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黄颡鱼的哥们,这篇文章值得一读!饲料池塘黄骨鱼藻类溶氧

本文为解答如何做到养殖黄骨鱼成本低、利润高、管理方便,即料比低、病害少、相对标准化简单化的养殖管理。结合多年的终端经验,系统解答黄骨鱼养殖的各种问题。并将黄骨鱼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完美结合的关键点,相对标准化的养殖管理方法做汇报。

要做到养殖黄骨鱼的成本低,就要做到平时吃料一直好,而且养殖全程没有病害。整个养殖过程中最大的投入就是饲料的投入,这一块占到整个养殖的85%到90%,而完全发挥出饲料的价值,就是要养殖的料比很低。比如有的塘最后卖鱼料比1.5,有的料比1.3,这0.2的料比差别,那么一斤鱼的养殖成本就就差别差不多0.8元。一般珠三角养殖黄骨鱼的亩产量7000斤以上,那么一亩的收益就会减少5600元。一张10亩塘就是5.6万的收益差别。

而一直吃料好,就是料比低的一个前提。而且整个养殖基本不能发病,就需要保障溶氧、预防病害、保障体质这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就解答如何做到。

一、保障溶氧调好水

而水体太肥,就是藻类太多,藻类白天的时候光合作用产氧很多,晚上的是呼吸作用又消耗比较多的氧气,甚至夜间呼吸作用能把增氧机搅水增氧的部分也消耗掉。这个时候对于夜间吃料比较普遍的黄骨鱼容易夜间缺氧或者氧气不足而吃料不好。当然也可以驯化白天投料机投喂,但是夜间藻类太多,对于底层水体氧气供应始终是一个不利因素。

而藻类太多一般出现在养殖的前期,随着投喂量的增加,黄骨鱼排泄物增加,随着细菌的分解水体中的碳源增加,很容易藻类迅速繁殖生长而藻类过度。然后随着水体中微量元素如钙镁等元素的消耗,藻类的种类逐渐转化为蓝藻等,藻类的数量也大幅度减少。随着有机质的进一步增加,水体中的细菌数量级增加到藻类的繁殖也受到影响。这期间矿物元素钙镁的缺乏也是一个原因,水体的透明度也降低到没有光合作用的条件了。然后藻类就逐渐变成可以游泳的裸藻甚至没有藻类。这是黄骨鱼鱼塘水体藻相变化的一个整体过程。

要保障藻相的稳定和正常,就需要营造可以光合作用的条件,这就是黄骨鱼调水的第一步,就是净水,可以使用聚丙烯酰胺、明矾、硫酸亚铁合剂可以快速净水。增加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的张力,让水体中原本和水分子结合成为大分子团的有机质分子和水分子分散开,水体的水分子重新回到自由的状态,波纹变小,增氧机的增氧范围回到正常的15米左右,增氧的效率即可增加。当水体的透明度增加以后,可以在水体中补充一些钙镁等,使用生石灰全塘均匀泼洒或者生石灰颗粒全塘均匀干撒即可。

为了更好效果可以少量多次连续使用5到7天。不仅补充了水体中的钙镁等微溶性矿物元素,更可以改变底部的环境为弱碱性,缓慢的改变也使得很多厌氧性细菌逐渐消亡而细菌的数量级大幅度降低。为下一步补充的芽孢杆菌打造出生存空间。以可以长期维持藻相的稳定以及菌相的稳定。

当然所谓的藻藻平衡指的是藻类的种类丰富之间的平衡,比如正常藻相的水体中有硅藻、小球藻等各种个体比较小的藻类,这类藻类个体小,相对表面积大,产氧能力就强。如果水体中缺乏碳源,则藻类都会生长受抑制,当然养殖水体中投喂量比较大,很难会缺乏碳源。而容易缺乏是微溶性的矿物盐,矿物盐的种类决定藻类的种类。也是同样的道理,构建越小的藻类所需的矿物盐也是越多的,随着养殖的进行,微溶性元素被消耗,藻类的种类就会转为蓝藻等,甚至是游泳类型的裸藻。当然上述步骤加上增氧机的合理使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藻菌平衡是指藻类和细菌之间的平衡,细菌太多了,特别是厌氧菌太多,藻类是没有办法生存的。适当数量级的细菌可以保持这之间的平衡,就算是有益的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如果一次性补充太多也会造成藻类的消亡也是这个道理。

菌菌平衡是指水体和水底中有益菌和有害细菌之间的数量级对比,有害菌一般是厌氧性细菌,因为任何机体都是致密的有机物。是缺氧的环境,黄骨鱼等有机体感染厌氧菌数量级过高就会发病。养殖水体中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益,早就打破了自然界的菌菌平衡,所以需要额外补充有益菌来做平衡。具体的补充频率跟存塘量和水温有关系,在高水温季节鱼正常吃料,存塘量4000斤/亩以下的鱼塘每15天补充一次,超过4000斤/亩的鱼塘则每7到10天补充一次。低水温季节因为水体的自然载渔量提升,鱼即细菌的代谢活动强度降低,藻类等生长繁殖的速度也比较慢,这个时候每15天补充一次即可。保持肥水效果更好,可以适度补充一些如EM菌和矿物元素如磷酸二氢钙、生石灰等。

这一步也可以保持水体中有害的厌氧性病原菌少,同时减少虫害的发生,如指环虫、三代虫、小瓜虫等,这些虫在生长阶段都有需要有机质作为食物的阶段,而以上两步的操作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体中虫害和有害细菌的问题。剩下就是靠鱼机体的免疫力来预防病害虫害问题。

2、而单靠增氧机这一块只能提供10—30%左右的溶氧需求。幅度有变动的原因在于水体的干净程度。如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范围只有围绕增氧机为圆心的半径15—16米左右的区域。

无论是3KW的还是1.5KW的增氧机在这一范围基本相当,区别只在于3KW的增氧机可以提起大约3米深的水,1.5KW的增氧机可以提起1.8米深的水,2.2KW的增氧机可以提起2.2米深左右的水。而黄骨鱼养殖则不需要太深的水体,具体的养殖水体水深在1.8—2.2米水深即可。因为养殖水体蒸发渗透2.2米水深可以很容易变成2米或者1.8米水深。如果太深,容易增氧机无法搅动底部水体,底层容易积累有机质滋生厌氧菌,进而容易发生细菌性疾病。根据塘口的形状特点水深特点合理选择使用增氧机即可。

增氧机的增氧范围最大影响因素就是水的干净程度,如前面所述如果水体中有机质多,水分子就会跟有机质分子结合,这样水体的分子团比较大,增氧机的增氧范围就会降低,要保持水分子团小,就要使用净水和长期使用芽孢杆菌等分解掉水体中的有机质。避免水分子团过大。

增氧机搅动水体可以使丰富的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伴随着流动的水体充分溶解在整个水体中。这是增氧机最大的作用,因为珠三角普遍养殖密度比较高,合理高频率的使用增氧机,可以让水体补充的芽孢杆菌等有及时分解掉水体中的有机质,维持水体的藻藻、藻菌、菌菌平衡。避免因为溶氧不足,有机质积累造成环境恶化,厌氧菌数量级过高。

配合净水调水补菌改底,可以保持水体溶氧长期保持7mg/l以上,底层水溶氧5mg/l,这个溶氧水平黄骨鱼吃料就非产好。最低也要保持底层水溶氧3mg/l,现在养殖的普遍为杂交黄骨鱼,最好保障底层水溶氧4mg/l,上层水溶氧7mg/l以上。具体的增氧机使用规律为高水温季节存塘量4000斤/亩以下的每1万斤鱼需要有一台增氧机供氧,4000斤/亩一场的存塘8000斤鱼需要一台增氧机供氧。

增氧机的摆放上,任意三台增氧机呈正三角形为最好,增氧机之间间距20米左右即可。并在投料区域约16米远处安装一台耙水机在喂料前20分钟开启向投料区域推富氧水。创造条件使池塘中的黄骨鱼提前都在投料区域集合,在投料的时候也源源不断的给鱼群供氧,这样能让鱼吃料更好。如果没有这些措施,鱼群集中吃料2分钟以后,投料区域的溶氧即被消耗殆尽。

二、投喂管理——水体的溶氧是基础,体内的溶氧是关键

当然珠三角一般投料区域整包投喂黄骨鱼料,在增氧模式投喂的前提下,只要吃料稍微变慢即可停止投喂,改为下一餐接着投喂即可。如果使用投料机白天投喂的,则可以少量多餐投喂,一天分为4到5餐投喂。每餐都提前增氧,快速投喂。一天的总投喂量不变。

在养殖打样发现也证明了这点,7月份一张黄骨鱼塘一天投喂9包料,打样100尾以上,这个样本数在统计学中的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和最终结果差异化不明显。平均增重0.3两,冬季这张塘在12月至2月这三个月每天平均投喂3包料,打样100尾以上平均增重0.5两。而这三个月吃料的总数和7月份一样。长鱼的重量却增加了40%。这一点也说明了在低水温的季节,保障水体藻类丰度溶养充足的前提下,饲料可以有更好料比表现。

三、保持内服护肝护肠保吃料稳定

内服的主要产品包括中草药、维生素、微量元素、酶、酵母乳酸菌等有益菌的发酵产物。这些产品可以保障鱼体内的细菌数量级比较低,护肝护肠,提高鱼的免疫力,促进摄食消化吸收等等。尽量的少直接内服菌,内服菌其实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细菌的发酵产物,保障鱼体内无菌或者少菌的状态,可以明显减少发病。而且以上几个内服的产品一起还能改善黄骨鱼的身体机能,耐运输、肉质口感更好。

近几年黄骨鱼病害高发,养殖户养殖全程都容易发病,特别是烂身病。很多塘口半个月一次烂身。本身黄骨鱼这个品种的抗病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只要稍微加强内服即可明显改善。

如上图的方块状烂身病,爆头病等,虽然都是细菌引发的疾病,究其本质原因皆为体质问题。比如烂身问题,如图方块状的伤口,就是内体血液循环不畅的外在表现。因为黄骨鱼的血管组织绝大多数是毛细血管,肉眼可见的大血管比较少,黄骨鱼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如脂肪等转化不好在毛细血管中沉积,随着黄骨鱼长期的摄食,这种沉积到一定程度直接造成部分组织没有血液的滋养,表皮不能分泌粘液而感染细菌,随之就烂身。

而且整齐的伤口就是这部分组织和心脏的距离一样,血液到达这部分组织的路径距离差不多,而且这部分组织相对其他组织的毛细血管密度低一些。血液通达的路径少一些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长期坚持内服。内服需要的东西比较多,中草药提取物,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等。要促进血液的循环,又要让组织长的结实致命。往往使用抗生素的效果都不佳。抗生素的本质还是以细菌控细菌,抗生素本身就是细菌的产物。预防烂身是个综合问题,需要护肝护肠改善体液循环以及控制鱼体内细菌数量级比较低,而且要水体的细菌数量级也比较低。

爆头病本身就是体内共生的爱德华氏细菌等有害细菌数量级过高感染头部,预防也是要护肝护肠,控制鱼体内的细菌数量级,减少鱼体的共生菌数量级。共生的本质其实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妥协。使用中草药控制肠道和机体内的细菌数量级,加上维生素让鱼体的诸多自由基得到修复。酶和一些发酵产物修复肠道黏膜。不仅可以非常好的预防好这个疾病,而且还能促进黄骨鱼吃料。

诸如其他的细菌性疾病也同理,增强鱼的体质,黏液分泌丰富即可抵御绝大多数细菌性疾病。保持血液通畅,肠道厚实。同时调水控制水体的细菌数量级。

以上都是从技术点上出发,具体到养殖管理,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场来讲,这样点上出发是不够的。需要一个相对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水产养殖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具体如下图。

如果没有做好养殖的管理则对料比影响如上图。

以上两张图的解释如下,当高水温季节,鱼吃料比较正常的季节。如果池塘的面积为10亩,那么至少要匹配10至11台增氧机,比如5月初一亩放4万尾黄骨鱼苗,规格如果从平均40尾一斤算起,那么初始的放苗为每亩1000斤,如果吃的料档次比较高的情况下,每个月每亩可以增重40000*0.03斤/尾,即每个月每亩可以增重1200斤。如果池塘的溶氧条件一直满足,那么放苗第1个月未的时候,每亩的载渔量为2200斤,第2个月末第3个月头的时候为3400斤,这个时候亩存塘量还是在4000斤以下,但是这个月存塘量就会超过4000斤,所以放苗前两个月即5月的管理方式为上半月保持白天有2台增氧机开启,晚上增氧机全开。下半月保持白天有3台增氧机开启,晚上增氧机全开。

计算方法为半个月每亩增重约600斤,整张塘增重6000斤,加上初始的10000斤,这个时候需要增氧机使用为1.6W/1W=1.6,采用进一法,则需要保持至少两台增氧机使用。待下半个月又会长鱼6000斤,这个月底的鱼总重量就会达到2.2万斤,需要开启的增氧机就是白天至少3台。这期间需要使用芽孢杆菌等调水改底一次。并且保持内服。

同样的道理,到6月份的上半月整体增重会达到2.8万斤,这半个月也需要白天开启至少增氧机3台,晚上全开。6月份的下半月就需要白天开启4台,这期间需要调水改底一次。保持内服。

7月份上半月鱼重会达到4万斤,这个时候亩存塘量刚好达到4000斤,处于一个改变的临界点,这个时候需要白天至少开启5台增氧机,夜间全开。7月份下半月鱼增重会达到4.6万斤,需要白天开启增氧机6台,夜间全开,此期间调水改底3次,保持内服。

8月份上半月鱼增重预计达到5.2万斤,需要保持白天开启7台增氧机,夜间全开。8月份下半月鱼增重预计达到5.8万斤,需要白天开启增氧机8台,夜间增氧机全开,调水改底4次。保持内服。

9月份上半月鱼增重预计达到6.4万斤,需要白天开启增氧机9台,夜间增氧机全开。9月份下半月存塘预计达到7万斤,需要白天开启增氧机9台,夜间增氧机全开,这个月调水改底4次,保持内服。

10月份上半月鱼增重预计达到7.6万,需要白天开增氧机10台,夜间增氧机全开,下半月一般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吃料减少,如果不出鱼,则存塘密度预计达到8万斤,白天开启增氧机10台,夜间增氧机全开,,调水改底约3次即可。保持内服。

11月至次年4月,这期间需要保持肥水,这个期间水温比较低,池塘的载渔量上升,一亩自然载渔5000斤都没有多大的问题。将水调肥,保持藻类丰富,这个时候无论怎么肥水都很难藻类过多。保持每1万斤鱼一台增氧机是很安全的。调水改底为半个月一次。保持内服。这期间吃料好的话5个月长鱼相当于高水温季节的2个月,即产量达到1万斤左右。这是珠三角黄骨鱼高产的原因。当然一般4月左右会卖鱼。

THE END
1.黄骨鱼的正确养殖方法农技学堂黄骨鱼的正确养殖方法 导读:黄骨鱼又叫黄颡鱼,是味道鲜美的淡水鱼,野生的资源目前很稀少了,主要是依靠人工养殖,其实想要养好黄骨鱼并不难,搭配科学的饲料喂养,了解它的习性,饲养管理到位,每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养殖效益,下面就来说说黄骨鱼的正确养殖方法。https://m.cnhnb.com/xt/article-125900.html
2.黄骨鱼养殖回收是真的吗?爱问知识人养殖黄骨鱼的注意事项 (1)在养殖黄骨鱼之前,需要保证养殖它的水体必须是无污染的,而且周边生态环境https://iask.sina.com.cn/b/new2FUVme01DAN.html
3.黄骨鱼的养殖技巧,科学的养殖方法很重要生存能力很强,因此一般的江河湖以及农户们自家的淡水池塘都是可以养殖的,江浙沪、云贵川、苏鲁皖,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城市 它也是长江和珠江水系中鱼类经济链中非常具有经济价值和重要养殖价值的鱼类,近些年也渐渐向一些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四线城市发展,相信在不久之后就连一些偏远的乡村也会凭借养殖黄骨鱼致富脱贫https://www.meipian.cn/38m41i5v
4.黄骨鱼的养殖方法黄骨鱼的养殖方法黄骨鱼要怎么养养殖黄骨鱼的方法 准备养殖池 (1)养殖池的底部需平坦,底部的淤泥不宜过多,厚度为10cm左右,而且为了保证黄骨鱼可以健康的成长,在投放鱼苗前需要先进行清塘消毒。 饲料:在给黄骨鱼喂食饲料的时候可以选择小鱼、蚯蚓、小虾等动物饲料,也可以给其喂食人工饲料。鱼苗:养殖黄骨鱼的时候想要投放鱼苗可以选择一个晴朗的天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86301.html
5.黄骨鱼苗养殖技术辉煌渔业:主营产品:草鱼苗,青鱼苗(黑鲩鱼苗),金草鱼苗,罗非鱼苗,红罗非鱼苗,鲤鱼苗,本地塘鲺鱼苗,埃及塘鲺鱼苗,大口鲶鱼苗,淡水石斑鱼苗,加州鲈鱼苗,生鱼苗(黑鱼苗),鲫鱼苗,缩骨大头鱼苗,七星鱼苗,淡水白鲳鱼苗,叉尾鱼苗,黄骨鱼苗,桂花鱼苗,鳊鱼苗,三角鲂鱼苗,鸭嘴鱼苗,胭脂鱼苗,丁桂鱼苗,台湾泥鳅苗,中华鳖http://mhscgs.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147301641.htm
6.黄骨鱼是什么鱼?黄骨鱼价格多少钱一斤?黄骨鱼养殖技术大全!2、黄骨鱼性平,味甘,归脾、胃经,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 3、黄骨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骨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骨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https://www.ppxmw.com/zt/731.html
7.养黄骨鱼水要多深?如何养好黄骨鱼?黄骨鱼对水质要求不高,喜欢有淤泥和水藻的环境,水质中有肥料,可以培育浮游生物供其进食,它的抗病能力强,养殖周期短,肉质紧致,食用口感极佳,产生的经济效益高,养殖黄骨鱼的池塘水至少要1-2米左右,这样利于其活动,进食的速度也会比较快。 二、如何养好黄骨鱼? https://www.scnjw.com/.content/myarticle/myarticle/0b6d052d-28d2-11ec-9d99-04d9f5394155/
8.黄骨鱼养殖技术:黄骨鱼养殖周期要多长?黄颡鱼对水质有什么要求黄颡鱼一年能长多大? 一年能长到:150克到200克。 黄颡鱼为小型鱼类,生长速度慢,一般一年雄鱼长到0.6-0.7斤/尾,雌鱼长到0.2-0.3斤/尾。 养殖黄骨鱼的注意事项 (1)在养殖黄骨鱼之前,需要保证养殖它的水体必须是无污染的,而且周边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骨鱼的生长。 http://jrshuichan.com/article.html?id=18639
9.单养一亩黄骨鱼的成本养一亩黄骨鱼大概投资要多少(1)在养殖黄骨鱼之前,需要保证养殖它的水体必须是无污染的,而且周边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骨鱼的生长。 (2)不管黄骨鱼的鱼种来源于何处,都需要进行标粗培育。 (3)饵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黄骨鱼的存活率,所以需要给黄骨鱼饲喂质量较高的饵料。 (4)在养殖黄骨鱼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调节水质,每个月需换水一次;并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368749.html
10.湖北稼佰农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骨鱼养殖简单吗?然而,养殖黄骨鱼并非一帆风顺。鱼苗成活率低、养殖周期长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养殖户。对此,湖北稼佰农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经验积累,逐步找到了解决之道。公司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同时,通过优化养殖模式,缩短了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 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0326/032024_1497527.html
11.黄骨鱼养殖技术黄骨鱼是中国淡水水体中散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进步单位面积产量、添加放养密度和扩展饲养面积的一起,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步增多,损害加大。为此,提出几种常见疾病的首要操控技能。 一、机械损害病因 因为黄骨鱼喜集群日子,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送中易造成鱼体肌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害,继发细菌http://zhongyushuichan.com/nd.jsp?i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