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鱼类3万多种,鱼百态美不胜收!集萃天下鱼之品种,打造鱼品专业社区!已整理1518种鱼类
池塘要求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饵料鱼难以满足,过小水质变化快,难以控制。
条件: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的池塘。面积(1.5~5)×亩为宜,池深2.0~2.5米,池四周圈挖深30~40厘米的浅沟,以便鳜鱼的捕捞。池塘需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进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左右化水全池泼洒,并配置增氧机。
水质: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毫克/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放养密度及放养面积:饵料鱼苗的放养密度为50~80万尾/亩,饵料鱼池面积为(5~10)×亩。
培育方法: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培育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1/3之间,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8]
前期准备: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去一半再灌注新水,以后水位逐步增加到1.5米以上。
在运输、捕捞过程中,须细心操作,避免擦伤鱼体,感染疾病。对饵料鱼要严格把关,不得投喂患病的饵料鱼。饵料鱼投喂前用食盐等药液药浴。鳜常见病有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病等。
细菌性烂鳃病:采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药物兑水全池泼洒治疗。
寄生虫病:病原体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铁锚虫、指环虫等,主要寄生于鳜体表、鳍部和鳃部。病鱼体质清瘦,体色发黑,不肯进食,寄生部位组织红肿发炎,继而组织坏死。可用“速效灭虫灵”等药物治疗,禁用敌百虫治疗。
出血病:该病常由饵料鱼带入。鳜吞食患细菌性疾病的饵料鱼后,常出现体表发炎、充血,肝脏及肾脏带菌,腹腔积水等症状。采用内服和外用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内服用“出血立停”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要求在傍晚投喂,因为鳜在傍晚捕食最多,饵料鱼吞食药饵后刚好被鳜鱼吞食;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药物对水体、渔具等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