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安徽省淮南市水产养殖业遵循高效、绿色、健康的发展路径,不断拓展养殖空间、推进绿色健康养殖和水产种业的振兴,以助力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拓展养殖空间。通过实施繁养分离、减少沟渠挖掘、实行轮作与共作相结合,以及多品种混养等方法,淮南市扩大了以稻虾综合种养为主导,稻蟹、稻鳖、稻鳅为辅助的综合养殖模式。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1万亩,同比增长3.4%,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0%,累计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3.5万亩。此外,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各县(区)利用油补资金等各类资金,累计新增设施渔业1万平方米,包括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黄鳝、澳龙繁育等项目。

发展健康养殖模式。加快绿色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改造,持续推动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种业质量提升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水产健康养殖水平。今年,新增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1600亩,累计达到1.5万亩,建设市级“五大行动”骨干基地48家,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10万亩以上。市水产站安徽省淮河流域区域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获得全国检测能力认证。

做优水产苗种供应。开展市级水产良种场资格认定及复查工作,组织专家多次深入水产良种场进行指导、检查,指导和督促水产良种场建立健全苗种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三项记录”的完整性。10家市级水产良种场获得资格认定(其中4家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加大水产苗种繁育力度,全市14家水产种苗生产企业,年繁育四大家鱼等名优苗种18亿尾,繁育龟鳖、淮王鱼等名特苗种6000万尾(只),有效满足了本市及周边地区水产苗种的需求。

提升水产养殖效益。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黑鱼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已发展500余亩,亩产4000—5000斤,年产量1000余吨,产值约1500万元,黑鱼年加工产值约4000万—5000万元。坚持把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的着力点,组建小龙虾产业化联合体,集成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形成稻虾综合种养的经营管理、产品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全市小龙虾年产量达3万吨,加工小龙虾1.7万吨,产值3.4亿元,创建国家级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1个、虾田米品牌7个、稻田虾品牌5个。

前三季度,全市水产养殖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4.14万吨,同比增长4.54%。

THE END
1.预见2024:《2024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通常水产养殖可以根据养殖水域、养殖对象以及养殖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类。 2、产业链剖析:水产养殖为发展重点环节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1EHQHS051480KF.html
2.勉县:多措并举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勉县陕西网讯(通讯员 陈林 刘攀)今年以来,勉县通过招引市场经营主体,推广良种良技等措施,稳步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2.5万余亩,1-9月份渔业产量7687.5吨,产值5.4亿元。 引优培强延链。招引汉中良田万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温泉镇实施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及小龙虾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首批养殖面积https://www.ishaanxi.com/c/2024/1022/3273190.shtml
3.中国渔业:政策演变与绿色高质量发展2019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探索健康绿色养殖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产业从追求产量转向追求渔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决策者和研究者面对的新课题。回顾中国渔业发展道路及其政策变迁,总结渔业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对指导其未来绿色高质量http://www.fmiri.ac.cn/info/1016/20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