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周刊丨进村上班上镇“赶集”——大学毕业生的新选择

乡村振兴周刊丨进村上班、上镇“赶集”——大学毕业生的新选择

2024-07-2406:42

▲六月十四日,北碚区澄江镇民权村,大片荷塘生机盎然。广袤的乡村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特约摄影秦廷富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盛夏七月,艳阳似火。

放眼全国,这个夏天又有1179万年轻人告别校园,踏入社会,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也涌现出大量就业机会,近年来气象万千的乡村振兴便是其中之一。

进村上班、上镇“赶集”,正在成为毕业生的新选择。

▲西南大学2024年“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综合双选会现场。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我们准备在柳荫艺库打造全国乡村美育示范点……”25岁的罗浩月语出惊人。

7月初,刚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社会美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专业毕业,她便成为了重庆行艺道美研学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准备全身心投入乡村艺术研学。

罗浩月是江津区油溪镇人,但从小在城里长大,在“象牙塔”待了7年后,选择以乡村为主战场,身边反对的声音自然不少,她却毫不在意。

转身进入乡村的大学毕业生,正越来越多:罗浩月的合伙人是她的研究生同学,来自湖北武汉的张清玥和四川成都的汪睿雨,其中后者还有一年才毕业。

“近年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从事‘三农’工作会有很多新的政策扶持。”选择从事生猪养殖业的西南大学毕业生龙鑫告诉记者。

毕业后,为什么他们会选择乡村这一方舞台?记者采访了部分返乡的年轻人,从他们身上寻求答案。

▲垫江县五洞镇龙滩村,年轻的直播团队助力当地柑橘销售。通讯员龚长浩摄/视觉重庆

就业“突围”的新选择

罗浩月对小时候的记忆并不清晰。“父母的工作经常变动,所以我从小就跟着他们到处转学,对每个地方都没什么归属感。”她说。

唯一让她印象深刻的地方,或许就是江津区油溪镇的老家——每年回村上坟之时,她就在山坡上撒腿疯跑,“感觉很自由、惬意。”这是她对乡村的初印象。

罗浩月本科学的是艺术教育,研究生专业则是社会美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从进入学校那一天起,授课老师就不止一次对他们讲:艺术要让作品在乡村落地生根,传达向美向善观念,才能更有生命力。

在大学的头几年里,罗浩月一直对此一知半解,直到大四那年的春天。

那是2021年4月19日,已经考上研究生的罗浩月,跟着老师来到了北碚柳荫镇,目的是对乡村小学的艺术课程进行转化和提升。

“看到村庄的那一刻,心中的艺术一下子具象化了。”罗浩月回忆,村民眼里平平无奇的稻田、农房甚至石板路,她感觉都充满了“艺术范儿”。尤其是东升村还有被称为“重庆红旗渠”的十里水渠,有近千亩郁郁葱葱的黄金香柳,为他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空间。

于是,罗浩月“灵感勃发”,陆续和同学完成了柳荫小学的草编、施家梁小学的江石艺术、复兴小学的线描画等课程,投身乡土的种子就此种下。

▲研学课程上,罗浩月(中)与孩子们交流。受访者供图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龙鑫身上。他来自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海潮镇龙塘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大学念的是西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而父母对他的期望则是“回到老家当个老师”,他自己一直没有打定主意。

真正改变龙鑫想法的是大三暑假的一次实习,他来到了重庆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綦江的养殖场,真正在一线接触了农业。

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出路:“‘80后’不愿种地,‘90后’很多人都去了大城市,‘00后’很多人会把小麦当成韭菜。现在从事传统种植、养殖的,大多在60岁以上。”结合自身,他又思忖,“我读的不是顶尖的学校,毕业后的工作竞争肯定很激烈,高中时生过一场病,考公务员也成问题。城市里不缺人才,农村的机会应该更多。”

带着这样的想法,龙鑫在去年毕业后选择加入重庆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干起了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养殖场技术员工作。

近两年,应届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因为如此,高校毕业生“延迟就业”的现象更加普遍。具体到龙鑫的班上,28名同学有16名选择了读研,还有几名准备在家里“二战”考研,真正就业的只有个位数。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就业越来越普遍。乡村,成了他们从就业市场“突围”的新选择。

在乡土实践中不断锤炼

▲在重庆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的养殖场里,龙鑫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受访者供图

他原以为,像猪这样大块头的动物,只要做好了隔离和防疫工作,其实不太容易生病,但带他的师傅却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过多,也会威胁到种猪的健康,驱虫和打药尤其重要。正因为如此,清扫要全面、彻底,这意味着在大棚里要站一整天,一天下来,常常是腰酸背痛。

进入养殖场后,龙鑫才第一次知道,要对母猪生产做详细的计划,从而尽可能实现在满产的情况下不超标。刚开始他对此全无头绪,很苦恼,后来再三向老师傅请教,才逐渐摸到门道。

然而,对这些大学生来说,最难的不是专业技术问题,村里的人情世故才让人“费解”。

西南大学2023届毕业生杨寻来自四川宣汉,学的是土木与建筑环境,去年“随大流”考取了选调生,分配到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

尽管自诩是不怕吃苦的农村娃,但刚到农村的杨寻还是极不适应,熟悉村里的人情世故,处理各种矛盾纠葛,成了这个“愣头青”的必修课。

好在村支部副书记邓明贵和第一书记陈建国随后赶来,两边劝说,很快稳住了局势,阻止了冲突升级。

今年5月,一家公司拖欠了十几户村民的中药材款项,总计约两三万元,讨要欠款的事落到了龙鑫头上。

“我带着村民代表去县城找公司讨债,没想到大门紧锁,扑了个空,连带着村民都对我很有意见。”龙鑫说。

从校园“小课堂”到乡村“大课堂”,这样的历练将帮助大学生们,早日从“懵懂小白”晋升为“一线战士”。

在干事创业中成长

尽管还只是“职场新人”,但这些到乡村的大学生已开始展现能力。

研究生阶段,罗浩月曾在东升村策划了两次研学活动,其中一个活动名为小小收藏家,共开办了三期,每期25人,每人268元,三期总计收入2万余元。

今年3月,罗浩月刚把毕业论文写完,就马不停蹄考察了多个研学基地。她发现当下的研学虽多,但大多没有研发相应课程。“研学是解决学生与社会脱节的一个途径,课程尤其重要。”她认为。

罗浩月的硕士论文题为《艺游学视野下乡村艺术游学实践研究》,当下她的工作就是围绕研学课程做内容填充,以乡村为课堂、以艺术为媒介、以行走为方法提供体验式教育服务。

启动资金是必须要过的关卡。口袋空空的三人,将申请到的14万元3年期创业担保贷款,入股到渝北一家做科技美育的公司里,“乡村研学还是需要更长线的投入,我们的想法是,一边研发课程,一边积攒资金。”罗浩月解释。

▲杨寻(右)向当地村干部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通讯员谭华祥摄/视觉重庆

一次,村民谭婆婆遇到了上门推销净水器的骗子,被骗了500元,正好在附近的杨寻立马赶了过去。“当时,谭婆婆的院子里已经围了不少群众,我一去大家就以我为中心围成了一个圈,那时候瞬间觉得,村干部真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哪怕是我这样的一个毛头小子。”杨寻感慨。

在村里,杨寻的专业知识基本用不上,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没有丢。他发现,村里此前发展的产业多倾向于“短平快”,中长期产业还需要从长计议。以黄连为例,种植多而散,设施不足,整体比较粗放,而羊肚菌、康养锤等产业规模都比较小,还没形成气候。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他说,坪坝村距离黄水只有20多分钟车程,应该抱住这条“大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村里有十几家民宿和农家乐,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就是需要增加耍事,留住客人。我准备建议村里把河沟整理一下,看能不能搞漂流。”

能跑腿、有想法,坪坝村村民愈发喜欢这个年轻人,“寻弟”“寻弟”地喊个不停。

作为选调生,杨寻在基层的服务期为两年,眼下还剩一年。

“期满后会留下吗?”

“我才刚上路呢。”面对记者的询问,他笑了。

记者手记>>>

融入乡村嫩脚板才能走好土田坎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将农村和农业当作自己未来的出路。

到乡村是毕业生从就业市场“突围”的一条好路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一方面是城市就业难、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农业本身的门槛就不低,尤其是对于“小白新农人”来说,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种植、养殖的技术,还要面对家庭不理解、社会不认可等问题。此外,乡村全面振兴包含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早已超出了农业的范畴,还包括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数字数据、精神文明、科技创新等诸多内容的大战略。选择乡村,对年轻人来说机遇多、挑战也多。

因此,年轻人“进村上班”,一定要做好做足“先稳定、后发展”的打算。哪怕是你在之前已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但想象和现实毕竟是不一样的,真实的感受往往会给人更大的冲击。总而言之,在乡村就业,要不怕苦、不怕累和融进去,真正磨练自己,提升自己,否则这条路很难走下去。

THE END
1.证明了我国的实力强大中国军事军事武器美国军事视频加载失败 V真过瘾1 30粉丝 趣味农村生活,养殖视频,喜欢的亲点个关注 02:38 福建号航母即将海试看看我国的实力! 02:54 叙利亚的古城,古老而神秘。 02:44 北约再度集结9万大军!派去俄罗斯边界! 02:20 中国再次试射东风41号,场面震撼人心! 00:35 电影拍摄现场到最后更精彩! 02:40 南部战区黄岩捣海域演https://www.163.com/v/video/VS6U8IAN0.html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信息化技术全面赋能农业细分行业,种植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数据开放共享服务更加完善;养殖场直连直报系统实现横向互联、省部互动,养殖技术线上指导服务广泛开展;渔业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加快,产销对接平台逐渐普及;数字化育种平台成功应用,种业大数据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农机装备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机作业数字化服务深入推进;https://xczx.nwsuaf.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
3.2022年农业投资策略研究探索高效养殖模式与市场趋势分析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对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农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2022年的养殖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2022年养殖业现状、技术动态及市场趋势的分析,为投资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养殖选择建议。 https://www.fhykpfauy.com/yang-zhi-ji-shu/597926.html
4.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1期(总期130期)在线培训课程据悉,为完善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提高保险业风险抵御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8月12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自2022年9月9日起实施。两部门明确,将稳妥有序组织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持续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 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3.html
5.四川三农新闻网街子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左笛里介绍,“妈妈岗”微工厂起源是市场行为,旨在招工扩大生产,针对许多女性因家庭责任难以全职工作的现状,微工厂人性化设置灵活的工作生猪产业在大邑县经济和农村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大邑县主导产业之一。除了养殖成本,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环境调控也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 位于大邑县悦来镇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10
6.疾病防控是当前农村牛羊养殖中最大的难题吗在中国,农业一直占据着国家经济的重要位置,尤其是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粮食安全、促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农村养殖牛羊不仅是农户生产生活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https://www.nssydxrcs.cn/yang-zhi-ji-shu/37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