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一度被外界投来许多不理解甚至是奚落的眼光,但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助力传统农业更高效发展的数字化发展之路逐渐走上了快车道,他和他同门的北大校友陈生此前联合开办的食品数字化生产、销售企业——壹号食品的快速发展,也会让陆步轩在多年后欣慰地笑称,自己卖猪肉也“卖出了北大水平”。
数字化进驻养猪基地,“养猪”多快好省
作为养猪行业头部企业的壹号食品,“卖猪肉也卖出了北大水平”,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通过数字化方式,不仅联通了企业内部,还连接了企业对外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从而提升了整体的效率,并为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壹号食品信息部负责人陈巍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壹号食品内部就已经开始了IT方面的建设。当时,壹号食品围绕着怎么提升猪的质量、怎么降低生产成本、怎么提高效率的运营目标,在内部建了生产系统、财务系统以及一系列的ERP系统。
2013年,壹号食品的IT建设,主要是做公司的种猪育肥管理系统、ERP系统。当时虽然内部有了ERP系统,也做了很多报表,但是能看到数据的人并不多,能够真正知道生产情况的,只是通过周例会和月例会了解,很难做到实时地掌握实时生产情况。一个一线人员要知道他的猪的生产养殖情况,需要等一个月。由于当时还没有实现移动办公,试验员要看数据,就必须要去PC机或者笔记本上面查看,看数据比较麻烦。
这些数据又将如何指导生产?陈巍称,“我们有一个超期预警的功能。比如说这个母猪到了应该受精的时候还没有受精,或者这个母猪到了应该要产仔的时候还没有产仔,我们会有一系列的预警。因为每个母猪我们会有种猪档案卡,我们会把母猪每天的信息录入到系统里面去,系统也能够实时预测出这个母猪预产期多久。如果到了这一天这头母猪还没有产仔,系统就会提示饲养员和技术员,这个母猪还没有产仔,需要去看一下。通过这种数字化的转化,实时地指导我们生产。我们可以做到平均一个两千头规模的母猪场,饲养员也就是十几个人加一个统计人员。”
通过这种数字化的生产管理方式,“猪的存活率由2013年的百分之八十几、90%左右,能够提高到现在育肥存活率98%”,“现在最大的种猪场可以达到存量15000头母猪了。15000头母猪的猪场,养猪人数不可能成倍增长,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几百号养殖人员,也就是几十号人”,“整个母猪的PSOI,一头猪以前只能是产七八个猪崽,到现在一头猪可以产10到11头小猪崽,这种产崽率的提升对公司的经济价值也很大。从一些数据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随着规模的扩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赋能,我们的生产管理有了质的飞跃”。陈巍还向记者提到。
数字化进驻万顷良田,农药喷洒高效又安全
据了解,利用专业的植保无人机自动喷洒农药,能大大提升过去通过人工作业的效率,同时,还能让操作人员远离农药,有更高的安全性。截至2021年8月,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国内单年作业面积首次突破了7亿亩次。
数字化入驻传统水产,先进养殖技术普惠百万农户
数字化技术进驻传统果园,灾害预警早知早防
据悉,2018年4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对眉县近40%的猕猴桃造成了冻害,有些村民的猕猴桃甚至绝收。
而如果村民能提前得知灾害预警,村民的损失或许就会少很多。
“打通‘信息关’,对于猕猴桃产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眉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主任赵骅曾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通过益农信息社搭建的信息平台,果农有了对接外部市场采购需求的信息渠道,实现了更广范围的网络销售,提高了果农的利润空间,增加了果农的收入。
据陕西省益农信息社运营负责人曹昂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关中地区已建立近8000个益农信息社。”各地的益农信息社逐步汇聚了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等各类服务,解决了农业公益服务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资源分散、渠道不畅、针对性不强、便捷性不够等问题,逐渐提高了农民自身的能力。同时,各地政府通过村级信息员上报的产业信息,建立起产业发展的动态数据库,并结合各地实际,团结产业带头人,实现农产品购销、农资团购、农机共享、土地托管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