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

《“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

引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发展成效

面临挑战

发展需求

第二章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工作层面,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原则

发展目标

第三章着力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

推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减损提质

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切实将减少粮食作物机收损耗浪费工作常态化,推动降低粮食生产各环节损耗浪费。完善粮食作物精量播种、机收减损作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粮食作物在用播种机、收获机质量调查和作业机具田间测评选型,引领企业改进播种、收获机械产品性能。多形式开展机播机收操作技能大赛、作业能手评选,提高机手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作业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注重提高机具技术状态,促进作业有序高效,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构建粮食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体系

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促进粮食生产机械化与耕地保护相得益彰。加快选育宜机化粮食品种,提升育种机械化水平,推进良种良机协同。深入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探索适合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形成高效机械化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加快种子处理、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化、标准化的高质量粮食机械化生产体系。

第四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提升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

紧盯主要区域、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加快补齐机具短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着力完善生产模式、细化技术路线,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重点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推广棉花标准化种植与机械化采摘技术,在新疆棉花优势区推进适宜机采的长绒棉机械化收获技术,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推广高效种植与低损收获机械化技术,在花生优势产区推广夏花生免膜种植与果秧兼收机械化技术,在南方甘蔗优势区推广糖料蔗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在甜菜优势产区推广高效种植与快速收获机械化技术。到2025年,棉花、甘蔗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和30%,花生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和55%,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和65%。

突破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

加快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推进露地规模种植基地蔬菜精密播种、标准化育苗、高效移栽等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发展叶类和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化,推广花类、茄果类蔬菜采摘辅助平台。推动标准化果园茶园建设,加快适用装备研发推广,为实现开沟施肥、除草打药、节水灌溉、修剪采摘等生产环节机械化创造条件。因地制宜推进中药材、热带作物等区域特色特产作物生产机械化,着力突破机收环节瓶颈。

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

围绕设施种植产业优势区域,积极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建造宜机化、作业机械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社会化。制修订适宜不同地区的温室设施结构与建造标准,推广节能型设施建造材料和低能耗电动设施装备,加快补上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技术装备短板,普及土地耕整、灌溉施肥、电动运输、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多功能作业平台等技术装备,推广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机械化信息化技术,探索开展嫁接、授粉、巡检、采收等农业机器人示范应用。到2025年,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左右。

第五章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

推进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全程机械化

构建水产绿色养殖全程机械化体系

推动设施装备运用与绿色养殖方式发展相适应,促进养殖品种、工艺、设施与机械装备协同联动,健全水产养殖机械化标准体系,加快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及水质监控、水草管护、尾水处理等设施装备的集成配套。完善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建立健全养殖池塘维护修缮及设施装备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宜机化建设。围绕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开展养殖模式试验优化,总结推广绿色养殖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到2025年,工厂化、集装箱式和池塘工程化等循环水养殖基本实现机械化。

推广绿色高效养殖装备技术

加快优质饲草青贮、农作物秸秆饲料制备、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等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构建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遴选推广畜牧水产绿色高效养殖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示范推广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疫病防控、高效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水质净化处理等高效专用技术装备。

第六章积极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推进绿色高效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研发应用

加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体系建设

第七章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

推进适宜装备研发推广

积极发展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高效专用农机,推动丘陵山区通用动力机械装备及特色作物生产、特种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研发,增加装备供给。强化需求引领,推进协同合作,积极创设项目,推动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创新和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农机专项鉴定,落实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政策,加快适宜当地产业需求的农机具研发成果转化应用。

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

深入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需求摸底,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特点以及不同作物生产需求,因地制宜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等宜机化要求,提出适宜不同地形特点的改造技术方案。完善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标准和评价规范,构建农田宜机化改造标准体系。强化投入成本与收益分析的测算分析,推动各方面资金投入开展宜机化改造,持续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

推进作业服务模式创新

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全程机械化”等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多样化模式,引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推动种养品种、栽培制度、养殖模式、生产规模及产后加工等全方位“宜机化”,大力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相配套。加快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多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技术推广。

第八章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

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

推动农机导航、农机作业管理和远程数据通信管理等技术系统集成,加快农机装备作业传感器、智能网联终端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农机作业监测数字化进程。围绕农田精细平整、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施药,创制智能化机具装备,提升精准作业技术水平。推进北斗自动导航、ISOBUS(农机总线)、高压共轨、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新能源动力、机电液一体化等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集成应用,加快创新发展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进畜禽水产养殖装备信息化、智能化,促进智慧农业示范应用。

示范运用智能化技术

积极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投入农业生产,加快提升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大力推广基于北斗、5G的自动驾驶、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机具上的应用,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加快播种、施肥施药、收获等环节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推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应用。

推进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

加快机械化生产物联网建设,推广应用具有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维修诊断等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对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与调度。推广应用手机APP、人脸识别、补贴机具二维码管理和物联网监控等技术,加快农机购置补贴业务全流程线上高效安全办理。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安全监理、质量监督等业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农机购置补贴、试验鉴定、安全监理、质量监督等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政策实施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进农机智能装备数据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农业机械化管理、农机作业监测、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向数字化转型,做好机械化生产数据安全管理。

推进农机节能减排

加快绿色智能农机装备和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助力实施农业碳达峰、碳中和。支持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由国三升级国四,实施更为严格的农机排放标准,因地制宜发展复式、高效农机和电动农机装备,减少废气排放。大力示范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快侧深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种等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减少种子、化肥、农药、水资源用量。加大粪肥还田、秸秆还田离田、残膜捡拾回收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适用高效机械装备的研发推广力度,支撑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供高效便捷农机作业服务,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全面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作业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促进农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

第九章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

壮大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

培育壮大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农机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延伸,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区域中心建设,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加强救灾防灾专用农机装备储备建设,提升农机应急抢收抢种抢烘及排涝抗旱服务能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等规模生产主体构建农业生产服务联合体,探索实现农机互助、设备共享、互利共赢的有效方式,提高农机使用效率。

推动农机销售、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产业发展

引导农机流通体系,完善农机售后服务功能,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便利农民购买、维修、使用农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的决定,制定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规范,推动农机维修服务方式创新,激发农机维修市场活力,为农机手提供便捷高效的维修服务。积极推动运用大数据平台技术建设便捷高效的农机销售、维修及零配件供应网络,提升农机流通信息化、规模化水平。

推进农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

第十章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建立健全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和行政审批机构分工负责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依法核发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做好驾驶人培训和考试管理,严格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重要节假日、重要农时和重要活动等关键时点的安全生产督导检查,严查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手扶变型运输机等只有运输功能、无农田作业功能的变型拖拉机退出机制,加快清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农机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推进驾驶培训制度改革

第十一章强化支持发展政策举措

编制并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计划

紧盯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全面摸清农业机械短板,组织制定农机短板技术装备需求目录,引导科研院所和农机企业等向农业机械补短板聚焦用力。联合有关部门、有关地区和优势领军企业,聚焦解决“一大一小”问题,开展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谋划农机装备研发创新重点项目。科学布局和建设“现代农业装备”“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创造条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开展智能农机装备、农业机器人等重点项目研究。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地方打造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和农机装备创新联盟、基地,主动服务研发制造需求,拓展农机应用场景,培育壮大应用主体,加大政策牵引推动,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健全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大纲和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强化政策支持投入

加强人才队伍支撑

提升法治保障能力

推动各级农业机械化管理干部和技术服务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学习宣传农业农村和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法检查要求,加强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做好农机维修管理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修订,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强化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推动法律法规进村进户,将普法融入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切实提高农民机手、农机企业、农机服务组织自觉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第十二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规划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各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实施要求,组织调动全系统力量,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推动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列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加快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升级。

加强督促指导

组织各地开展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任务研究,以规划为指引,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明确各地“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存在的短板弱项及相应的政策举措,并定期评估工作进展落实情况,推进规划落细落小。研究制定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和监测办法,开展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情况监测,构建全面统计、区域评价、定向监测相结合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动态监测体系,及时发布监测结果,指导规划实施。适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时发现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推动完成好规划目标任务。

动员社会参与

发布日期:2022-01-1015:33:27提交人:管理员责任编辑:管理员

地址:(北京总部)北京市朝2层(哈尔滨研发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曲线街117号易通大厦6层

THE END
1.水产养殖及水产饲料行业未来发展与经营模式分析报告中国虾类水产2025年中国水产养殖及水产饲料行业未来发展与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及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章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分析 1.1 中国水产品产量变化 1.1.1 中国水产品产量和捕捞产量变化 1.1.2 中国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变化 1.2 中国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变化及地区分布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7BAC3I05566YYU.html
2.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20250115.pptx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分析20231106目录contents生猪养殖概述生猪养殖市场现状生猪养殖技术发展生猪养殖政策环境分析生猪养殖经济效益分析生猪养殖发展前景展望01生猪养殖概述生猪养殖是指通过饲养生猪,获取肉制品或畜产品的生产过程。定义以圈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80574743.html
3.2025年中国水产品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docx2025年中国水产品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docx,研究报告 PAGE 1 - 2025年中国水产品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第一章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1.1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1) 中国水产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初以捕捞和自然养殖为主。随着农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5/0112/8141110124007020.shtm
4.渔网和水产养殖网箱市场调研报告,全球行业规模展望2025从全球视角下看渔网和水产养殖网箱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调研全球范围内渔网和水产养殖网箱主要厂商及份额、主要市场(地区)及份额、产品主要分类及份额、以及主要下游应用及份额等。 本文包含的核心数据如下: 全球市场渔网和水产养殖网箱总体收入,2020-2025,2026-2031(百万美元) 全球市场渔网和水产养殖网箱总体https://www.marketmonitorglobal.com.cn/reports/766037/fishing-nets-and-aquaculture-cages
5.生物安保保障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回顾与展望最后,文章重点指出了中国在水产养殖生物安保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展望了生物安保战略的发展方向,包括构建国家生物安保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路线图、强化生物安保相关的研究与教育普及,优先发展种业生物安保,构建高标准生物安保水平上的种业体系,以保障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共22页)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HYSC202501014.htm
6.2024年农林牧渔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生猪产能温和回升,拥抱饲料根据 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9月全国水产料产量1859万吨,同比下降2.8%。2024 年初以来,随着供给下降,水产品价格反弹,叠加饲料成本持续下降,水产养殖盈利 修复带动3季度水产饲料需求回暖,3季度水产料产量同比略增0.8%。 展望2025年,我们判断普水鱼料需求同比小幅增长,特种水产饲料需求迎来复 苏,餐饮链景气恢复有望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253f01d80f1b65708250f2f8d1.html
7.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展望2035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大幅跃升,设施种植、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促进农产品增值能力显著增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应用于农业机械化管理、作业监测与服务,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https://aeid.ujs.edu.cn/info/1007/1402.htm
8.2024年海洋生物的发展趋势2024通过生物技术,如基因组学和繁殖技术,将促进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开发可持续的海洋生物资源,如水产养殖和海洋药物。此外,遥感技术和海洋观测网络的应用,将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能力,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公众教育和参与将增强海洋保护意识,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文化建设。 《2024-2030年中国海洋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56/HaiYangShengWuDeFaZhanQuShi.html
9.水上梦想与底泥现实探秘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双重面纱4. 未来的展望 未来,无论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还是为了更健康的地球,我们都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可持续的地方。如果说今天我们只是站在河岸边看向那片遥远未知的大海,那么明天就应当勇敢地踏入其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打造一个更加丰饶和绿色的地球。而这,便是现代水产养殖资讯所蕴含的一种希望——一https://www.wc9x6nqj.cn/sheng-zhu-yang-zhi-ji-shu/570175.html
10.智慧渔业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1时2分 1633播放 遥感与GIS技术在流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思考 57分钟 2025播放 海面风场卫星遥感现状智慧渔业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58分钟 2076播放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场景 1时3分 21播放 农业卫星遥感新进展 59分钟 18播放 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思考https://m.koushare.com/live/details/19502
11.基于STM32单片机的水产养殖自动喂食鱼塘水环境监测系统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通过本毕业设计,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TM32单片机的水产养殖自动喂食鱼塘水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鱼塘水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通过DHT11传感器测量温湿度、电位器模拟调节氧气浓度、定时喂食功能等,系统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养殖户提供便捷、智能的管理方式。https://blog.csdn.net/qq_58404700/article/details/138928201
12.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行业调查报告据贝哲斯咨询发布的2025版水产养殖监测系统市场分析报告,全球和中国水产养殖监测系统市场规模在2024年分别达到 亿元(人民币)与 亿元。报告结合水产养殖监测系统行业发展环境和市场动态,对未来几年内水产养殖监测系统市场做出了合理预测。报告预计至2030年全球水产养殖监测系统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亿元。 https://pre.gelonghui.com/p/1607985
13.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运营模式及前景发展规划分析报告2024(2)水产养殖面积 (3)大牲畜存栏量 2、农业生产规模分析 3、农业经营情况分析 2.1.2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分析 1、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 (2)成长阶段 (3)创新阶段 2、农业产业化主要特征 (1)生产专业化 (2)布局区域化 (3)经营一体化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34280002&efid=EPIHWETIl1ftekG1bY3hPw
14.中国海水养殖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趋势预测报告(2025海水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应对野生渔业资源的枯竭和市场对海产品需求的增加。技术进步,如循环水养殖系统、智能化监测和精准饲料投喂,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同时,海水养殖品种的多样化,如贝类、鱼类和海藻,满足了不同市场和饮食偏好的需求,促进了行业结构的优化。https://m.20087.com/5035221.html
15.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渔业产值将达1.5万亿元《规划》提出,到2025年,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水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渔业资源养护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对外合作务实开展,渔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明显改善,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渔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实现产业更强、生态https://m.gmw.cn/2022-01/07/content_1302752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