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白村:实施“六方合作”模式推动肉牛产业“牛”气冲天
近年来,义龙新区顶效街道查白村通过实施“政府推动、部门服务、龙头引领、农户主体、保险增信、银行放贷”的“六方合作”模式,多方联动,解决养殖户融资、保险、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助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顶效街道查白村养牛大户刘正刚的养殖场,只见一间间牛舍整齐排列,圈前舍后干净整洁,膘肥体壮的肥牛正在悠闲地进食。自“六方合作”实施以来,他家的养牛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图为养牛大户刘正刚的养殖场
顶效街道查白村养牛大户刘正刚说:“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在中间会卖出一些牛,又买进来一些牛,每一次出栏量的头数大概是在70至80头,存栏量不低于50头。我们主要养的就是西门塔尔、安格斯和土杂牛。”
查白村是第一个被义龙新区确定为“六方合作”肉牛养殖的示范村。“六方合作”协议由业务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和政策服务,乡镇政府负责做好政策落实,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村两委负责监督养殖动态,龙头企业负责带动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及牛源的保供与产销对接。
刘正刚说:“围绕肉牛产业来贷款,不管是哪一家银行,贷款的门槛都是很低的。保险这一块,除了承担牛死亡的风险承担外,能保证我们的基本投入。还有我们的龙头企业,地方的养牛场给我们示范带动,提供了技术、草料、牛源。在发展的过程中,‘六方’都做到了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在刘正刚的牛舍中,饲养员正忙着准备草料、投食喂养、打扫圈舍等工作。种草养牛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刘正刚的生活越过越“牛”,同时他还将养牛技术传授给周边群众,带动大家一起发“牛”财。
图为村民贺大凯在收草
群众贺大凯说:“我听说查白村的刘正刚养牛比较有技术,养得比较好,所以我想来这里学点技术回去发展养牛。来了两个月了,他每个月给我4000块钱,我还能学得点技术,我觉得特别好。”
“六方合作”模式的实施,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肉牛产业发展“不愿保、不敢贷”的融资难题,帮助养殖户突破了“不敢养、没钱养”“没技术、没经验”的瓶颈制约。同村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也在该模式的助力下,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贵州欣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许福敏说:“我们刚来到查白村养殖的时候,牛存栏100多头。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现在牛的存栏量达到500头,每年出栏量1000头。周边农户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养牛户从2019年的27户发展到现在的258户,合作社在2022年12月还被评为了州级龙头企业。”
该合作社积极推广“分散饲养、集中育肥、培育品牌、统一营销”模式,为农户提供“产、供、销”一站式服务。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村里的养殖户从“单打独斗”转化为“抱团发展”,合力走出一条增收致富的“牛”路子。
顶效街道查白村养牛户何朝兴说:“以前我们养牛养得有四五头,合作社来带动我们就养了20多头。合作社对我们很关心,有什么问题随时下来为我们服务,我们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多万元。”
航拍顶效街道查白村
据了解,查白村有10个村民小组,749户3479人,种草养牛一直以来都是查白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六方合作”试点实施,全村的肉牛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