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1.1 简介生猪养殖行业主要涉及育种饲养猪病防治和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旨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猪肉产... 

生猪养殖行业主要涉及育种、饲养、猪病防治和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旨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猪肉产出率,以满足居民对日常猪肉食用和使用的需求。生猪养殖行业涵盖种猪配种、母猪繁殖、仔猪育肥等环节,同时也包括饲料生产、疫病防治和生猪销售等附属环节。猪肉作为中国国民餐桌上主要的肉类之一,生猪养殖业在中国农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中国的生猪养殖市场中,存在散户、规模场与集团场三种类型。农业部将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定义为“规模化猪场”,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户则为散户。“规模化猪场”的范围较宽泛,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集团猪场和非集团猪场。此外,也存在将母猪存栏在50头以下的养殖户定义为散户,母猪存栏在10000头以上的养殖户定义为集团场的划分。

图生猪养殖分类(按养殖规模)

2018年非瘟疫情爆发后,中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显著提升,散户市场占比逐渐减小。尽管在国家鼓励行业规范发展和现代农业技术兴起等因素的推动下,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但2018年之前,散户在市场中的占比始终在50%以上。非洲猪瘟疫情爆发给生猪产能造成了重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散户退出速度加快,出栏数在500头以上的猪场市场占比从2018年的49.1%快速上升至2021年的62%。农业农村部预计,2023年这一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至68%。涌益咨询的调研数据同样显示,2019年6月,母猪存栏50头以下的存栏占比为34%,而2023年12月已经下降至12%。

图出栏数在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

1.2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养猪一直是中国人民农业活动的重要一部分。近代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从小规模散养到现代化工业化养殖的转变,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生猪养殖行业技术落后,养殖规模小,主要以农村农牧散户养殖为主。到了1960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过后,中国政府对生猪养殖行业进行了大力扶持,生猪养殖行业正式进入腾飞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采用,以及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应用,使得猪肉产出率和品质均得到进一步提升。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同时迎来了机遇与挑战。机遇在于国内猪肉能够更方便地出口至国外,而挑战则是国外优质猪肉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与此同时,部分生猪养殖企业步入高速发展期,并出现了一些行业整合和优胜劣汰的现象。21世纪初,受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猪链球菌大规模感染、2011年瘦肉精事件、2018年非洲猪瘟等一系列事件影响,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大型养殖企业开始垄断市场。发展至今,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仍面临新的挑战,如环保和生态问题,需要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应对。

在萌芽期(1949~1959年),新中国成立后,生猪养殖规模较小,主要以散户养殖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体系。生猪养殖主要依靠传统方式,生产技术相对简单。土地改革运动后,生产资料得到合理分配,生猪养殖逐渐流行起来。此阶段,生猪养殖行业主要满足农村人口的食品需求。

在启动期(1960~1978年),中国对生猪养殖行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引进外国种猪,推广现代化技术,促进了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业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部分大型养殖企业相继成立。

高速发展期(1978~2000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较快发展。政府鼓励农民创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为养殖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农民开始引进外来猪种,提高繁殖率和肉质品质,并逐渐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在这一时期,生猪养殖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震荡期(2001~2003年),进入21世纪,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调整。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得到发展,猪肉市场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生猪养殖企业快速成长,并出现了一些行业整合和优胜劣汰的现象。养殖规模的扩大带来了环境污染、疾病传播等问题,对生猪养殖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成熟期(2004年至今),生猪养殖行业进入成熟期,规模趋于稳定。在政策的支持下,生猪养殖行业开始向高品质、高效益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为特点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大型养殖企业开始垄断市场,形成了少数几家企业对生猪养殖市场的控制。此时,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环保、生态、健康等问题,需要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应对。

1.3行业现状

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集团场体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一个显著的趋势。这些大规模的养殖集团凭借其资金实力和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在生猪养殖这个重资产属性的行业中更容易实现规模扩张,从而推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自2016年以来,上市猪企的出栏量占全国出栏量的比重持续增加,从3.7%上升至17.4%,这一比例在未来预计还会继续提升。

图上市猪企出栏量占全国出栏量变化

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过程中,集团场积极推进产业链整合。通过在生猪养殖环节建立坚实基础后,这些集团自然会向利润更高的上游和下游环节拓展。上游的动保行业技术难度大,进入门槛高,因此集团场更多地向上游饲料和育种以及下游屠宰行业扩展,加速一体化进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图生猪养殖利润(元/头)

与集团场相比,散户和规模场专注于轻资产运营,提升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在行业高度集中化和规模化的背景下,追求生产效率的提升成为关键。福特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通过生产线和劳动力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在美国的生猪养殖业中,专业化分工已经成为主流,按照生猪生长周期,细化为分娩、断奶、保育、育肥等环节。专业养殖场只需负责其中的1-2个环节,从而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

图各规模母猪存栏占比

在中国,散户和规模场将继续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分工方向发展。由于在重资产经营方面缺乏与集团场相当的资金支持,散户和规模场可能会转向专业化的轻资产运营,只负责专门的母猪培育或生猪育肥环节。规模场由于在市场三方博弈中承受较大压力,可能率先探索专业化转型的路径。这种转型不仅能够提升养殖效率,还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图生猪养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在集团场体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的推动下,产业集中度提升显著。同时,产业链的整合和专业化、精细化分工的发展趋势,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生猪养殖企业将在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继续取得进展。

第二章产业链、商业模式及政策监管

2.1产业链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上中下游多个环节,整体链条复杂。上游主要包括饲料生产商、种猪供应商和兽药厂商;中游主要包括养殖场和屠宰加工企业;下游主要包括肉制品加工企业和零售终端。各环节均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企业。

图生猪养殖产业链

在下游环节,肉制品加工企业和零售终端则是生猪养殖行业的重要输出渠道。肉制品加工企业将猪肉制成各种肉制品,通过零售终端销售给消费者。

从产业链条来看,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链路复杂,各环节的特征和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饲料生产环节受到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种猪供应环节则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和品种质量的提升。养殖环节发展迅速,部分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扩张。然而,产业链中仍存在着一些痛点和潜在投资机会,例如,环保压力和动物疫病等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提升来解决。养殖场和屠宰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完善,导致价格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在价格传导和议价能力方面,各环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情况。饲料生产商和兽药厂商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而养殖场和屠宰加工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生猪养殖行业的供需关系相对紧张,价格波动较大,但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供需关系有望得到改善。

总的来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产业链条复杂,发展面临着痛点与挑战,但也存在部分潜在投资机会。未来,生猪养殖行业各参与方需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增强各环节之间的合作,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商业模式

在中国,生猪公司的垂直整合方式主要有前向整合和后向整合。研究数据显示,饲料加工环节和屠宰流通环节的前向整合程度高于后向整合。ASF对每个环节的垂直整合程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ASF促进了前向整合。前向整合的增加主要取决于以前的资产特性、法律制度环境、市场需求和交易频率。

在应对ASF冲击的过程中,生猪养殖行业链采取了前向整合的策略。饲料环节与繁殖环节的结合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并确保猪肉供应。生猪公司倾向于通过加强对下游供应的控制来降低交易成本。

从生产流程来看,在上游的农作物饲料生产领域,由于国内玉米、红薯等农产品生产及市场供需波动性大,造成生猪养殖行业受到上游的波动性影响较强,当前一段时期生猪养殖同样受到上游成本变化而价格走高。

图我国生猪养殖成本变化

图我国市场生猪及猪肉价格

在下游宰杀环节,猪肉价格主要受到市场供需的双重影响,从而产生价格波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猪周期,自2022年3-4月进入猪肉需求淡季后,猪价进入低谷,屠宰企业开始加速补库,屠宰量从2月份的1568万头增长到4月份的2738万头,环比增长74.62%,从而推高市场上猪肉价格。同时由于2022年1月1日起国家上调猪肉进口税率从8%至12%,进一步减少了猪肉进口量,国内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猪肉价格持续走高。

图我国各月猪肉进口量

生猪养殖行业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具有多样性。主要的模式包括传统的家庭农场、规模化农场、以及现代化的垂直一体化农场。在这些模式中,垂直一体化农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垂直一体化在饲料生产、繁殖、育肥、屠宰和分销等链条的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效率,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养猪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中国开始建设一种新型的多层养猪场,这是垂直一体化模式的一种创新形式。这些养猪场像工厂一样运营,利用高科技解决方案,如机器人和密集监控,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例如,有一些新型养猪场将饲料通过输送带送到顶层,然后通过高科技的饲料槽将饲料基于猪的生命阶段、体重和健康状况自动分发给各层的猪。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生产效率。

总的来说,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采取了多种商业模式,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行业挑战。这些模式的选择和应用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疾病风险、环境影响和政策方向。这些因素在不断变化,因此行业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和挑战。

2.3技术发展

生猪养殖行业作为关系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行业,根本任务在于以更高效、更低耗的方式培育出栏率更高、培育期更短、品种更优的优秀生猪产品和生猪品种,满足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活的需求。

(1)育种与基因改良方面:我国当前猪肉生产量大,猪肉需求量大,在生产过程中单位生产成本显著高于发达国家,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生猪的生产效率与产出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生猪育种体系,以遗传改良的方式进行猪的品种杂交,推动新品种、新品系的培育。通过持续加强生猪遗传改良投入,补齐与发达国家在种猪培育上的短板,持续推动遗传改良计划。

(2)生猪养殖方面:针对在生猪养殖方面存在的饲料价格波动、养殖过程中的风险,应当推动研发新型饲料,同时依托技术发展进行智能化养殖模式创新。大力研发推广新型低蛋白日粮应用,缓解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猪养殖行业成本波动局面,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依托科技创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生猪养殖全流程,推动智能化养猪新模式的发展,推进养猪业结构性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

表生猪养殖行业国内专利排名(截至2023年1月12日)

生猪养殖行业的技术发展是多元化和全球性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和引入新技术,以提升生猪产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2.4政策监管

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国家农业农村部对生猪养殖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全国性生猪业行业协会和各地方性生猪业行业协会为生猪养殖行业的自律性行业组织。

生猪养殖行业是关系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要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物价稳定,生猪养殖行业必须要不断创造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九大以来,为了促进生猪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加速转型升级,从国家到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生猪养殖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保障。

第三章财务、风险及竞争分析

3.1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收入增长:首先需要看企业的营业收入是否持续增长。如果收入增长稳定,说明公司的销售能力较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接受度高。

利润率:查看公司的毛利率、净利润率,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司是否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和支出,实现利润的增长。

流动比率:这一指标展示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特别在生猪养殖行业中,鉴于其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强健的流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负债率:查看企业的负债率,以了解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稳定性。如果负债率过高,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资产回报率:查看企业的资产回报率(ROA)和股东权益回报率(ROE),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率。

现金流量:这一指标显示了公司的运营现金流是否稳健,以及公司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状况。

以上分析应结合行业趋势和比较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表现,综合评估企业在行业内的财务表现和竞争力。

图财务指标

图行业估值

图指数PE/PB

图估值盈利分析

3.2驱动因子

技术创新

以杂交培育、遗传基因库等为代表的的种猪培育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以智能化生产设备、新型饲料等为代表的的生产流程技术创新,能够协同推进种猪品质的提升和生产流程的优化提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种猪品质的改良和生产流程智能化、生态化改造,为保障国民肉类消费需求、维护物价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政策助力

事件驱动

图新闻指数

3.3风险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面临多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养殖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表常见行业风险因子

首先,非瘟疫病的风险极高。非瘟(ASF)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感染源及途径众多,病毒易变异且难以控制。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严重疫病,将给养殖存栏带来极大损失。疫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生猪大量死亡,还会造成养殖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市场供应的不稳定。此外,疫情的防控和疫苗的研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对中小型养殖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极端天气的不确定性也是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受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暴雨洪涝等极端降雨天气的增多对生猪养殖极为不利。这些天气条件可能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并对养殖设施造成破坏,进而影响生猪的生长和存栏数量。

第三,饲料价格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生猪养殖对饲料的依赖性极高,而饲料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养殖成本。上游饲料原料如玉米、大豆等价格若大幅上涨,将增加养殖企业的成本负担,进而影响生猪养殖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养殖户和中小型企业而言,饲料价格的波动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最后,猪价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的重要因素。猪价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供需关系、政策调控、疫情防控等。猪价若不及预期,将直接影响养殖企业的收益。尤其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猪价的下跌可能导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甚至出现亏损。

我们认为,非瘟疫病、极端天气、饲料价格波动和猪价不确定性是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养殖企业需加强疫病防控,提升饲养管理水平,优化成本控制,以应对这些风险带来的挑战。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共同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3.4竞争分析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进步,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通过SWOT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竞争状况。

劣势(Weaknesses):尽管行业总市值增长显著,但生猪养殖行业仍面临一些固有的挑战。首先,生猪养殖受气候条件和疫病影响较大,非洲猪瘟等疫病的爆发给行业带来了巨大风险。其次,饲料价格波动和极端天气条件增加了生产成本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行业内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应对突发风险和市场波动。

机会(Opportunities):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持续增加,为生猪养殖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为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型养殖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产业链整合,向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等上下游环节延伸,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此外,现代科技的应用,如智能养殖、基因育种等新技术的发展,将大幅提升养殖效率和疫病防控能力,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威胁(Threats):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仍面临不少威胁。首先,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如进口猪肉的竞争和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影响国内市场的稳定性。其次,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一些中小企业构成了较大的挑战。此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在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管理、拓展市场和应对风险等方面不断努力,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劣势,抓住市场机会,积极应对威胁,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3.5重要参与企业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众多重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创新。

图生猪养殖行业市值排名(截至2024年5月24日)

以下是行业内几家关键企业的简介,它们在提升行业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ST正邦(证券代码:002157.SZ)也是生猪养殖行业的知名企业之一。尽管近年来公司面临一定的经营挑战,但其在生猪养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积累,使其在行业中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正邦集团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优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企业通过各自的优势和创新,共同推动了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通过规模化生产、科技创新,还是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和全球化战略,这些企业都在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这些企业将在未来继续引领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迈向新的高度。

第四章未来展望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作为中国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首先,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是生猪养殖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大型养殖企业将在行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集团场体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在资金实力与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下,推动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从2016年至今,上市猪企出栏量占全国出栏量比重从3.7%上升至17.4%,未来这一比例还将持续提升。

其次,产业链整合和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集团场在生猪养殖环节打下坚实基础后,将自然地向上游的饲料和育种、下游的屠宰行业拓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上游动保行业的技术难度大、进入门槛高,集团场可能更多地向饲料和育种领域发展,而下游的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则有望实现更高的利润率,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整合。

此外,专业化与精细化运营将成为散户和规模场的发展方向。在行业高度集中化和规模化背景下,生产效率的提升成为追求的目标。以美国为例,生猪养殖业中专业化分工已成为主流,按照生猪生长周期细化为分娩、断奶、保育、育肥等环节。散户和规模场将逐渐转向专业化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只负责特定的母猪培育或生猪育肥环节,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然而,生猪养殖行业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依然是行业发展的重大风险。虽然疫情防控措施在不断加强,但疫病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对养殖存栏带来重大影响。其次,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对生猪养殖的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南方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增多的情况下,生猪养殖面临更大的风险。

最后,饲料价格波动和猪价的不确定性也将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的盈利能力。上游饲料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增加养殖成本,而猪价的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可能面临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

千际投行认为,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面对诸多挑战。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推动产业链整合和专业化运营,并加强疫病防控和风险管理,生猪养殖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THE END
1.生猪养殖保持正常盈利水平!养殖户出栏积极性高!养猪生猪猪价展望2025年生猪养殖或继续盈利2024.12.23生猪期货猪价期货投资 12月23日 15:50电子支付猪价期货 乡村行·看振兴|边文江养猪记 12月23日 08:15肉质 尾盘拉升!这一品种增仓上行,原因是…… 今天08:05产经甲醇港口3 12/24菜粕复盘分析 今天17:37菜粕 康农种业子公司频繁出表背后:"财技式"创收?毛利率异于同行 http://k.sina.com.cn/article_3049150892_mb5be59ac00101cdxm.html
2.2024内陆养殖行业影响因素分析.docx2024内陆养殖行业影响因素分析.docx,研究报告 PAGE 1 - 2024内陆养殖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环境 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1) 国家政策对内陆养殖行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25/7155144024010013.shtm
3.2024年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市场现状预测分析(图)2024年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市场现状预测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奶牛规模化养殖是指通过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式,将一定数量的奶牛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和养殖。规模化养殖是现代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2023年,全国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40709/094107272048926753340730.shtml
4.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生猪养殖行业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前景广阔。 一、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与产能 生猪出栏与存栏量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4-2029年中国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395万https://www.agri.cn/sj/scdt/202411/t20241121_8691366.htm
5.20232024年中国水产行业现状及消费趋势洞察报告(附下载)6月17日,2023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开幕前日,由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主编,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提供数据支持的《2023-2024年中国水产行业现状及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正式发布。本报告共计79页、59个图表,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深入剖析了中国水产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典型细分领域成长情况、标杆企业优秀经验以及未来发展https://www.iimedia.cn/c400/93961.html
6.20242024-2030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盈利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摘要 2第一章行业概览 2一、水产养殖行业现状简述 2二、中国水产养殖在全球的地位 3三、近年行业发展趋势与变化 3第二章经济地位与市场分析 4一、水产养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4二、国内外市场需求对比与分析 4三、消费者行为及偏好研究 4第三章产量与增速研究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5299471.html
7.甘孜州农牧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州农牧农村重点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州畜牧站重点围绕近年来牦牛产业集群、藏香猪产业发展建设的牦牛产业园区和牦牛、藏香猪规模养殖场,组织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2024年评定州级标准化养殖场10个,在2023年创建5个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力争推荐申报省级标准化养殖场6个,支持炉霍县牦牛牧繁农育示范场、理塘县牦牛养殖园区争创http://nmncj.gzz.gov.cn/gzczzzznmncjzfxxgkzczcwj/article/570443
8.2023年中国兔产业发展情况和2024年发展展望产经企业核心提示:本文总结了2023年我国兔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了目前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24年兔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促进兔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技术建议。研究表明,2023年我国兔业总体处于巩固和调整时期,肉兔产业处于高位,獭兔和毛兔则相对低迷。兔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良种普及率低、养殖成本高、兔病仍然https://news.foodmate.net/2024/02/68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