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联合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从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提出了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
导读
01成果总结“国考”、等级评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互联互通测评
1.《2021-2022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
参评的2116家县医院,2022年度达到基本标准合格及以上的有1856家,达到推荐标准合格及以上的有964家,较2021年度分别增加19家和75家。县级医院运营模式开始向精细化转变,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022年度,已开展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评价的县医院占比为93.24%,较2020年度增长8.46个百分点,参评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平均达3.21级;87.28%的医院达到电子病历三级及以上水平,较2020年度增加9.38个百分点。
2.《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3.《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
2022年,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
4.《2022年度医保基金飞检情况公告》
2022年全国医保飞检组共共组织24个飞检组,赴全国23个省份,抽查了48家定点医疗机构,共追回医保基金7.2亿;31省开展省级飞检工作,共检查定点医疗机构2756家,追回19.8亿元。其中,抽查的48家医院均存在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问题。
5.2021年度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结果(第二批)
02工作要点2023年健康中国、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等工作要点
1.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强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有序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各省市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县医院升级等被频繁提及。
3.《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
4.《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5.《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
6.《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中央财政对地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按规定给予补助,支持的重点和范围主要聚焦“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等三个方面。申报的项目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公开择优确定,每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5亿元(其中10%的资金专门作为绩效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申报项目实施期限为三年。
03标准更新绩效考核、等级评审、质控规则
1.《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
2.各地陆续修订发布2023版三级医院评审细则
随着国家2023版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出台,各地也相继修订了评审实施细则。四川、福建都将“国考”成绩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四川要求参加评审前连续两年“国考”成绩未达到B级”则无法通过评审,福建要求“评审周期内最近一次考核等级未达到B级及以上的”无法通过评审。此外,电子病历达4级以上也成了四川、福建、安徽、湖南等地的“前置要求”。
3.《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和《国家血液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国家血液病区域医疗中心应当具有丰富的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经验,近5年累计收治病例覆盖疑难危重病种清单80%以上。在信息化建设上,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和国家血液病区域医疗中心均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五级,信息平台建设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
04医保基金监管飞检、常态化监管、“两库”建设
1.《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
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可启动飞行检查:(一)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的;(二)举报线索反映医疗保障基金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三)医疗保障智能监控或者大数据筛查提示医疗保障基金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四)新闻媒体曝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五)其他需要开展飞行检查的情形。
2.《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国家医保局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此次工作更加聚焦整治重点,更加强化部门协同,更加重视大数据监管。
3.《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
推进智能监控常态化,加快医保基金智能监控知识库、规则库建设和应用,加强动态维护升级,不断提升智能监控效能。多项监管措施常态化,包括推进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智能监控、社会监督5个方面。
4.《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框架体系(1.0版)》
05医疗质量控制质控中心设置、各专业质控指标和试点方案
1.《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对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明确要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服务品质提升工程”中提出,推行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语音识别调查等方式,开展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定期发布监测评价结果。
2.《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3.《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
2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首批规划设置的质控中心,包括临床、医技、管理3大类6个领域60个具体方向,并对国家级质控中心建立年度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按照4年一个管理周期进行动态管理,管理周期内发生2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立即解除挂靠关系。质控中心同一专业领域和工作方向原则上只设定一个本级质控中心,应当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质控工作。
4.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其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结合既往工作情况和2022年度国家级质控中心考核评估情况,对已成立的部分国家级质控中心的名称和质控工作范围进行了调整,并重新确定了各国家级质控中心和相应专家委员会名单。公布的名单包括40个国家级质控中心,其中临床类质控中心30个,医技类7个,管理类3个。
5.《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2023年1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医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全院疼痛综合管理智慧化建设。2023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研究确定了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
6.《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有关工作的通知》
06医疗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分院区、城市医疗团体、中医药
1.《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
2.《关于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通知》
县级中医医院是县办中医医疗机构的主体,占全国政府办中医医院的80%。不得在医联体等各类建设过程中,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改变其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规范开展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电子病历应用能力;加强中医医共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中医医院和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
3.《委属(管)医院分院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文件对委属(管)医院分院区建设提出了三条“限制”。明确原则上,到2025年末,除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承担北京医疗卫生非首都功能疏解等任务的项目单位,委属(管)医院不得跨省建设分园区,拟开设分院区的医院应无长期负债。同时,再次强调分院区建设重点在于提升区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4.《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2023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决定在全国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在每个省份选择2-3个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3年6月8日,六部委确定了8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
5.《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
《意见》从5个方面部署了26条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推动医疗卫生发展方式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服务模式转向更加注重系统连续、管理手段转向更加注重科学化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全员参与、覆盖临床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服务质量数据系统评估、反馈和激励机制。
6.《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
《规划》明确,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紧急医学救援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收治能力。
《规划》提出3项任务:
一是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网络,构建紧急医学救援核心支撑;
二是完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类别,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形成紧急医学救援现场中坚力量;
三是推进基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组成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基层抓手。
7.《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实现中医药数字便民和综合统计体系建设,实现公立中医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国家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07三年行动计划护理服务、患者就医体验、医疗质量提升
1.《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
3.《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行动计划要求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并根据《各省行动效果监测指标体系》进行工作总结。该指标体系从工作落实、质量安全目标改进情况、急诊和日间医疗质量、医疗行为质量、结果质量、病历质量五个方面,列出了40项监测指标。
【责任编辑:侯杰】
——本公众号所有图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提前与编辑联系取得转载许可。否则视为侵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