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增殖

某一特定水域的群体结构,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由初级生产到渔业资源生产的能量转换效率,有必要合理引进(移植)新的经济生物以至重要的饵料种群,以提高水域生产力与渔业资源水平,促进增殖—捕捞渔业的发展。发展概况近30年来许多渔业先进国家的放流增殖和移植驯化工作获得了长足进展。日本、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单是大麻哈鱼等几种洄游性鱼类每年放流的种苗就达30亿尾,随着放流技术的改进,最高回捕率已近20%。

用人工孵化放流苗种方法直接增加自然水域中生物种群的数量或移入新的种群。这是恢复提高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渔业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通常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尤其是过度捕捞、水体污染、拦河筑坝、江河阻隔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当这种影响超过其自身调节能力时,资源量就要下降,甚至导致资源衰退和枯竭,这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其补充量,恢复并保持渔业资源于最佳状态。此外,为了改善某一特定水域的群体结构,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由初级生产到渔业资源生产的能量转换效率,有必要合理引进(移植)新的经济生物以至重要的饵料种群,以提高水域生产力与渔业资源水平,促进增殖—捕捞渔业的发展。

近30年来许多渔业先进国家的放流增殖和移植驯化工作获得了长足进展。日本、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单是大麻哈鱼等几种洄游性鱼类每年放流的种苗就达30亿尾,随着放流技术的改进,最高回捕率已近20%。人工放流个体在总捕获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某些种类高达80%。1963年开始,日本在濑户内海相继进行了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鲍鱼和真鲷等经济鱼虾类的苗种放流,收到了很好效果。中国从50年代开始即向湖泊、水库大量投放鲢、鳙、青鱼、草鱼四大家鱼苗种,目前的回捕率已达30%;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中华绒螯蟹的人工放流,使许多大中型湖泊中几近绝迹的中华绒螯蟹产量迅速增加,回捕率已高达16%以上;80年代以来,在渤海、黄海、东海进行的对虾种苗放流,年放流体长30毫米以上的种苗已高达24亿尾,回捕率约为10%左右;在黄海北部近海进行的海参、扇贝和鲍鱼的放流增殖,捕获量有了明显增加。

世界上生物种群的移植驯化开始得较早、规模大并成效显著的首推前苏联,从1948~1972年的二十多年间,苏联共移植76种鱼类到456个湖泊水库、河流和内海,已经成活定居的有44种。中国的海带是20年代末通过海轮从日本传入中国定居生长并形成自然种群的。1979年开始中国太湖短吻银鱼人工孵化的鱼苗从太湖移到云南滇池发育、生长、成熟并定居繁殖,其生长发育状况和年产量均优于或高于原产地,最高年产量达3500吨(1984年)。1978年以后,黄海水产研究所先后两次从墨西哥和美国引种巨藻;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和日本引种的海湾扇贝和虾类扇贝,已在中国北方海区生长繁殖,促进了中国增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包括:①人工放流。选择经济价值高、食物链级次低、适应性较强、生活周期短、生长快、移动范围小、易于进行苗种培育的种群作为放流增殖的对象。采用人工繁殖培育苗种,渡过在自然条件下高死亡率阶段,放流于环境适宜、敌害少、饵料丰富的水域,使自然生长,补充自然资源量;②移植驯化。从生态条件基本相同的水域移植经济种类及其饵料生物到新的水域驯化定居形成新的自然种群,还可以定向地改造水域的生态系结构,促使某些经济种类大量繁衍,抑制其敌害、争食者和非经济种类的发展;③营建增殖工程设施。包括经济种类的产卵、索饵肥育场及洄游性种类的洄游通路,在某些鱼类产卵场营造“人工鱼巢”,为产卵亲鱼投放各种附卵基质;在江河闸坝上兴建鱼道、鱼梯和升鱼机等过鱼设施,改善被闸坝阻隔了的鱼类洄游通道;培育人工藻场、设置人工鱼礁诱集鱼类并为其幼鱼创造优良的栖息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治理渔业水域免受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等。④自然种群的繁殖保护。采取禁渔期、禁渔区、规定捕捞限额和捕捞规格等各种渔业管理措施,保护产卵亲体和幼体,为渔业资源的正常繁殖和早期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增加补充量和保证最大补充量所需的亲体数量。

随着人类对自然水域的渔业资源的广泛开发,对水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资源增殖在渔业中的地位将日趋重要。近海渔业资源增殖的潜力很大,具有十分广泛的前景。

THE END
1.2490万尾苗种入海洋!茂名岁末增殖放流这些品种→渔业大海鱼苗渔业资源增殖是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渔业资源,12月30日,广东粤电茂名港博贺港区煤炭码头工程2022年度增殖放流活动在茂名港博贺新港区粤电煤碳码头举行。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海洋综合执法部门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活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PU95T0S0534S1WJ.html
2.科学放流指南(四)主要增殖放流珍贵濒危物种有哪些?“十四五”期间主要放流哪些物种?主要在哪些区域放流?哪些物种不能放流?为方便广大读者科学参与增殖放流,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推出系列科普连载,帮助大家熟悉掌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相关知识。 之前已经介绍了 (一)淡水主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U2NjE1MQ==&mid=2650966648&idx=6&sn=dedc203715175dc0341e814091a9368f&chksm=84ccc210b3bb4b06f839b7c175e3c3bf704b0db5104a1a857b7a82900974cfc45742f3030147&scene=27
3.科普收好这份图鉴,开展科学规范的淡水增殖放流Culter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举措,对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增殖放流关键在科学规范,哪些物种适合在淡水水域放流?哪些物种可以在海水里放流?哪些物种不能放流? 为方便广大读者科学参与增殖放流,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会同《海洋与渔业》杂志推出系列科普图鉴,帮助大家熟悉https://www.sohu.com/a/805060009_121124571
4.第一章渔业增殖资源学.ppt第一章渔业增殖资源学,第一章渔业增殖资源学PPT 海流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海洋中几个强大的暖流和寒流交汇的海区,多形成世界上良好的渔场。如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大西洋的纽芬兰渔场和挪威渔场。 一些上升流海区由于底层富营养盐的海水上升到表层,浮游植物繁殖茂盛。从而促使浮游动物和鱼类的大量繁殖,对海洋渔业具有重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728/5341224140001303.shtm
5.渔业资源增殖渔业资源增殖是指直接或间接的增加水域生物种群的数量,或移入新的种群以改善和优化水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从而达到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行为。 The enhanc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refers to enhancing fishery resources to improve water environments and maintains ecological balance through direhttps://www.cnkeywords.net/vocabulary/toVocabulary/2be851ed948b11e7bf390050569519c4/vocabulary.html
6.渔业资源种类由于多种原因,实际开发中的渔业资源种类划分不单纯基于生物学分类,而是综合考虑区域和群落形态进行评估、开发与管理。具有相同生活史和时空分布的鱼类(如底栖的鲆鲽类)在实际管理中通常被视为同一种渔业资源,采用类似的管理措施;而分布广泛的同一物种(如鳕鱼)一般具有各异的生境和产卵区域,其评估和管理往往按照区域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397222
7.海洋如此辽阔,鱼类资源会因为人类需求的增长而枯竭吗?也就是综合计算需要投入多少公斤野生渔业资源才可以生产出1公斤养殖种类的比例,显而易见,想要让水产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092925/answer/919197861
8.渔业科学知识点不同类型的渔业资源对应着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 3.渔业资源保护:保护渔业资源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设立渔业保护区、控制捕捞强度、禁渔休渔等方式,可以有效保护水生生物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 二、渔业生产 1.渔业生产方式: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依靠人力劳动进行捕捞,随着科技的发展https://wenku.baidu.com/view/11161bfa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