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与外宣的政策建议

摘要: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并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外宣工作对助力陕西文化“走出去”并提升陕西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翻译和外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已提出的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提升策略,对提升其质量进行政策建议设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政策建议

一、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

二、针对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与外宣的政策建议设计

1.教育政策

为了更好地推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加大培养传播人才的数量。政府应大力支持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因为学校是文化传承、传播优秀文化的第一阵地,学校教育承接着孩子的未来。

2.政府组织成立专家组,研究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

为了能够准确清晰地对外传播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对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能够更加完善,让世界了解中国千年古都——陕西的风采韵貌,政府应成立专家组,对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深入了解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和对外传播。

首先,政府应组织一批对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深刻了解的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共同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整合,形成统一、有条理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便于系统性地对其进行外宣和对外传播。

专家组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会做出更加优秀丰富的外宣文本,这些文本可以成为对外传播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助力方式,让其对外传播更加广泛。

3.对外合作政策

在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文本质量得到提高的前提下,拓宽其外宣的传播渠道也十分必要。因此,政府部门加强中国文化对外合作是可行之策。

(1)政府部门要完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合作机构与机制。单独设立文化对外传播与合作的官方机构,与当地政府机构或官方文化机构合作,在当地官方文化网站或者电视频道推出有关陕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电影等。

(2)要完善文化外宣合作法律法规。文化的对外宣传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诸多法律问题,其中涉及不同国家复杂的法律法规,甚至涉及当地宗教问题和跨文化交流问题。实现我国文化外宣合作专业化十分必要,因此,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其对外传播。

(3)加强非官方的文化外宣合作。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与非政府组织、民间企业的合作推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政府与官方机构的合作有时可能会受到意识形态与国际形势的限制,而非政府组织在合作形式方面就更加灵活可变。非政府组织和民间企业公司可以参与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中,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生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创意产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节等。政府要加大合作力度,借助多方面、多角度的合作平台和机构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速度与传播质量。

4.秉承传承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动其更好地向外传播的宗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扶持自媒体政策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用户在国际事务、国际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自媒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抢占话语权的舆论阵地。政府扶持自媒体行业、制定自媒体战略、抢占自媒体舆论高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通过对自媒体行业对外宣传的资金支持、提高海外自媒体公司、博主外宣的保障,对不断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加强对文化公司资金的投入。我国目前非遗文化乃至文化传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力度不够大。文化传播公司有对外宣传的雄心壮志,加强文化軟实力已迫在眉睫,这也是一个对于我国文化传播的好时机。政府应该加强对自媒体公司资金的投入,使非遗文化传播公司在外国主流自媒体网站上全面开花。通过对自媒体公司资金的支持与投入,提升文化传播行业者对于国内文化、非遗文化传播的热情大有裨益。

(3)引进翻译人才。若达到以上两点,一个基本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则需要有大量翻译人才的引进,政府应当加强对翻译人才引进的支持。翻译人员应加强对陕西非遗文化的了解,政府应当加强高校非遗文化建设,增强高校学生非遗文化知识储备与非遗文化自豪感,提升翻译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汉教专业的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同时政府也应当给予翻译人才更多的就业支持。

参考文献:

[1]宋洁.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的传播现状及问题[J].文化产业,2020

[2]屈靓雅.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对外合作的政策建议[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

[3]陈芳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11

[4]倪丹丹.法国文化政策对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的启示与借鉴[J].艺术科技,2018

[5]刘子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综述[J].办公室业务,2021

[6]程若萌.蚌埠市“非遗”档案式保护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

[7]王珊.内乡县县衙博物馆研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

[8]武洪滨.博物馆叙事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

[9]滕春娥.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传承机制[J].兰台世界,2022

[10]董丽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聚合路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西安工程大学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传播学视角下的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2110709025);西安工程大学2021年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1JGYB21);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SGH20Y11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杜娜(2001—),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本科,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程鸣(1979—),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

THE END
1.4通过非遗申报,能给申请人带来什么?非遗申报认定政策:国家鼓励地方制定自己的非遗名录,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加强地方非遗的认定和保护。 经济政策:鼓励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非遗传承机构和非遗企业开展非遗相关的经济活动,促进非遗产业的发展。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优惠政策和培训等扶持措施,并鼓励非遗项目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https://www.xiapu.gov.cn/ndxpcxcj/cyfw/fywh/fysb/202310/t20231010_1868526.htm
2.非遗无价保护有方新闻列表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10万项,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20余年里,中国以行践诺让非遗重焕生机,也不断为各国开展相关工作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非遗无价,保护有方。非遗背后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风俗http://www.hnswxcb.com/2025/01-17/387001.html
3.非遗无价保护有方(人民时评)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31个省(区、市)出台非遗保护条例,非遗保护的法治网越织越密。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10万项,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20余年里http://www.zgkashi.com/c/2025-01-17/1074488.shtml
4.非遗无价保护有方(人民时评)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31个省(区、市)出台非遗保护条例,非遗保护的法治网越织越密。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10万项,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20余年里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46461&sid=300
5.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政策有哪些?五十八条,总体上在保护原则、专家参与机制、融入社区建设、融入国民教育、交流合作、融入国家战略、融入乡村振兴、消费促进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完善,与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新的政策有哪些法规和理念要求相衔接,同时将甘肃省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举措,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定和推行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648819303139564140.html
6.202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前景趋势报告2、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6 3、做好遗产的评估鉴定工作,认定和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传承人 1 4、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管理 2 5、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村) 8 6、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制度 6 7、在非物质文化遗https://www.cir.cn/8/25/FeiWuZhiWenHuaYiChanShiChangXian.html
7.2023202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市抄营管理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深度调研数据、专家反馈数据、内部运营数据等全域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升客户的商业决策效率。本报告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现状与市场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对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524400.html
8.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报与确认工作,至今已公布二批。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世界许多国家在制定保护法,建立保护机构,调查、搜集、记录、整理、研究民间文学艺术,培养手工艺人,资助传承人和团体,建设生态博物馆,设立“国http://ipr.cntv.cn/2012/03/24/ARTI13325828535004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