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盘活“林下地”做足“林文章”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山间林下,鸟语呢喃,菌菇飘香,药材芬芳,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吸引各地游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不仅意味着人居环境的提升,更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近年来,三亚因地制宜推动林下种养试点,深入挖掘林下经济潜力,让绿色成为致富的“金钥匙”,实现绿富共赢的美好愿景。

在三亚育才生态区优旗大嘴鸟榴莲园一号基地内,工作人员展示芳香诱人的三亚“树上熟”榴莲。该基地还套种香蕉、凤梨等作物,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刘琪成摄

政策添金,产业发展有底气

12月中旬,育才生态区的万橡雨林橡胶林下文昌鸡(阉鸡)养殖技术示范基地内,尽管天气略带寒意,但这里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只见橡胶林下一群群毛色鲜亮的文昌鸡在悠闲觅食。

今年,三亚首次提出“百万雄鸡”计划,旨在通过财政扶持,鼓励养殖场(户)合理利用林下空间,自主投入资金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这一计划的实施,不仅为三亚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三亚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最终筛选出1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作为2024年院地科技合作项目。万橡雨林橡胶林下文昌鸡(阉鸡)养殖技术示范基地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基地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力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该基地负责人说,如今基地在约100亩的林下开展养鸡项目,还在约400亩的林下成功种植了魔芋和益智,提高经济效益。

在天涯区南岛社区的一处槟榔地里,养殖户卢鸿彬的生态养鸡场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2000多只扩大到7万只,年产值超过200万元。

卢鸿彬说,现在不仅买鸡苗有补贴,有关部门还派了专业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给他的养殖基地“护航”。

今年三亚投入了2000万元(含扶持养猪)用于扶持林下养殖产业,通过“先买后补”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

三亚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培育林下养殖示范基地。截至目前,三亚已建成林下养殖基地40余个,林下养鸡超过42万羽,涉林面积800余亩,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产业多元,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益智绽放的时节,步入三亚抱龙林场,郁郁葱葱的树木间,一朵朵粉白相间、镶嵌着红色脉纹的益智花显得格外显眼。

“这是南药益智。”林场负责人说,益智在海南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它生命力顽强,易于管理,且种植成本相对较低,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优选作物。

益智在栽种3年后便能开花结果,第5年迎来盛产期,连续生长期超过30年。在林下套种益智,是三亚创新林下土地利用的有益尝试,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在育才生态区的榴莲种植基地,海南优旗农业公司学习国外种植经验,结合三亚实际,探索出榴莲园里间种槟榔、香蕉、凤梨等作物的模式,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榴莲生长的前3年里,间种的凤梨等作物不仅可以给公司带来收入,也可以带动附近农户到基地务工,获得可观的收入。”该基地负责人说,今年榴莲林下种植的2000多亩凤梨预计收入超5000万元。

抱安村委会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种植斑斓,采取“村委会+公司+村民”的模式发展斑斓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该负责人介绍,除了增加斑斓的种植面积,还计划推广种植其他中草药和作物,种植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作物,帮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

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更强劲

三亚森林旅游产业与林下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亚现有森林景观利用面积3.23万亩,年产值约6.8亿元,占全市林下经济总产值93.34%。

三亚利用森林景观和林地资源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林家乐、农家乐等。

在景区门票减免政策的推动下,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凤凰岭公园、抱龙森林公园等景区纷纷转变旅游发展模式,融入三亚独特的滨海山地生态观光和生态度假元素,打造出一批独具魅力的森林公园和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此外,三亚深入挖掘海南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构建包括山地运动、自然教育、雨林观光等在内的“山、海、田、景、林”五位一体的生态旅游体系,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的过程中,三亚构建城乡一体化、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系统,并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绿色生态空间。

据悉,三亚市林业局正牵头编制《三亚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等政策文件,提出充分挖掘现有林业产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拉长林业经济产业链,为三亚林业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创造新亮点。

截至目前,三亚林下经济面积达到47024.1亩、产值76172.2万元。其中林下种植面积7686.4亩,产值5201万元;林下养殖面积1104.7亩,产值2910.2万元;森林景观利用面积38233亩、产值68061万元。三亚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向“林”发力,借“绿”生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THE END
1.农村的绿意盎然智慧赋能的养殖新篇章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传统的农业模式正逐步向智能化、环保型转变。农村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不仅要追求高效益,还要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选择养殖业时,我们应当考虑到资源配置、高度利用土地空间,同时也要确保环境友好。 https://www.cns1n5uue.cn/niu-yang-yang-zhi-zi-xun/247689.html
2.土地利用高效化实例分享合理布局增强经济收益力度土地利用高效化实例分享合理布局增强经济收益力度 一、引言 土鸡养殖作为一种传统的农村产业,不仅能够提供食用蛋白质,还能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土鸡养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提高土鸡养殖业效益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合理布局来提升土鸡养殖https://www.fhykpfauy.com/yang-zhi-ji-shu/591088.html
3.解读▌一篇文章读懂种养结合生态模式——锄禾网,锄禾,中国锄禾网果园林下养殖是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一方面为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天然条件,从而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另一个方面提高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进行有机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既增加了养殖的饲料来源,又降低了种植业的化肥投入量,所以果园林下搞生态养殖是发展的趋势。 http://www.chuhe.com/news/93962.html
4.三亚:盘活“林下地”做足“林文章”大力养殖森林生态区“我们基地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力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该基地负责人说,如今基地在约100亩的林下开展养鸡项目,还在约400亩的林下成功种植了魔芋和益智,提高经济效益。 在天涯区南岛社区的一处槟榔地里,养殖户卢鸿彬的生态养鸡场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2000多只扩大到7万只,年产值超过200万元。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9D46NU0553VFLH.html
5.中国热带作物学会产研动态刘国道:牧草专家“点石成金”针对保山市石漠化山区小农户的养殖需求,在当地推广核桃林下种植牧草,构建高原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综合效益。畜禽粪便用于热研4号王草等饲草和其他作物种植所需肥料,实现“林-草-畜”循环发展,农户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种植饲草。在核桃林下的石头地里、地边、地埂、路边和雨水冲积处种植王草或青贮玉http://www.cstcs.org.cn/contents/174/3618.html
6.浅谈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实行退耕还林是为了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这确实是一利好政策。我国一直在提倡发展新模式,提高经济效益,退耕还林政策发起后,为了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与之相匹配的林下套种模式就出世了,被称为——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 、采集业https://www.meipian.cn/12oxw4j5
7.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精选十篇)[3] 陈科灶.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下经济发展[J].林产工业, 2010 (22) 几种林下经济模式 篇2 彭国营 周立林 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使农林牧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多态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ygvs3l.html
8.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ppt* * 一、概念 林下经济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 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菌类)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的复合立体林农经营系统(模式),包括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 二、林下经济的特征 林下经济的特征主要包括生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15/513404403400203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