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鳜独特捕食行为的理解仍有待完善,有关鳜捕食行为的研究局限于测算捕食量、捕食成功率等基础捕食行为指标,对其捕食行为动态分析的研究仍未见报道,鳜的捕食行为具体有哪些特点,鳜特殊捕食行为与其他凶猛肉食鱼类有何不同,主要感觉——视觉与侧线感觉在各种捕食行为中又发挥了何种作用等问题仍有待了解。为解读鳜视觉、侧线感觉调控的捕食行为,本研究利用高速摄像技术与特定感官抑制方法,观察养殖在实验室水族箱中的鳜的捕食行为,分析鳜捕食模式类型,以及各捕食模式类型与视觉、侧线感觉的内在联系,以期为解读鳜复杂捕食行为中感受器官的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研究资料。
本实验用鳜取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孙农水产养殖场。体长80~90mm(55~60dpf)的鳜幼鱼在实验室循环水族箱暂养两周,待其完全适应环境后开展实验,暂养期间投喂鲫鱼苗,每天下午1:00喂食1次。确保养殖水质稳定,温度(26±1)℃;pH7.2~7.8;溶氧6~8mg/L。保持全天光周期为L:D=1:1。在暂养与行为学实验中使用特定光源,均控制光照强度为1000~1500lx以模仿室外光照。
将实验鳜分为4组,分别为GC、GV、GL和GDS4组;GC为对照组,代表视觉与侧线感觉均具备,GV代表只有视觉,GL代表只有机械感觉;另外GDS代表视觉、侧线感觉均不具备。
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D)表示。两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多组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间差异显著性使用SPSS22(IBM)软件进行分析。显著性标准为P<0.05。
GDS组未出现任何捕食行为,说明鳜以视觉、侧线感觉为主导进行捕食,同时GV与GL组出现了各种捕食模式,各模式较高的捕食成功率也保证了鳜单独依靠视觉与侧线感觉即可完成捕食。
综上所述,鳜在视觉与侧线感觉的调控下出现5种捕食模式,分别是直接攻击型,跟踪-弹射型,跟踪-偏移型,弹射型,偏移型。其中直接攻击型、跟踪-弹射型、弹射型捕食行为模式主要由视觉控制,跟踪-偏移型、偏移型主要由侧线控制。视觉与侧线感觉均存在时,鳜首先选择以视觉进行捕食,但侧线感觉在捕食行为中也发挥了少部分作用,另外,鳜单独依靠视觉与侧线感觉即可完成捕食。鳜在视觉、侧线感觉均具备时优先利用视觉捕食,捕食行为趋于简化并具有较高的捕食成功率。相反,鳜仅利用侧线感觉捕食时,捕食行为变得复杂而多样。鳜在捕食时所表现出的各种捕食行为模式是其具有独特摄食习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