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畜牧业得到迅猛发展,大大改善了市民的“菜篮子”,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伴随“菜篮子”工程建设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了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畜禽专业养殖区、专业村和专业户,产生的大量畜禽废弃物不能充分利用并随意排放,对大、中城市区域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成了巨大的压力,畜禽养殖业产生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现代化养殖生态循环产业是缓解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约束与有效发展第一产业之间矛盾的有效方式之一,这种养殖种植产业是采用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次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化的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型农业。它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形成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
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最好历史时期。****、**高度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也要求“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
本项目拟建设现代化养殖种植生态循环产业基地,构建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依托本地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优势,建设种养一体、有机生物链循环、零污染排放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该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包括智慧农业、生猪繁育养殖、肉食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和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的项目等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2019年9月,**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到要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在全国创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标准化示范场,并支持养猪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
2020年9月,**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以上;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完善畜禽标准化饲养管理规程,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确立将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确保我国猪肉自给率保持95%,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以上,推动智慧畜牧业建设的同时,以生猪、奶牛、家禽为重点,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畜牧业深度融合步伐,大力支持智能传感器研发、智能化养殖装备和机器人研发制造,提高圈舍环境调控、精准饲喂、动物行为分析、疫病监测、畜产品质量追溯等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建设一批高度智能化的数字牧场。
2022年1月,**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推进无人农场试点,通过远程控制、半自动控制或自主控制,实现农场作业全过程的智能化、无人化。
二、市场分析
1、农业概况分析
全国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均有所上升。2021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1,69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1万公顷;粮食产量67,135万吨,比上年增加186万吨。
其中,夏粮产量14,286万吨,比上年增加126万吨,增产0.9%;早稻产量2,729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增产3.9%;秋粮产量49,934万吨,比上年增加337万吨,增产0.7%。
2、农产品产业概况分析
**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2021年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
和仕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产品行业营业收入达4.79万亿元,同比增长2.2%;行业利润总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5.9%。2021年1-3月我国农产品行业营业收入达9,618亿元,同比增长26%。
3、主要畜类养殖市场现状发展分析
从主要畜产品出栏量看,2016年以来,生猪出栏量明显下降,牛、羊出栏量稳步上升,2020年,生猪、牛、羊出栏量分别为52,704万头、4,565万头、31,941万头。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7,14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4,015万头。
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生猪存栏环比连续6个季度回升,恢复到2017年末的94.2%。2021年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95万头,比上年一季度末增加9,475万头,同比增长29.5%,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2.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18万头,同比增加937万头,增长27.7%,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3.8%,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6.6%。
三、必要性分析
1、行业规模化养殖趋势的需要
本项目采用智能化养猪模式和技术,自动化管理、种养结合,污水处理采用沼气发电+高级氧化模式,排放标准符合2014年**畜禽污染防治条例标准。同时,项目生态环保、高效安全,改变过去落后养猪产能模式,符合建设海南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内涵要求,将为儋州市养殖业技术发展带来显著的转变,并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2、产业市场与农民增收的需要
随着城乡居民的差距不断缩小,猪肉消费模式的演变,以及关联产业发展地带动,使得猪肉消费市场空间不断地继续扩大,项目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另一方面,发展畜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内容,而养猪业是高效农业,该项目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农户与公司合作,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是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或帮助其自主创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