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文: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财政投入医保支付明确答复医疗服务

国家发文,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财政投入、医保支付问题,有了明确答复!

编辑团队千镇千院发展研究Pro

1月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551号建议、第0519号建议、第0834号建议、第3028号建议、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171号(医疗卫生类153号)提案作出明确答复。

1.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开展针灸服务:为了提升针灸临床服务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围绕中医治疗具有优势的疾病,对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形成406个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在全国推广使用,其中有10个针灸科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其他临床科室的部分中医优势病种也将针灸治疗纳入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中,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

2024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确定了107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85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其中包含针灸科58个,并在《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中,将针灸科列为必设科室,并对设备设施、技术使用、诊疗病种等提出明确要求,探索创新“针灸全科化”诊疗模式,将针灸服务拓展至各临床科室。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使用包括针灸、推拿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综合施治,提升诊疗效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开展针灸服务。①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在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中明确要求各地有条件的中医馆设置治未病室,开展中医医疗、康复服务,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②推进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加强签约团队中医药人员配置,鼓励家庭医生(团队)掌握和使用针刺、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药技术方法,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③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从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经济性、推广性出发,组织编写《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其中包括针刺类技术17项、灸类技术9项。

自2018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3年印发《关于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的通知》将中医药服务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要求基层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国家中医药局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建立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4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形成覆盖县、乡、村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指导、规范、优化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提供。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医生(团队)掌握和使用针刺、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药技术方法,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3.加强基层中医药财政投入力度: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调财政部持续加大转移支付投入力度,支持各地加强基层中医馆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20-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各地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转移支付资金162.54亿元,年均增长21.5%。2012年以来,统筹安排资金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加强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有中医馆4.17万个。

千镇千院发展研究Pro绘制

我们也查阅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绩效目标,其中事关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发展的绩效目标主要有两点:1.加强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搭建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素质和水平;2.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

对于该笔资金的分配方法,《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采用因素法分配的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分配时主要考虑基础因素、工作任务量因素、绩效因素、财力因素等。(*绩效调节系数和财力调节系数分别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和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确定。)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1.自2022年以来,国家层面已支持1043个县级中医院建设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143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开展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持续提升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能力。2.“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中医药人才岐黄工程,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中医)1.46万人、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2.2万人、培训中医馆骨干3.6万人;3.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有中医馆4.17万个,9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9%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保支持力度:为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优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1年国家医保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在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方面,明确指出:

一是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定点中医医疗机构在其诊疗范围内承担医保门诊慢特病的诊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特病防治中的作用。在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按人头付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和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部门加强协议管理、完善结算办法、加强绩效评价,完善结余留用的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二是加强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根据中医医疗机构的特点合理确定总额指标,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支持力度。对于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总额预算上适当倾斜。此外,在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方面,国家医保局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对于医疗服务项目,国家层面目前采取排除法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和支付部分费用的项目范围。在此基础上,各省份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金承受能力、临床需求等因素,确定本地区医疗服务项目(含中医及民族医)的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目前,大部分省份已将符合条件的包括针灸、治疗性推拿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做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制定出台工作。2023年5月,在梳理各地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的基础上,印发《关于学习推广各地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的通知》,推动各地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各地医保部门落实《指导意见》要求,制定出台了本省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文件,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改革,例如山东省等按病种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数量达到20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试点,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给予政策倾斜,医保支付标准提高20%-30%。上海市、浙江省、四川省提出建立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新模式,对同病同效的中医治疗病例给予西医治疗病组相近的支付标准。

国家医保局方面也曾公开表示,将持续完善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同时,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在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中坚持中西药并重的原则。《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四条规定,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坚持中西药并重,充分发挥中药和西药各自优势。现行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载西药和中成药共3088种,另外还有基金可支付的中药饮片892种。同时,考虑到药品使用还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办法》规定,省级医保部门按国家规定的调整权限和程序,可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通过以上措施,中药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国家基本药物遴选调整机制,充分考虑中医药特点,逐步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结构和数量,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

THE END
1.中国政府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讯 (记者李 娜)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杰出代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在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筹办工作组组长黄璐琦介绍,中国政府从六个方面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6489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三是各地要统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中医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补偿机制,落实中医药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倾斜政策,鼓励在中药制剂和中医技术应用等方面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 4.部门分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https://www.gdatzx.com/APP/ArticleShow.aspx?AID=36904
3.国家全方位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开启新征程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https://zhuanlan.zhihu.com/p/612694276
4.国家对中医的政策最新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法规1 政策持续支持:国家不仅通过立法保障中医药的地位,还在实际政策中持续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发展规划:国家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cbb9acbed5aff9250101
5.2025年中医药工作有何新愿景?编者按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在过去的一年,中医药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齐心协力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这件大事做好。在规划2025年工作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g2MTk4NA==&mid=2247614278&idx=1&sn=72a04078f2e2debae437d10fc7e98809&chksm=e81374f3372a331fa54e3025c40da9669d959e3111fe04558dae56f46c5753c696bf8012ed9f&scene=27
6.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彰显。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印发加快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的意见,建设115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支持450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约90%的县设置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基本现状调查,初步摸清610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家底”。 https://nicmds.bucm.edu.cn/zkdt/ywsd/8126902fa3314f038b7a6e7186d87b4f.htm
7.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科研基地特别是国家和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和常见病、多发https://m.haodf.com/touch/weixin/articledetail?fromWx=wx&articleId=62900
8.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政策政策资讯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政策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促进健康北京建设、增进人民群众健康。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支持中西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借鉴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创新。http://www.bcyzy.com/shows/7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