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娜是北京市海淀区人,2000年,她从洛阳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回到北京不久,就在中关村一家外资企业谋到了合适的工作,并很快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是一位令人羡慕的白领.但2001年发生在家乡农村的一件小事改变了她的人生航向.
"2001年,爸爸病退后到妈妈的老家天津市蓟县东施古镇南孟辛庄村,投资办起了养猪场."郑娜回忆说,她休假到养猪场看望爸爸时,正赶上仔猪生病,小猪一个接一个地死亡,爸爸和我干着急没办法.回到北京,我到农大求教专家才发现,仔猪患的是普通肠胃炎.专家还说,目前农村养猪技术差,繁育手段落后,对新品种不敢尝试,导致经济效益差.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就能获得很好的效益.
她想,虽然自己不是学畜牧养殖专业的,但年轻、接受能力强,通过学习完全可以掌握养殖技术,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如果再把农民最需要的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不是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当郑娜和大家说要去农村养猪时,立即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男朋友为此提出分手.但为了实现人生理想,郑娜还是毅然决然地到了养猪场,从都市白领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连农村姑娘都不愿干的"猪倌".
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干事创业绝没有想像的那样简单.刚接手养殖场时,郑娜计划搞新品母猪繁育,走科学养殖、规模发展的路.2002年7月引进了英系大白、丹系长白等新品种母猪30头,头茬就顺利产下了44头仔猪,没想到仔猪着了凉,一上午就死了12头,接着种猪又连续生病死亡.经请教专家才知道种猪得了气喘病,赶紧对症下药才控制住了疫情蔓延.
经济上的损失还不是对郑娜打击最大的,当地有的养猪户到郑娜的养殖场参观,一看她引进的种猪就直撇嘴,说:"你这里的种猪可不行,屁股太小,产仔少."还有的对她不按传统方法、而是用书本上学来的养殖新技术不理解.甚至有一位饲料供应商当面对她说:"你这样养猪,没啥大戏,过不了两三年你就得走人!"说得郑娜心里很难受.
郑娜认真分析受挫的原因,养猪光靠满腔热情和书本知识不行,还要活学活用、搞好现代化管理.于是,郑娜再次回到北京,每天骑着自行车跑了北京好多家畜牧研究所和兽医院求教,先后十几次去北京农业大学培训进修,系统学习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她还经常到养殖户家里请教,回来后就一头钻进猪舍,细心揣摩试验.有时为了弄懂一个技术问题,常常几个小时在猪舍里细心观察,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经常忙到晚上10点多.
义务培训农户用技术回报社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大决策,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大批青年学子到基层建功立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郑娜就是这股大潮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