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汇编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政策汇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初步研究,近期省财政厅拟重点采取以下10项措施:

――积极落实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认真落实好增值税全面转型、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扩大出口、发展循环经济、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取消、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等政策。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新出台的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妥善处理好支持企业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关系,不折不扣地将各项税费减免政策落实到位,为扩大企业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全民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预计今年可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70亿元左右。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增设立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人参等特色产业发展和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安排招商引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低碳经济加快发展。

――支持推动城镇化建设。继续实行开发区税收返还等财税优惠政策,支持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省对县(市)下放共享收入政策执行期限延续到“十二五”,对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继续实行奖补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研究农民进城后的社会保障筹资渠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增加农业投入,重点围绕新增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妥善安排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配套资金,增加安排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新增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大力支持科技重大项目“双十”工程、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各项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等,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积极扶持金融业发展。继续安排农业政策性保险补贴,增加安排金融业发展、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专项资金。认真落实好降低金融保险营业税税率优惠政策,对地方金融机构继续实行财税扶持政策,积极促进吉林省金融市场加快发展。

――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增加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重点文化企业上市扶持资金。认真落实好扶持文化转制企业、广播影视和文教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创业孵化基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吉林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发展。增加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服务业以及旅游业发展扶持资金规模。认真落实好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支持孵化基地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

与科学发展同行

--县财政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纪实

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建湖县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速度趋缓,建湖县财政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实现财政收入保增长为目标,以帮助企业渡难关、谋发展为重点课题,着力打造效率财政。

采访鸿达公司人员:我们正积极准备上市,县财政局可以说给了我们相当大的帮助。

采访企业主:每周,财政局的同志都要到我们企业来。有时,遇到比较急的问题,他们随叫随到。

针对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建湖县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担保职能作用,开展“财政专项申报推进年”活动,帮助企业破解资金难题。今年以来,围绕特色产业,建立大项目基金5000万元,做大企业专项资金5000万元,拨付上市、重组专项扶持资金4500多万元、做大园区专项资金4300多万元,提供信用贷款担保2.3亿元,向上争取扩大内需项目32个、到位资金过亿元。

采访豪迈公司人员:财政局帮助我们公司成功申报了新产品开发等项目资金400多万元。

(黑场)

针对全球经济危机对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建湖县财政局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保障重点向民生倾斜,向新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全心打造民生财政。

随机走访周周搞,联席会议月月开,从主要负责同志到一般工作人员,每人分工联系1-2个镇村,每周到基层2次以上,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

采访村干部:财政局同志经常下来,宣传财政政策,帮助解决难题,我们和他们就象朋友一样。

采访群众:桥通了,收割机呀、插秧机呀,块块能到,确实方便。

积极参与全县“高效农业突破年”活动。安排高效农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向上申报农业、农发类扶持专项18类,7800多万元。建湖被列入20__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县。

科学发展关键在解放思想。建湖财政局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财政改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推行系列改革措施,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实效性,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倾力打造阳光财政。

建立财政现场代表制度。对每个重点项目,组织人员全程参与方案论证、招投标、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规范项目建设流程和资金管理。

实施国库集中审核支付改革。统一网络体系、统一核算平台、统一支付流程,成功构建“资金在国库、支付在中心、核算在单位”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财政联接金融风险生成与分类防范措施

一、引言

在实体经济的催生下,金融形成并在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联合视角下,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世界金融市场正朝着自由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金融工具产生,增加了金融风险爆发的影响因素,可能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二、金融风险的生成与分类

三、财政联接视角下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金融风险种类繁多、复杂,稍有不慎可以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上文的分析,作者对金融风险有了较为清晰地了解,并在以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种财政联接视角下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强财政监管

(二)完善货币政策

常规上讲,作为逆周期的有效调控手段,货币政策会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良好的政策体系需要强有力的实施手段才能发挥价值,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予以改进和完善,与其他政策措施有效配合,进而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然而,值得提出的是,多种货币政策在发挥效力的过程中,也可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爆发冲突,因而需要政府执行部门灵活把握实施力度。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尚不具备全面放开利率的条件,可以选用渐进的方式推进利率市场化变革。受国家严格调整管制的影响,利率变化并不能完全反应市场结果。对于这一情况,可以选择建立利率浮动适度调整机制,将市场变化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来,从而有效降低利率政策执行难度。根据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利率放开的基本程序是资本与保险市场放开利率,然后放开货币市场利率,最后是放开信贷市场利率。

(三)提高防范能力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赵全厚.财政金融风险的作用机理和潜在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15,09:38-45.

[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赵全厚.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和加强风险管理措施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5,09:45-56.

考点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A.同步增长B.对外开放

C.和平与发展D.改革与稳定

考点2: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例2(2016年山东菏泽卷)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这一政策的实施()

①说明我国人口形势不再严峻,国家已取消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可以增强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③可以优化人口结构,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④是为了顺应百姓的生育愿望,会导致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意义。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可以优化人口结构,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②③均符合题意;我国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坚持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①④的观点均是错误的。

A.保护环境要优先,经济建设可暂缓

B.经济建设是中心,环境污染后治理

C.生态建设力度大,绿色发展促和谐

D.生态环境要保护,低碳生活靠个人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应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AB均是错误的;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国家、社会及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践行低碳生活,D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只有C最符合题意。

考点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例4(2016年四川南充卷)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天气不断加剧,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网友调侃:“溜狗不见狗,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看你的脸。”这警示我们必须()

①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④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D.①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和理解。材料警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①②③正确;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④是错误的。

例5(2016年山东青岛卷)描绘蓝图谱写青岛发展新篇章

为了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时事解读】

青岛市将依托山海相依的自然地理格局,构建以大沽河―胶州湾为生态中轴,山体、海湾、河流、湿地、滩涂、林带和各类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提高引进来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

(1)请结合材料,说一说青岛市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发展理念。

①②

【我在行动】

(2)青岛市围绕“宜居城市”的目标持续发力,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针对市民清洁出行的需求,青岛力推新能源汽车。我要尽量坐公交车或者步行,并劝说家长少开私家车。

针对市民休闲健身的需求,青岛力推绿地建设。我要①

针对市民亲水近水的需求,青岛力推河道整治。我要②

解析:本题以“描绘蓝图谱写青岛发展新篇章”为主题,考查了学生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青少年应该有的态度和做法。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依据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对号入座,依据对材料的分析即可作答。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时可依据示例的要求,围绕青少年应怎样做回答即可。

答案:(1)绿色开放

(2)①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②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如: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一水多用,垃圾分类存放、废旧电池回收,使用环保布袋购物等;能走路的尽量不坐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使用节能产品,淘汰高能耗产品。

考点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例6(2016年四川达州卷)材料一:2016年5月25日,总理在出席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时指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世界,也让各国站在科技革命的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曾屡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今天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抢占商机,赢得未来。

材料二:2015年我国科技成就惊喜不断:除了国内各种奖项外,更有众多国际大奖;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陈华兰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颜宁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1)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战略?请分析这一战略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至少三点)

战略:。

作用:。

(2)中国不能再与这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请从国家和青少年两个角度分别谈谈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国家的角度(至少三点):。

青少年的角度(至少两点):。

解析:本题通过两则时政材料,考查考生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应有的做法。第(1)问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国策和战略的认识,依据教材知识和题干要求作答即可;第(2)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和青少年应该怎样做作答即可。

答案:(1)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2)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等。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真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年山东威海卷)下列对“全面二孩”政策理解正确的有()

①我国的人口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②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③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不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④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A.①②③B.②④

C.②③④D.③④

2.(2016年江苏盐城卷)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积极应对老龄化等问题。这说明()

A.我国的人口政策随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B.我国的人口数量已不需要加以控制

C.我国将彻底摆脱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我国的人口素质将因此而不断提高

A.互联网时代不再需要“工匠”精神

B.科技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

C.科技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依靠科技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

4.(2016年山东威海卷)2016年1月8日,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创新是()

A.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D.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5.(2016年浙江金华卷)【大美金华】金华城中三江交汇处有座燕尾洲公园,园内有中国婺剧院、“彩虹桥”……还建有保护河漫滩湿地的生态防洪堤。该公园设计获得了2015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奖,其理念是()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环保离不开节能减排

C.人类之间平等发展

D.“开源”与“节流”并举

二、非选择题

6.(2016年四川内江卷)战略调整“全面二孩”

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现在,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出现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急剧萎缩、养老负担加大等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为什么又一次对人口政策进行调整。

7.(2016年山东青岛卷)创新发展打造民族复兴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居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0][4000][10000][8000][6000][14000][12000][16000][3][2][1][0][4][6][5][7][8][9][10][%][亿元][2011-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2011-2015年研究与实验

发展经费支出][201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注:2015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仍低于一些发达国家。]

(1)揭示材料一中图表(含注)显示的经济信息:

一、我国关于补贴立法和实践与《协定》的差距

WTO《协定》中把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三种情况。我们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禁止性和可诉性补贴。

(一)禁止性补贴

WTO《协定》规则中规定的禁止性补贴,主要包括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

在出口补贴方面,一是出口实绩补贴。该项补贴主要是以出口业绩为基础优先获得贷款和外汇,例如国家计划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汽车产业政策的通知》为促进汽车的出口而实施的补贴。提供补贴的对象和方式是给予所出口的整车产品在其销售量中所占比例达到下表中所列比例的汽车生产企业:

车辆类型

类别

百分比

M1

3%

客车

M2

5%

M3

8%

货车

N1

N2,N3

4%

摩托车

L

10%

另外,出口占其年度总销量10%的汽车和摩托车零件生产企业也在其中之列。中国承诺在2000年前取消这一措施。二是税收减免优惠方面。我国对某些类型的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涉及产品出口创汇型外商投资企业和出口导向型国内企业给予的特殊的关税及所得税等税收减免优惠,实质上构成了变相的企业专项性补贴。如1986年国务院的《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第8条规定:“凡当年企业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以按照现行税率减半交纳企业所得税。”再比如2000年2月科技部、外经贸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对8个领域1900项高新技术产品给予享受出口优惠的做法,对照《规定》就值得研究和调整。

(二)可诉补贴

可诉补贴用于一定范围内允许实施,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成员方的经济利益产生不利影响或严重侵害而会遭到受害成员方提起的反补贴诉讼。我国在这方面问题主要存在于税收减免优惠和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当中。

1.税收减免优惠

产业性税收减免优惠。主要是指国家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和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外资项目规定的特殊税收减免优惠。比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对于从事港口、码头和泊位建设的中外合资企业,适用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对于经营期超过15年的企业,可免除前五年的所得税,第五年至第十年可免除50%的所得税;从事农、林、畜牧业的外资企业,在初次所得税免除和减免期期满后,15%和30%的所得税仍可适用10年范围的规定,但需向当地税务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批准。此外,我国在1995年6月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中把我国的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因此具有产业专项性。

2.国有企业的补贴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同时通过促进合理化、维持稳定生产和社会安全以保证就业,国家对国有企业在财政、金融、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和人才供应与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给予优惠的规定。该项补贴分为中央预算提供的补贴和地方预算提供的补贴。中央财政补贴仅从1990年~1998年就为冶金、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等行业提供共计893.89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补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财政在1990年~1998年间提供给某些国有企业的补贴共计2784.86亿元人民币。

以上这些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与《协定》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是有冲突的。

二、我国在补贴问题上存在的负面影响

首先,实施补贴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补贴对推动贸易发展虽然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国家财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的财政资金被用于补贴,使财政长期陷入赤字的困境之中。近年来,我国财政补贴总额达财政赤字和债务总和的两倍。可见补贴是造成财政连年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严重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职能,使财政无力对国家重点建设提供资金。

第三,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作为一种非规范的调节手段,出口补贴在整个外贸经济的运行中只应发挥辅作用。就企业补贴而言,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一国在一定时期为了使国民经济相对平衡发展,总是需要扶持某些企业,但是从长期的观点来看,企业过多地依赖财政补贴来弥补旧体制的缺陷和缓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就会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三、依据WTO《协定》规则调整我国补贴政策

(一)完善我国对WTO的通知内容并取消禁止性补贴

我国在加入WTO议定书的附件5A(根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25条做出的通知)和5B(需逐步取消的补贴)当中,提供了我国有关补贴的通知,但是仍然有某些类型的补贴没有出现在附件5A和5B当中,如一些成员提到未经报告对电信、鞋类、煤炭和造船部门给予的补贴。主要原因是我国在获得关于所有类型补贴的准确信息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我们应立即着手制定我国对有关行业、地区或部门的补贴规定。如果通知中在有些领域没有列入政府补贴内容,就会被认为我国在该领域无补贴,在此情况下若自行实施补贴,就会被视为违反WTO的规则。另外《协定》规则要求各成员取消禁止性补贴,我国在加入WTO议定书第10条第3款中承诺“中国自加入时起取消《SCM协定》(SCM为《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范围内的所有补贴”,即出口实绩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并且在工作组报告的第四项167、168条中确认了这一承诺,我国应履行这一承诺,取消禁止性补贴。

(二)充分利用合理的补贴形式

(三)与国际惯例接轨,真正实现出口零税率

(四)国内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综上所述,实施补贴曾是我国宏、微观经济的重要内容,加入WTO后,我国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大量广泛使用补贴,因为补贴已被限制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对于某些长期享受补贴的企业而言,或许一时还难以适应,但从国家税收、财政和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收入,确保税赋公平并保证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收稿日期:2002-09-07

【参考文献】

一、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经济质量有了新提升。1-6月份全县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23.9%;全县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16.3%,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29亿元,同比增长3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3.8亿元,同比增长15%,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2、工业经济效益有了新提高。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3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9.8亿元,同比增长48.7%;全县工业税金预计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50%以上。

3、拟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有了新突破。我县今年拟新增“入统”企业5家,分别是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铜杆项目,预计今年主营业务收入8000万元,在8月份申报“入统”;市裕鑫铜业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预计今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在10月份申报“入统”;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铜杆项目,预计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在10月份申报“入统”;机电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台高效节能电机建设项目,预计今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在11月份申报“入统”;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年产4000套线缆设备和5000吨裸铜线项目,预计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在12月份申报“入统”。

4、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新发展。今年上半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67.6亿元,同比增长41.3%;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19.56%;利税总额预计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10%。总量排名全市第一。

二、抓工业经济工作的主要措施

1、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采取各种形式,突出抓工业经济的氛围。

二是积极争取政策,特别是争取结构调整资金、挖潜技术改造财政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2、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效益。

一是突出重点企业。集中人力和财力对重点企业进行扶持,特别是扶持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做大做强,使这些企业逐步成为全县工业企业的“顶梁柱”。

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实行分类指导,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有色金属“铜”这一特色产业,着力做大做强做精贵金属产业链,全力打造从上游原料(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20万吨粗铜—20万吨电解铜—10万吨铜杆铜棒—10万吨铜铝漆包线及铜线应用企业布局,目前,已初步形成400亿产能、上下游配套的完整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正在打造以天能集团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大业东方为龙头的小企业孵化产业集群,以锦裕集团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三是突出重点项目。今年我县共有实业PVC助剂项目、机械线缆设备和裸铜线项目、新能源双效热泵机组项目、年处理10万吨有色金属固体废物技改项目、锦辉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裕鑫铜业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业年产5万吨铜杆项目、实业年产3万吨铜杆项目、急电年产60万台高效节能电机项目等9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列入市“百项工业重大项目”调度范围,项目计划投资5.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82亿元。这些项目均已进入厂房建设阶段,有望今年进行投产或试投产。

3、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服务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管,加大对工业经济的监测、分析和运行调度力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业生产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是认真对工业企业生产及项目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并进行逐个分析,查找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并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同时,将问题和困难梳理汇编,上报县委、县政府。

三是切实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和新增企业生产情况,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及时将达到规模以上企业纳入统计,今年我县新增入统规模以上企业5家。

4、不断推进信息化工作

一是依托政府门户网站,设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向社会公众我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诚信信息2700余条,并逐步建立健全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信息公开基本达到全覆盖,增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建设透明度,逐步建立互联互通、公开透明的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

二是会同县信息中心,对全县各镇(乡、街道)、县直单位、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工作进行保障。

三是组织人员深入工业企业调研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节能减排、防污治污等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摸清了我县工业企业现阶段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今后着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三、工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争先进位压力巨大。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县规上企业主营业务、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排名总量全市第一,总量还是偏小,周边县(区)也在竞相加速发展,争先进位的压力巨大。

3.工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一是节能降耗仍面临较大压力。由于我县能耗水平相对较低,节能空间十分有限。如水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行业,受固定资产投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环保措施的影响明显。在新一轮的宏观政策作用下,水泥行业的上游产业(能源,影响水泥的供给)、下游产业(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影响水泥的需求),以及对水泥行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金融业、交通运输业,都受到了显著的影响。特别年初多雨、原材料燃煤价格居高不下和产能过剩水泥低价竞争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水泥行业面临着严峻形势。二是企业创新意识仍有待提高。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对投资创新颇多顾虑,吃不准投资方向和市场前景,更多的仍然是看单生产,只顾眼前,产品低端化、低附加值现象难以一时改变,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三是产业配套水平不高。行业内部组织关系松散,龙头企业与为其产品配套的中小企业多数只有供货往来关系,很难从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以致配套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无法满足大企业的要求,产品配套本土化率不高,也易导致产业整体外迁。

四、下步工作打算

工信委作为全县工业战线的职能管理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极其常委会的支持下,全面打响“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战斗。

一是把主攻工业、决战园区作为主战略。推进工业化,优化工业布局和结构,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更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发展和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为建设全省工业经济强县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把“产业、企业、园区”作为主抓手。着力抓好主导产业,优先培植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在全县挑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过5亿元和有望过10亿元、50亿元、100的企业(100亿元以上如新金叶;50亿元以上如圣达威、华丰;10亿元以上的如、欧美意、锦裕),在资源、能源、资金、政策、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性倾斜支持,促进其做大做强;积极协助建设茶亭工业园。

三是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切入点。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依托现有优势,大力引进新能源材料、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把破解“融资难”作为着力点。协调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大幅度增加工业信贷投放,特别注重提高签约资金的履约率。

关于公债融资与总需求的关系,经过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在增支公债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承担公债发行,将增加社会总需求;如果商业银行承担公债发行,公债融资对总需求既有扩张性作用,也有抑制性作用。(2)在减税公债的情况下,因减税能使民间消费支出和民间投资支出都增加,故公债融资会刺激总需求。(3)在以新债还旧债的情况下,公债融资对总需求既有扩张性作用,也有抑制性作用。所以,总的来看,公债融资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到底是扩张性的还是抑制性的,不能从根本上确定。

但是,具体到我国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尽管公债融资与总需求的关系不是很规则的,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刺激了总需求增加。我们首先看一下表1列示的数字。从1981—1993年,社会总需求增年率的非加权平均值是19.07%,公债余额增长率的非加权平均值是32.90%。十余年来除个别年份外,公债余额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例如,1991—1993年公债余额增长率分别是15.19%、29.50%和28.02%,总需求增长率分别是16.0%、22.5%和31.9%。

表1公债融资规模与总需求(亿元,%)

年度社会总需求(亿元)总需求增长率(%)公债发行额(亿元)公债余额(亿元)公债余客增长率(%)

19814543.21—48.6648.66—

19825061.7011.443.8392.4990.07

19835633.2611.341.58134.0744.96

19846797.1720.742.53176.6031.72

19859150.0934.660.61219.1324.08

198610616.6216.062.51271.9124.09

198712315.5616.0117.16370.5736.28

198815435.0425.3188.77532.5343.71

198917181.6311.3223.91717.1234.66

199019210.3911.8196.99663.35-7.50

199122280.4016.0281.00764.0915.19

199227284.0822.5486.11989.4429.50

199335997.8831.9380.781266.7228.02

增长率非加权平均值19.0732.90

我们提出的我国公债融资对总需求有刺激作用论点的依据何在?

表2公债余额一收入比率国际比较

年度/国家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英国15个重债发展中国家中国

198161.057.045.137.236.454.58.71.12

198266.361.150.141.140.153.211.71.97

198371.966.956.144.241.453.412.62.58

198477.168.458.845.243.854.814.22.97

198584.069.064.648.345.453.314.93.26

198688.572.868.651.145.452.015.83.68

198792.775.568.851.647.549.615.94.57

198895.073.068.251.547.244.916.45.91

19897.62

19906.79

19917.24

19928.28

19939.31

说明:表中15个重债发展中国家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科特迪瓦、厄瓜多尔、墨西哥、摩洛哥、尼日利亚、秘鲁、菲律宾、乌拉圭、委内瑞拉和前南斯拉夫。

第二,80年代,我国公债的构成主体主要是居民个人,在公债利率高于同期储蓄利率特别是发行保值公债以来,数额在迅速提高的不征税的公债利息所得直接增加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我国对个人购买公债开始还本付息的1987一1991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增长率在15%左右,边际消费倾向在0.8左右。也就是说,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额中,大致有80%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可见,公债利息的偿付刺激了总需求增加。

表3政府购买性支出与新增公债收入(亿元,%)

年度购买支出公债收入偿还内债本息新增公债收入占支出比率

金额增长率金额增长率

19902925.9614.98196.99-12.02113.752.84

19913125.666.83281.0042.65156.693.98

19923563.0413.99486.1173.99342.424.03

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行的公债基本上属于减税公债。自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尽管改革的形式与内容不尽相同,但以减税让利开道,不断扩大企业利润是共性。就是1994年实行新税制之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状况依然如初,同样是以企业留用资金量的增加和上缴国家财政量的减少为代价。从国有企业的留利额来看(见表4),1978年只有27.5亿元,1991年增加到555.4亿元(198年高达700.6亿元),13年间年均递增33.5%。从国有企业的留利率来看,1978年只有3.7%,1991年提高到65.3%(1990年曾达到86.7%),13年中年均递增34.5%。

在减税让利的改革中,除了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调整,支出规模相对缩小之外,政府收入结构发行了变化:(1)各项税收收入和企业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以前的95%以上下降到90年代初的85%左右,充分体现了减税让利政策的实施结果。(2)中央政府开始发行公债,公债余额以年均33%的速度递增,以公债收入弥补部分收入不足。(3)中央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即以硬赤字融资。

表4国有企业留利水平与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亿元,%)

项目/年度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1

留利率27.5144.0216.1355.7489.3700.6539.8555.4

投资额3.721.534.245.149.655.686.765.3

投资增长率668.7745.9845.31185.11978.52762.72918.6—

—6.726.624.617.720.215.1—

各项税收和企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率

97.3492.7988.6681.5194.3692.9187.5584.88

因此,我们可以说,我们走的是一条以公债的连年发行来支撑财政上的减税让利的改革道路。

二、改进我国现行公债管理的两点建议

从调节总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公债管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公债种类结构不合理;二是公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尚未运行。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难以运用公债管理政策调控总需求。

首先,我国目前的公债种类非常单一,不能进行公债种类的最适搭配,更谈不上实现公债管理政策目标。

1985年以前我国发行的国库券实际上是长期公债,1985年开始发行的国库券,虽然到1988年期限已缩短为3年,但仍然属于中期公债。也就是说,1985年以前,中短期公债是空白;1985年以后,长、短期公债是空白。可是,在理论上,发行短期公债(国库券)有利于刺激总需求;相反,发行中长期公债,则有利于抑制总需求。从我国公债融资实践来看,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债管理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个有效手段。80年代初,我国经济不很景气,这时发行的长期公债(国库券)从公债利息最小化目标来看是合理的,但从刺激总需求,实现供求平衡来看,这种公债发行不尽合理。从1985—1988年,我国的经济运行处于繁荣时期,而就在1985年,公债期限缩短到3年,从公债利息最小化目标来看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公债期限缩短,公债的总需求效应增大,这无异于对本来已经过旺的总需求火上浇油。到了1989—1990年,我国的经济运行处于萧条时期,从利息最小化目标来说应当增加长期公债的发行,但从经济稳定目标来说应增加短期公债。遗憾的是,这两年的国库券期限依然是3年,并未缩短。

我们认为,我国今后国债期限的选择应趋于多元化,应兼有长期、中期和短期国债,长期国债期限在5年以上,中期国债期限在1—5年,而短期国债(国库券)期限在1年以下。从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若恢复经济正常运行是主要矛盾,就应适当增加短期公债(国库券)发行,减少长期公债;在经济繁荣时期,若经济政策目标是相同的,则要采取同上述相反的公债管理政策。从公债资金的用途来看,不同期限的国债应适应不同的资金需要。长期国债用于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中期国债用于满足一般性的建设资金需要,而短期国债(国库券)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其次,我国目前公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尚未运行,使得我们难以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总需求。

中央银行管理货币数量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在公开市场买卖承兑票据和政府证券,尤其是以政府证券的买卖为主。就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对银行准备金的影响来看,当需要刺激总需求时,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买入公债,以增加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反之,当需要抑制总需求时,中央银行可在公开市场卖出公债,以减少货币供给量。这种公开市场活动因买卖对象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1)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公债,卖出者是商业银行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虽然没有变化,但它的准备金便等额增加了。商业银行就可利用这部分超额准备金从事信贷扩张。(2)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出售公债,购买者是商业银行时,其直接效果恰好与上述情形相反,结果,银行信贷势必收缩。(3)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公债,卖出者是一般公众时,其直接效果是使公众的货币供给量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同时都以中央银行购买的公债数量增加,从而诱发信用膨胀和货币供给量增加。(4)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出售公债,购买者是一般公众时,其直接效果恰好与上述情形相反,结果,银行信用势必紧缩。

【关键词】日本中国房地产泡沫启示

第1章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和过热的成因

1.1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

1.2中国房地产过热的成因分析

理论界对中国是否发生房地产泡沫的问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止。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和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化发展的倾向,并有演化成泡沫经济的可能。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易宪容称:“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已经越吹越大,房地产降温刻不容缓。”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巴曙松则持乐观态度,认为: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看,我们充其量只能说,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周期波动的考验。原来扩张阶段形成的许多经营惯性有待调整,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很大的现实是没人能够否认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仍在争论之中,但是房地产市场过热却已是定论。

房地产热引发的原因归结如下:

1、人民币升值。从日本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方面来分析,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情况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经济环境极其相似,进入21世纪,中国也开始面对欧美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强大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由于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制造业发展迅猛,经济结构偏向出口型,使中国一直以来处于对外贸易顺差,形成了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导致欧美诸国的强烈不满,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并且逐步升级,对人民币形成了巨大的升值压力。自2003年至今,人民币汇率从美元兑人民币8.0∶1,上升到目前的6.2024:1(2015年6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许多资本以国际游资的方式进入房地产市场。另外,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沿海的出口制造业受到重创,国内的大量闲置资本也选择进入股市和房市。

2、城市化进程与房市预期。中国目前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化水平在以每年1%~2%的速率增长。据联合国在2010年3月25日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测到2025年将达到59%。在城市化进程中将会有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化建设,将对地价和房价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的企业和居民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了这样的刚性预期:土地属于稀缺且不可再生资源,在这个加速城市化的阶段,土地价格只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越来越高,而不会降低。

以上列举的中国的一些特殊制度和文化,如果不加以限制和引导,必然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中国应尽早改善现有的土地出让制度、加强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以及引导消费者的合理住房观念,使房地产市场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第2章日本房地产泡沫对中国的启示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给日本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反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元升值等原因造成的流动性过剩使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宽松的银行信贷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泡沫化;政府过于剧烈的宏观调控政策打破了房地产泡沫,造成房地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长期低迷。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与日本的情况惊人相似。因此,借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经验教训,可以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有益的启示。

2.1预防过度投机

2.2预防银行信贷非理性扩张

2.3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监控和管理

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改变,往往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包括国家税收、劳动就业、居民收入、金融环境、企业利润等等。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制定合适的政策,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的首要措施。房地产兼有资产和消费品两重性,正因为如此,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十分活跃,容易产生房地产泡沫时,就必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房地产建设的投资管理,根据收入的水平来确定投资规模,使房地产的产与销基本适应,不至于过多积压;其次,要加强房地产二级市场的管理,防止过分炒高楼市,使房地产泡沫剧增;最后,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大力发展安居型房地产,同时应加强市场统计和预测工作,从而使房地产行业成为不含泡沫的实实在在的主导产业。

2.4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政府应当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要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要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切实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出现由结构性过剩引发的泡沫。要严格惩处各类违规行为,严厉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非法圈地、占地行为,避免为获取临时和短期的土地收益而擅自占用和交易土地,对凡是超过规定期限没有进行开发的土地,政府应立即收回。全面清理土地市场,坚决打击开发商的圈地和炒地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土地批租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2.5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

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的管理,加快落实住房补贴,提高职工购房的支付能力。合理确定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对低收入人群以廉租房形式解决其居住问题.

2.6必要时征收物业税

通过征收物业税,加重购房者的经济负担,让人们不敢轻易购房。同时,房子越多上税越多,在增加国家税收,补贴穷人的同时,抑制人们购买住房等待升值的投机心里。在日本父母把住房转赠给子女时,也要收取大概50%左右的遗产税,这也让人们不敢轻易买房投机炒作。

第3章结语

在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泡沫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尽管学术界对近期中国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但是作者认为无论房地产泡沫存在与否,对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将来有可能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地治理和防范总是有意义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是惨痛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给日本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其长期陷入萧条。中国应该好好吸取日本的经验,充分研究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机理,真正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保证中国房地产业在未来能够实现健康有序的平稳增长。

参考书目:

郎芳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周期及宏观政策,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汇编,2007年11月24日

郭荣欣李金凤,日本房地产泡沫与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刘彩亮,论比较优势的拓展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李林张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与政府监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

包宗华,自有住房率高低的争论,中国房地产,2012(11)

杨红旭,镜鉴日本教训防治房地产泡沫,中国房地产,2008(11)

汤景林,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策略研究,改革与开放,2010(14)

入壁

利润负增长已成常态,地方国企在壁垒中煎熬

尽管已进入夏季,但对于地方国企而言,四面还是严冬的肃杀。营利水平低、利润负增长,已成为地方国企头上的两把尖刀。

多地拉响警报

2013年1~5月,地方国企累计实现利润2221.4亿元,背后却对应着近39万亿元资产。也就是说,每万元资产盈利仅为57元,远不及1万元3个月定期存款的利息(71.25元)。

更糟糕的是,告别2011年的一路高歌,2012年以来,地方国企利润负增长已成常态。截至今年5月,这一态势已经持续了17个月。

2012年1~12月,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914.2亿元,同比上年下降15.8%。进入2013年,这一趋势仍未得到扭转。尽管诸如浙江、北京、福建、辽宁、广西等一些省份的地方国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整体来看,1~5月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0.6%。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受灾”严重地方的寒气。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提供的1~2月全国地方监管企业财务状况资料,全国941家省级监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9.9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甘肃省属监管企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利润总额降幅比全国高53.7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32位。

来自甘肃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汇编的27户省属监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1亿元,同比下降64.07%(主要是产品价格下跌导致盈利大户金川、酒钢、华煤和白银公司利润大幅下跌)。

分行业看,冶金有色行业,企业效益下滑明显,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1.91%,代表企业有酒钢集团(同比下降88.66%)、金川公司(同比下降76.50%)和白银公司(同比下降49.70%)。煤炭行业,煤炭产量和销量增长,价格下降,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52%,代表企业有华煤集团。亏损较多的企业(共7户)集中在建材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具体为祁连山建材公司亏损9104万元、兰石集团亏损5831万元、兰电公司亏损2316万元。

甘肃之外,还有一些省份饱受利润负增长困扰。黑龙江省市两级国资委出资企业1月份利润总额为-2亿元,同比减少36.4%。其中,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利润总额为-2.2亿元,同比增亏18.6%。安徽省属企业1~5月份实现利润总额68.9亿元,同比下降12.9%。天津市区县属国有企业1~3月份实现利润总额-2.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增亏4.5亿元。山西省前四个月全省工业实现利润149.8亿元,同比下降53%,亏损面达到42.8%,工业经济运行十分艰难。

企业日子难熬

总体看,地方国企多为钢铁、有色、煤炭、建材、建筑施工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因此,分行业看,地方国企的困顿境况更为明显。

首先看钢铁。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国有钢铁企业快撑不下去了,但是仍在咬牙坚持亏本生产。长此下去,国有钢铁企业多年积攒的老本也将彻底赔光。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86家会员企业基本上没有利润。这86家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这也说明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基本上是来自中小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

其次看煤炭,煤炭企业的黄金十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从富得流油到日子难捱,地方煤炭企业的境遇可谓天上地下。在A股上市的39家煤炭上市公司的2012年年报显示,去年业绩下滑的煤企占了八成。数据显示,太原煤气化公司2012年净利润亏损3.52亿元,而该公司上一年同期净利润为2.07亿元。在十几家净利润下滑的公司中,河南神火股份净利润同比降幅最大,为82.48%。利润下滑30%以上的还有兖州煤业(同比下降35.34%),潞安环能(同比下滑33%)和西山煤电(同比下降35.7%)。

山西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由于煤炭市场需求不足,煤价持续下跌,2013年一季度,山西省属五大煤业集团中,同煤集团、晋煤集团以及山西焦煤集团下属西山煤电、汾西矿业和霍州煤电集团已跌入净亏损区间,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利润同比大幅下跌。平庄能源201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预计当期实现净利润5800万元~68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5%~70%。兖矿集团一季度亏损5.62亿元,比考核计划减盈7.97亿元,同比减盈21.26亿元;净利润为55.84亿元,比2011年下跌了35.4%。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些中小煤矿和企业今年生存得非常困难,基本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的状态。由于利润大幅度下滑,新一轮降薪潮已经在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资源大省的煤炭企业蔓延。据《国企》记者了解,现在山东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精简人员了。机关人员下到基层,基层裁减一些临时工和辅助工种的人员,减员提效。

兖矿开始节衣缩食。5月底开始,兖矿领导班子带头降低基本薪酬的50%,分公司领导基薪降低30%,基层单位领导降薪20%,一线职工也被取消所有奖金。同时,兖矿集团第二季度将清退非在册用工1200人,同时规定地面岗位劳务分包人员5月底之前进行考核,清退比例不低于30%,劳动合同到期后全部清退。

与降薪减员相对应的是开始处理亏损资产。山东能源集团淄博矿业集团下属企业山东淄博光正铝盐化工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剥离出淄博矿业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也宣布将同煤集团公司化工厂净资产4361万元全部转让或大部分转让,同煤集团国有资本全部退出。

再次看电解铝。电解铝是多年的老过剩,十年调控基本上是“空调”。

在行业中一直稳居“第一把交椅”的河南,在2012年电解铝发展中遭遇了黄金10年发展之后的严峻考验。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内12家规模以上电解铝企业无一盈利,3家企业关张停业,剩下9家亏损高企。

最后看交通。交通行业企业正迅速成为冉冉升起的亏损之星。

2012年年底开始,全国各地再掀地铁建设热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包叙定透露,迄今为止,全国获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城市已达36个,运营总里程约6000公里,其中17个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总计达2100公里。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所需资金巨大,所以借贷和融资凶猛成为它们的共同特征。凶猛的背后,却是大多数运营公司的亏损。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2012年,其净利润亏损43.7亿元。

“投资冲动和债务风险之间的矛盾正在愈演愈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地方国有企业承担的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及机场等指令性项目,绝大多数投资巨大且回报期长,加上资本金普遍不到位,大部分处于亏损,企业只能采取“以贷还贷”、“以贷付息”的方式投入项目建设,财务风险正在不断加剧。

他举例指出,目前广东交通集团投资管理的高速公路营运项目近一半处于亏损状态,而新建项目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经济效益差。预计广东交通集团2014年和2015年的亏损额高达24.44亿元和23.4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仅仅是地方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投资热潮和债务矛盾的一个缩影。

…………

产能过剩严重

这些利润下滑或亏损企业所在的行业和财政部的判断不谋而合。财政部《2013年1~5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的行业为交通行业、有色行业、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建材行业等。

在专家学者看来,这些行业恰好是前几年大干快上的行业。这些行业在推动GDP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烂摊子——产能过剩,以及因产能过剩导致的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中国现在诸多领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比如钢铁是接近10亿吨的生产能力,2012年生产7亿吨,过剩3亿吨,全年钢铁行业亏损289亿元。电解铝全国生产能力2700万吨,去年仅仅生产2000万吨,产能闲置700万吨,93%的电解铝企业亏损。2009年水泥过剩约3亿吨,但到今天,已过剩8亿吨。不但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就是新兴产业也存在过剩的问题。比如风力发电,现在全国风力发电设备闲置40%。2010年风力设备行业毛利率30%,2011年降到10%,2012年已经是全线亏损。

与产能过剩相对应的,必然是产品积压、价格下跌、需求不振、亏损严重、浪费惊人。以甘肃省属企业为例,一季度,企业产成品库存达到355.27亿元,同比增长49.20%。企业面临保增长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这两点判断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在《国企》记者采访中,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均无一例外地提到这两点。

姚景源认为,化解产能过剩显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但是,要化解产能就必然损失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现在恰恰面临的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局势。

面壁

利润大幅下降,地方国企到底怎么了?

是只有地方国企利润负增长,还是所有企业都如此?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比上年仅增长5.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163亿元,比上年下降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2688亿元,比上年下降4.1%。而集体企业实现利润819亿元,比上年增长7.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7.2%;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8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纵观全年数据,仅国企和外资两类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

2013年1~5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763.9亿元,同比仅增长3.3%。

而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央企的利润并未下降。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央实现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7%。根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2013年1~5月,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619.6亿元,同比增长13.8%。看来,是地方国企拖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后腿。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地方国企整体上的利润大幅下滑呢?

尽管地方国企所属行业众多,企业数量相当可观,我们还是尽可能梳理和归纳出影响地方国企利润下滑的几大因素,以期对地方国企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外部环境恶化与需求不足

春景百花争相艳,寒冬腊梅独自香。较为不利的外部环境必然对市场主体——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当然,企业个体的差异也会影响其最终表现。

2011年是几年来地方国企利润最好的年份,当年全年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5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但转入2012年后,由于宏观经济放缓,地方国企一直没有甩掉累计利润负增长的帽子。

“地方国企显然受到了大的经济环境影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经济不好导致全球资源价格大幅回落,直接影响到国内一些资源性行业的收益。

业内人士表示,宏观经济低位运行,市场对物流等交通运输的需求下降,导致交通行业利润下降。一些地方出现越来越多的重化工产业,受经济波动周期影响大,一旦宏观经济下行,产能就难以释放,从而导致价量齐跌等一系列连锁损失。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数据显示,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6%,仍处在下降通道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反映出工业原材料需求不振,对企业影响较大。

“不过,我们要正确对待外部环境因素。”天强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祝波善向《国企》记者坦言,一些企业比如贵州茅台和山西的煤炭企业,利润的好坏与企业自身的关系不大,相反与外部环境关系密切。业绩好的时候,企业往往不说外部环境好,只在企业自身找原因。其实不是企业管理得有多好,或者国企有多伟大。而业绩差的时候,又往往只强调外部环境,不说自身因素。

尽管不少人认可经济不景气因素确实是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这绝非决定因素。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告诉《国企》记者:“宏观经济形势对地方国企利润下滑构成的影响不太大。中国经济增速怎么着也在7%以上,足以推动企业发展。很多人以为,只有经济增速10%以上,国企才能盈利,这并不客观。”

产能过剩与政府依赖

“所在行业因产能过剩而亏损是造成地方国企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这一判断在《国企》记者的采访中,几乎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

亏损比较严重的行业都是产能过剩的行业,例如钢铁、煤炭等。结合企业实际,甘肃省国资委认为,受制于产品价格下跌、原料及运费成本上涨等因素,几大盈利大户(均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利润额大幅下降造成省属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大幅下滑。分析人士指出,近两年地方国企为做大做强,在基础工业和资源行业实施了很多并购重组,一些重组后的大企业对于省属企业整体利润影响是倍增的,往往单个企业经营受阻就会带动全省国企利润大幅波动。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在接受《国企》记者采访时指出,2012年初以来,煤炭等行业不景气现象已经十分明显,必然拖累整体地方国企业绩。具体来说,有色行业、煤炭行业、化工行业是传统的产能过剩行业,经济效益本来不好,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形势下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情况下,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建材行业则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连,受政策调控、市场预期等多方因素影响,楼市风险增加,大气候使然导致行业上下游不景气,形成过剩产能。

不过,即便企业利润下滑,企业收入却没有减少,缴税也没有同步减少。对国企利润影响较大的资源性行业都有较重的产品税,因此产能不收缩,企业的税负就得不到缓解。

既然产能过剩是老问题,那么,为什么产能过剩在地方国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呢?

地方政府的集中投资冲动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不科学的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增收压力,从而有了强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对于吸引工业投资发展经济具有天然的冲动。同时,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性制度软约束也助长了他们扩大经济规模的短期行为。一些地方政府可能运用非市场化手段刻意降低部分产业的进入门槛,人为阻止地方企业破产淘汰,阻碍部分工业行业落后产能的退出,从而形成过剩产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国企往往身不由己。主要领导由地方政府任命,就决定了地方国企必然跟随地方政府追求GDP、税收、财政收入以及保障就业的目标导向。非市场化的职业管理者选拔机制,自然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财务费用高企与发展粗放

发展粗放,在一些地方国企的身上突出表现为投资依赖症。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也加剧了这种依赖。

工信部官员认为,地方政府对投资项目土地的大包大揽、无节制的税收优惠,助长了一些企业不思后果的发展模式。在GDP优先的导向下,一遇到宏观经济上的风吹草动,地方政府就把加大投资当成了救命稻草,行政审批大笔一挥,项目又上马了。

经济上升阶段,地方国企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取得高额收益无可非议。但在经济增速下滑时,或者政策导向出现偏差时,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地方国企更容易陷入经营困境。“地方国企和地方政府的紧密关系(甚至被认为政企不分),还使得一些地方国企产生了依赖症。在过去八年,地方国企比较能适应投资拉动模式,投资也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一旦形势有变,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就遭遇了困境。”祝波善表示。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国企的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政府的行政帮扶,比如地方融资平台的支持,土地财政带来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地方主导的投资项目等。但现在这些“靠山”本身都面临危机了。据统计,3.49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将在未来三年内到期,近期监管层已在多个场合表露出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担忧。伴随着扶持力度的减弱,一些地方国企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举例来说,由于去年以来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对地方投资依赖较大的基建行业受到了明显影响。

《国企》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包括广东、江苏、山西、河南、陕西在内的多个省份对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投资热情很高。2013年起,江苏交通控股公司、河南交通投资集团、陕西高速公路建设集团等9家交通与基础设施行业的地方集团就进入了密集的融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仅上述发行的中期票据就达到了116亿元之多。与此同时,江西高速公路投资集团等今年以来还密集发行了47.5亿元的短期融资券,显示出地方政府在高速公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上对资金的极度渴求。

在资本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各地都只能通过疯狂举债来进行这些项目投资。业内人士指出,因为公路和铁路轨道交通建设是适度超前的投资,具有公益性,不仅资金投入量大且建设周期长,相比较其他项目而言,回报周期长且回报率低,大部分是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贷款和发债等方式进行融资,但是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各地企业的偿债和付息压力也随之而来。

从财政部数据可以看出,地方国企利润同比负增长与央企出现明显反差的原因在于地方国企财务费用高企。数据显示,前四个月,地方国企财务费用同比上涨15.4%,而央企同期仅上涨7.6%。

财务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比如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银行贷款和企业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等。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看,地方国企相较于央企在还贷方面存在较大压力。财务费用走高是导致其利润下降的重要因素,意味着更多的营业毛利被用到了还本付息上。

“发展粗放,还表现在我们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结构调整没有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文宗瑜表示,属于过剩行业的国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过硬、附加值不高,必然在国内没需求,在国外过剩。比如电子材料,国外基本上是可降解、可重复使用,而我们生产的多是一次性制品,还造成环境污染。还有煤炭,现在讲究清洁化,脱硫脱硝在国外已是基本要求。而我们只是把煤挖出来就行了。所以,企业只能是被动生存,并且效率低、效益差,亏损严重。

转型艰难与行业布局不合理

与基础设施以及原材料能源有关的企业,在四万亿元的刺激下飞速发展。“问题是过去很容易被消化掉,现在停滞了。地方国企的转型迫在眉睫。”祝波善表示。

在一些企业界人士看来,现在地方国企正承受着经济换档期带来的阵痛。从亏损行业可以看出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掉头:破坏环境的行业如今受到了很大的压制,房地产市场的接连调控也使得这些行业业绩表现较弱。

更重要的是,与其他企业不同,地方国企承担了地方发展重任,也是地方投资的直接推手。郭凡礼坦言,地方国企往往身兼多职,稳定就业、纳税大户、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地方标兵等等,均加重了地方国企负担。

“产业结构不合理之外,地方国企资产结构同样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例如,非正式员工的劳动成本上涨也影响了地方国企的收益。”文宗瑜表示。

有不愿具名的企业界人士表示,地方国企面临的运行困境和许多地区产业转型艰难不无关系。之所以转型困难,一是过于依赖地方政府的投资和产业政策支持,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极力服务于地方的GDP冲动,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三是一些地方国企只想着依靠当地的垄断和资源优势生存发展,地方国企自身不够强大,难以或者说不愿意在市场中搏击。

此外,部分地方国企根本无所谓转型,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寄生在地方产业或者企业身上,代行部分政府职能,靠收费生存。这部分企业,或者随着政府职能理顺而消失,或者因为产业下滑而黯淡。

体制机制问题与管理粗放

对地方国企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管理粗放的批评,一直都存在,并且从未削弱。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曾指出,当前国有钢铁企业普遍存在四大怪病:一是产量能增不能减;二是生产线能开不能关;三是工资能涨不能降;四是人员能进不能出。在他看来,钢铁国企竞争力基础不错,在装备上有优势,管理也比较规范化,产品质量、员工素质、研发水平整体也比较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机制问题。

文宗瑜也坦言,地方国企往往不按市场决策,亏损也要坚持。“要是非国企,或者早关门或者根据市场行情决定生产情况。总之,不会做亏本买卖。”

在一些企业界人士看来,国企之所以赔钱继续经营,主要是有政府支持,赔的是国家的钱。一些地方政府给予亏损国企连年财政补贴,要GDP和税收,不愿工人下岗失业,加上国有企业本身的体制机制问题,所以出现了四大怪病缠身的现象。据知情人士透露,有的企业实际已经资不抵债,再坚持亏本生产,将形成越来越大的黑洞。

对于企业来说,虽然明知目前产能过剩,但一旦新项目投产或者新产能上马往往很难关停。在一些企业负责人眼里,尽管越卖越亏,但若关停,以往投资项目所积累的利息费用是不会停的。国企又不能像私营企业一样遣散员工,生产线一关一开本来就有生产成本,还不算销售渠道的重新投入,所以咬牙生产会比关停损失更小。

文宗瑜表示,体制机制之外,管理粗放严重影响了国企发展的后劲。“粗放式管理在高增长时被掩盖了,经济下行时就显现出来了。这是老问题了。”

祝波善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地方国企内部治理约束没有得到及时改善。与央企相比,地方国企约束力不及央企。国务院国资委一直致力于央企管理提升,规范央企的内部治理机制。而地方国企更强调地方发展责任,内部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

“外部环境不给力,管理上做得好,利润会好一点,或者有效止损。”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安林在接受《国企》记者采访时指出,管理提升不是口号,现在很多地方国企管理上粗放、低级,甚至还在吃大锅饭。尽管有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但那只是工具性的东西。即使国企进入了世界500强,在管理上差距很大,可以改善的东西太多。

“这么多年来,管理没有随着改革深入做配套改革。企业已经从工厂制进化到公司制然后到集团公司制,但我们的管理还停留在工厂制层面上。在经济形势苛刻、需求不给力的情况下,内功就看出来了。我们讲开源节流,当市场不给力开源困难的时候,节流就非常重要。节得越多,利润越多。”安林说。

破壁

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地方国企到了必须破除增长壁垒的时候了

尽管未来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企稳、市场有效需求增加,主要产品价格将回升,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情况也将逐步有所改善。但是,我们不能完全靠天吃饭。长此以往,企业必然缺乏主动性,还不如做回计划经济时代的车间安全。因此,地方国企必须破解利润负增长的难题。

渡难关各出奇招

如何破解增长难题,地方国资委的救火行动已经展开。据悉,一些省国资委已经在策划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重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工作。

安徽省国资委下发了《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合作发展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销衔接和产业协作,促进煤炭、钢材、建材、汽车等大宗产品销售提出明确要求,以求推动省属企业合作发展。这一举措被媒体解读为国资委要求省属企业“互相购买产品”以拉升业绩,被认为是行政干预阻碍了公平竞争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属于典型的地方保护,因此遭到了多方质疑。“其实,地方政府此举有其合理性,是希望在系统内用一些办法来控制需求。这种方式短期内收效较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专家对《国企》记者说。

除了国资委的指导和要求外,更为关键的是企业也在咬牙渡过难关,挖潜、降本、增效成为主题词。唐钢有关负责人告诉《国企》记者,1~5月,钢铁产业形势仍然不好。但是,同样的市场行情背景下,各家企业的表现并不一致。今年1至5月,唐钢总体挖潜增效顺利,预计全年挖潜56亿元的目标可顺利实现。唐钢生产销售均在按照预定节奏进行,利润空间虽然不大,但仍有部分利润。

减产能不容回避

尽管适度的产能过剩是行业成熟的特征,有利于产业竞争,然而过度的产能过剩不仅给地方国企本身带来困境,而且影响了资源配置,造成了极大浪费。因为,产能过剩是资源错配的结果,是消费与产品货不对板的后果。

对于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要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支持调整过剩产能,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地方国企、央企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央有关政策,一方面开展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通过工厂迁移和资金转向等方式向国外转移过剩产能,毕竟中国的产品在非洲等地还是很受欢迎的。

“是要盘活存量,而不是新上项目。”文宗瑜呼吁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鼓励兼并重组甚至停产、清算、关闭。“目前整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因此,要坚决大力推进兼并重组。比如说,连年亏损的国有钢铁企业,不具备竞争力的生产线,特别是物流成本过高的钢铁厂,该关闭的应该果断关闭。”

“产能过剩的现状如果不能靠国企自身改革调整,长期持续下去,未来整个行业就完了。”刘海民强调,国有钢铁企业之所以连年亏损还坚持生产,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盲目决策,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创建多种力量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总之,要通过改革调整,推进兼并重组,该削减产量的削减产量,该关闭的关闭,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干部能上能下。如此一来,国有钢铁企业才能好起来。”

不过,产能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地方国企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的改善,前路仍然漫漫。为尽快消除企业退出障碍,业内专家建议,国家建立过剩产能退出补偿机制。通过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给予过剩行业产能退出支持和补偿,或仿照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对退出市场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强管理机不可失

在祝波善看来,地方国企当前的状况是由于过去产能扩张基本落在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内部管理提升还不足以抵消过去几年大规模扩张和重组所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反映了企业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产能升级不到位。然而,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能倒逼企业改革。和央企过冬一样,地方国企也到了切实进行管理提升的时候了。

安林向记者坦言,地方国企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对此要不断检讨。“危机面前更是练内功、防范风险的关键时期。经济形势不明朗时期,决策上,要突出民主、科学、多元化决策,防止一言堂;内控上,要加强公司集团管控能力,加强成本控制能力;用人上,要选择会管理、懂企业、能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性、发挥个人潜能的能人担任领导职务;管理方式上,要强调精细化管理,内耗降低了,成本自然也降低了;后续发展上,要塑造有动力挖潜创新,积极寻求突破的企业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郭凡礼则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国企虽有政策、政府背景等方面的优势,但依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化管理、业绩考核等是提高国企效率的关键。“但是,改善地方国企利润负增长的现状,不能只看到企业当前遇到的困难,还应该与地方经济结构、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相匹配,而不是跟风跟形势。在大方向对的前提下,要完善企业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切实有效、符合自身风格的企业文化,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良性成长。”

推转型“壮士断腕”

目前,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拟订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已经基本成型,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国企改革和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让国企在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地方国企如何突围利润增长困境?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地方国企不应受制于地方财政增长需求,应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充分认识形势,把当前经济调整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采取主动有效的措施,停止高消耗和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项目。

郭凡礼则坦言,尽管转型很重要,但也不是说所有地方国企都要转型,应该分析企业在产业所处阶段而定。资源型企业或许面临转型的压力,需要在技术、环保等方面有所作为。更为关键的是要让产业升级的力量来自企业的内在动力,要利用地方国企发展特色产业,否则同质化竞争将影响企业发展。

企业自身的转型意义重大,企业考核指挥棒的转型更是意义非凡。

“不是利润第一。为推动地方国企的科学发展、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地方国有企业出资人要考虑怎么把工作做细,把旗下监管的地方国企考核体系设计得符合企业使命和存在价值。”安林对《国企》记者表示,对地方国企的考核同样需要转型升级。国企重不重利润或经济贡献,要看使命。企业使命不同,考核指标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企一策。承担公益任务的地铁和竞争领域的制造企业肯定不能一起考核。尽管已经取得很大进步,现在的考核还很粗放。这既和体制有关,也和能力有关。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则认为,利润不是国企的唯一考核指标。“如果有些国企亏损,能换来行业进步和消费者利益改善,对于这些国企我们是致敬的。投资者不必过分夸大国企亏损。国企成立的初衷,就是干一些脏活累活重活,民企不想干的,想干干不了的,或者干不好的。我们不能简单纠结于他们亏损与盈利。只要内部管理效率在提升,由行业不景气引发的亏损绝对没有问题。”

谋改革“顶层设计”

从表面上看,地方国企似乎已经成了地方政府的一个沉重包袱。但深入分析,地方国企在解决地方就业、维持地方经济稳定以及推动地方政府政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形成了利益共生关系。“地方国企,很大毛病是政企不分。”祝波善表示,首先要改革和转型。不这样,难以从根本上转变。简单谈练内功没有多大用处。

然而,有专家对《国企》记者表示,地方政府本身并没有改革的动力,地方国企要想真正摆脱当前困境就必然要动大手术,因此只能通过顶层设计来进行层层监管。

因此,今后首先应对地方国企明确具体的改革和发展政策,出台规范和促进其改革发展的意见。“比如说确定哪些领域必须由国资控股,在控制的基础上再解决效率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表示,根据地方国企的经营状况,要从整个国有资产监管的战略层面去调整规划,比如应该在哪些行业发展、怎么发展。只有先通过大的思路框架进行调整,然后才能在战术层面去实现盈利增长。

THE END
1.省一笔!今年换这些,有补贴→陇企通 | 【国务院】“六稳”“六保”线索征集 | 【国家政务服务】政务服务投诉(微信端) | 【国家政务服务】政务服务投诉(支付宝端) 相关站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甘肃省人民政府 省政府政务大厅 相关客户端 甘快办APP 甘快办支付宝小程序 甘快办微信小程序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甘肃省https://zwfw.gansu.gov.cn/liangdang/zczx/tzgg/art/2025/art_0d790b6cfc764bb4b17e3b5313151e8c.html
2.省一笔!今年换这些,有补贴→省一笔!今年换这些,有补贴→ 和美神峪 2025年01月15日 19:03 甘肃 来源:中国政府网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ODM1NDkwMw==&mid=2247522317&idx=4&sn=30f2ccb844132fb250b6d2fbca276cc2&chksm=e8cf09f764113ff0e06696c32bb9f5849939cc2c6673a20c93d572d18f0df312231d165bc9af&scene=27
3.华哥读报美俄有望达成重大协议?受灾群众达6.15万名!拜登呼吁不要在正在举办的CES 2025上,三星宣布,其家庭智能机器人Ballie将于2025年正式量产交付。 27. 手机加入国补,苹果、华为、小米等品牌补贴即将上线 针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国家给予15%补贴,目前苹果、华为、小米、vivo、荣耀、OPPO、一加、三星、iQOO、联想等品牌正在筹备上线天猫国补中。 http://hg.52hrtt.com/fr/n/w/info/F1735181508440
4.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33期(总期33期)在线培训课程据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青年课题组近日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汇率弹性,更加注重预期引导和与市场沟通,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一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作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59.html
5.新江苏辟谣一周报告:安徽巢湖打捞出战斗机?甘肃一火车撞上修路工人致1、国家发改委声明:没有“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相关机构 据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发改委24日发布声明称,近期,一些自称为“国家补短板强弱项领导小组”等不明组织和个人,假借县城建设等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甚至组织线上会议宣扬相关行骗言论,如“能够帮助每个市县获得10—100亿元政府补贴资金”“作为特例http://jsnews.jschina.com.cn/piyao/qwfb/202305/t20230530_3223360.shtml
6.每日热点0201Sesn2调控线粒体吞噬的机制为腰椎间盘退变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 舆情信息 《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近日发布—— 这项标准为老年人生活能力“打分” 河南周口:用好中医药抗疫有良方 科学家揭示光照影响血糖代谢机制 孕妇进补应警惕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26741
7.聊医管理内参试发行版第三期在支付方面,强化社保卡的银行账户功能,拓展社保卡线上支付医疗费用结算模式。全面支持社保卡线上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等结算模式。 (来源:金羊网) 河南16个卫生项目获中央投资补助1.55亿元 7月12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国家卫生领域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河南省,河南省16个卫生项目共获得1.55亿元中央投资资金https://lib.lchospital.cn/qitafuwu/liaoyineican-guanlilei/2017nian/2018-07-01/716.html
8.林业十年:造林绿化十年成果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林业的新地位、新使命、新任务,并要求建立森林抚育补贴制度、开展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认真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于2009年底启动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补贴对象是除天保工程区禁伐区以外的国有林,以及集体和个人所有的重点生态公益林中的人工林的抚育经营,补贴标http://www.isenlin.cn/sf_94B7015BCDED46ACBBEB0927D3F3A743_209_13704352605.html
9.户户通水泥路国家补贴政策是什么1.当前户户通水泥路这一项措施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中都有提及,但是具体实施规划和补贴政策建议你到当地的交通部门去了解清楚,全国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户户通水泥路一般是修村里的主干道,是由国家补贴,但是如果想修门前小路,可能就要自己集资。3.当然村民之间集资还要经过村民会议通过才可以,不可以村干部私自https://mip.64365.com/ask/16215790.aspx
10.风力发电项目可研报告(精选6篇)风能是当前技术和经济上最具商业化规模开发条件的新能源,同时随着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程度的提高,风力成本还可大幅度下降,有专家预测本世纪内可下降40%,而火电与核电成本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或几乎没有。 在当前我国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的态势下,开发风力风电可以优化调整电力结构,是极富生命力的。因为一般从秋末至暮春是盛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r0i03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