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正当时。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成为越来越多人创业就业的一片沃土,而水产养殖业也催生了一批返乡创业的队伍,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支持下,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一大分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兴起的。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有这样一位创业者,就是通过“稻与鳖”的结合,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突破,还将经验进行推广,带动周围农户发家致富。
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国侠
他就是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国侠,皮肤略黝黑,说起话来从容、和蔼。2010年,他一直在省城务工的他决定回到家乡,开始承包约600亩面积水塘,搞起了水产养殖,以养殖甲鱼、四大家鱼为主。之后通过几年的水产养殖摸索,他发觉传统的种养模式难以从品质和产量上有大的提高,于是决定改变原有的模式,采用稻田养殖甲鱼、四大家鱼的生态模式,开展不打农药,不施肥料,不用除草剂的全生态混养试验。
通过尝试和测产,方国侠发现混养模式下水稻不但不减产,而且甲鱼取得了丰收,品质品相好,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探索出了一条稻鳖、稻鳖鱼混养的新模式,而且这条模式既能稳粮增收,又完全符合全生态科学种养的农业发展思路,如今仅稻鳖综合种养基地就已经扩建到了700亩。近日,水产养殖网的小编又走进了方国侠的稻鳖混养基地,2019年他这里又经历了哪些新改变呢?
水产养殖网:方总,您好,今年您基地稻鳖这一块的养殖效益如何?与往年相比有没有一些改变呢?
水产养殖网:那您有没有想过将自己的生态甲鱼往加工方向发展呢?
方国侠:我目前确实还没有考虑到这一方面,因为基地目前甲鱼产出量很容易就被消耗掉了,我们主要的方向还是注重品质。我当时刚开始从事甲鱼养殖时候就是想结合三河这里环境优势,把养殖的甲鱼品质达到野生甲鱼同样的标准,其实现在品质标准已经达到了,但价格却比不上野生的,消费市场还不会完全认可养殖的甲鱼,要达到野生甲鱼的市场认可和口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水产养殖网:听说您今年还做了基地扩建,具体有怎样的规划和打算呢?
方国侠:在稻鳖种养上,我今年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做了改良,第一是扩建了200亩的养殖规模,因为今年出了40000只幼苗,我准备用这200亩来养殖;第二是将基地都进行了尾水处理改造;第三就是安装物联网监控设备,应该在全省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对水质指标、塘口实时画面进行了全方位实时监控。从稻鳖产业来看,我认为未来2-3年会是这个产业一个高峰期,但是紧接着就会有一个低谷期,我感觉这个产业不能表现得太高调,要走稳健的发展道路,我个人会从甲鱼的品质方面不断做的更好,打造自己的品牌,把“焦湖沙鳖”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
方国侠的养殖基地
水产养殖网:我们了解到今年稻虾稻虾模式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瓶颈,您对这一趋势怎么看,这对稻鳖模式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水产养殖网:那是不是意味着甲鱼的养殖周期必须要到3年或4年才能出售呢,提前上市是无利可图吗?
水产养殖网:从稻鳖模式的操作环节来看,您觉得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方国侠:这个就比较多了,包括水稻品种的选择、养殖水质、土壤的把控以及甲鱼品种的选择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从甲鱼品种来说,有的甲鱼品种就不适合稻鳖模式,甲鱼的品种有很多,像台湾杂交鳖、日本鳖、黄河鳖、中华鳖等,杂交鳖的优势是生长速度快,但不适合稻田养,因为抗病能力很差,这样会导致死亡率很高;日本鳖品相很好,但胆子比较小,不适合在室外推广;而黄河鳖虽然没有前两种的劣势,但长得比较慢。所以养殖户就要根据自己的模式选好品种,我选用的中华鳖的优势就抗病能力好,长得也非常漂亮,但就是生长速度也很慢。但因为我是走高端路线,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就克服了这个劣势,只要品质好,长得慢、上市晚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