6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

生:6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

师边听汇报边板书。鸭子的只数猴子的只数

师: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所以我们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生齐读: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我们刚才3个一份,3个一份圈,实际上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怎么列式呢?

生:6÷3=2

师:2是指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式中的得数后面不写“倍”字。

师:你们知道除法算式里的6、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谁想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生:6表示鸭子的只数,3表示猴子的只数,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鸭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师:说得真清晰。同学们,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之间这种神秘的关系,现在你们知道了吗?

师:对,它们的只数之间还有倍数关系,即: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3、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松鼠和小鸡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能干,它们想挑战同学们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样的!请看挑战内容,一起读一读。(课件显示:小鸡数是松鼠的倍。请“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师: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后同桌两人1组,互相说一说做法。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用2个圆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数,用8个圆片表示小鸡的只数。我先把松鼠的两个圆片圈起来,然后再2个2个地把小鸡的8个圆片圈起来。我发现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8÷2=4。

师:和他办法相同的同学请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画了2个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数,又画了8个小星星表示小鸡的只数。我把8个小星星每2个分成一组,我发现能分成4组,我知道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8÷2=4。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看,鸭子数是猴子的几倍?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除法算式。

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可不太相信,它们出了两道有关倍数的题想考考同学们,请看内容:(课件显示:“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的内容。)

师:一起读一读要求和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做对吗?打开书第70页最下面动手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画2个三角形,把它们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个2,鸭子有6只,我画6个三角形,2个一圈,圈了3份,6里面有3个2,

6÷3=2,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老师真佩服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掌声送给他!如果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请你这样坐(老师示范坐直的姿势)。

师:谁来说一说下一题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画1颗五星来表示,把它圈起来,看成1份,猴子有3只,画3颗五星来表示,1个1个的圈,圈了3份,3里面有3个1,,3÷1=3,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

师:说得非常清楚,看来你已经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请为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实现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寻找倍数关系,拓宽思维。

师:在这些小动物中,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说一说。

生1:小鸟的只数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师:你还能说出除法算式来,真了不起!

生2:小鸭子的只数是孔雀的8倍,8÷1=8。

师:看到同学们敢于发言,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样,同桌2人一组,一个做老师提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另一个做学生来回答,如果有困难请举手问老师,说完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快!开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师:同学们出色的表现,又迎来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来了?

(课件出示书第71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幅图中有8只老鼠,4只小猫,求老鼠是小猫的几倍

生:第二幅图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数是蝴蝶的几倍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1页,看第1题,开动脑筋,试着填一填。

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学生交流,根据情况教师进行适当表扬。)

2、看星星,找倍数。

(1)总结各小组得星情况。

(课件显示以下内容:1、师生一起总结各小组的得星情况。2、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出一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对方口头列式解答。3、完成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吗?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找2组同学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适当表扬。)

四、课堂回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关倍数方面的问题,你能说说吗?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想夸夸谁?

找3名学生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是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师: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倍数的问题,用你灵巧的小手在A4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吧。

THE END
1.汉字“养”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新华字典〖fishculture〗∶鱼类养殖养鱼池,养鱼槽yǎngyúchí,yǎngyúcáo〖fishpond〗为养鱼用的池或槽在养鱼池中,将鱼养大养肥,以供食用养育yǎngyù〖bringup〗∶抚养养育子女〖breed;foster;nurse;nurture〗经过抚养、教育使〖人〗成长饲养动物养殖yǎngzhí〖cultivation〗养育繁殖养殖对虾养殖场yǎngzhíchǎng〖farm〗http://dict.newdu.com/show.asp?id=890
2.植养的意思解释是什么植养的含义植养的近义词词语解释 植养[ zhí yǎng ] ⒈ 培植,培育。 引证解释 ⒈ 培植,培育。 《红楼梦》第五六回:“这一个 老田妈,本是种庄稼的。 引稻香村 一带,凡有菜蔬稻稗之类,虽是玩艺儿,不必认真大治大耕,也须是他去再细细按时加些植养,岂不更好?”http://cidian.dongrv.com/ci/347014/
3.生态养殖包含生态养殖的词语淡水养殖 生态学 生态宗 最新文章 爷青结是什么意思 耶斯莫拉是什么意思 打工人是什么梗 化妆与化装的区别和意思 词语老头子的解释 纪晓岚的趣味故事 词语流言的意思 佛学大师是怎么看待流言 词语流言的意思 从心理学上看流言是怎样的 安乐窝的词语意思 董卓的安乐窝毁了他 词语安乐窝的意思 安https://m.hao86.com/ciyu_search/%E7%94%9F%E6%80%81%E5%85%BB%E6%AE%96/
4.畜牧学概论简答论述题(精选5篇)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 15、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二者的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则没有任何联系,或者原来有联系,但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人们已感觉 不到这种联系的存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g7h6dgi.html
5.畜牧兽医类范文10篇(全文)考试范围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养殖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包括畜禽解剖生理、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繁育、畜禽生产、畜禽疾病防治五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专业操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lj3boje.html
6.中英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对比高中知识我试试吧,水平不高就是 一, 人类的整个历史都是与动物相伴的,从以动物为食物来源和猎杀对象,到逐步驯化动物,养殖家畜,很多原始始祖以动物图腾为崇拜对象。 一直发展到现代社会,有了动物保护和宠物的概念。 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和西方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发展的不同,对于动物名称文化的意蕴的差异也逐渐显现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51642.html
7.结婚喜宴范文浑源是中国北方典型的经济落后的旧式农业区,以农耕为主、兼顾养殖业,且现代化生产技术落后,机械生产工具缺乏,人力、畜力在生产过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浑源方言詈词中,以动物名称及其行为特征(其中多数是家畜)构成的詈词高居首位。而在这一类詈词中,“猪”这一动物名称出现的频率又首当其冲。骂人笨为“笨https://www.gwyoo.com/haowen/37042.html
8.直播间“送福利”网购珍珠饰品真能捡漏吗?专家表示,随着国内淡水养殖珍珠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市场上的海水珍珠与淡水珍珠及仿珍珠从外观上看相似度极高,普通消费者肉眼难以对珍珠的品类进行正确的辨别。 区别“养殖”和“天然”珍珠 Flash Player插件未安装安装插件,如果已经安装请检查是否被禁用 我们也给很多喜欢珍珠饰品的消费者做个提示。刚才我们提到的维纳斯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6149148585709809667
9.养殖(汉语词语)中文名养殖 拼音yǎng zhí 词语释义 使用示例1 词语释义 基本解释 培育和繁殖(水产动植物)。 分解解释 养:养(養) yǎng 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 生育,生小孩儿。 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父。养母。 教育,训练:培养。教养。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80362231
10.“养殖”的意思“养殖”词语解释词语名称:养殖 词语读音:养(yǎng)殖(shi zhí) 词典解释: 1.培育和繁殖(水产动植物)。 相关词语: 养家糊口 养家儿 养病院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老礼 养老马 养父 养女婿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 养痈成患 养精蓄鋭 养廉地 养威蓄鋭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养汞调铅 养老金 养老乞https://tool.httpcn.com/Html/Word/83/37297983310.shtml
11.养殖的解释养殖的意思汉典“养殖”词语的解释词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 养殖词语解释 解释 ◎养殖yǎngzhí [cultivation]养育繁殖 养殖对虾 --- ? 汉典 养殖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养殖包括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等种类。 ? 汉典https://www.zdic.net/hans/%E5%85%BB%E6%AE%96
12.养的同义词是什么?1. 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养家。 2.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 3. 生育,生小孩儿。 4. 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母。 5. 教育,训练:培养、教养。 6.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休养。 7. 保护修补:养路。 相关词语: 休养 教养 养病 养成 营养 饲养 赡养 https://www.lnky.net/hsjj/27047.html
13.描写养殖业的词语.docx该【描写养殖业的词语】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描写养殖业的词语】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https://www.taodocs.com/p-977028619.html
14.养组词养的组词词语词组含义养老保险、养生、养生之道、韬光养晦、养父、养老金、养老、养殖、劳动教养、养牛、养鱼、营养、圈养、修养、养女、童养媳、养儿防老、养鬼、豢养、保养、养殖场、娇养、素养、培养基、收养、养成、涵养、领养、疗养院、培养、赡养、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颐养天年、供养、养母、养蜂、养尊处优、https://bajiu.cn/zidian/?zc=890
15.garden是什么意思garden的用法garden的单词速记garden怎么读速记技巧 词源词根法 PIE*gher,围,绕,词源同yard,court.指围起来的一个庭院。garden花园,菜圃,公园 **【点此前往蜂词小程序】查看完整速记技巧 知识扩展 词语辨析 garden,farm,field 这三个词的共同意思是“…场”。其区别是: farm指农场,也可指饲养场、畜牧场、养殖场等; http://www.fcdict.com/garden
16.词:养殖(注音:ㄧㄤˇㄓˊ)《国语辞典》《国语辞典》中词语“养殖”注音为ㄧㄤˇ ㄓˊ,拼音为yǎng zhí,意思是饲养、繁殖水产动植物。例:台南沿海有许多养殖虱目鱼的鱼塭。 AI解读 字词属性: 词组 字词号: 617900017 字词名: 养殖 注音一式:ㄧㄤˇ ㄓˊ 汉语拼音: yǎng zhí 释义及组词: 饲养、繁殖水产动植物。例:台南沿海有许多养殖虱目鱼的https://cidian.18dao.net/zh-hans/zici/%E9%A4%8A%E6%AE%96
17.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出版署发布的《图 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做 好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和评比工作,特对图书常 见的文字、词语、语法、标点符号、数字用法、 量和单位、版面格式等方面的差错,提出一个 便于操作的认定细则,供出版管理部门及各 版社参考。 第二条版面编排格式的判别,以《图书 书名http://www.jss.hit.edu.cn/hitss/pub/biaozhunguifan/tushuxize.html
18.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做好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和评比工作,特对图书中常见的文字、词语、语法、标点符号、数字用法、量和单位、版面格式等方面的差错,提出一个便于操作的认定细则,供出版管理部门及各出版社参考。 http://www.lzszw.cn/content/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