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质量与产能提升

2013年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正式公布,提出了“不稳定耕地”这一名词。虽然没有明确给出“不稳定耕地”的定义,但从其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不稳定耕地”是指那些虽然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耕地定义,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被调绘为耕地,但因为自然资源禀赋不好造成耕地质量差,而且继续耕种对于生态环境有危害的耕地,而不是人为因素选择休耕或撂荒的耕地。

一、雨热同期,半干旱区的土地具有宜耕性

在半干旱区的中东部,即年平均降水量大于350毫米的地区,大多数年份玉米可以正常生长获得丰收;即使遇到干旱或降雨晚的年份,也可以种植荞麦、莜麦等生长期短的作物。但是年平均降水量小于350毫米的西部地区,在干旱或降雨晚的年份,即使生长期短的作物也不能成熟,只能被动“休耕”,这些耕地就是“不稳定耕地”。

在我国半干旱区,“不稳定耕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栗钙土即干草原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350毫米之间,且这里气候的大陆性更强、更容易发生干旱。由于旱情多发,老百姓“广种薄收”,这里的耕地也俗称“闯田”,“闯田”与“不稳定耕地”同义。三、过度开垦造成严重的荒漠化我国四大沙地主要在半干旱区温带半干旱区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年均大风天数为29.7天~38.7天,主要集中在3月~5月,六级以上大风占全年大风总日数的60%左右。再加上地表下的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是砂质,松散形不成土壤结构体,表层土壤若没有植被覆盖极易被风吹起,并形成沙丘。有些地区由于开垦,破坏了草皮,没有植被遮挡的细土壤颗粒被大风吹走,使得本来不多的细土壤颗粒和土壤有机质更少,在耗竭了原来草原植被积累下来的养分之后,只得弃耕,弃耕的土地很容易沙化。由草地到耕地再到沙地,正是半干旱区“垦荒—撂荒—再垦荒—荒漠化”的生态恶性循环之恶果。我国四大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小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都分布在半干旱区。

世界上将降水量350毫米~500毫米的地区划分为半干旱区。但我国将年均降水量250毫米~500毫米的地区划分为半干旱区,某种原因是我国在年均降水量250毫米的地区依然有雨养农业。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半干旱区的荒漠化要比世界标准的半干旱区严重得多。笔者曾到呼伦贝尔大草原考察,看到其草被下的土壤也是沙质,如果开垦必然沙漠化。呼伦贝尔西部地区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旗,年均降水量小于350毫米,过去在这里开垦,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呼伦贝尔沙地就是草原开垦后的结果。因此,笔者在为2014年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制定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体系时,规定年均降水量350毫米是限制因素,年均降水量小于350毫米地区的未利用地均不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四、“不稳定耕地”恢复为草地重建草场畜牧业

由于现在采取保护性耕作,只要是可以常年耕种的耕地,即使在冬春季节,在作物根茬的保护下,也可避免或者降低风蚀沙化。加之化肥的投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如果秸秆还田,还可更快地形成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抵御风蚀,增加土壤的保蓄能力。

从气候条件上看,在半干旱区年均降水量较大(大于350毫米)的东部地区,耕地都可实现常年耕种。从地貌类型上看,那些有河流水灌溉的河流川地的耕地可常年耕种。即便地处相对低洼地貌(即沙丘之间的甸地)的耕地,由于受到地下水补给,即使遇到偏旱年份,作物也能够正常生长,这些耕地也能够常年耕种。对于这些常年耕种的耕地,只要耕作措施或经营管理得当,不会产生风蚀沙化。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出发,半干旱区的这些耕地应该保留为耕地用途。虽然有了化肥,养分不再是半干旱区“不稳定耕地”的自然限制因素,但是年均降水量少且年份间变化大,经常出现旱年,是半干旱区“不稳定耕地”不可逾越的限制因素。因此,对于那些在年均降水量较小(小于350毫米)的西部地区,且在相对高凸地貌(即沙丘)部位上,得不到地下水补给,靠天然降水进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耕地”,应该退耕恢复草被,重建草场畜牧业,防止荒漠化。事实上,我国目前的放牧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区的西部和干旱区,载畜量很低,且超载严重。“不稳定耕地”退耕恢复草被,其草场的载畜量比较高,如果建成广阔干旱区牧场的“后方”,成为“育肥基地”,可以获得比种植作物更高更稳定的收益。

7月15~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集中集聚集约上找出路,加强草原保护,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时代,笔者建议,不再开垦年均降水量小于350毫米地区的未利用地,并且将半干旱区的“不稳定耕地”恢复为草地,重现地阔天低草茂羊肥的草原景观。

THE END
1.政策服务新疆“九大产业集群”之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畜牧业是新疆的传统基础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新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畜牧业,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多措并举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为建设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奠定了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U3MDk3OA==&mid=2654062576&idx=4&sn=d5804dfec80911ffaaf68999d2ab5af2&chksm=8a3c2735ec0a74bf87801d5cc7122dcb35be3d9fe461129a5f72ed259344f8bca52bd2c190cd&scene=27
2.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A.东部地区B.南部地区C.沿海地区D.西部解答:解: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大致分界线,此线以西为畜牧业区,以东为种植业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畜牧业的分布,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课课练与单元测试系列答案 世纪金榜小博士单元期末一卷通系列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4eb9abc789912d3d95efcdad62eddc7a
3.「行业前瞻」2023从肉牛存栏量地区分布来看,全球肉牛存栏量主要集中在印度、巴西地区,2021年占比合计达50%以上,其中印度占比为30.66%,巴西占比为25.36%。中国以9.6%的占比位列第三,可见在肉牛市场中国也具有较强竞争力。国内发展概况 猪肉、禽肉是产销较高的产品 在畜牧业肉类产品中,中国的畜种结构与世界畜种结构类似,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685639141107427&wfr=spider&for=pc
4.一线是我国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②农区畜牧业与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https://www.shuashuati.com/ti/e4ae48344a5d49e08ab6faab1043c587.html
5.八年级上册知识总汇五、畜牧业分布:农耕区畜牧业的牲畜占主要(80%) 六、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因地制宜: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节工业 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https://www.jianshu.com/p/a0093eb26045
6.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知识总结)1.识记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识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某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综合思维) 3.能够提出我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路、措施。(人地协调观) https://www.360doc.cn/mip/1125206028.html
7.2024年畜牧业信息化市场前景分析预测2024年版中国畜牧业信息化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畜牧业信息化正经历着从传统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阶段。随着物联网(IoT)、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养殖环境监控、动物健康监测、饲料管理等环节实现了数据化和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29/ChuMuYeXinXiHuaShiChangQianJingFenXiYuCe.html
8.江苏农业科学杂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2017年第09期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是畜牧业信息化的基础。阐述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的意义,界定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的范畴,包括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的内涵、内容、作用,构建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出了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路径,包括生成方法、服务手段和共享手段,旨在促进我国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建设。绣球https://www.youfabiao.com/jsnykx/201709/
9.我国古代的农牧关系所谓游牧民族统治区并非只存在游牧经济,在游牧的行国旁边散布着一些从事农业的土著民族和农业区。例如东北的辽河流域,新疆天山南麓都有农业文化的分布,而西南夷地区则是土著与行国并存。在农区内部一般来说已经没有厕身其间的游牧民族。但存在着不同的农业和畜牧业的经营方式。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lgp/lgp15.htm
10.丰老师讲解的课程之一:中国农产品经济地理知识(图)5、大陆地区:截至2004年底,经过“撤乡并村”,我国共有320.7万个自然村,63.4万个行政村;有2.2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 6、生活着56个民族,13亿人口。 7、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众多,该线西北部地大物博。 http://cpba.org.cn/page/dongtai/article.asp?id=854&title=854
11.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集锦(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二二、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http://m.fz18z.cn/nd.jsp?id=354
12.畜牧业现状(通用6篇)畜牧业生产呈带状分布。与美国的种植业相似,畜牧业生产也呈带状分布,如东北部、北部、中部的乳用畜牧业带集中了全美70%的奶业生产,乳用畜牧业带以南及附近地区是肉用畜牧业带,集中了美国50%以上的肉牛生产和80%以上的生猪生产。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最大的动物产品生产州,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其次是内布拉斯加州和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b25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