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周龄的蛋鸡为育雏期,这一时期为体组织快速生长时期,蛋雏鸡的营养主要用于肌肉和骨骼的快速生长,但其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的容积很小,采食量也相对较小,肌胃研磨饲料的能力较差,消化道的酶系发育还不够健全,故育雏期的蛋鸡消化能力弱。
蛋雏鸡在2周龄时的体重约为出壳时的2倍,6周龄时可以达到10倍,因此雏鸡在前期生长较快,并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放缓,同时蛋雏鸡的机体代谢旺盛,雏鸡心跳频率会加快,羽毛生长也会变快,安静的时候单位体重耗氧量及二氧化碳的排出量要比家畜高1倍。
蛋鸡在育雏阶段宜采取自由采食制度,足够数量的食槽的必要条件。食槽中应长期保持有饲料可供采食,让雏鸡能随意采食,以利其均匀生长。
二、蛋鸡在育成期的营养需求
育成期的蛋鸡饲养应以奠定产蛋时应具备的体形及骨架为目标,在开产时达到品种应有的标准体重。体重不足的蛋鸡不会或很难达到高峰产蛋率,经常出现高峰后产蛋率下跌和降低蛋重的现象。
1.能量与蛋白质
育成期蛋鸡的生长与蛋白质和能量两者都有密切关系。育成前半期,雏鸡生长速度快、体重小,营养素用于维持需要的少,用于增重的比例高,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及维生素较为敏感,应提高日粮的养分浓度,充分发挥雏鸡早期生长优势。育成后半期鸡体脂肪细胞的容积会逐渐增大,身体干物质增多,体脂增加约4倍,所含能量增加,因此后半期对能量较为敏感。
2.微量元素与矿物质
赖氨酸是雏鸡生长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与增重有线性关系,蛋氨酸虽与雏鸡增重的关系不像赖氨酸呈直线性关系,但满足蛋氨酸需要量也是重要的。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很重要,会根据蛋鸡应激大小、生长速度快慢、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脂溶性维生素在各生长阶段需要量不变,而B族维生素初期需要量高,后期较低。
3.饲料配方的合理性
蛋鸡在育成期可采用限制饲喂的方法,限制在蛋鸡自由采食量的70%~80%,或者采用限质饲喂的方法,对蛋鸡育成期所需的营养素,如能量、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氨基酸进行限制饲喂,使用粗纤维较高的原料如糠麸、草粉等,还能降低饲料的成本。育成期蛋鸡限制饲养后,会使鸡的体重降低7%~11%,饲料消耗降低16%~18%,而对鸡的死亡率和产蛋性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蛋鸡在产蛋期的营养需求
蛋鸡18周龄~淘汰为产蛋期。产蛋期分为4个阶段:产蛋早期:从产第1个蛋到产蛋高峰(18~32周);产蛋高峰维持期:产蛋率>90%(33~44周);产蛋高峰后期:产蛋率为90%~80%(44~55周);产蛋末期:产蛋率≤80%(56周~淘汰)。
1.产蛋早期
产蛋早期蛋鸡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卵巢上卵泡大量快速生长,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且重量也会增加,需要丰富的营养来满足生殖系统的发育。因此产蛋初期蛋鸡的营养需要比高峰期高,如果此时不能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蛋鸡的体成熟和性成熟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壳的形成需要机体提供充足的钙源,需要为鸡只及时合理补充钙,适当提高蛋氨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也是非常必要的。含钙原料可以选择贝壳粉或石粉,此时应尽量少用玉米蛋白粉等过细的原料。
2.产蛋高峰维持期
3.产蛋高峰后期
由于产蛋性能生理性的下降,导致该阶段的鸡只很容易沉积脂肪,又加速了产蛋能力的下降,因此要及时适当地将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降低,但是该阶段的鸡只钙的消耗已经很大,此时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应将日粮中钙的水平提高到3.8%。也可采取限饲法,饲喂量比自由采食少6%~7%来防止脂肪的过多沉积。
4.产蛋末期
蛋鸡在产蛋末期的产蛋率持续下降(<70%)。由于鸡龄的增加,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能力会明显下降,蛋壳质量也会逐渐变差,因此日粮中应适当增加矿物质以提高钙的水平。蛋鸡产蛋后期对能量的需要量也会减少,在降低粗蛋白质水平的同时要注意降低其能量水平,以免使只鸡过度肥胖影响其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