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农险将迎严监管!农业保险如何实现规范化长效发展?财险保险公司

其实,早在今年的5月31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就曾透露,拟就推进农险精准投保、理赔等工作出台政策文件,规范承保理赔业务,推动农险市场进一步强监管。

农业保险领域将迎严倒查,已是必然之势。

农险急速发展短板问题突出

自2007年我国实施中央财政补贴型农险试点以来,我国农险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

仅2023年,农业保险就已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4.98万亿元。随着今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在全国的全面实施,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已达1307亿元,同比增长4.2%,为1.36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14万亿元。

在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农险“扩面、增品、提标”的大趋势下,我国农险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农险保费规模最大、覆盖农产品最多、业务模式最丰富的农业保险大国之一。但农险发展中的问题也日趋明显,一是我国农业保险地域发展还不够平衡;二是承保理赔环节还有争议;三是数据支撑还比较薄弱;四是大灾应对机制还有待健全。

山东千万农业保险投保骗保案就曾轰动业界。2020年至2021年期间,武城县老城镇后庄村村民与某保险公司职员以德州某种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名义,在无实际种植辣椒的情况下,伪造13份辣椒种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以虚假合同投保出险,骗取农业保险财政补贴191.23万元、保险理赔款812.12万元。直至2023年随之山东省公安机关案件侦办,才将被骗资金1000多万追回。

近日,某财险的支公司也因农业保险费用列支不真实,虚列保费套取费用、农业保险承保投保标的数据不真实等原因,被处以113万元的罚款。

同期,另一财险其支公司同样因编制虚假承保、理赔资料,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田监管分局罚款20万元。

虚假投保、理赔,不仅造成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大量损失,也让农业保险难以起到保障作用。农险短板亟待补齐。

补齐农险市场短板“路在何方”?

补齐农险市场短板,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从农险大国到农险强国的必然举措。

补短之路在何方?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农业保险业务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农业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提高保障水平和承保理赔效率,优化农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要持续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质效,持续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满足农业保险多样化需求,稳步扩大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同时,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三是要加强数据科技赋能,支撑风险识别、费率厘定等关键环节,以解决虚假承保、虚假理赔、应收保费等问题;

四是要优化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以及加强保费补贴等财政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

科技赋能农险全流程监管助力农险实现长效发展

因此,要实现农险长效发展,除了政策法规的持续完善,运用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服务监管是必要手段。

近年来,为支持农险规范经营、科学发展,推动农险更好服务农业现代化,我国陆续推动了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等监管平台上线,实现农业保险业务数据的归集,为保险公司、监管机构、政府部门和投保企业、农户提供数据服务,夯实农业保险发展基础,促进农业保险规范经营,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水平。

各省市也把信息化服务监管手段运用在了农业保险领域。早在2020年,广东省就上线了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服务平台,实现承保过程可追溯、可稽查。

各家保险公司也陆续用上了“科技手段”助力农险业务开展。

2023年,为切实做好种植险理赔工作,中华联合财险内蒙古分公司联合珈和科技为内蒙鄂尔多斯12个乡镇149.5万亩承保主粮作物,提供“长势监测、灾损评估”服务,把农业保险承保验标、堪灾定损、精准理赔全流程全流程实现“一图监管”。

珈和科技利用“天空地一体化”服务模式,先是采用3S技术+人工实地勘察手段,提供“地块落图”服务,完成承保地块采集工作并上报至财政厅系统完成审核,耗时工期2个月,承保验标时效提升200%。

后又通过遥感卫星监测,实时监测承保地块的作物长势情况及预估产量风险,提供风险预警及理赔工作前置。

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乌兰木独村遭遇玉米涝灾,珈和科技借助遥感大范围、高时效的优势,以95%的高精准度,7天内完成受灾面积及受灾程度数据定损评估。根据承保验标阶段的落图到户数据,助力中华财险迅速为种植户提供给精准理赔。

2023年6月-9月,太平财险湖北分公司也曾联合珈和科技为其涉及的孝感孝南区、黄石大冶市、荆州公安县、荆门京山市、恩施咸丰县等5个县(市、区)22个乡镇试点的45万亩中稻,提供“地块采集、无人机验标、长势监测、勘灾定损”等农险全流程服务。

珈和科技深入融合“卫星+无人机”高低空遥感技术,迅速完成承保验标工作。通过承保地块采集,让当地政府及保险公司精确地掌握被保险人的详细信息,从而在理赔过程中更准确地匹配被保险人的信息,提高理赔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利用承保地块与无人机航测影像结合验标,确定承保区内投保地块的种植属性和面积,来判断承保区域是否有骗保行为。

珈和科技还创新应用“遥感+农业气象”模式,通过多源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融合,实时监测投保区域的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发生,大大提高作物长势、产量的监测准确度和精细化度。当年次,太平财险还凭借此项目获得了第十四届金融科技创新奖得以广泛推广。

可以说,把“天空地”一体化等数智技术应用于作物识别、风险监测、查勘定损、理赔服务等业务流程中,极大提高了承保、定损、理赔效率,同步也解决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过程中的耗时长、定损难、理赔精准低、监管难等痛点问题。

实践验证,数字科技赋能农险倒查、强监管、高质量发展将成大趋势,将是约束农险市场乱象、进一步稳定农业产业收益、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助力。

THE END
1.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建设速度较快,农业保险已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压器”。 但也要看到,由于极端天气多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现有的农业保险体系尚不能完全契合http://www.jl.gov.cn/szfzt/jlssxsxnyxdh/zcyt/202411/t20241112_3319750.html
2.“农业保险+信贷”实施难题如何解决各地要加大对《农业保险条例》的宣传,并根据实际出台配套实施细则。保险业应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积极主动参与农村金融市场,宣传“农业保险+信贷”的意义,为其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宣传典型案例,使农民深入了解“农业保险+信贷”的保障作用,引导农民主动投保,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https://xuexi.huize.com/study/detal-90546.html
3.政策性农业保险护航乡村振兴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财政予以补贴的,利用保险的形式和技术管理农业风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日前,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通知称,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根据通知,此次进一步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https://m.gmw.cn/2023-07/26/content_1303454744.htm
4.创新“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模式,党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银保信息共享,对有资金需求的农户提供“1+1”(即: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综合服务,对符合贷款政策的农户通过保单保额提供一定比例贷款,一方面保障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解决农户贷款缺少抵押物和担保能力不足的难题,进一步强化金融行业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领域中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差异化信贷http://iajx.net.cn/puhuijinrong/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