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的微妙,举例说明,刷碗和读经可以是一样的功德,在家修行和在寺院修行还可以是一样的,功德不仅仅是在事相上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于修道者的用心,用心是觉悟的,理事决定可以圆融。
《华严经》净行品中,文殊师利菩萨曰:“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礙。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相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
师父把《华严经》里面的微妙法教给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从念头上下功夫,教我们转凡心成佛心,把一切事都转成佛事去做,把一切人都看成阿弥陀佛,帮助我们把埋没已久的真诚心、平等心、愿力心、感恩心、慈悲心、清净心慢慢地显露出来,也就是帮助我们把烦恼转成菩提,教给我们怎样积功累德,做一个高尚的人,遇到事情应该深信因果,提起正知正见,培养愿力。强调内心的觉悟,用觉悟的心去读经,去拜佛,去孝敬老人,去恭敬一切众生,这才是学佛的真实义,才是我们生活的真实义,才是修行的真实义。
所有使用这种方法的居士们,家庭越来越和睦,身体越来越健康,烦恼越来越减少,心地越来越清净,智慧越来越增长。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了让更多的众生闻到正法,少走弯路,早得解脱,我们把平时闻到师父讲法开示的内容,整理出来,并请师父鉴示后,结集成册,奉献给一切有缘众生。
愿以此开启您的心灵,开发您的智慧,愿我们共尝法乐,共坐西莲,共沐佛光,共同念佛,同生极乐!
本书尽可能的保留师父原有的语言状态,可以使信众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同时也是一种助缘。
书中如有错误,敬请佛弟子指正!阿弥陀佛!
编者
目录
※师父讲法部分
一、了解认识佛法,从迷信中走出来
1、什么是佛?佛像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佛法
3、如何运用佛法改变自己目前的不顺利
4、学佛以后如果自身没受益,家庭没往好的方向转变这就不算学佛
5、烧香的真实义是什么
6、磕头的真实义是什么
7、供水果的真实义是什么
8、读经的目的是什么
9、什么是受持三皈
10、什么是觉、正、净
11、学佛的真实义是什么
12、什么是戒定慧
13、什么是出家
14、早晚课的作用是什么
15、什么是往生
16、德行是什么?从哪里来
17、什么是恭敬
18、成佛的过程难吗
19、人为什么有痛苦
20、别把功夫用错地方
21、到寺院供养三宝要怎样发愿
22、什么是极乐世界
23、什么是地狱
二、深信因果。谁学佛以后,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果要是信好了,就能够改脾气,认账认命。因为佛法是以因果为基础的。
1、改脾气很关键
2、如果怨天尤人就是在造业
3、怕什么来什么
4、知足常乐就是随缘法,就是安心法
5、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6、业力就是业务往来的意思
7、儿孙自有儿孙福
8、学佛的过程,不能着急
三、正确的知见就好比方向盘,把握好知见不会走歪路
1、外面的境界永远没有错
2、什么是护法
3、转念头就是自净其意
4、佛菩萨对众生是平等加持,应该自信
5、加强正念,作用不可思议
6、无过就是功
7、什么是闻、思、修
四、培养愿力
1、念佛为什么容易心散乱
2、阿弥陀佛圣号只是药引子
3、信念和力量就像汽车的汽油,加少了不行
4、发菩提心能成就功德,关键是要学会把这颗心用在生活中
5、有病正是培养愿力的好时候
6、心小的人多忆佛,向佛学习
7、管人是地狱,怨人是苦海
8、坚决不做舆论的奴隶
五、离相修善,借假修真。祖师云:著相修善,枉受辛苦;著相造恶,枉受轮回;执相求理,终无是处;道在心悟,岂在言说?
1、为什么要离相修善
2、什么是见而不见,听而不听
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其”字就是觉悟,觉悟代表无量义
4、离相修善,不是离开事相
5、有的人妄念多、烦恼多怎么办
6、学会借假修真,不做生活的奴隶
7、细微之处见功夫
8、智慧不可能写在脸上
六、明理应用
1、戒律是戒自己的
2、实现人间净土
3、修行应注意什么
4、生感恩心
5、女居士要正确认识自己
6、男居士该怎么认识自己
7、什么是布施
8、改过才是真忏悔
9、活着的真实意义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10、对孩子要慈悲
11、学佛以后对衣服的选择
12、放生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早晚课的过程(仅供参考)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佛法(十四条)
※道场礼赞
*普为出资及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回向偈
*回向
师父讲法部分
心戒法师讲法记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顶礼上净下空老法师!顶礼上心下戒法师!
一、了解认识佛法,从迷信中走出来。
1、什么是佛?
佛不是在空中闪闪发光的物质,佛是大慈大悲的人,佛是念念为众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见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随缘了业的人,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圆满智慧的人。老老实实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就是佛。有的人把佛看得神神秘秘的,以为,在佛像前一烧香,佛菩萨刷地就来了,就能保佑我们,这就是迷信,不懂佛法的真实意义,这样学佛不能了脱生死。
你想,如果一个人天天烧香念佛,求佛菩萨保佑,但是他敢去砸银行,你说,那佛菩萨还能保佑他吗?佛菩萨要是保佑他那也不叫慈悲啦。到底是谁保佑他?是他自己的德行能够保佑他。他的德行好,感动周围的人们都尊敬他,出门办事也会处处顺利,所以,不能迷信的看待佛菩萨。
佛像的作用是什么?佛像是表法的,是帮助我们觉悟的工具,看到佛像就提醒我们自己,应该像佛一样做一个大慈大悲的人,做一个念念为众生的人;如果你不信的话,那你看谁往生的时候佛像跟着往生啦,没有。
2、什么是佛法?
就是成佛的方法,帮助众生解除烦恼的方法,是让众生把迷惑转化成觉悟的方法,是发菩提心的方法,培养愿力的方法,是深信因果的方法,是随缘了业的方法,是离相修善的方法,方便来说,能够帮助你获得快乐的方法,能够得到身体健康的方法,能够获得家庭幸福的方法,能够发财的方法等等。
3、如何运用佛法改变自己目前的不顺利?
真正学佛,必须有变化,或者脾气比以前变小了,或者家庭比以前和睦了,或者身体比以前更加健康了,这才说明你走的路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检查检查自己到底什么原因没有进步,是方法不对,还是觉悟的力量不大,还是道心不坚决,或者还是习气说得算。总之,必须找到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学佛最难的就是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见解和错误思想。只有在细密之处下功夫,才能收获。古德云: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明,个中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是佛心。
5、烧香的真实义是什么?
寺院里烧三支或四支香都是表法接引众生的手段,在家居士只烧一支香就行,表示我们一心一意念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并且愿所有众生都早日觉悟,也一心一意念佛,一心一意跟着阿弥陀佛走,这是烧香的真实意义!只要为众生着想,就是在培养自己愿力。
6、磕头的真实义是什么?
我们给佛菩萨磕头是表法,佛菩萨是觉者,我们磕头是为了众生觉悟,是生惭愧心的时候。很多众生还有从无始劫以来形成的高慢心,每当我们磕头的时候,为所有众生去掉这颗高慢心而磕头!所以磕头是对治我们的习气而言。
一些居士定下数字磕头,一边磕头一边数数,……南无观世音菩萨34,南无大势至菩萨35,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36……这种磕头的方式纯粹是给数字磕头,为了完成任务而磕,没有真实意义。给观世音菩萨磕头,应该观想“我好好修行象观世音菩萨一样为众生拔除痛苦”,因为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给大势至菩萨磕头,应该观想所有的众生都接受到智慧光的照耀,早日从愚痴中走出来,因为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
7、供水果的真实义是什么?
水果表示修证的果实,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要吃到果实,露出智慧是修道人的目的,佛是露出大智慧的人,供水果代表我们一定要向佛学习,改正自己的习气,放下自己的知见,做一个高尚的人,为众生而生活,愿所有的众生都早日露出大智慧,这样供水果就没有白供。佛本身无形无相,你想象他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供水果表示我们的这颗愿力心、真诚心,和要成就佛果的坚定道心。
8、读经的目的是什么?
你看释迦牟尼佛讲法四十九年,从来也没说给谁看一看、观一观,给谁做作超拔什么的,都是教育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觉悟的人,为众生着想,总是让我们要看清这个世界的苦,发心求出离。所以,以后再诵经的时候,要仔细琢磨经文的含义,把理论上的东西学着运用于生活中,用佛理指导生活,真正象一名佛弟子一样,为众生做出好的榜样,学习在事相上运用佛理,长期熏修,让事理圆融。
9、什么是受持三皈?
受持三皈分外在受持和内在受持。外在的受持是从形式上皈依三宝,内在的受持就是皈依觉、正、净,佛是觉者,皈依佛就是皈依觉悟;佛法是正确的知见,皈依法就是皈依佛佗的教诲;僧代表清净无染,皈依僧就是皈依清净心。如果内心比较符合觉正净,既使没有经过师父做过三皈依,那你所做的一切,也证明你就是一个真正皈依佛门的佛弟子,因为你的所作所为,佛早就看见了,佛承认你。
所以真正做到内心觉悟,外在的形式自然就做到了。就是说,身体在做事,念头在觉悟,做事情和觉悟同时进行,是一不是二,才是受持三皈的真实义
10、什么是觉、正、净?
净空老法师已经为大家做过开示,三皈依的真实意义是皈依觉、正、净。
觉,是觉而不迷,为众生念佛,为众生做事,念念都是为了众生去做就是觉悟。比如,扫地是把众生的业障扫掉,愿他们早日露出智慧,皈依三宝,求生净土。吃饭是为了众生而吃,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吃到这阿弥陀佛无量光化现的智慧法食,早日破迷开悟;事事都是这样加念,加上念头以后念佛,这就是坚决不为自己而求,每件事情都是在觉悟中做的,所做之事有功德。
正,是正而不邪,用佛的教诲当作为人处事的原则,不入自己知见,不入别人知见,自己知见和别人的知见都属于邪知邪见。知见就好比方向,方向错了,只能离正道越走越远。所有的经典上都告诉我们做个好人,孝敬父母,尊敬丈夫,尊敬妻子,恭敬爱护众生,对人慈悲。告诉我们深信因果,迎面而来的都是命运中有的,要用慈心感化,把业力转化成愿力,这是根本。
净,是净而不染,对世间的一切,好的环境,好的缘分,我们不贪著,随缘享受;遇到逆境我们深信因果,不生瞋恨,这都是自己前生所造的不善因得到的果报,认账认命,也不逃避!我们深深的明白,世间的福早晚有享到头的那一天,不羡慕,不攀缘。对自己的命运知足,知足就能够常乐,好坏事情都不在心中留印象。
11、学佛的真实义是什么?
学佛的真实意义是露出智慧,让佛法在生活中妙用,离苦得乐,过佛菩萨的生活。真正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就能够体会到生活的自在,获得享受,落实一分受益一分。到那时走到哪里都自在,见到什么人都自在,做什么事情都自在。具体怎么落实?
(1)、念念为众生,这就是觉悟。从此不再为自己活着,干啥事都是为众生着想,如果不是为众生着想而做的事情,就是犯戒,这一条就是菩提心的表现,念念为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这是成就的根本,这就是金刚不坏的心。没有菩提心的修行皆属魔业。没有菩提心的念佛,不会成佛。“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下面看看嘴里念佛而心不善的人,结果会怎样?
有一只老虎,十几天来没吃东西,实在是太饿了,心想,下回遇见人也不得不吃了。观世音菩萨看见了,驾着祥云下来,对它说,你吃人可以,但是不能吃念佛的人,吃念佛的人造业太大,那得下阿鼻地狱,老虎说,我记住了。有一天,过来一个念佛人,老虎一看,扑上去就把这个人吃掉了,只剩下一张嘴。观世音菩萨知道了,就来问老虎,不是告诉你了吗?不要吃念佛人,老虎不慌不忙地说,对呀,您是告诉过我,不要吃念佛的人,但是这个念佛人,我看他只是在嘴上念,心中根本就没有佛,心都是黑色的,所以我给他留下一张嘴,这也没错呀。
(2)、要有正确的知见。就是抛弃我们自己的见解,把我们以前所有的思想都换成佛菩萨的思想。因为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最容易就事论事,最容易说长论短,吃亏的时候最容易觉得委屈,只有用佛菩萨的教诲看问题才是正确的知见。知见就好比方向盘,知见正确了走的路就对,知见错了方向就错了,念多少声佛号也不能消除业障,不能得到自在。
第一条:深信因果。佛法首先就是以因果为基础,我们看问题首先就应该用因果的眼光去看,总的来说,你今生遇到的一切一切,包括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收入,什么样的亲属,什么样的朋友,都是你自己前生所做的因感召的,命运的好与坏,离不开前生的造作。所以说,毛主席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深信因果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课题,开始时只是相信,达不到深信,只有深信因果了,才能随缘了业,才能认账,才能认命,才能看破放下。
因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太多太多了,比如在大街上碰到一个断了双腿的人,你是觉得他可怜呢?还是提起正念,愿他早日闻到佛法,早日觉悟呢?如果你觉得他很可怜,其他念头没有,那你还在情的里面,没有升华到理性。当你看到他的第一眼,就应该想到,这是他前生所造的不善因感召的,观想莲花托着他、佛光照着他,愿他早日闻到佛法,为他念佛,发这样的愿力心,你就是合格的佛弟子。
第二条:随缘了业。智慧越大,随缘越圆满。因果规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缘分都不能躲避不能逃避,该随顺就随顺,该从物质上帮助就从物质上帮助,该开导思想就开导思想,用悲心与他们相处,以愿力与他们交往,拿智慧跟他们沟通,让他们快乐,使他们开窍,把真诚奉献给他们,通过随缘把不善的缘分转化成善的缘分,把亲缘转化成修行的缘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珍惜缘分。会随缘就能够了旧业,就不会再造新殃,不会随缘就不能了业,只能增加恶业。
如果是顺境还好说,遇到不顺利的境界,比如遇到对你不好的人,在一起生活,就不能有离开他的想法,如果想离开,这就是逃避,你欠他的就还不完,怎么办?来生接着还。
(3)、离相修善,培养愿力。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转成佛事,用转换念头的方法去做,这就是离相。眼见心不见,耳听心不听。一日三餐未吃一粒米,日行百里未踏一寸土;一日三餐吃的全是法食法味,日行百里走的都是菩提的路,都是净土。吃饭就是佛法,每当吃饭的时候,愿所有众生都能吃到这智慧的法食,每当走路的时候,愿所有众生都觉悟起来,走在觉悟的道路上。这就叫身在娑婆,心在极乐。每做一件事,都是为众生而做的,把过去的迷惑念头变成了觉悟的念头。
什么是心?心就是把我们的念头连在一起,所有起心动念的连续相,念头正确了就是佛,念头歪邪了就是凡夫。佛菩萨只要动念头,就决定是为了众生早日觉悟,就是利益众生的。
有缘的居士可以把大家总结的十四条(十四条附在后面),在生活中不断的训练,长期使用,那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把凡心转成佛心,把分别心转成愿力心,把著相念头转成离相的念头。转念的过程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转念的过程就是开智慧的过程,这一点很关键。这一点以后在第五部分还要详细讲。
12、什么是戒定慧?
戒,总的来说,念念为众生就是持戒。比如,毛主席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戒律。毛主席还教导我们:“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就是念念为众生。戒是约束我们这颗心的,要我们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是不是从利益众生的角度出发?对众生有利的事我们随缘去做,伤害众生的事我们坚决不去做。任何事情从表面上都看不出来是对还是错,也就是法无邪正,唯人使用。做事的时候,就看你对待事情是什么样的想法,利益众生的事就是持戒,不利益众生的事情就是犯戒。所以说,守住我们这颗心就是守住戒律。
比如,家里人不学佛,他就是要吃肉,不吃不行,你不给他做,他就生气,你说“我是学佛的人,不能做,做了就是犯戒”,那你不给他做才是犯戒,因为你不给他做,使他生气,惹众生烦恼就是犯戒,断他的慧命就是犯大戒。佛法是灵活的,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死板,依照你的思想去做才对,不是的。这就要靠你的智慧,转一个念头,把他当未来佛恭敬,随顺缘分,但是心里不随,心里想,这肉是阿弥陀佛无量智慧的光化现的,吃了以后就能改掉他吃肉的恶习。当他慢慢觉悟过来以后,他会断掉吃肉的习气的。
定,是把我们的念头定在正知正见上,遇到事情的时候,你是用佛菩萨的眼光看问题,还是用世间法的眼光看问题,如果你看到不学佛的人在那里说是非,你以为人家在造业,这就是你的知见,是你在分别,我们见到这样的人,首先,应该观想莲花托起他,佛光照着他,然后愿他以及所有像他这样的众生都早日了却“人我是非”的恶习,早日觉悟,皈依三宝,求生净土。佛是慈眼看众生,佛看世间的一切都没有错,他知道这是众生的习气在起作用,如果众生能够觉悟,都能成佛。
再就是,家里人晚回来一会,这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咋的啦?出啥事了吧?可别让车撞着,这时的念头就没定在正念上,就是不出啥事,你这一想,他也接收不到好的信息,心里也不好受。
尤其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如果埋怨对方,那你心里没个好受,这个时候要是能够用因果的眼光看问题,心自然就会顺当,如果把念头转在正见上,这比忍可高多了,忍只是一时的,忍就是在压烦恼,忍得不好还容易生病,如果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终于要爆发的,而转念头不一样,一转念这心容易老实,这就是究竟了,这是培养定力的最好方法。
心里有正知正见,就是有定力。别人让你去看香头,你准不去,让你算命,你也不去,因为你深深的知道,那是违背因果的做法,真正改变命运还得靠自己,“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太上感应篇》)。自己做过的恶业还得自己了。
慧,持戒的目的就是生定,因定生出智慧。我们对万事万物能够辨别是非曲直是智,事情过后不总是去想它、分别它就是慧。智和慧是一不是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首先要冷静,如果不冷静,正念力量不强,就会出现“作事仓猝,败悔在后”(《无量寿经》)的结果。遇事不分别不计较,而是冷静面对,心中有佛陀教诲做主,这就是智慧的表现。
13、什么是出家?
净空老法师已经讲过,出家是出烦恼之家,出贪瞋痴慢之家,出五欲六尘之家,出财色名食睡之家,出名闻利养之家。真正的出家,是为了理解如来真实义而出家,是为了帮助众生能够觉悟而出家,是为了帮助盲修瞎练的居士从迷惑中走出来而出家,对自己的一切都毫不挂念而出家。
了解一个出家人,关键是看他所讲的方法,是不是依止经典,是不是帮助你觉悟,使你烦恼减少,是不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而不是从他的相貌上、衣着上看问题,要观察他的心地、目的、修行方法、德能等等。
14、早晚课的作用是什么?
早课:提醒我们一天中要时时觉悟,念念为众生,培养愿力,无论做什么事情,比如:扫地、做饭、还是买东西,都要离相、转念、发愿力心、生慈悲心等,把念头安住在觉悟的道上。晚课:让我们检查一天中所作的一切是不是符合佛菩萨的教诲?做的合格不合格?如果不合格,借助晚课忏悔业障,誓不再犯。
早晚课是形式,真正早晚课的意义,是应该把早晚课扩大到二、六时中,二、六时中无时无刻不是在觉悟,白天做事情的时候,都在念念为众生而做,加上正知正见的念头,对众生慈悲,平等待人,无私奉献;晚上躺在莲花上,愿众生都躺在莲花上念佛,睡觉也在觉悟中。只要这样做了,才是真正意义的早晚课。
15、什么是往生?
是指从现在开始,过正知正见的生活,过觉悟的生活,象佛菩萨一样做一个大慈大悲的人,净化心灵,净化思想,不再为自己的小日子盘算来盘算去的,相信因果,改掉脾气,让我们的生命从此有了新的意义。自私自利少了,心里清净的多了,过的生活就像佛菩萨那样自在,这就是往生净土,并不是等待死了以后再往生,那是不明佛理的求往生。
16、德行是什么?从哪里来?
佛菩萨是大德。因为他们干什么都是念念为众生着想;恭敬众生,慈眼看众生,帮助众生,给众生拔除苦恼,解除危难,多生多劫这样不断地做,不断地积累,所以,佛菩萨是大德,德行圆满。跟佛菩萨相比,我们都是缺少德行的人,我们应该惭愧。
德行从哪里来?这里只简单地说说最基本的做法。第一是对父母孝顺。按理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现在的人还必须单把它拿出来说,不说就察觉不出来。这就是不悟道,偏离佛道。道是什么?是遵循一种规律,一种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储藏。父母是咱们的恩人,没有父母养育,我们没有今天,父母变老是自然现象,只要是人,都有老的时候,我们年龄小的时候靠父母关照,他们年老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从精神和物质上的关心,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小辈应该做的。现在社会不是这样,变了,有的做儿女的,嫌老人脏,有的嫌老人磨叨,以为给老人点儿钱就不用从精神生活上关心了,甚至把老人从家里撵出去,没人养活,这些都是违背天理的事情。
佛法是孝道,连自己的父母都嫌弃的人,对别人再关心,都是假的,假慈悲。
还有就是对丈夫或者妻子生恭敬心,必须把对方当成阿弥陀佛恭敬,这样德行才能起来!不管对方有多大缺点,从自性本体上说,他都是一尊未来佛,觉悟了以后跟佛一样,你敢对佛不恭敬吗?怎么能不生恭敬心呢!尤其是女同志,本身是五漏之体,业障比男同志重得多,不赶紧积功累德,如果还是瞧不起丈夫,会制造出更多的业障,又会增加更多的漏洞,很难出离六道。
所以老人们说过,“在家孝父母,胜过远烧香”。谁是佛呀?家里的老人就是活佛,哪里是道场?家庭就是道场,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你心中,你有慈悲心,有智慧,你就在西方极乐世界,你的慈悲心露出来了,极乐世界就出现在面前了!当下就是往生极乐。
从根本上说,对任何生命都应该升起恭敬心,这样做德行才圆满。《华严经》出现品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佛陀已经看到生命的事实真相。佛对一切生命都是慈悲的,所以我们不能只对人类慈悲,对动物包括飞虫、蚂蚁,对无形众生都要慈悲。
如果住的是楼房,屋里有小虫子,他没有翅膀,虽然你给它皈依三宝了,但是你把它从楼上直接扔下去,它会感到疼的,会怨恨你,跟你结下冤仇,这就不是真正的慈悲。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亲自从楼上送下去。蚊子也是生命,只是它业障比我们重,转成了蚊子身,它叮在我们身上想吃一口,你这么大的身体,它吃一口又会把你怎么样了?“啪”地一下子把它打死,它能不恨你吗?如果你让它吃饱了,既还了欠它的帐,又结下了善缘,这是真正的慈悲。
有的人路过垃圾堆的时候,一看见苍蝇嗡嗡地飞,一股味儿真难闻,赶紧用手捂上鼻子,你咋就没想到这些苍蝇多生多劫造恶业,成了苍蝇,还不赶快让莲花托着它们,佛光照着它们,给他们皈依,愿他们早日转成人身,听闻佛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念,就结下了善缘,将来它们转成人身的时候,愿意帮助你,都乐意做你的护法。而捂鼻子嫌弃它们脏不就是造业吗?结下了恶缘吗?
17、什么是恭敬?
有的人以为,在家穿着海青服,头上恭恭敬敬地顶一下经书,就表示对佛的恭敬,这些恭敬是在事相上的恭敬,如果不会在生活中落实诸佛菩萨的教诲,一样出不了六道,真正的恭敬是在心地上恭敬,不仅仅对佛像、经书恭敬,应该恭敬一切众生,对有形的和无形的,对缘分近的和缘分远一些的,对有缘的和无缘的,对顺从你的和不顺从你的,统统都生恭敬心,才能出离六道。
18、成佛的过程难吗?
像毛主席教导的一样,有“一辈子改造思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能明白佛理,痛改前非,成佛就不难。
实际上成佛的过程,就是觉悟的过程,净化心灵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心灵境界的过程,就是对众生生恭敬心的过程,就是改脾气的过程,就是把自己以前的思想观念换成佛菩萨教诲的过程,就是发菩提心的过程,就是深信因果的过程,就是随缘了业的过程,就是借假修真的过程。
以前看不上这个人、看不上那个人,这就是脾气,要改掉;想管这件事、想管那件事的脾气要改掉;动不动就“我想这样、我想那样”,这就是你自己的知见,要改掉;女人动不动就指使男人干这、干那的习气要改掉;一有病就想快点好的自私自利心要改掉;一学佛对家里人就不负责任的做法改掉;遇到事情解决不了就想找大仙的做法改掉;遇到等等这些事情,要发愿力心,发慈悲心,生恭敬心。
学佛的功夫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在寺院,不仅仅是在道场,更不能躲在屋里,谁也不见。净空老法师说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一事,这是方便说,是指你不要攀缘,有缘的人来了你也不愿意接待,众生有烦恼找你,你也不愿意帮忙,这不就是拒缘吗?哪里算是慈悲?纯粹是在造业,你得理解老和尚说法的真实意义,不能断章取义。
成佛的过程就是改变自己的过程,当你认识到娑婆世界的乐只是眼前几十年的光景,不会长久,你就不会留恋这里,发大决心要出离,说什么也不在这里再轮回了。你只要真干就能成功,没啥难的。
19、人为什么有痛苦?
追求的果报超过曾经种下的因,就有痛苦。比如你今生就是每天挣二十块钱的命,偏偏想挣五十块钱,这就是在妄想,就产生痛苦;你又不知道去布施,又不懂得怎样布施,能改变命运吗?痛苦从哪里来的?从违背因果中来的,从自私自利中来的,从不明佛理中来的,从不觉悟中来的。人总是自私的时候多,奉献的时候少,我执我见的时候多,正知正见的时候少,人我是非的时候多,正念起来的时候少,咋能不烦恼?
学佛就好比加减法,觉悟多一分,迷惑就少一分;念念为众生多一分,自私自利就少一分;正知正见多一分,我执我见就少一分;德行多一分,业障就消一分;愿力大一分,业障就轻一分;真正修行的人,智慧在一点一点增长,好比初一到十五的月亮,到十五就圆满地露出来了。有了智慧,命运就会一点点变好,明白了佛理,付诸于实践,痛苦就会一点点减少。
居士们都很心诚,就是做的不究竟,大多数都喜欢在事相上攀比,浪费了不少精力。请佛像的时候,比呀比,看谁请的佛像贵,才代表真诚,你请纸佛像,我请泥佛像,你请泥佛像,我就请铜佛像,你请铜佛像,我就请金佛像。烧香的时候,你烧一尺高的,我烧二尺高的,你烧二尺高的,我烧三尺高的。磕头的时候,你磕五十,我就磕一百,你磕一百,我就磕二百。读经的时候,你一天读一部,我一天就读两部,总是要超过你,这才是精进。我见过有的居士把《无量寿经》已经读几千遍了,这可不是一个小的数字,但是他的烦恼没减少,因为他不会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不会依教奉行,没有消除业障,没有真实功德。
这些都是在事相上用功,真正的功夫是在你看到佛像时觉悟没有?烧香的时候发愿没有?磕头的时候生恭敬心没有?读经的时候理解真实义没有?如果只注重事相上的东西,就是迷惑颠倒的用功,没有功德,没有功德怎么能够往生?功夫就是在这些事相上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这是关键,如果在佛堂忏悔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出来还是骂丈夫,看什么都不顺眼,这就是骗佛,也是在骗自己,还是不慈悲,没有真正把佛法应用在生活中,佛法跟生活脱节。
21、到寺院供养三宝要怎样发愿?
到寺院供养三宝,为自己的个人利益供养是有求心,没有功德,盼望自己“舍一得万报”,这是由小贪心变成大贪心的表现,不能出离六道。在供养的时候,应该发心:愿所有的僧人都能够弘扬正法,续佛慧命,为众生离苦得乐而供养。这才是究竟的。
用钱供养三宝,是事相上的供养,外在的供养;用清净心供养,用愿力心供养,是内在的供养。内在与外在的供养结合是真正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心地越来越慈悲,脾气越来越小,欲望越来越少,清静心越来越好,愿力越来越大,道心越来越坚定。
如果修行人发心,表示今生坚决要成就,活一天就为众生做一天,这就是最好的供养。“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无量寿经》)
22、什么是极乐世界?
如果我们人人都以真诚心待人,人人不求自己利益,随缘而作,不争自己利益不计较,人人平等,相敬如宾,都无私奉献,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极乐世界。其实实现共产主义就是极乐世界。
23、什么是地狱?
有的人以为到晚上七点以后就是地狱,其实,如果是不符合经典的生活,白天就是地狱,有严重的贪瞋痴就是地狱,心肠狠毒就是地狱,身体有病、痛苦不堪、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是地狱,地狱是自己的恶心、恶语、恶行造出来的,改恶向善,地狱就会变成莲花池。
二、深信因果
谁学佛以后,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果要是信好了,就能够改脾气,认账认命。因为佛法是以因果为基础的。
学佛后,第一要改掉生气的脾气,因为它一起来,就火烧功德林,前功尽弃!只要瞋恨心不改,就决定不能往生净土。怎么改?面对不顺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别人咋样伤害我,说明我前生就咋样伤害过人家,认账认命。如果不相信因果,就等于以前借人家的钱,现在赖账不想还。
有的人不信因果,他说“我没看见就等于没有”,就好比你没看见美国,就说没有,那对吗?那是你自己的见解。迎面而来的,都是你命运中有的,躲是躲不掉的,只有随缘才能了业。
当时韦提希夫人生下的儿子,长大后有了能力就开始不听父母的话,把他父亲关起来,篡权以后当国王,想把他父亲关在监狱里活活饿死,韦提希偷偷给国王送饭,被儿子发现,儿子就想杀掉他妈妈韦提希夫人,韦提希夫人在地上打滚儿哭喊,但是伤心痛苦解决不了问题,还是佛陀给她指出一条求生净土的出路,让她求佛菩萨加持,并告诉她,这是你曾经杀害的人转世投胎来的,就是来报仇的,这个痛苦只有你自己承担。但是信愿念佛可以减轻痛苦。
与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辈子,是你前生业因感召的,对你好的,是你前生也对他好过,对你不好的,一定是你前生也对他不好过,这没啥可分别的,都是报恩、报怨、还债、讨债这四种缘,儿女也包括在内。更可笑的是,有的大半辈子都过去了,还在后悔,我怎么找了这么个老伴儿,怎么这么倒霉,都让我摊上了。这样的念头纯粹是在造业,这就是妄想,违背因果的胡思乱想。
命中挣的钱少,命运不顺利……,怨谁?怨自己。如果怨别人一次,等于给自己喝了一碗毒药,受苦的是自己。不如老实随缘,深信因果,发菩提心,一心念佛,给众生回向,慢慢地一定能够改变现实,改变命运!
有的人怕下地狱,你仔细想想,不造地狱的因下什么地狱?只要从此不再怨恨别人,不再嫉妒别人,不再多愁善感,不再害人,不再自私自利,怎么会下地狱呢?害怕什么就招来什么,“害怕就有鬼,疑心魔所摄”。越贪生怕死的人,死神就越跟着他。你仔细想一想哪有死亡啊?《心经》上明明说着“无老死”,不死是实相,哪有真死啊?死亡只是换一件衣服而已,贪心吝啬厉害的,换成鬼道的衣服;好生气的,换成地狱的衣服到地狱受罪去了;满脑子邪见、天天不知为啥活着,吃完睡、睡完吃的,换成畜牲道的衣服,过畜牲生活去了;能够孝敬父母,持五戒、修十善业做到中品的,又换成人的衣服,继续做人;修十善业修得好的又修四无量心的有一定的定慧功夫,能够投胎到天上,享受的福报多一些,但还是轮回,等到他的福报享受到头了,又该轮回了。
所以趁我们现在得到人身,就得赶紧积累成佛的因,得成佛的果。
还有的人以为好日子是算计出来的,不对。有这么一句话,省着省着,窟窿等着。算计只是从果上改变,变化太微小。必须从“因”上下手。
对于夫妻,遇到什么样的都知足。如果是逆着我的我知足,你想,比骂我的还好,骂我的比打我的还好,打我的比不过日子的还好,不过日子的比不要我的还好,至少给我做个伴儿,遇到不要我的,也好,让我学习独立,帮助我学会坚强。所以说,怎样都好!
最明显的因果就是,生气的因得病的果,经常生气的人,身体就会得病;借钱的因还钱的果,骂人的因挨打的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所以,我们学佛必须要深信因果,从种因上下功夫,处处积恭敬别人的因,得受尊敬的果;积健康的因,得健康的果,积财布施的因,得发财的果;积法布施的因,得聪明智慧的果;积孝敬老人的因,得长寿的果;积成佛的因得成佛的果;想得到什么样的果,就积什么样的因。
我们是带着业力来到人世间的,前生对人家好的,今生人家对你也好;前生伤害人家的,今生他对你也不会太好,就是说所造的因有善有恶,那么生活就不会十全十美,受报也是有顺有逆的,不可能在一生中什么都是那么顺利。比如家庭顺心的,事业不一定顺利;夫妻恩爱的,孩子不一定孝顺;家庭富裕的,身体不一定健康;什么样的都有。不管什么样的缘分,什么样的果报,我们只能随缘,是随缘享受也好,还是随缘承受也好,也只有这样才能了旧业,业没了完之前,自己说了不算!业力是无形无相的东西,不是写在谁的脸上,而是以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牵着人们做事,比如有的人抽烟,不抽就难受,不到时候他决定不会忌烟,到该忌烟的时候你让他抽,他也不抽了。什么事都是有时节因缘的,好像春种秋收一样。该播种就播种,该拔草就拔草,该秋收就秋收。
许多年龄大的人学佛后,还是放不下儿女的事,甚至放不下孙子。对孙子这也惦记那也惦记,印祖说过:“到临终把儿孙都当成不认识的人一样”。你不在平常训练,到时候根本放不下。这不是不慈悲,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有他们的命运,你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吗?他们只有自己觉悟了,才能改变现实。如果到临终最后那一念还在牵挂他们,那你牵挂谁,来生就跟谁在一起生活了业!
着急就是分别心的表现,不能深信因果。有的人做事着急,急着快点做完,好去拜佛诵经;还有的人,今天念佛明天就想好病,这个月念佛,下个月就想得到好处;这些想法都是违背因果的妄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少劫以来,我们造了那么多的业障,身体不好的,一下子就想好病,命运不好的,一下子就想转变,可能吗?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必须遵循一个规律,就是功到自然成。祖师云:“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三、正确的知见就好比方向盘,把握好知见不会走歪路。
从究竟上说,学佛的人对善恶不分别,因为外面的境界永远没有错。有对与错的思想这就是有边见,佛法是不着两边的,保持中道,最后连“中道”的念头都没有了。当你观想自己坐在莲花上,佛光照着,莲花和佛光哪有善和恶的区别!人们所说的善恶,都是因果相续相,一还一报的事,所谓的善恶都是在了业,只不过是因中有果,果中又有因,觉悟的人在因果中造净业,不觉悟的人在因果中造善恶业。我们的智慧眼没有开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来这里的因果。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分别对与错。
对于一个修行的人,他做事情更不是从事相上看出来的,法无邪正,惟人使用。绝对不是你用想象能够分别对与错的。
对治分别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外面的境界永远没有错。我们每个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是善恶业牵着来的,来了却这些善业和恶业的,也就是受报来的,业了完了也该“下课”了。你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你的智慧眼没开,你能看出来吗?受欺负的和欺负别人的都是在了业;有各种习气的也是在了业;现在被骗的人,那是他前生一定也骗过人家,是在受报;这就是因缘果报。
2、什么是护法?
德行是护法。德行越高护法层次越高,德行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通行证,所以说,只有积功累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提高德行最好的方法就是孝敬老人,就是对众生升起恭敬心。遇到事情的时候,护持自己的正念就是护持正法。
有的人说,我没有文化,学地慢,这种看法不对,佛菩萨绝对不会因为你没有文化就不加持你,大地对任何植物都一样供给营养,这就是平等,佛菩萨对任何众生都发出慈悲的念头,而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他根本接受不到,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与佛不是一个道上的人,不能感应。修行不分年龄大小,不在文化高低,龙女八岁就成佛,慧能大师一个字不识,成了一代祖师。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自性不能产生疑惑,我们跟佛菩萨的自性无二无别。我们是迷惑的佛,佛是觉悟的人。
起什么样的念头,就感召什么样的加持。一念贪心起,贪鬼助之;一念瞋心起,厉鬼助之;一念情欲起,欲鬼助之;一念为众生,善神护之;念念为众生,佛菩萨亲自护持!我们学佛以后,就应该起佛菩萨的念头,处处正念,让一天中的每一个念头都是觉悟的,这样培养,长期坚持,哪怕只达到百分之六十,就是合格的佛弟子,做的越多往生的把握越大。
有的人执著地追求持戒,追求做善事,追求功德,而且从事相上追求,他不知道,无过就是功。古德告诉我们:心平何须持戒,行直何须参禅。我们众生的自性中本来具足圆满的功德,分别妄想执著去掉一分,清净心就露一分,德能就露一分,这是我们本来就有的东西,不是求出来的。而功德或者善事一定要随缘而作。其实是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没有做与不做的印象。
7、什么是闻、思、修?
每天听的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每天脑子里过电影的还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在生活工作中做的还是这些,这叫六道轮回的闻、思、修。别人说什么你都往脑子里灌,跟着掺和,心中没有佛菩萨的教诲,造的是轮回因,得的是轮回果。学佛以后,脑子里想的是师父讲的佛法,行动中做的是师父的教诲,对有缘人说的还是佛法,每天反省自己在一天当中是不是愿力合格,是不是恭敬心合格,是不是及时转念头,是不是对众生慈悲,是不是为众生念佛,是不是深信因果,是不是随缘,等等,如果发现自己的思想一旦跑到六道轮回里面,马上把思想拉回来,让正念相续,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闻、思、修。
1、念佛为什么容易心散乱?
念佛精力不能集中,一般都是愿力小,分别心重,自私自利严重,只看到自己这个小圈子,没有看到还有那么多不觉悟的众生,没有看到那么多地狱的众生还在受苦。念佛的时候,没有想到为他们早日觉悟、早日消除业障而念,这样力量就小。所以无论是念佛还是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都加上为众生消除业障等觉悟的念头,这就是培养愿力,一点一点地愿力大起来,心自然而然就不散乱了。周恩来心中装着全中国人民,他就是中国人民的总理,佛菩萨心中装着法界众生,他就是法界众生的导师!
阿弥陀佛这几个字,几岁小孩儿也会念。但是很多众生却不知道阿弥陀佛代表慈悲,代表愿力,代表很多意义。通过念佛,把我们的慈悲心、愿力心等念出来,所以声声佛号应该是慈悲心的呐喊,是愿力心的呐喊;每当我们念一声佛号的时候,都愿所有众生减轻一分痛苦,都愿所有众生觉悟一分,愿地狱的众生出来一个,这才是念佛号的真实意义。
信念和力量就是道心的表现,念念为众生就是力量,信念强就是道心坚定。
要想出离六道轮回,需要强大的信念和力量,要有一股精神,就像当年邱少云、江姐那样,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宁愿自己牺牲,绝不让更多的人受连累。有了这种精神,才容易出离。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像雷锋同志那样,好事作了一火车,不间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学佛也是这样,要天天落实佛的教诲!以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遇到逆境不退缩。毛主席的教导都是佛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佛法,我们连为人民服务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渡众生?毛主席还说过: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我们学佛就好比扫灰尘,用觉悟的力量把自己个人的知见、习气扫掉,自己不动手,别人帮不上忙。觉悟是自力,佛的加持是外力!
如果娑婆世界不想舍,极乐世界还想得,脚踩两只船,那没个成就。不是留恋这个,就是留恋那个,最后还是一场空,什么也得不到。人们最容易目光短浅,就看眼前这点利益;修道人,要发长远心,只有看破眼前的小利,才能得到永久的生命的最高享受。
要常常思念极乐世界的美好,那里没有六道轮回,寿命无量,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亲自讲法,道心不会退转,直至成佛,那里才是我们的家乡!
学佛以后,就要发菩提心,愿众生早日觉悟,回归自性,这才是圆满的发心,才是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诸法之母,是成就一切功德的根本。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恒守这颗菩提心。就是说,从早晨到晚上,无论干什么,都想到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都愿他们早日觉悟,皈依三宝;或者是早日消除业障,早日破迷开悟;总是让自己这个念头定在觉悟上,用正知正见去处事,深信因果,随缘而做,一天中觉悟的时候多,迷惑的时候少,这才是正道。这样做一天之中没有空过,生活得才有价值有意义。
有的人一长病,就开始盼着快点好,就怕多难受一分钟,这一念就是自私自利。难受的时候怎么不替众生想想,让那些有病的众生早一点好了,为他们念佛消除痛苦,再去吃药。这就是培养愿力!
身体有病的原因是前生杀生、吃肉、偷盗、伤害众生等原因造成的,如果还再继续吃肉的修道者,应该马上发愿,不能再吃了。深深忏悔改过才是真正学佛的人。
有的人心眼儿跟鸡心眼儿那么大,别人说一句不顺耳的话就受不了,根本谈不上慈悲,还谈度众生呢?请你们看看佛菩萨是怎样做的。当年世尊为了众生连国王都不当了,什么荣华富贵全都不要了,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受这点委屈,算得了啥?下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佛菩萨为了众生连生命都奉献出来,多么伟大的壮举!
释迦如来在因地上,未成道时,做太子,遇一圣师,入山修行,遇到雪天,深谷底下,老虎新生下七只小虎,适逢天降大雪,北风越吹越紧,雪花越下越大,三日不止,母虎饥寒交逼,饿极发狂,欲吞子虎,出于天性,未吃。五百圣师与弟子,已得几种神通,已知晓,师与弟子商量,谁能舍身,救济饿虎?太子欢然答应。太子过去生中曾有宿愿,愿舍千身。已舍过九百九十九身,今舍此身,正好满千身宿愿。太子在大众前,发大誓愿,我今舍身,救苦恼众生命,愿所有功德,速成菩提,得常乐我净无为法身,未度的得度,未解的得解,未安的得安。又发誓道:我身血肉救虎,剩下的舍利白骨,当砌入塔中,为生百病的众生,一切汤药针剂不能救治的,来我塔处,至心供养,随病轻重,不出百日,必得除愈。我今此言,如果真实不虚,马上天降香华,证明此事。此时天空中曼陀罗华应声飞坠,密如雨点,大地震动。太子即解衣缠头,投身虎前。
心大果才大!要想心量大,先看看佛菩萨是怎样做的,激发自己的力量,这是忆佛;再看看众生,还有那么多的众生没有觉悟,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绝不再计较这些小事了,多为众生想,这样一点点训练,心量才会变大!
有些人刚学佛几天就想管别人,尤其是想管丈夫,专看人家的缺点,自己还没有管好自己,就去管别人,不让丈夫喝酒,不让丈夫抽烟,不让丈夫打麻将,根本不知道他的这些习气都是业力牵引着他,有一股力量使他不由自主地那样,业没有了完,他根本不听你的,业了完了,你让他喝酒他也不喝了,他闻到酒味还嫌辣呢。自己德行小,越管人家,人家越烦,该喝二两,他可能会喝半斤,从心里跟你做对。
正确的方法是,给他加正念,莲花托起他,佛光照着他,念佛回向给他,愿他的这些业障早日消除,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才是慈悲的表现。管人是地狱,怨人是苦海。管别人一次,别人不服一次,生气恨你,造了一次地狱的因,怨别人一次,自己心中苦了一次,等于自己给自己喝了一碗毒药。有的学佛人甚至说,我就是学佛了,要是不学佛,我早就跟你干仗了,这更是不慈悲的表现。
我们常常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议论我,如果决定今生要成就,就不能再考虑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知见正确,别人乐意怎么说就怎么说,我坚决不做舆论的奴隶。没有这个决心,不好成就!
五、离相修善,借假修真。祖师云:著相修善,枉受辛苦;著相造恶,枉受轮回;执相求理,终无是处。道在心悟,岂在言说?
1、为什么要离相修善?
末法时期众生跟象法时期的众生不一样,象法时期的人们心地比较纯洁,从相上持戒修行很容易成就;现在末法时期众生的心地被污染得厉害,众生心不老实,分别心重、自私自利严重、贪心大、不信因果的多,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最好从心地上下功夫,训练离相的功夫,才容易成就!
2、什么是见而不见,听而不听?
这就是离相的方法。大德云:“著相修行千万劫,离相修行刹那间。”离相修行才能契入佛法。比如,眼前看见的是一碗大米饭,心里不把它当大米饭想,把它看成是阿弥陀佛无量智慧的光化现成的法食法味,吃了好露出大智慧。当我们听到别人在议论是非的时候,心中明白这一切都是因果,我耳听心不听,根本不往心里去。这就是见而不见,听而不听。
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就更多了,什么洗衣、做饭、扫地、接待客人等等,统统都把它转成离相的事情,这样做样样都有功德,跟上寺院做事功德一样!
洗衣服就是洗去众生的烦恼,洗去众生的迷惑颠倒,愿他们早日从迷惑的生活中走出来,然后紧接着念佛,声声佛号都带着大愿力,转念后再念佛才容易老实。扫地也是一样,这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道场,我要把无量众生的烦恼和迷惑颠倒全部扫掉,然后每扫一下,念一声佛号,这样念佛力量才大,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因为这样的心才与佛心相同,这样的愿力才与佛的愿力相同,才能感应道交。
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平时已经分别习惯了,一看见大米饭在眼前,就开始分别它是不是软和,香不香,这就是分别心起作用;给家人洗衣服,就该心思了,这衣服怎么穿的这么脏?真难洗,很容易发牢骚。这不都是造业吗?一看到地,就想,这么脏,也不注意卫生,弄这么脏,还得我收拾,就该起烦恼了,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念佛哪能跟佛相应?怎么能感应?
你没有必要怀疑,这是真的把众生烦恼清理掉了吗?那倒不是,这是清理你自己的乱念头,是你自己的心被清理了,心净则佛土净,心就是念头,这叫自净其义。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就在你的眼皮子底下,我们不可能看不到。比如看到什么不孝敬老人的事情,谁在大街上墙角撒尿啦,谁家着小偷啦,什么第三者插足啦,我们最容易看不惯,总觉得人家在造业。这些想法统统都不能有。看见以后怎么办?一定要生觉悟心,不分别这些事相是对还是错。最重要的是用因果的眼光看问题,不孝敬老人是有因缘的,果中有因,因中有果,愿这些众生早日觉悟,闻到圣贤的教诲,从迷惑中走出来;看见在大街上墙角撒尿的人,观想他是在为众生排除烦恼,我们随喜功德;谁家着小偷那也是因缘果报,被偷的是欠人家的,小偷是来讨债的。第三者插足的事也是一样,遇到一个看着顺眼的,是他们前生之间互相有恩的,到这一生又相遇了,怎么看怎么顺眼,就想在一起生活,因为他们没有学佛,不知道事实真相;而学佛的人,就不会这样做了。所以我们修行人千万不要看世间人的过错,我们听到或者看到这些现象的时候,一定要生觉悟心,生慈悲心,生愿力心,不能把心“住”在这些事相上。
离相修善,并不是没有事相,不是离开事相,如果能够离开的话,那我们就不必吃饭不必穿衣服了,也可以不管家里人乐意不乐意,扔下家里不管,随便到深山老林去修行。佛法不能破坏世间法。我们有身体,饿了冷了都不行,还得吃饭穿衣,但是吃饭穿衣的时候,要生觉悟心,比如,吃饭吃的是智慧法食,穿衣穿的是智慧的衣服,这样就离开相了,如果我们吃饭品味道,觉得这饭好吃,吃饱了还想再多吃点儿,这纯粹是贪心,是在造业。一看到衣服就升起觉悟心,愿所有众生都能穿上智慧的衣服,就这一念就有功德,让内心清静,再接着念佛,这么长期训练,功夫容易成片。在事相中修清静心,这就是大圆满法。
5、有的人妄念多、烦恼多怎么办?
妄念多是好事,烦恼多也是好事,它们都好比是“破烂”,可以拿去换钱,送到觉悟的转运站去,转一下念头,把它们都变成觉悟,就成了资粮,所以说“破烂”越多,换回来的钱越多。
最初的办法,就是观想阿弥陀佛的无量光照着自己,把妄念融入无量光里,变成大智慧,这样得到佛力加持,有效果。以后为众生着想的时候多了,愿力大起来了,妄念自然就减少了。
有烦恼也好办,观察自己的烦恼来自哪里,是不是深信因果不到位,那就马上深信因果;如果是为自己打算的多,就马上转成愿力,去为众生着想,把心量扩大,烦恼就减少了,就变成了资粮;必须用佛的教诲看问题,善于检查自己的思想是不是觉悟的,如果不是,赶紧转变念头,用佛菩萨的教导去判断事物,我们的烦恼都是来自对佛理的不明白,及时准确的查找问题的根源,用各种方法去对治,转一切不觉悟的念头为觉悟的念头,烦恼就变成了菩提,就看你自己想不想转。
我们居住的环境,房子,我们的身体,包括佛像经书以及上早晚课等等,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缘聚相就现,缘散相就灭,都是由念头生出来的依报。我们学佛以后,把这些都当成学佛的工具,借用这个环境,因缘的聚合,来露出我们的自性,露出我们的智慧,这个是根本。让这些缘分和环境,围绕着我们的念头转,让他们为我们的念头服务。
家庭有轿车、有大面积楼房,我们在收拾它们的时候,应该知道,我们的心是它们的主人,把它们当成道场,清理众生的烦恼,不被境界所转。如果把它们当成了主人,我们成了奴隶,把整个事情给弄颠倒了。
不要在事相上追求完美,如果在事相上追求完美,永远也完美不了。因为在事相上你做的再好,别人想挑毛病,一定能挑出来。佛弟子关键是在做事的时候怎样的用心,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你使用真诚,使用慈悲,就不要在意对方的评价,有句话说得好,“哪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细处不细。小处不小。
有的人一念之差就树下了怨怼,自己根本察觉不出来。比如,对面过来一个人,心想,“怎么长得那么丑?”对方接收到这个信息,心里就不好受,来生他再投胎成人,见到你的时候就会对你产生反感,有时候我们办事为什么不顺利,多数就是这些原因造成的。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在为人处事、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发正念,广结善缘。
扫地扫地扫心地,不扫心地白扫地。扫地的过程,就是积功累德的过程,利用扫地的机会,加上念头,把众生心中的烦恼全部扫光,早日皈依三宝,然后继续念佛,在家扫地的功德跟在寺院扫地的功德一样。会修行的在哪里都是道场。
坐着的时候,就观想自己坐在菩提树下,那心里多清静。站着的时候,观想自己顶天立地,我就是大丈夫,这一念,将来就一定成为大丈夫。当然,在佛像前不能这样想,这就是佛法的灵活。
智慧是无形的,智慧不在脸上写着,智慧不是用表情来表现的;就是佛再来,你没有慧眼也看不出来;精进也是无形的,谁精进也没写在脸上;所以不要从相上看问题,它是一种内自的无形的东西。
别人修行啥样与自己没有关系,不能把眼睛总盯着别人,应该时刻看自己,戒律是管自己用的,别人修得好是人家带着,修得不好也是人家带着。
佛法在人间的目的是实现人间净土。学佛后,就应该让自性起作用,让佛法在生活中应用,过好每一天。就是说,每一天都自自在在的生活。当然刚开始修行不可能做得那么好,只要老老实实去训练,就能够实现。好比月亮,从初一开始,一点一点地长大,越来越亮,直到十五,达到最大光明。修行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越用越有智慧,像十五的月亮一样,那光明也一定能够全部都露出来。我们在人世间,做到多少就为有缘人随缘讲解多少佛法,对“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无量寿经》),让人间更加美好,这是我们佛弟子的责任!
落实佛陀教诲的过程就是回归自性的过程。
3、修行应注意什么?
有的人问,到底怎么修?一句话,就是与成佛没关系的事不要打听,与自己不相干的事不要操心,把心思全部用到闻思修上。比如天气的好坏,与我们成佛就没有关系,我们坚决不去关心,天气好坏我们也说得不算,管也管不了。不如多念一声佛号,给众生消灾免难有多好。
佛菩萨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伤害我的,我感激他,将来一定要先度他!这是多么大的胸怀!我们必须向伟大的佛陀学习,对一切都能够生起感恩心,首先感激父母给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感激共产党给我们制定的好政策,感激老师教我们学习文化,感激农民给我们种粮食种蔬菜,感激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感激周围的一切!感恩的过程是我们的思想境界升华的过程,就是心灵的净化过程,就是往生西方的过程。佛菩萨在因地修道,遇到逆境的时候,不但不生瞋恨,还发愿最早度脱他们,感激他们成就自己。
释迦如来初得道时,宣讲华严大法,受了佛化首先得度的,如阿若乔陈如及郁毗罗迦等五比丘,还有大根众生千人,都来听法。有人赞叹并有启请之意,“五比丘宿与如来有何因缘,法鼓初振,便解圆音。”
如来告曰。无量劫前,此世界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国王名迦梨。当时国中有一大仙士,名叫羼提波罗,与五百弟子,隐居深山中,修行忍辱。一日,国王偕四大臣,并带同后妃彩女及诸众人,入山游览,玩赏景致,爬山越岭,本来费力,国王身体较肥,当天走了很多路程,感到非常疲倦,就在林中小睡,诸彩女辈人见王沉睡,便离开国王的身边,自在游行,由于长期深锁皇宫,今日见了天然美趣,流连忘返,触景生情,冒险好奇的几位女子,来到一深林边,看见一位世外奇人神采焕发,人间难遇,盘坐石上,合掌合目,做入定功夫,知道此人定有来历,就招呼更多的人前来参拜。这时仙人正好出定,众人一见大仙士,都生恭敬心,个个献出手中名花,席地环坐,请为说法。
国王小睡起来,一看四周,不见彩女,领四大臣在山中四处寻找,到一林下,见诸彩女环坐在大仙士前。国王有见识,知道这是一个高僧,但心怀YIN妒,藐视仙人,试探问道,你得四空定了么?仙士已破我见骄傲自满的情绪,就答,愧我未得;王又问,你得四无量心了么?答,也未得;又问,你得四禅事了么?答,尚未所得。王便大声训斥大士,诸般功德,都未修习,你是凡夫,没法令人崇信。又逼问,你在此地,修习何事?大仙士答,修行忍辱。王拔剑说,我试试你修的忍辱,把大仙士的两只胳膊割下来。王又问,你在此地修什么?大仙士答,我修忍辱。此时迦梨王,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大仙士两脚斩下来。大臣彩女不敢作声。王与大仙士又进行前面的问答,王又截去大仙士的耳鼻,大仙士心境坦然,脸色不变,还说忍辱,王大惊愕。还厚颜说道,你说空话。大仙士答道,我修忍辱,真实不虚,血变成奶,全身疮口平复如故。说完这话,血立即变成奶,全身疮口立即平复如故。王看到忍辱的证明,非常恐怖,立即悔过,求大仙士垂慈,大仙士说,你用色剑割我身体,等我以后成佛,先以慧剑断你三毒。后来,迦梨王坚请大仙士到王宫说法,虔诚供养。迦梨王及四大臣就是现在的五比丘,大仙士就是我。
女居士大多数都是情感业重,所以你们要特别注意,在儿女身上的情,夫妻情,兄弟姐妹情等等,如果让这些情牵着你走,你就成了情感的奴隶。千万不能坠在这个情里,要及时加正念了情感业,把这些情感都变成修行的动力,转变成渡众生的愿力!
女性代表悲,把各种情感变成悲心和大愿,就是把烦恼转成了菩提,那修行力量就会变大。
6、男居士该怎么认识自己?
男居士是大居士,是七宝之身,罗汉之体,你们的业障相对比女居士轻,但是不能放松自己,一样严格要求自己,照样把妻子当作未来佛恭敬,要知道末法时期,还是女居士成就的多,不可小看女居士。
7、什么是布施?
真正的布施,就是将自己的分别、妄想、执著放下,心里清净就是大布施。对好看的衣服不眼热,对好吃的不馋,谁家挣钱多我不着急,谁当大官我不嫉妒,等等这些就等于把贪心布施掉。违背因果的事不去想它,也不攀缘,能力达不到的事情,也不去想它。
如果做错了事,只知道忏悔,不知道发愿改过,那么这种忏悔没有用。忏悔只是一种手段,以后不再作了,痛改前非才是真正的忏悔。有的人在佛像前痛哭流涕,出了佛堂还是照样我行我素,那种忏悔有什么用?
女居士嘴里说爱丈夫,你首先要看自己有那个德能吗?如果一弯腰腰疼,一走路腿疼,干点儿活就累得慌,这怎么是爱丈夫?所以身体不健康的人,首先就要改善身体,处处积累健康的因,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神补不如智慧补。智慧就是指明理以后,看破放下,露出清净心,清净心是最好的良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有条件帮助众生,才是真正爱你的丈夫。
作为一名母亲,又是佛弟子,不论孩子行为啥样,都应该“和颜爱语”,耐心慈爱,严格要求,而且母亲自身要做出好样子,这是母亲和孩子关系的真实义。
按理说,应该简朴,以惜福为原则。如果是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为了表法和接近众生,就要和大众穿着一样。假如你穿的很旧,跟不上形势,别人看了就不愿意学佛,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喜欢赶时髦,穿的漂亮一点,这是他们不懂佛法,我们从形式上就要随顺这一点,但是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为了什么而穿的。要是你穿上带补丁的衣服,可能会招人笑话,奥,学佛的人都这样啊,我可不学佛啦,让人家不理解,断他们的慧命。关键是选择衣服的时候,要加上正念,让众生看到我穿的衣服生欢喜心,早日皈依三宝,求生净土。千万不要有赶时髦的想法。法无邪正,惟人使用。关键看你用的念头是什么,是为了众生,还是为了自己。
12、放生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放生的好处很多,首先培养我们的慈悲心,第二是广结善缘,第三是消灾免难,有病的减轻病情,不顺利的,做事顺利,第四就是健康长寿。会做的有功德,不懂真实含义的,没有功德,只有福德。因为放生这里面有很多妙法。
当我们看到这些众生就要失去自由,或者被人杀害吃掉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它们生生世世所造的恶业,受到的果报,马上生起愿力,愿他们早日转成人身,闻到佛法,修行求生净土。当放生的时候,不能只想到所放的这些生命,应该想到江海、河流里面所有的生命,观想莲花托着它们,佛光照着它们,愿它们都早日闻到佛法,求生极乐世界,这是培养慈悲心、愿力心。我们放生,不只是放活他们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愿他们能早日觉悟,露出慧命,这是真实意义。
还有,就是放生的时候,人们把名字写在纸上,多少钱也写上,为谁放的都写上,一点真实意义都没有,都是在相上用功。那还怕别人不知道咋的?你的心善不善佛早就看到了,鬼神也早就看到了。助印经书的时候也是,后面写上人名谁谁谁,这样做都没有功德,就积一点福德而已。
早晚课过程(仅供参考)
一、观想尽虚空遍法界众生都坐在莲花上,佛光照着他们,愿他们早日觉悟,求生净土。
二、忆佛。思忆佛菩萨的慈悲、大愿,舍己为众生的大德大行,为众生无私奉献的故事,激励自己,坚定道心。
三、忏悔业障。发自真心的忏悔,对无始劫以来所作的恶业进行忏悔,发愿从今以后改过,不再重犯。同时为虚空法界的众生忏悔,依此拓宽心量。
四、礼佛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感恩世尊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和了脱生死的方法。
二拜:愿众生早日闻到正法。
三拜:愿正法久住,愿众生早日消除业障。
顶礼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一拜:观想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光普照众生。
二拜:愿众生早日觉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拜:愿众生一心一意跟着阿弥陀佛走,往生西方净土。
顶礼观世音菩萨
观想慈悲的光照着众生,愿众生业障消除,早日流露出大慈大悲的心。
顶礼大势至菩萨
观想智慧的光照着众生,愿众生化掉愚痴的恶业,早日流露出大智慧。
顶礼清净大海众菩萨
观想清净、平等光照着众生,愿众生早日流露出清净心、平等心。
顶礼历代祖师大德
发愿向他们一样,续佛慧命,普度众生。
顶礼净空老法师
愿末法时期众生早日闻到净土法门,早日成就
顶礼心戒法师
感激师父帮助我们众生从迷惑中、散乱中、有求的学佛里面解脱出来
五、诵四十八大愿,往生咒三遍。(晚课诵《阿弥陀经》、往生咒)
六、赞佛偈
七、念佛号
八、三皈依(自皈依佛……)
九、回向。
1、愿以此功德,修持正法,不为自求,至诚恳切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愿他们善愿早成,早日皈依佛法僧三宝,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2、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六道父母、师长和我无始劫以来的怨亲债主,愿佛力加持,慈光摄受,愿他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早日破迷开悟,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条为方便而设)
3、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你自己想要回向的某众生,愿佛力加持,慈光摄受,愿他业障消除,病魔早日离身,身体康泰,早日破迷开悟,求生西方净土。(或者是消除怨业)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某众生的怨亲债主,六亲眷属,七世父母,过去故杀、错杀、误杀一切生灵,以及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愿他们除障解苦,得大利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条为方便而设)
4、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世界和平,社会安定,正法久住,政通人和,人心向善,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5、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礼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佛法
(14条)
———上心下戒法师讲述(居士恭敬整理)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阿弥陀佛!顶礼历代祖师大德!顶礼上净下空老法师!顶礼心戒法师!
这里所摘录的方法,是心戒法师教导我们怎样在生活中落实学佛的方法,是学佛的基础,用这些方法训练能够达到净念相继,这些方法时时处处体现觉而不迷,念念为众生,培养愿力,引发菩提心,遇事提起正知正见,深信因果,随缘了业,转念离相修善。从心地上下功夫,深刻的改变自己,是我们居士用实践证明已经受益的方法,我们现在仍然用此方法反复训练自己,让这些方法运用得越来越纯熟,越来越灵活。把佛法的根深深扎在生活中,让佛法在世间圆融,能帮助修行人尤其是在家居士达到老实念佛的目的,是修持的最好助行。
提醒:一定要拿出真诚心去做,才有效果。
1、从家庭做起。父母在世的居士,必须孝敬好父母,必须尊敬爱人,把家里的亲缘都当成阿弥陀佛去恭敬。家人无论以什么方式对自己,都是自己以前种下的因所得到的果报,如果是逆境决不能逃避,要真诚念佛为家人回向。这样做才是深信因果、随缘了业。以后扩大到恭敬一切众生。
2、转念。早晨起床时观想一切众生都穿上智慧衣,下地的时候都脚踏莲花,上厕所是为所有众生排除烦恼,洗脸是为所有众生洗去烦恼业障,刷牙是为所有众生刷去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梳头是为所有众生梳掉烦恼,愿众生早日露出智慧。一念观想后,紧接着念佛。这就是帮助我们清净自心,离相修善,拓宽心量。
3、表法。上早晚课,点上佛灯,表示佛弟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就是为众生做贡献。点一支香,表示愿自己以及虚空法界众生都早日破迷开悟,一心一意跟着阿弥陀佛走。磕头是为众生磕去高慢心,生出平等心,这是破除迷信的学佛,这样做才有功德。
4、诵经、打坐、念佛、绕佛时,观想所有众生都坐在莲花上,和我们一起在做这些佛事。这是在拓宽心量,不舍众生,破除我执。
5、上课或诵经时,如果有人来,马上观想是阿弥陀佛来了,用恭敬心把他请进来,他坐在什么地方都是坐在莲花上,接待完毕,继续上课,不会受影响。接待客人和诵经念佛都是佛事,是平等的,修我们的平等心。
6、饭前不要想饭菜的味道,用一念观想这是阿弥陀佛无量光化现的法食法味,愿以此供养三宝,供养众生,愿所有众生都吃到智慧法食早日破迷开悟,然后边吃饭边心中念佛。这样做能够去掉分别心,这是离相吃饭,这样做才有功德。
7、行住坐卧时皆观想众生都坐在莲花上,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时时照耀着所有的众生。这是修净业,训练自己当下就生活在净土中。
8、如果家人不信佛,有吃肉、抽烟、喝酒、打麻将等习气,我们不看他们的过错,不能生气、发火,要观想,莲花托起他们,佛光照着他们,为所有这样的众生念佛回向,愿他们早日觉悟,去掉习气,早日皈依三宝,共同念佛同生极乐。这即是深信因果,又培养愿力。
9、有病苦时,不要抱怨不要着急,深深忏悔自己往昔所造的业障,真诚为有同样病苦的众生念佛回向消除病苦,该用药就用药,当愿力大过业力时病会很快好起来。这也是培养自己愿力的时候,其实病苦是修行的助缘,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理解生命无常。
10、遇到逆境、灾祸和自己所有不顺心的事,深深地相信这都是自己以前造作的不善因感召的,这是果报现前,应该甘心情愿面对它,应该由自己承受,与别人无关,一切人和事,都在成就我,都是在消业。这就是深信因果。
12、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不能着急,不能盼着早点做完,好去念佛或者诵经,应该一心一意把佛事做好,善始善终。因为离相发愿以后去作世间事都是佛事,与念佛诵经功德一样,只有安心去做才能随缘了业。如果不甘心,就是不随缘,这业就没了完。
13、购买蔬菜、水果、日常用品时,不能拼命的讨价还价,要合情合理等价交换,更应该感激对方的劳动,广结善缘。不必怀疑他是否缺斤短两,这就是分别心在作怪,个人因果个人负,我们绝不分别。
14、念佛时,开始要忆佛,观想佛的慈悲,观想佛为普度众生的大愿,观想佛在因地舍身为众生的大行,发出向佛学习的决心,然后再带着强大的愿力去念佛,为那些还没有觉悟的众生能够早日破迷开悟而念佛。这样的念佛才能慢慢地有感应,才能得到佛的加持。随着愿力的增长,妄念会逐渐减少。若有妄念产生,马上观想用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化掉,融入佛光里。
反复运用就是常时熏修。会应用的话,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佛事,这些例子只是最常见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因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在生活中体会它的无量义。时时处处发出觉悟的念头,感化身边的人,能令恶缘变善缘,善缘变法缘,法缘变佛缘;减少分别、妄想、执着,以后就有可能实现声声佛号住真实慧。
道场礼赞
对于真理,我们一生都要追求;对于圣人,我们一生都应该亲近;对于佛化大家庭,我们相处在一起,会永远感到温馨!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里是我们接触佛法的开端,所以我今天一定要赞叹,因为我们有一个快乐的家园!
自从见到师父这一天,我们就结上了正法的缘;自从见到师父这一天,我们的命运就开始改变;自从见到师父这一天,就预示着北方地区佛法的兴盛就要出现。
世间的色彩斑斓,吸引不了觉悟的人;世间的物质享受,也迷惑不了觉悟的人。芬芳的芝兰,不会因为没人欣赏就不开放;追求解脱的人,不会因为生活贫困就退失道心。疾病吓不倒强者,轮回的死亡只会与他擦肩而过!
谨遵佛陀的教诲,绝不追求名闻利养;勤修佛法戒律,起心动念都为众生着想。人我是非在师父身上没有,他只把慈悲化在行动上!为了众生师父吃过多少苦,为了众生师父表现出居士形象,为了众生师父不躲在寺院和深山,为了众生师父承受过闲言和诽谤!如果从事相上守戒,而心地不改变,我们会永远被事相捆绑。是师父帮助我们松绑,把我们送到正法的大船上,解开心里的重重顾虑,破除迷信的思想,清理心中的障碍,帮助我们见到生命的光芒!
没有谈玄说妙,从不追求神通,把握做人基础,修行恒顺众生。转念当下极乐,思忆慈父弥陀,面对众生平等,拔除众生苦痛。
师父就是医生,师父就是老师,师父就是诗人,师父就是船长。师父就是我们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帮助我们导航!
道场里的人们都在默默地尽着力量,做着贡献,谁也不图出名,谁都不去张扬,这些都是出于对恩师的感激,对赵居士的感激,对正法的信任,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我们齐心合力,一起筑就正法的城,接引有缘众生,共同修行,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为虚空法界的众生,能够早日解脱,续佛慧命,承担我们的责任!愿我们这个道场,正法不断发扬,正气越来越旺,正念越来越强!愿每一位居士的心灵早日放射出智慧的大光芒!
2006年2月于恩师家乡
普为出资及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辗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先亡获超生
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安康
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回向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愿众生善愿早成,早日觉悟,皈依三宝,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一切护法,愿他们增长威神德力,护持教法事业顺利圆满!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世界和平,社会安定,正法久住,政通人和,人心向善,法界有情,同生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