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重视环保及人工成本上升,传统养牛模式面临挑战。采用牛床场一体化养殖技术,由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群消化分解牛粪尿,垫料清运可机械操作,节约用工成本;免冲圈,节约用水;消纳并转化秸秆等废弃物,尾料作为有机肥回田,实现健康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技术要点
1.牛舍建设。轻钢结构,主体为彩钢板隔热屋面,两侧用玻璃钢瓦延伸,钟楼式屋顶,跨度28~30m。檐高3.5m,立面开放式,四周建挡粪墙。双列对头式,牛栏用活动式栏杆隔成小栏,水泥地面。牛舍两端设机械出入口。栏外设饮水池,相邻的2个小栏共用1个。配备小型旋耕机,用于垫床翻耙。
原有牛舍改造升级,可拆除牛床,将地面做平,运动场架设遮雨棚,避免雨水淋入运动场内的垫料。
2.垫料选择四个原则:(1)选择易降解性+刚性+难降解性原料;作为微生物代谢载体,补充生物质能,且不易被物料自重压实,保持通透。(2)粗细搭配,保持物料容重;物料通透性好,水汽蒸发、氧气补充、气体交换快。(3)吸水性好,才能避免污水溢出,物料吸住水利于微生物繁殖。(4)有一定机械强度不能太软。物料太软,进粪后,湿料表面会形成阻水层,影响底层垫料吸收污水。
3.垫床制作。因地制宜,选用作物秸秆、谷壳、锯末等副产品作为垫料,铺40cm厚,也可先铺15cm厚,再分批补充。添加复合发酵菌种,用法用量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4.垫床维护。视垫床蓬松度,用旋耕机进行翻耙,每月1~2次。发酵床适宜含水量为40%~55%,水分过高时应补充新垫料。当垫料厚度过大时,或育肥牛出栏后,可部分清理。发酵床使用1年后,应部分更新,使用2年后应全部更新。当发酵床运行缓慢甚至停止、舍内臭味较浓时,且通过补料、补菌等手段亦不能解决的,应全部更新。当垫床厚度超过50cm时,可更换30%~60%的垫料,或根据肉牛育肥周期、一批出栏后全部清走。
5.尾料处理。发酵后的垫料,直接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
(三)技术优势
1.排放、无臭气、无污染。牛粪、尿可长期留存垫料中,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围流淌,靠着微生物的作用分解、转化,而牛舍独特的自由开闭式天窗设计,通风传热,使冷暖空气形成对流,底层热空气流动的同时使圈底的水分蒸发,圈底就会保持最佳状态,没有臭味,垫料闻起来很香;
2.省时省力省饲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防疾病,提高牛肉品质。由于发酵床中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菌种,使用玉米秸秆作为垫料,牛又可以吃带有有益菌的秸秆,与传统饲养方法相比饲养过程中发病率较低,这不仅减少用药量,减轻药费负担,同时还提高了牛肉的品质。
4.提高牛的福利。发酵床牛舍在预防牛的瘸腿和关节损伤方面是比自由圏或栓养圏有潜在的优势。
(四)注意事项
1.散栏式饲养,密度10~15㎡/头,每小栏8~12头。
2.垫床不能喷洒杀菌药物,必须消毒时,应更换垫料、添加菌种。
3.夏季自然通风,或用风机降温;冬季用卷帘挡风保暖,并采用补充新垫料、适当降低密度等措施降低湿度。
4.改建牛舍时,注意飘风雨和饮水槽的水过多进入垫床,影响垫料发酵;可适当增加屋檐长度或增加挡板、卷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