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惠农稳产增收”国家政策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2010年,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民应用新技术。此后,国内外的智慧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施肥、无人机喷洒等技术。

01演变过程

02政策汇总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已经发表了十余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一号文件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并多次提及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关键词。2012年的“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2015年首次将农业现代化作为一号文件的首要议题;2018年将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更加紧密衔接。从政策的规划中体现了国家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

01

2012年发布

02

2013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若干意见》主要内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的研发。

03

2014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设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

04

2015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05

2016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

06

2017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农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检测预报预警水平。

07

2018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08

2019年发布

09

2020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主要内容: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0

2021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主要内容: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气象检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11

2022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

12

2023年发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03政策规划

近年来,中国在智慧农业领域基本形成了一套从中央顶层涉及到地方落实执行,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应用、社会化服务的完整政策体系,引导上下联动、多方参与、协同合作促进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2020年1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主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创业园区。

2020年1月由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主要内容: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挥。

2020年7月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颁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意见》主要内容: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工程建设,开展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2021年5月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综合司颁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主要内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智慧农业,推进农业遥感、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管控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鼓励参与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

2021年7月由工信部颁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主要内容:根据农业农村数字化需求,重点推进面向广覆盖低成本场景的5G技术和应用,丰富5G在智能农业的应用场景,加快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在无人机作业试验等农业生产环节中的5G应用创新,发展5G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等领域。

2021年12月由国家网信办颁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主要内容: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初步建成一批兼具创业孵化、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创业园区(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完善乡村物流配送网点设施。

2021年12月由农业农村部颁发《“十四五”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主要内容:着力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积极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等。

2022年1月由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颁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主要内容:部署了8个方面重点行动: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二是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四是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五是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六是智慧绿色乡村打造行动,七是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行动,八是网络帮扶拓展深化行动。

2022年2月由农业农村部颁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到202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智慧农业技术、产品初步实现产业化应用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产品年网络零售额超过8000亿元。建设100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认定200个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基本建立。

2022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部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

2022年3月国务院颁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加快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营业,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

2022年3月由国务院颁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要内容:提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聚焦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

2022年5月由国务院颁发《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的通知主要内容:探索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基地,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

2022年5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智慧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04政策解读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

智慧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发展智慧农业是传统农业改造升级的现实需求,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我国农业互联网渗入率仅3%-5%,发展空间巨大。政府通过推进政策,来为智慧农业的推广和落地培育,为智慧农业纵深发展提供条件。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以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发展智慧农业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筑现代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引领与推动作用。

中央一号文件及近年来发布的多项文件中都强调了智慧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去年1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启动联合制订《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修订后的指南将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乡村建设治理数字化、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乡村数字文化、智慧绿色乡村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内容、丰富案例,更好地指导各地建设数字乡村,也昭示着未来农业将继续走上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道路。

THE END
1.全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政策汇总现代农业产业规划随着国家政策循环农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财政对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份项目的大力支持。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快推进区域内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品质,各省尤其是农业大省也纷纷发布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政策。 https://f.qianzhan.com/xiandainongye/detail/190301-7ab333c7.html
2.现代设施农业政策及发展趋势解读2023年1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提到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国家政策频繁加码,支持设施农业机制,促进现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jM1MTA4Mg==&mid=2248035419&idx=1&sn=14dba25ea1e3ae19f0c911708ddc7c3a&chksm=ff9c4fdd612e2f588022fc4b8a302a33da541573a72532f46e696c91302f02ccd93743831edb&scene=27
3.《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全文2020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 》、《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浙江、河北、江苏、山东、湖南、广东等22个省份相继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政策文件,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s://xczx.nwafu.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
4.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坚持把农业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0706/07/t20070607_11637806.shtml
5.全文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主要是:政策驱动力增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多的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新基建”改善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市场驱动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乡村产业发展的https://xczx.qz123.com/xczx/Shares.aspx?guid=897d6003-5b20-4f09-b531-a8757fa2bc74
6.GSST2023年,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配套多项惠农项目和奖补资金,广大乡村和相关产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及时把握好政策红利,了解乡村振兴项目申报立项的绿色通道、补贴政策、申报材料、项目要求、认定标准等内容,对乡村发展、市场主体有着重要意义。为便于社会各界了解国家http://www.gsswtz.com/html/1/174/175/8906.html
7.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鼓励建设农产品出口交易平台,建设境外农产品展示中心,用“互联网+外贸”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重要农产品出口监测预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商务部、质检总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海关总署、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二)加强农产品进口调控。把握好重要农产品进口时机、节奏,完善进口调控政策,适度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2016_10_24_378175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