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绿遍山原白满川。”今日的甘洛乡村已经美成了诗中的模样。

通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青山绿水间农家小楼气派十足,田地里村民们正在为今年的丰收耕耘,农家小院里种上了花和蔬菜,一片生机盎然……新时代的甘洛新农村,处处都是新的气象。

时代的故事,写满了甘洛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正西村:百亿工业园区下的“田园新村”

甘洛县海棠镇正西村,位于甘洛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50公里。

贯穿全境的海棠至蓼坪公路,畅通了对外的交通;落户在这里的海棠产业园区铅酸蓄电池集中发展区,让正西村多了“工业”的印记。

在“工业园区”的标签之下,借助工业园的区位优势,正西村翻开了时代的新篇。

移民安置点好政策让村民“留下来”

“勤劳俭朴者,处处可生财”“住房的时候不要忘了森林;吃粮的时候不要忘了土地”,走进甘洛县海棠镇正西村园区安置点,每一栋小楼的外墙上都印有这样彝汉双语的标语;安置点随处可见的3D文化墙,“写满”了大家对新生活的期许。

一排排漂亮的砖瓦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靓丽,屋外的空地被勤劳的村民们用栅栏围住,种上土豆、白菜、茄子等新鲜蔬菜,满目皆是乡村田园的惬意。

“移民安置点的政策好啊,电视机都是国家送的,我们只管舒舒服服住新房。”走进村民阿木巫呷家,拨开门口彩色的线帘,走进宽敞明亮的客厅,客厅里沙发、电视、电冰箱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两层小楼装修得很漂亮,房间里都贴上了壁纸显得很是精致。

“现在就业机会也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依托工业园区位优势,正西村不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引导农民到园区企业务工。同时,免费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说起现在的新生活,阿木巫呷一脸笑意,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在镇上读书,他在工业园区做点零工,家里还养了近30头牛马,一年下来能有7万元左右的收入。家里挂着腊肉可以吃到来年,幸福的生活让他长出了“幸福肥”。

现在,像阿木巫呷这样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了。

抓特色产业好发展让村民“富起来”

正西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聚居着彝、汉、藏三个民族,有农户319户,总人口1562人,劳动力885人,2012年工业园区建设移民搬迁132户,分散安置88户,集中安置44户。2016年正西村正式脱贫摘帽。拔除了“穷根”,还要种下“致富”的希望,这样才能让村民们真真正正的富起来。

“2018年,村集体收入从以往的单纯出售砂石转型为以种植蓝苍术和入股乔升酒业多种形式发展。”按照规划,村里发展了蓝苍术项目,100亩蓝苍术项目让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畜牧业也发展起来,大中型养殖户越来越多,建起了村民合作社,不断改良的绵羊牧种让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不断提升。

眼看着地里的蓝苍术在精耕细作下长势喜人,圈里的绵羊在精心饲养下体质健壮,村民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今日的正西村,宽阔的水泥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村里实现了入户路全覆盖;村里的民俗活动坝子建起来了,每天都充满了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农田水利设施越来越先进,农民的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西村还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源,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古文村:脱贫奔康让生活更美好

古文村位于甘洛县东南部的石海乡,坐落于奇峰云雾之间。

从县城出发,要穿越12公里的万亩梯田,经过6公里的悬崖公路,才能走进这风景如画的古文村。这是甘洛大地上的一片沃土,似有“仙气”滋养一般,这里有云雾缭绕的山峰,生机盎然的绿树,还有庄稼地里勃勃生长的农作物。

让人沉醉的不仅是眼前这一片片醉人的绿,还有村里两个支格阿龙的美丽传说和2017年脱贫摘帽后,村民们怡然自得的美好新生活。

最美——

山水田园间写满传说

这里是一个有4个村民小组364户1904人的彝族聚居村。村里有形象的“膝盖跪印”“指甲堆”“脚板印”,对面山崖上神奇的“夫妻树”“宝剑岩”;还有两个支格阿龙的故事传说,一个关于孝道、一个关于爱情。因为这些奇怪的地形地貌和美丽的神话传说,让村子变得更加神秘、更加美丽、更加令人向往。

在这样的山水田园之间,村民们是勤劳的,地里的玉米、洋芋和蔬菜因为细心的管理都长得特别好。在这样的山水田园中,村民们自然也是幸福的。

“2017年脱贫摘帽,房子越住越好,生活越过越有滋味。”截至2018年5月,古文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128户,650人已全部脱贫,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725元。村里易地扶贫搬迁111户,456人,目前已入住72户,284人;彝家新寨17户,82人,已全部入住;D级危房41户,189人,已全部入住。

致富——

上下齐心脱贫奔康加速度

“基层党建助力精准脱贫奔康。”脱贫奔康不能盲目,要找到“主心骨”,要上下一心。为此,古文村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各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确定示范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养鹅党员示范工程,养鹅3000只、种植花椒500亩、建设完成“专业合作社+党员示范基地”等党员示范工程,引领贫困群众自发发展产业。

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村民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改变,参与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脱贫积极性和信心都上升了,脱贫攻坚社会氛围明显增强,脱贫致富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话题。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产业发展是助农增收的根本,古文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着力围绕核桃育苗基地与核桃种植,积极鼓励和支持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加速脱贫步伐。

同时,在帮扶单位甘洛县公安局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支持和引导下,古文村实施“支部+合作社+贫困党员+贫困群众”“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大力推进以购代捐,大力实施养殖周期短、见效快、价格高的本地种养殖业项目,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培育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子,提升致富能力。

眉山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新房、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入户路、一个个家门口的“微田园”……你很难想象,这里曾只是一个“赛马场”。近日,记者来到甘洛县阿尔乡眉山村,白墙蓝瓦的别墅式民居与刚冒新芽的青花椒交相辉映,房屋背后的山上种着核桃、柴胡、桑葚,4月份,村民们还领取了劳务工资,这一切,让村民们对以后的日子充满希望。

“缺啥补啥”基础设施不断“跟进”

眉山村地处甘洛县阿尔乡东南部,距离甘洛县城23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423户、2012人,其中贫困建卡户216户1136人,是甘洛县20个极度贫困村之一,也是绵竹市定点帮扶村之一。

走进村里,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一栋栋漂亮的“小别墅”外村民正在休息聊天,平静而祥和。往村子里走,正中心处几间黄墙红瓦的房屋很是显眼。“这里是绵竹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等筹资120余万元,正在修建的眉山村幼儿园,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皮肤黝黑的眉山村支部书记阿尔建军带领记者参观了幼儿园,四间宽敞的教室,室内为木地板,室外是塑胶跑道,孩子们还可以在活动室里用微波炉加热从家里带来的饭菜。

“农村里的娃娃,教育更不能放,穷什么不能穷了教育。”以前村里只有一个临时幼儿园,设施设备极为简陋,现在修好的幼儿园,5月底投入使用,全村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上幼儿园。除了幼儿园的建设,完善提升村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及村级办公活动场所也是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一部分。

“以心交心”把村民当“家人”

“这个片区是2016年完成的64户贫困群众易地扶贫安置房,已全面入住,第二批101户2018年5月底入住,第三批46户的安置房9月底全面入住。”刚从产业园区回来的眉山村驻村队队长孙宜波说到村子里的变化嘴角露出了微笑。

“从前,村民们都散居在高山上,住的都是土墙房,出行与孩子读书都是问题。”孙宜波一面介绍着村里的情况,一面和村民热情地打着招呼,他早就和村民熟悉了,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我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走村入户帮助村民们解决困难,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今年4月才来到眉山村的潘阿衣说,看到眉山村一天天的变化,他打心眼里高兴。

“多方给力”家门口一样把钱挣

谁说挣钱就一定要背井离乡,在眉山村,村民们在家门口一样把钱挣。

目前,眉山村引进绵竹帮扶企业投资项目资金700余万元,构建“专合组织+贫困建卡户+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核桃种植和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现有核桃500亩、柴胡1000亩、果桑180亩的种植基地,为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采用租用贫困建卡户土地、优先招聘周边贫困户务工等方式,为当地村民增收。

除了产业的支撑,“借猪还猪”项目在眉山村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点赞”。目前,投入24万余元开展借母猪还母猪项目,已发放250余头母猪与11余吨饲料。

“现在日子真的好了很多。”这是村民们共同的心声。在脱贫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走,眉山村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尝到了生活的“甜”,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秀水村:打好“生态牌”走上“致富路”

山,还是那片山,地,还是那片地,但甘洛县两河乡秀水村的生活却有了大变化。现在的秀水村,已经是甘洛县的“乡村名片”,发展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生态旅游业……村里家家户户都忙得不亦乐乎。

“勤劳致富”一年四季总“有得忙”

秀水村位于甘洛县西北部,平均海拔1600米,属二半山高寒地区,距离县城27公里。

5月15日,当记者来到甘洛县两河乡秀水村时已是下午两点半,当日温度达到了36摄氏度,从田间走上来的村主任何福银卷起的裤腿还来不及放下,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我们村主要的收入就是靠这200亩的蔬菜,以种植芹菜、辣椒、菠菜、大蒜、西红柿、莴笋为主。”何福银告诉记者,种蔬菜就是勤快人的活儿,从种植到收割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对于现在的秀水村来说,家家户户都是种菜小能手,什么时候种什么,种植期间注意些什么都已经了然于心。

“村里有85户家庭,285人,很多年轻人都愿意留在村里搞农业,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村里耕地面积有限。”何福银指了指田间说道。

“绿色生态”有口碑不愁“没销路”

“我们村优质丰富的水源为无公害蔬菜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地里施的都是农家肥,蔬菜绿色健康,销路自然也跟着好了。”何福银说,除了家家户户形成勤劳耕种的风气外,村里大力推广发展的错季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也是大家致富的“门路”,加上便捷的交通和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建立,为蔬菜的输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截至目前,全村蔬菜年总产值高达120万元,人均蔬菜种植收入可达5084元。

“这是刚从地里采摘的菠菜,大概有150斤,清洗后就等着菜贩子来运了。”在村口洗菜棚洗完菠菜的村民江应清笑着说道,村里从选种到种植,再到销售,早已形成一条产业链,现在只要自己勤劳点,供两个孩子读书和家庭日常的开支没有多大问题。

“创新模式”致富路“越走越宽”

除了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外,秀水村还开展了“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业,让全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以种促养,带动养殖业发展。秀水村蔬菜基地的发展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饲料资源,通过“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养殖业的发展。目前,秀水村共有以养羊、养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户4户,养殖农场两个,家庭农场一个。

“阳光农家乐和花果山农家乐现在已成为了秀水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心思活络的秀水村村民把畅销的绿色生态蔬菜种植作为特色,开起了农家乐,生意一天好过一天。

勤劳致富,是秀水村最为真实的写照;村民勤劳的“浇灌”,让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创造出了价值。(记者汪福顺曹澜陈国盼胡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管单位: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单位:凉山州大数据中心

THE END
1.金钱滚滚探秘那些赚钱快不愁卖的养殖业机会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都在寻找一条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养殖业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以下是一些既能赚钱又不愁卖的养殖项目。 精准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使得种植蔬菜和水果变得更加高效。通过精准灌溉、光照控制等技术,可以大幅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成本。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这些产品几乎没有销售风险https://www.gelafhotz.cn/niu-yang-yang-zhi-bai-ke/555843.html
2.一万元养殖金点子揭秘高效低投入的养殖项目一万元能搞什么养殖?这个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火热,因为它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经济命脉。以下是几个高效、低投入的一万元能够覆盖的养殖项目。 一. 家庭式鸡鸭养殖 家庭式鸡鸭养殖是一种小规模、劳动强度较小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科学管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土地资源,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万元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小型鸡舍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512870.html
3.家庭养殖业赚钱指南揭秘高收益项目在当今社会,家庭养殖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健康食品的需求,还能为家长们带来额外的收入。随着消费者对有机和绿色产品越来越重视,许多人开始探索如何通过家庭养殖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那么,家庭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呢?以下是几个可能的高收益项目: 有机蔬菜种植 现https://www.3svb9bc3.cn/nong-ye-zi-xun/422368.html
4.农村养殖什么不愁销路我在家乡的智慧之作从蛋到肉从鱼到鸭咱们的所以说,“农村养殖什么不愁销路”这句话并不只是口号,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份对传统农业价值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作为工作者还是消费者,都享受到了一份难以言说的温暖和满足感——那就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认同与幸福感。https://www.l0dm1h3tk.cn/nong-yao-fei-liao/562606.html
5.冷门养殖创业好项目有哪些2022冷门养殖创业好项目农村养殖的好项目胡蜂养殖是1个新兴的养殖项目,其养殖广泛性和蜜蜂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甚至有些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胡蜂养殖,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有极少数人养胡蜂,也就是说胡蜂养殖几乎不存在行业竞争,因此从行业竞争上来看养殖胡蜂也具有先行者优势。只要能养出来几乎不愁销路,因此从市场前景来看,养殖胡蜂是大有可为的。 https://www.b9yemu9l.com/jun-lei-zuo-fa/453971.html
6.养殖什么好养又赚钱(推荐五个养殖比较稳的品种)?3、泥鳅养殖,投入万元左右即可 泥鳅,被人们誉为“水中人参”可见人们对泥鳅非常看重。泥鳅养殖业是最近几年非常火爆的项目,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养殖周期短、效益高,销路非常稳定,不用愁销路,另外就是养殖技术很简单,一学就会。泥鳅这种动物很好养活,它比较耐低温,对于水质要求不太严格,只要湿度达到一定高度,泥鳅http://ziborisheng.com/view-45063.html
7.山东水蛭卵茧蚂蟥幼茧附近的村民也会从他这里购买蚂蟥粉,用作1,因此根本不愁销路。特种养殖有一定市场风险 蚂蟥养殖周期短,效益高,让不少企业和农户开始介入蚂蟥养殖,但是蚂蟥养殖不同一般的传统养殖,并不是一本万利,国内养殖蚂蟥亏本的也不在少数。 蚂蟥养殖和蝎子、蜈蚣养殖一样属于并不常见的特种养殖,但是高额的利润回报,让不少业http://b15358308883.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143338913.htm
8.花开富贵种子播撒笑傻了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需求,有些喜欢土壤松散,而有些则更喜欢密实。根据不同类型植物,你可以选择购买专门设计用来植株生长的小盆或者深层植袋。如果是室内播種,可以使用塑料容器,但请确保它有透气孔以避免根部发霉。 土壤混合配方 为了获得健康且强大的人类(即植物),你需要一个均衡且营养丰富的地球(即土壤)。将普通https://www.eswplctin.cn/hua-hui-zhong-zhi/519091.html
9.蝈蝈人工反季节养殖技术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人为捕捉,野生蝈蝈逐渐减少几乎灭绝,人工养殖蝈蝈是一项很有前途,不愁销路的致富门路,但我国只有北京、天津两地为数不多的人工繁育蝈蝈专业户,冬春孵育蝈蝈的技术,一直以来被视为不传之密,笔者是个蝈蝈养殖迷,经过多年对蝈蝈科学摸索养殖,终于掌握了从蝈蝈卵的人工提前盟动,以及蝈蝈整个生育http://m.foodmate.net/index.php?itemid=106630&moduleid=24
10.山茶花怎么养殖,附山茶花的生长习性(10)篇从去年开始,他就着手发展生态猪养殖,引进了100多头“湖南黑猪”,采取放养模式,经过一年的发展,存栏2000头。“湖南黑猪是生态猪,肉质嫩、口感好、营养丰富,销路不愁,价格也比普通猪贵许多。”孙中庭说,“现在老百姓更注重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而‘生态养猪’,既能够提供优质、营养的肉食品,又能解决养猪业污染问题,https://www.nygq.net/sites/post/1ZbzK0l9YK
11.乡村振兴江苏扬州:年利润达30万元!小蜗牛“爬”出致富路“这些蜗牛简直就是捧在手里的‘金娃娃’。”钱寿春笑着说,今年虽是养殖第一年,但目前已与连云港、嘉兴等地的收购商签订了合同,完全不愁销路。预计今年的利润可达30万元。 虽然钱寿春的蜗牛养殖还在起步阶段,但作为一个“养殖周期短、市场前景好、回报率高”的发展项目,他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希望周边的村民都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99591
12.四川三农新闻网张建波说,他在外面打工的时候,结识了许多做外贸的朋友,如果柑橘的“红海市场”不行了,他还可以通过朋友开发“蓝海市场”,只要有优质的货源,肯定就不愁销路。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4-04-19 肉牛养殖缘何在南江县独受青睐? (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巴中市肉牛养殖已存续600余年,悠久的历史奠定了产业的发展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250
13.农业路澳洲龙虾养殖成本,养好了经济效益很高 养驴挣钱为什么没人养,养驴国家有补贴吗 不愁销路的种植项目,这几个不愁没销路 卖猪肉的利润有多大?批发猪肉一年可以挣多少 湖羊养殖利润分析,和小尾寒羊哪个利润更大 更多饲料信息 芙蓉鸟的饲料最佳配方,芙蓉 https://www.nongyelu.com/
14.农村申请水管报告13篇(全文)若这部份肉鸡由本县肉鸡场来供应,其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自己在秀山做肉鸡生意的朋友,把我县的肉鸡运销外地。所以,在xxx建立一个两万只林养肉鸡场是不愁销路 的。 三、社会效益 1、作为政府财源建设工程的养殖业投产盈利后,按年平均效益,年纯收入近10万元计算,可以使政府获得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sfs1hrm.html
15.全自动养鸡一万只成本土鸡养殖利润是多少?一只土鸡一般养到6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成熟土鸡可达2.5斤3斤,采购价按15元/斤计算,每只土鸡的市场价格可以卖到4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只鸡的纯利润也就在1520元不等,如果养殖户是自繁自养的话,那么利润将会更高。 散养土鸡具有饲养周期短,投资小,利润高,资金回笼快,不愁销路等优点,对广大http://www.ma-wang.com/article/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