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永寿县:肉牛养殖产业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这些都为肉牛生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牛肉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陕西省永寿县有养牛的优良传统,优越的生态环境,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便利的交通网,产学研结合机制已形成,发展肉牛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县规模牛场已发展到26个,全县牛存栏达到5.8万头,年出栏4.6万头。

永寿县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

示范带动效果突出全县规模牛场达到30个,牛存栏达到5.8万头,年出栏4.6万头,带动了牧草产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养种紧密结合,经调查常宁镇何谈村经济组织牛场存栏500头,带动周边农户种草2000余亩,既满足了本场用草需求,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全县养牛场、户种草面积成倍增长。

生态优势突出永寿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条件充分,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林下草场、荒山、荒坡面积大,饲草、饲料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草场坡度平缓,境内有两条溪水流过,不论是舍饲还是放牧条件优越,养牛产生的粪污对周围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交通便利西兰公路(312国道)、福银高速公路、银西高铁、西平铁路贯通南北,属西安咸阳半小时经济圈,交通便利。永寿县还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有机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将会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

永寿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有群众基础发展肉牛产业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农户具有传统的养牛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在全县实施“北六乡黄牛基地”建设,当年70%的农户参与养牛,九十年代初在全县实施“牛羊工程",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提出“黑白黄、果药粮”,肉牛规模养殖发展讯速,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合作形式多样,经调查常宁镇、甘井镇,起步早,发展快,走在全县前列、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长期的养牛实践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目前发展肉牛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020年7月份省肉牛体系启动会在永寿县召开,是陕西省农业农村厅40个产业技术体系唯一的一个在县级召开,说明永寿县肉牛产业有潜力,将促进永寿县肉牛产业迈上新台阶,省肉牛产业体系已将常宁河谈村经济组织牛场列为体系试验示范站。科技特派员牛产业技术服务团已将永寿县列重点服务县,并与永寿县三个牛场签订了服务协议。

有产学研合作机制、示范带动作用突出近几年永寿县牧草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牧草品种有青贮玉米、牧草高粱、紫花苜蓿、牧草燕麦、黑麦草等,牧草收贮、转运、加工、调制等机械设备齐全。如常宁河谈村经济组织牛场开展优质牧草种植,带动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牛场统一协议收购,既解决了牛场饲料供应,又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实践证明种草收入高于种粮收入,2020年该牛场共带动全镇4个村11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提供就业岗位6个,完成分红2万余元。

2020年7月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在永寿县召开,这种高规格会议放在县级城市由农民合作社承办,并顺利召开这在全省属首次,将促使永寿县肉牛产业迈上新台阶。

2021年3月董建平承担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优质牧草肉牛育肥示范与研究”,肉牛育肥试验也得到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位教授的支持,目前已顺利完成试验任务正在进行肉的品质鉴定。

燕麦草开发与利用得到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支助,2019年7月,为解决畜牧养殖的饲草问题,召开了永寿县首届燕麦观摩会,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胡新中、固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常克勤、定西综合试验站站长刘彦明及团队成员等省内外专家、市县领导30余人参会。

在2018年所试种的24个燕麦品种的基础上,2021试验示范面积180亩、经三年试验示范亩产鲜草1500-2600公斤,亩产干草500-900公斤,亩产燕麦籽实190-230公斤,初步认定燕麦在永寿县4-8月份可播种两茬,打破了永寿只种一茬的现状,所总结的种植技术一般农户易掌握、易管理、生长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有示范推广价值的优质牧草。

有服务平台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经建成的服务平台有:鸿运达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黑色农特产品开发协会、专家服务团、政协委员工作室等。

2020年利用市科协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开设肉牛培训专班,今年又深入镇办举办肉牛养殖培训5期200人次。平台先后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引养牛方面的专家20余人,他们经常深入养牛场开展技术服务,承办各种培训12期,600多人次,共散发学习资料300余份,为18个养殖大户发放牧草种子4000斤,消毒药品130瓶,喷雾器4台,从而扩大了示范带动范围,让更多的养殖户参与其中。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多次对永寿县肉牛产业进行专题报道,并被多家媒体转发,今年7月市农业农村局汇同省肉牛体系对永寿县肉牛产业进行专题调研。

有产业链顶乐公司屠宰加工厂全省领先,己形成“合作社+基地+养牛场+专家团队+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多形式广泛参与,养殖场、示范基地、贫困户规范运作,促进贫困户增收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有创新模式何谈村集体经济组织牛场采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共同经营,按期分红;顶乐公牛甘井牛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参股不经营,按期分红。这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分别被农业科技报在多家媒体进行了报导。

各级职能部门重视永寿县妇联、农业农村局、扶贫开发局等部门将畜牧养殖列为工作重中之重。

永寿县肉牛产业发展新趋势开局良好

从种养结合到养种结合的转变经调查养牛场户已经认识到饲草开发是肉牛养殖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全株玉米青贮实现全覆盖,全县种草面积逐年扩大,真正实现了养殖带动种植。

从单纯育肥到自繁自养加育肥的转变经调查养牛场、户已经清醒的认识到疫病风险永远大于市场风险,从外地大量引进架子牛进行育肥,会带入疫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从散养到圈养的转变经调查养牛场户已经认识散养饲料消耗大,不易管理,经济效益低下,特别是育肥后期限制运动,减少光照至关重要。

从“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到以养为主,养防结合的转变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现阶段养牛新做法增加了一个养字,取消了治,重点是养、关键也是养。实践证明只有养好牛,做好各种生物安全措施,确保牛不发病。

从农户养牛为主到规模化养牛的转变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农户小规模养牛逐年减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养牛近几年发展较快,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永寿县肉牛产业发展愿景

依靠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建议由县政府岀面,力争农业农村厅将上永寿县列为省肉牛基地县,做大、做强、做优。发挥财政、产业、科研信贷等资金的作用,实践证明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及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也不可例外。

注册商标及认证以“寿”“槐”独特的文化优势为切入点,突出永寿为天然然氧吧的地域环境优势,挖掘有影响的历史故事,以寿文化、中医药文化、康养旅游为中心,由专业机构设计并注册商标,进行有机牛肉认证,发挥品牌效应,增加牛肉附加值。

搞好技术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每年择技术骨干参加省、市业务培训,每年组织养牛场、户负责人进行技术交流,并邀请专家点评,寻找差距,不断提高,使他们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加强对外宣传对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做岀成绩的场户多宣传、多报道,用身边的事和人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同时树立典型、树立样板,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扩大影响面。

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规模的同时,引进有合作意向的加工企业,将粪污加工成有机肥,实现养殖与种植循环利用,以养殖带动种植,最大限度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THE END
1.农村养殖业的未来趋势与挑战农村养殖业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质量和多样性越来越有需求。农村养殖作为传统农业的一部分,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变化,这一传统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514145.html
2.现在农村养殖业什么**赚钱发展趋势如何?行业洞察四、养殖业发展趋势如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为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把脉开方: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要特征应是总量平衡、结构优化、效益稳定、质量**、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根据国外畜牧业发展经验,结合国内生产的实际现状,未来畜牧业https://www.ppxmw.com/zt/109.html
3.农村养殖产业论文(精选6篇)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肉制品和蛋类的比例不断增加,这种需求的变化又推动了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加上,我国的相关部门在畜牧养殖业上花了很多功夫,既投入了资金又找来人和技术进行帮扶,所以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3fh0c1d.html
4.未来的养殖业(未来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会东网3. 未来养殖业的趋势 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注不断增强,养殖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以下是养殖业发展前景的一些主要方面: 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包括鼓励养殖业规模化、支持养殖业与https://www.huidongwang.cn/38164.html
5.农村养殖业行业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政策对于农村养殖业的影响 133.行业标准及监管要求 144.未来政策走向预测 16四、技术与养殖模式分析 171.养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72.养殖模式创新与实践 183.技术对农村养殖业发展的影响 204.技术应用中的风险与挑战 22五、产业链分析 231.农村养殖业的产业链构成 232.上下游产业对农村养殖业的影响 253.产业链中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0353929.html
6.农业大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态势影响及应对———基于四川省501个农(四)种养殖业发展情况 1·种植业。在调查的501个家庭样本中,有49户已不再种地,占调查农户数的9·8%。其中,有2户耕地撂荒,其余47户将耕地流转给他人耕种。有310个家庭有土地流转行为,占比为61·9%,平均转入规模为3亩,平均转出规模为2·4亩。其中,有152户家庭通过土地流转缩小了耕作面积,占流转家庭数量的49http://www.sass.cn/101000/21984.aspx
7.现代农业背景下中国家庭农场投资规划及前景报告锐观网三、养殖业市场发展规模 四、畜禽养殖生产短板 五、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第四节、中国种养结合型生态型家庭农场发展分析 一、种养结合模式介绍 二、农场典型经营模式 三、主体建设发展意义 四、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节、中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存在问题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721421.html
8.农业前景分析范文6篇(全文)2013年3月的H7N9疫情使中国的家禽养殖业遭受400亿人民币的损失。而由于禽流感疫情具有季节性、反复性以及防治的复杂性,学界和业界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这也增加了未来中国家禽养殖业发展的风险。 中国种植业规模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偏低主要是由人均耕地面积狭小且分散造成的。一项2010年17个大国农业经济的对比研究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195ga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