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脆可口的鱼皮,鲜滑爽口的鱼丸,饱满鲜美的鱼肉肠,风味十足的鱼干......”这些各具特色的美味产品都是客都草鱼制成的加工品,也是梅州市梅江水产产业园投产的首批产品。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提出做大做强广东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客都草鱼”正紧抓乘着预制菜风口,加快产业布局,朝着精深加工方向迈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开拓梅州渔业新蓝海,推动梅州水产品转型升级,推进梅州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优势突出
这条鱼名气日益增大
据悉,草鱼是梅州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水产品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厚实的产业基础。早在唐末,梅州客家地区就探索出了“将荒田筑埂,灌以雨水,放养草鱼一、二年,以清除野草,使成熟田”的养殖技术,“客家草鱼”具有近2800年的历史。梅州山塘水库众多,可养鱼水面广阔,水质优良,属广东省的“丘陵山区塘库养鱼区”,得天独厚的草鱼养殖条件加上高标准的养殖要求,使梅州产出的草鱼品质上乘,鱼肉嫩滑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广受好评,又因其体型修长,含脂量和水分比普通草鱼低,耐长途运输,销售遍布全国各地,“客都草鱼”名气日益增大。梅州以客都草鱼为主要食材烹调的鱼头粉、鲜鱼丸、鱼糕、鱼柱等美食,盛名亦远播海外华侨。2018年,梅州市农业部门组织梅州市水产协会,从水产养殖企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养殖水平,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企业信誉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全市水产行业中遴选了首批共10家“梅州客都草鱼首批标准化养殖基地”,梅州成为粤闽赣三省客属地区优质草鱼的重要供应基地,在整个华南区优质草鱼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客都草鱼”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梅州首个获认证的水产品。
“国字号”加身
这条鱼游出更大产业
一条小小的草鱼,一头连着田间塘头,一头连着国人餐桌,也带动梅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鱼的品质和产量,继续强化“客都草鱼”品牌,助力梅江区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梅州市除了在生产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积极推动客都草鱼标准化养殖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鱼塘到餐桌、出口的全程监管体系,有效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通过整合客都草鱼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客都草鱼产业联合体,引领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打通从客都草鱼养殖向加工、流通、销售、旅游等二三产业环节连接的路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10月,梅州市府办印发了《梅州市加快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助力客都草鱼精深加工业蓬勃发展和梅州水产品转型升级。梅州市水产协会会长林伟强表示,疫情期间,“客都”草鱼的生产和销售并没有受太大影响,反而推动了客都草鱼预制菜的发展,目前,整个梅州地区的预制菜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当前,产业链完整先进与否是特色农产品能否有效带动经济腾飞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源头的养殖技术,中端的物流运输、仓储销售到最终的产业拓展等每个环节都体现了“一条鱼”产业链的发展与提升,也是乡村振兴加快的推进的坚实脚步。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和水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客都草鱼”的招牌将越来越响亮。
深耕“一条鱼”
推动整个梅州渔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梅江区积极抢抓机遇,推进水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体系,全力打造孵化、养殖、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水产产业体系,推动渔业产业化,推出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打造了梅江区水产产业园。“客都草鱼”基于历史文化底蕴和养殖优势,用“一条鱼”打造一个品牌,形成一条产业链,激活一池水,从“一条鱼”到“另一条鱼”,推动整个梅州渔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近年来,梅县区全力推动渔业主导产业发展,引导特色养殖,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在发展“客都草鱼”为主导品种的健康养殖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支持引导养殖场(户)开展特色水产品养殖,全区形成水产苗种、龟鳖类、鲫鱼类、黄颡鱼、小龙虾、观赏鱼等八个特色水产养殖基地。2020年,全区渔业养殖面积达45405亩,水产品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3.81亿元,比增1.33%。2022年11月12日,梅江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之一的梅州市清达实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10万尾加州鲈鱼鱼苗被投放至养殖基地8号鱼塘。据悉,这是梅江区首次大规模引进加州鲈鱼品种,能够丰富梅江区乃至全市的鱼养殖种类。林伟强表示,以水产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企业大力提升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达到了养殖加州鲈鱼的条件,引进新品种是一种新尝试。
“深耕‘一条鱼’,推动整个梅州渔业转型升级”林伟强透露,梅州地区今年水产重点工作之一是水产品种调特和品质调优,梅州地区白金鲫鱼的养殖技术较成熟,已有34年的养殖基础,除了客都草鱼和加州鲈,发展白金鲫鱼也大有可为,深耕‘一条鱼’,推动梅州整个渔业转型升级,带动梅州渔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