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又名鳅、鳅鱼,在动物分类上属于鱼纲、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是我国常见的经济淡水鱼类之一。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栖息于池塘、稻田和沟渠等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不喜欢阳光,对环境适应力极强。泥鳅品种分类较多,有中华沙鳅、真泥鳅、大斑花鳅、长薄鳅、花斑副沙鳅等,其中以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最为常见。
中国泥鳅种类及分布情况
泥鳅对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而且很少有爆发性的疾病,幼体的成活率也较高,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很好地生长,前期鳅苗在孵化池中孵化养殖,中后期转移到室外养殖池中养殖。目前国内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田间沟渠养殖、水泥池流水养殖、网箱养殖、木箱养殖、池沼养殖、无泥土养殖,其中以池塘养殖、水泥池养殖、稻田养殖和网箱养殖四种方法最为常见。
泥鳅养殖方式分类情况
2013-2021年中国泥鳅淡水养殖产量走势
泥鳅是我国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鳅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个水系,其中以长江流域资源最为丰富,在河流、湖泊以及稻田等天然淡水水体中最为常见。江西是我国泥鳅淡水养殖的主要产地,2021年产量达8.67万吨,占比全国产量23.6%,江苏和湖北位列二三位,分别以4.18万吨和3.86万吨占比11.4%和10.5%。
2021年中国泥鳅淡水养殖主要省份分布
就我国泥鳅养殖来看,要想提高泥鳅养殖整体产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不光从苗种和养殖方式出发,前期选址等因素也较为重要,以池塘养殖为例,需做好产前准备,是确保泥鳅养殖高产的必要条件;选放优质苗种,是确保泥鳅养殖高产的基本前提;实施综合管理,是确保泥鳅养殖高产的根本保证。
泥鳅池塘养殖高产技术要点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泥鳅养殖成本和现状分析,大鳅利润压缩下,整体产量渐趋稳定「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