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养殖选择的池塘面积一般以10—20亩的中、小型池塘为宜,要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小杂鱼虾贝类资源丰富、进排水方便的海区附近的池塘。池深要在5米以上。池子底质以泥沙质较好,池底要铺沙15公分左右。
准备工作
梭子蟹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池塘的整理:池塘整理主要是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翻松曝晒池底,另外还要维修塘堤、闸门、水渠等配套设施。
第二步:设置障碍物:为了便于蟹苗休息和隐藏,当整修好池塘后,还要在池底放上水泥管、瓦片、竹筒等障碍物。
第三步:进水并繁殖饵料生物:清塘半个月以后,就可以开闸进水,为了防止一些有害生物进入池子,可以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海水,池水深度一般保持在80公分左右,池塘进水后,要施用化肥来培育饵料生物,一般N肥在1.5kg/亩,P肥为0.3kg/亩,并且要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蟹苗放养
水质要求:水温要在18℃以上,日温差要小于8℃,盐度为18—32,酸碱度为7.8~8.6,氨氮含量要小于1毫克/L水体,溶解氧大于5毫克/L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公分。
放养密度:一般80-100只/㎏的蟹苗,放养密度应控制在1000~1500只/亩。
02
梭子蟹的日常管理
投喂:三疣梭子蟹属杂食性,它以新鲜的低值鱼、虾、贝、蟹等为主要饵料。每天的投喂饵料量要根据蟹子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养殖前期一般按蟹子总体重的8%左右投喂,中期为12%,后期为5%;当秋季水温降到10~15℃的时候,每天的投饵量应为总体重的3%,要按照早晚各投喂1次、早上少投、傍晚多投的原则投喂,当日平均水温在10℃以下时,不用投喂饵料。
要早晚各巡视塘1次,巡塘期间要仔细观察梭子蟹的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池水的变化,检查池子中的残渣饵料情况,及时的调整投喂量和换水量。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防台风的准备工作。要经常查看闸门的拦网和堤坝是否有破损和漏洞,若发现问题要尽快修复。
收获操作
03
梭子蟹的高效混养
可控生态混养技术,是提高养殖池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收益,是养殖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笔者就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池塘混养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概括如下:
清整池塘,肥水很重要。池塘进水50公分用漂白粉消毒,杀死桡足类,清除敌害生物等。施尿素或发酵消毒过的鸡类、猪类,使水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饵料的投喂。要坚持多餐少量,勤查多看,注意饵料新鲜适口,要提高饵料的转化率,减少粪便,保证虾、蟹吃饱不浪费,养殖前期可投放一些EM菌等生物制剂来分解氨氮,改善池底,防止池塘缺氧中毒。
及时剔除公蟹。为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益,建议养殖人员在7月上旬至8月底钓出公蟹,不但改善池塘的养殖密度,还节约饵料成本,而且到梭子蟹交配季节,如公蟹过多,塘内会出现梭子蟹间相互残杀,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做好梭子蟹秋冬季的育肥。育肥时期,可通过补充有机钙质,增加梭子蟹壳的厚度和硬度,从而起到增重的作用,养成的中后期,多投一些低值贝类,以促进蟹性腺的发育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轮捕5厘米以上的脊尾白虾。养成期,根据市场行情,可用地笼等网具有计划地轮捕脊尾白虾上市,留小捕大,鲜活销售,可控制池内脊尾白虾的密度,防止缺氧,及时回笼资金。
病害防治贯穿于养殖时的全过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持良好的池塘水质环境,是养殖成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