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镇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关于全面依法治市的工作部署,严格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为高质量建设“强省会”实践创新区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现将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强化领导,目标方向更加明确清晰
一是理论武装持续深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暨研讨班”,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课,全国首家环保法庭生态法治教学点成功打造,在高层次人才班、科干班、选调生班、青干班等6个干部教育培训班开展教学活动,覆盖干部300余人,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62场次。
二是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法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年度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出台法治建设“一规划三方案”,确定“十四五”时期法治清镇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持续推动“两降一保”、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等法治建设重点工作。
三是考核监督严厉深刻。将法治建设纳入党建成效考核,把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清镇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组织65家单位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工作,督促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晒出年度“法治单”,检验工作成效。
(二)改革牵引,政府效能更加高效透明
一是机构职能更加优化。集中调整市政府2022年权责事项3716项、公共服务事项445项,严格落实投资负面清单,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163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19项。我市容缺审批事项227项(大项),告知承诺制事项26项,共办理告知承诺制事项13054件,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良法善治,制度建设更加系统成熟
二是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制发《清镇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指引》《清镇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流程图》,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8件,印发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向本级人大备案审查4件,实现合法性审查率100%,备案率100%;建立清镇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长效机制,对全市2012年至2021年制发的88件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保留48件,废止21件,失效11件,修订8件。
(四)依法决策,程序管理更加严谨有序
一是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规范严谨。印发《清镇市人民政府2022年重大行政决策建议目录》,推行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和专家论证制度,对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推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有效落实,保障政府行为在法治轨道内运行,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发生。
二是法律顾问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印发《清镇市律师组团配套法律服务工作方案》,同步组建市政府法律顾问团队、指派党群机关法律顾问、指导部门聘请法律顾问。目前,共聘请法律顾问132名,实现全市76家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累计审查各类协议合同200余份,提供法律意见建议300余条,出具法律意见书180余份。
(五)公平正义,行政执法更加严格规范
一是执法监督持续加强。加强行政执法质效考评,评查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行政执法案件569件,发出检察建议31份,召开“行政执法+行政检察”工作联席会议,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成效;全市25个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231次,随机抽查对象2253户,执法人员547人,公示率100%;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考试,开展执法证件申领、更换和清理,审核行政执法部门申领和更换执法证件210个,依法注销执法证件25个,维护执法人员信息391条。
二是执法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行机构改革在12个乡(镇、街道)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全面推广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开展执法工作,整理汇编《清镇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重点执法部门行为指引手册》,多样化开展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特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中国行政法学会副秘书长王静,贵州省委党校教授田勇军及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处长张仙等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提升执法水平,共培训621人次。
三是重点领域重拳整治。结合安全生产三年行动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格依法打击企业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行为,2022年共立案832起、处罚3649.41万元、追责问责725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大扫除”行动,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成功打掉恶势力犯罪组织1个、侦破养老诈骗专案15起、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7起,刑事警情、刑事立案分别同比下降35.6%、14.85%,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公平正义。
(六)多元化解,法治服务更加全面高效
一是诉源治理成效明显。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37个,共有人民调解员1200余名,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1个。各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纠纷1826件,调解成功1822件,成功率99.7%。其中,涉及企业调解案件1050件,涉案金额近1.75亿元。
二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设立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25个,市、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综合性、便捷性、网格式的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建成投用。法律顾问累计接受咨询907件,参与修改完善村规民约240件,审查各类合同49件,化解矛盾纠纷106件,提供法律意见274件,开展法治宣传217次,开展法治讲座25次。
三是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深入推进。以“一个目标七个抓手”为主线狠抓“两降一保”工作,印发《清镇市行政应诉工作规定》《清镇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定》等,形成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月调度、市政府主要领导常务会季调度工作机制,让领导干部真正了解行政诉讼案件情况,真正落实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督办。办理行政复议案件61件,纠错率0%;行政诉讼案件总数115件,败诉率2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97.22%。
(七)厉行法治,监督制约更加规范透明
一是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共承办省、市、县三级建议提案340件,回复率100%,满意率100%。推进依法审计,完成市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政府投资审计等14个审计项目。发挥统计监督职能,印发《清镇市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工作考核办法》,推动统计工作法治化和规范化,惩防并举推动全市形成“不敢、不能、不想”造假的统计工作氛围,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
二是政务公开规范透明。制定《清镇市政务公开专项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方案》,印发《清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标准规范目录(试行)》,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管理工作。市政府网站公开各类信息6309条,共收到依申请公开65件,依法审核65件,均按时办结。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切实压实法治建设责任。严格落实《清镇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要求,召开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2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法治建设工作共计6次,审议《清镇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及时研究解决调度“两降一保”工作,推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推动法治政府领域重大任务有序开展。
(二)切实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落实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2次、党组会议学法2次。将宪法、公务员法及依法行政理论等内容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的基础课程,组织各行政执法单位法治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和法制科室负责同志法治思维养成与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2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出庭应诉13次,共有64个单位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体现“第一责任人”担当。
(三)切实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着力解决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突出问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动乡(镇)、街道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与事权相匹配。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2022年清镇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意识还有待提高。有的部门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迫感不强。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仍需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能力水平还需加强。二是行政执法需进一步规范。少数部门在行政执法中,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不足。三是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有待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运行过程监督制度不健全,行政机关自主接受监督意识淡薄,对行政行为日常督导不够等。
下一步,清镇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好清镇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强化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严格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主动向党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严格落实《清镇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并开展年度述法工作。二是深入推进民法典实施。坚持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严格依据民法典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二)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推动更好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一是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按照中央、省、贵阳市的统筹安排部署,坚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统筹结合,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二是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纵深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实行行政审批制度分级分类改革,深化政务服务“五个一办”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集成服务模式。创优“贵人服务·清松办”品牌,用好用活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全面落实惠企纾困各项措施,发展壮大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推进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三)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四)坚持依法决策,不断增强行政决策公信力执行力
(五)加强应急机制建设,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一是完善依法预防处置的工作制度机制。高度重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的突发事件,坚持依法分级分类施策,完善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危机沟通,做好对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重视信息发布工作。二是提升预防处置突发事件工作能力。推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应急抢险队伍专业能力。认真开展应急处置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增强依法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三是依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依法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管和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六)完善矛盾纠纷化解综合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实现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建立健全“1+1+N”的诉源治理模式。坚持“三调”联动,推进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二是建立完善行政裁决机制。推行行政裁决权利告知制度,规范行政裁决程序。强化行政裁决案例指导和业务培训。编制并公开行政裁决事项清单。三是加强和规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推动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将调解、和解方式作为处理复议案件、解决争议的首选方式,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提升经复议后案件的胜诉率。
(七)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运行规范透明
一是形成党内监督合力。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等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二是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行政务公开标准规范清单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考核机制,加强对公开工作的第三方评估。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等制度。
(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拓宽政府数据公开渠道。推进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开放共享,进一步完善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公开查询平台。拓展智慧城市场景应用,实施“数智民生”工程,促进城市治理转型升级。二是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依托贵州省“一云一网一平台”,统筹市级信息数据共享能力建设,统一汇聚市级业务系统数据,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三是全面整合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数字化信息资源。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研判、处理和应用,为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提供数据支撑,辅助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