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概述】乌梢蛇,俗称乌蛇、乌风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蛇。分布范围很广: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甘肃、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成年乌梢蛇可长达2米。但别看乌梢蛇个很大,但它是属于无毒蛇类的。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应予保护。

【生活习性】乌梢蛇常活动在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的田野、路旁、壕沟或庭院的草丛中。性温和、常躲避人畜,一般不主动伤人。爬行迅速、行动敏捷,晚间最为活跃。以鼠类、蛙类、蜥蜴、蚯蚓、昆虫、泥鳅、鳝鱼等为食。

【养殖技术】

1、选场建场:养蛇场宜选择阴凉避风、位置较高,并长有适量灌木草丛的斜坡山丘地带。以靠近水源、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地建场为好。场地的大小视需要而定。大体可分为露天养蛇场和蛇房与蛇场相结合的蛇园两种类型。养蛇场通常有围墙式和围沟式两种。蛇场的围墙既可以用砖石修砌,也可以用泥土干打垒筑成,墙高2~2.5m较合适。墙基结构坚固,深0.8m,用石块砌牢或用水泥灌注,避免老鼠打洞。同时墙内壁最好涂抹水泥,使之平坦无缝隙,以防蛇逃跑。场内地面要有一定倾斜度,以免积水。场内应设有蛇窝,蛇窝南北两侧要各开一个小门,使蛇可以自由出入。蛇窝的高度和宽度一般均为0.5m左右,窝底应高于地面,以防雨水灌人。蛇场内建设水池、水沟、饲料池、石堆、草地,并种一些小树,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以利蛇的生长繁衍。饲料池内应种有水草,并喂养黄鳝、泥鳅、蛙类,便于蛇自己捕食。

蛇房和蛇场相结合的蛇园,是把蛇窝设在蛇房内,而水池、水沟、饲料池、供活动草地等都设在蛇房外面的围墙内。蛇房的出人口应通向房外活动场地,便于蛇自由出入。

2、饲养方法:

(1)种源:乌梢蛇种源多靠捕捉野生蛇解决。捕捉的乌梢蛇,无伤痕,行动敏捷,色泽鲜活。体弱有病伤的蛇不能做种蛇。雌雄投放比例一般为3~4:1。

(2)蛇卵的采集和人工孵化:在乌梢蛇的产卵期注意随时将蛇卵收集起来;不要使卵在阳光下暴晒,以免影响孵化率。收集的蛇卵可用木箱或瓦缸进行人工孵化。先在箱内放过半的沙石或细石子,然后放入混合的黄泥土(含水量为15%~18%),厚度以15cm左右为宜,再将蛇卵平放其上,排列整齐,最后在卵上覆盖10cm厚的鲜青苔,最后将木箱盖好,以防老鼠、蚂蚁、蜈蚣等危害。箱内28℃~30℃,最高不能超过32℃,或低于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经40天左右便可孵化出幼蛇。在孵化过程中要勤检查,并及时检出霉烂变质的蛇卵,防止真菌感染蔓延。

(3)幼蛇的精养:初孵化出来的幼蛇,因体内存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何供10天左右自给,加喂一些高蛋白的饵料(蚯蚓或昆虫等),否则饥饿的幼蛇将会自相残食。

【饲养管理】

1、按需投饵:保证营养丰富的食物是养好乌蛇的关键。应根据蛇的食性,结合当地条件选择饵料。一般两周投饵1次,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清除,以免腐烂发臭。对捕食能力较差的或不肯捕食的蛇.必要时进行填喂。冬眠时不再投食。

2、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夏天炎热时要注意遮阴,并采取喷水等降温措施。冬天寒冷,应及时加草培土保暖。空气干燥也会影响蛇的生活,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以上。

3、清洁与安全措施:在饲养过程中,尤其在冬眠之后,蛇体虚弱,经常会出现病蛇,甚至死亡。因此蛇场,蛇房应经常打扫,食物的残余要及时清除,以保持场(房)内的清洁卫生,并及时淘汰病蛇,对蛇的数量要经常查对,发现缺少,要立即查明原因。

4、病虫害防治:乌梢蛇的疾病多为寄生虫危害。防治方法:注意饵料的新鲜干净,并加强管理。另外,根据蛇的个体大小和体质强弱的不同,进行分开饲养,发现病蛇,及时隔离或淘汰。

乌梢蛇的天敌主要是刺猬、黄鼬及鹰等,注意驱赶和加固蛇窝。

【收获与加工】野生乌梢蛇宜在夏秋间蛇活动频繁时进行。它爬行速度较快,但上行缓慢,捕捉时应迫使它向上爬行。可用竹竿或木棍压住蛇身,再压其颈部,提取投人布袋或蛇笼。若蛇在草丛中,可先将其挑出草丛,然后按上述方法捕捉。如在洞内,可采用灌水、烟熏或挖开洞穴等办法,将蛇驱出洞外,再行捕捉。人工饲养的乌梢蛇可随时捕收。将捕获乌梢蛇先摔死,然后在腹部用刀从颈至肛门处剖开,除去内脏,卷成圆盘状,头置中央,尾端插入腹腔内,置铁丝网架上[8u58药材网www.8u58.com],用炭火炕干即成。

【药材形状】乌梢蛇多盘成圆盘状,盘径13~16cm。全体乌黑色或黑褐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为偶数。头盘于中央、扁圆形、口内有多数刺状齿,眼大不陷而有光泽。背部高耸呈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长。气腥,味淡。每年产卵一次,8~12枚,4~6小时产完,一洞之内有数条雌蛇产卵集于一处,最多达120~150个。雌蛇盘居其上,雄蛇踞周围,主要起调节温度和保护作用;50天左右幼蛇破壳而出,此时有很多小蛇被母蛇吃掉。可能是缺乏食物引起的。幼蛇独立3年之后,性成熟再产卵繁殖。在银环蛇洞内有时也有不同种的蛇生活在一起,当食物缺乏时它们相互残杀。当含有凝血酶样物质的五步蛇与银环蛇斗,则银环蛇被吃掉,如无毒蛇与其相斗,则被银环蛇吃掉。银环蛇主食为鱼、蛙、黄鳝、泥鳅、蜥蜴、蛇、鼠虫等。

雌蛇产卵后,全部将卵取出,放在盛有少量泥土的缸里,上面用湿毛巾盖上,调节湿度。湿度控制在80%左右,温度控制在20℃~32℃之间(低于28℃,胚胎发育缓慢,最后停止发育,会造成死亡),同时每周翻动一次,45天以后小蛇就相继破壳而出。

成年蛇及生长两个星期上的幼蛇可加成“蛇干”,加工方法:用上述方法将蛇致死,逐条剖腹除去内脏,冲洗干净后拭干,放入60%~75%度的乙醇或白酒内浸泡2天,然后取出,将蛇体盘绕成圆盘状,晾晒或用火烘干即为“蛇干”。

【药材形状】金钱白花蛇呈圆盘状,盘径3~15cm,头盘在中央,尾细,常纳人口内。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多数白色环纹,并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鳞片细密,有光泽。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气微腥,味微咸。

THE END
1.提升养殖效率新时代养殖技术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养殖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必须不断推进和完善养殖技术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和保证产品质量。以下是新时代养殖技术方法的一些关键要点。 精准施肥 精准施肥是现代农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利用遥感监测等先进手段,对不同区域进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2150.html
2.现代肉兔养殖技术与管理策略研究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肉兔作为一种高效的畜产品,其养殖技术和管理策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肉兔养殖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肉类,而且还具有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等优势。本文旨在探讨现代肉兔养殖技术及其相关管理策略,以期为改善肉兔产业提供参考。 二、现代肉兔养殖技术概述 https://www.kbtob.com/ke-pu-dong-tai/534140.html
3.畜牧业饲养与管理水产养殖技术农村养殖什么项目赚钱?→MAIGOO知识畜牧业饲养与管理 水产养殖技术 农村养殖什么项目赚钱? 畜禽养殖是我国农村许多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农民的种植业及饲养业都在不断扩大。伴随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生活物质的消费,更加趋向于优质、高质性,家畜养殖亦是如此。畜牧业饲养与管理、水产养殖技术得要与时俱进,专业https://www.maigoo.com/goomai/225630.html
4.爱牧云瑞佰创物联/爱牧云公司是一家以物联网科技为基础、专注于“智慧牧场”建设的企业。励志成为国内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与行业服务提供商。北京大爱农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拥有一个由养殖专家、业务专家、技术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与国家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农科院、中国农http://www.danmch.com/
5.数字化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索不同新型我司数字化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是集成无线传输、传感器、软件开发等技术,来实现水产养殖的水质监控、设备控制、智能投喂等功能的智能化养殖模式。系统以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设备为载体,以精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为手段,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养殖环境的远程监控、提前预警、设备自动化控制,http://www.fmiri.ac.cn/info/1016/22987.htm
6.蓝孔雀的养殖及管理技术CCTV节目官网CCTV7视频简介: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是世界上观赏价值较高的珍禽之一,几乎在世界的每个动物园和地方珍禽饲养场都有它们的足迹。孔雀分为绿孔雀和蓝孔雀两种,人工养殖主要是指蓝孔雀。本片向您介绍蓝孔雀的养殖及管理技术:蓝孔雀的养殖场地和栏舍、蓝孔雀的繁殖、蓝孔雀的孵化、蓝孔雀的http://tv.cntv.cn/video/C10361/8d35adb868b94b91d850a386e76249f7?_=1507306492
7.林蛙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饲养管理【林蛙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林蛙又称雪蛤,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经济附加值较高。本期农业之友网小编特介绍一组林蛙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希望为林蛙养殖户提供帮助。 选种采卵 选种目前养蛙主要以种卵为主,以种蛙为辅,大都采于野生,一是自捕(采),二是收购。春季采集https://www.nyzy.com/linwa/134.html
8.从业者必读养殖技术与管理的完美结合从业者必读:养殖技术与管理的完美结合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 在选择养殖场所时,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地理位置要适宜,气候条件要稳定,这对于大部分水生和陆生动物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于鱼类来说,清澈透明的水质是必须要有的,而对鸡类来说,则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 https://www.28q660zh.cn/niu-yang-yang-zhi-bai-ke/39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