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扩种油菜。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地耕地规模上限。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扩大油菜面积,支持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
3.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
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
大豆:
1、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
2、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
从政策的情况来看,由于前几年一直是在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大豆玉米复合带种植。因此近几年大豆的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增长较快。目前在总面积预计基本饱和的背景下,后期主要以提高单产为主。另外,就补贴而言,继续实施根底保护补贴。且提出探索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在大豆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作为三大主梁,或许大豆的补贴水平将有所抬升。在种植保险方面,扩大完全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有利于大豆种植面积的保障。从总体的基本面来看,大豆目前国内消化力度有限,大量扩种大豆虽然是国策,减少进口依赖,但是短期依然难改大豆供应偏宽松的预期,国内难以消耗明显增产的大豆,导致大豆的价格依然持续下跌。2024年大豆的种植预计还是以稳中抬升为主。
生猪:2024年一号文件主要在第一部分关于保证粮食安全中有提到。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
去年的文件中主要提到以稳定产能为主,2024年中调整为优化产能调控机制,显示目前生猪总体的产能过剩的情况确实存在。不过后期像前几轮猪周期那样大幅变化的情况预计难以出现。另外,为了补充生猪产能调控的缺口,牛羊肉的生产也有所增加。总体保证“菜篮子”供应。
软商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该年度中政策完善基本执行:2023-202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三年一定”棉花目标政策落地,稳定了棉花价格,2023年政策提及对新疆棉花固定产量510万吨进行补贴。相较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仅提到“加大糖料蔗种苗和机收补贴力度”。棉花而言,由于2023年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已达到政策的完善。此次在文件中未提及。糖料而言,增加糖料蔗种苗,也意味继续扩大产能提升,且加大机收补贴力度,提高机械化收割。考虑到上年度食糖产量减产明显,今年政策主张加大糖料种苗,预计2024年产糖量有望回升。
油菜籽:文件提及继续扩大油菜面积,支持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政策仍然致力于提升国内油料作物的产量。菜籽在种植面积增加的前提下,产量大概率会稳步提升,提升国内市场供应,牵制其市场价格。不过,对于期货市场价格影响较为有限,主要是我国油籽油料进口依存度较高。所以外围油籽油料价格变化的趋势仍然是影响国内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
花生: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了主抓粮食安全总基调,通过“扩大豆稳玉米”、“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等补贴政策,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大幅上升,效果明显。相应地花生种植面积有所被替代。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农民种植收益不理想对于种植花生的意愿随之下降,预计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空间有限。
“保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虽未明确提到“保险+期货”,但重点提到“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及“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从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到优化再到常态化这一模式,说明党中央对该模式的高度认可及重视,并继续鼓励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其他类别保险,扩大保险模式的趋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农民种植和养殖收益,增强农民的生产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