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是诱发2003年非典的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这几乎成了定论,它也曾一度引发公众的自我反省。可是,之后的十多年里,果子狸并没有离开一些人的餐桌,恐怕也没真正引起大家的重视。直至今年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禁食野生动物才有了更强劲的民意。
2月24日,全国人大表决并通过了“禁野”决定,明确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之前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食范围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果子狸不属此列,它“合法”地成为了餐桌上的野味;而这一次,禁食野生动物的外延延伸到了“没有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陆生野生动物”,果子狸未能幸免。
请输入图片描述
较之于野生,人工饲养的果子狸不接触其他生物,好像没有成为病毒中间宿主的可能,可放心食用,不应被躺枪。不过,如果真的给果子狸开绿灯,那么,还会有野生的果子狸暗度陈仓,走上一些人的餐桌;毕竟,在口舌之欲与经济利益的双重刺激下,必然会有人铤而走险,捕杀野生的果子狸。果子狸有成为冠状病毒中间宿主的潜在风险,我们理应吸取非典教训,单这个角度看,禁食果子狸就可理直气壮。
江西林业部门否认了网传的“请示”:他们没有出台过上述文件,也没有提交农村农业部和国家林草局。可是,这样的表态不硬气——“都是一些内部资料,不知是哪里传出来的”。这表明,江西林业部门没有正式出台“请示”的文件,但他们私下里讨论过。
坦诚地讲,江西林业部门想为果子狸“解锁”的念头,其实也不是为了一部门之私益,而是顾及全省的果子狸养殖户。据悉,野生动物养殖是江西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全省投入50多亿,果子狸也是该省林业部门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政府部门倡导的扶贫养殖行业,如今面临破产倒闭或负债累累的窘境,多少有点尴尬。
此轮疫情再次警示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口舌之欲,国家为包括果子狸在内的一些动物“上锁”,是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举措,养殖户应当理解和支持。养殖业本来就有风险,更何况,非典之后,养殖果子狸的风险更大。致富路有千万条,就算选择养殖业,也不能只盯着果子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