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属——双斑蟋(画镜)

俗名别名画镜、黄金蛐蛐、黄斑黑蟋蟀(台湾)、双斑大蟋、咖啡两点蟋、甘蔗蟋

拉丁学名Gryllusbimaculatus

品种在人工繁育的群体中,还会出现另一种色型,即前翅和三对足均为土黄色,黄斑不明显。地理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四川、湖北

习性双斑蟋常躲在草丛间、树皮下、落叶及石头间,若不注意并不容易发现;蟋蟀的前翅相互摩擦可以发出声音,但只有雄虫能发声,目的是为了吸引雌虫的注意。北京年生6代,台湾年生4代。以卵在土中越冬,8—9月成虫栖息在草丛间、甘蔗田,世代重叠;中南部多;成虫寿命40天左右,雌虫产卵量630粒。若虫共10龄。雄虫善斗,人们常饲养作斗蟋用。

体形尺寸体长23-27mm;前翅长15-18mm;后足腿节长12-15mm;产卵管长15-17mm

繁殖方式卵生

鸣声清脆响亮,强劲有力,声如“渠、渠、渠、渠(Qu)……”,节奏匀速,鸣声连续无间断。野生双斑蟋雄虫善鸣好斗。

THE END
1.蟋蟀的室内饲养和繁殖—BIO步骤5饲养中注意养殖密度,一般蟋蟀总的投影面积不能超过塑料盒底面积的1/3,否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自相残杀现象。 致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801997) 的支持。 竞争性利益声明 作者声明没有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李娜. (2003). 双斑蟋的室内饲养. 特种经济动植物 (2): 12. 刘安然,胥婷婷,宋丽美,https://cn.bio-protocol.org/mv2/e1010610
2.揭秘一个农村“冷门暴利”养殖项目,低成本快速上手蟋蟀养殖场养殖蟋蟀的养殖成本较低,适合规模化养殖,以双斑油葫芦这一国产可食用蟋蟀品种为例,采用恒温养殖技术,从幼虫到成虫一般只需要40-45天的时间。谷物、蔬菜、水果等均可成为饲料,此外,也可以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 以沈俞豪为例,通过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0平方米,同时,还利用蟋蟀的药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LR0BTV0545A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