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诞生了史上第一个GDP破10万亿元的省份,正是中国的南大门—广东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问起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准是广东省没错。从1989年起,广东省的GDP总产值已经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从未有丢失宝座的事情发生。
经济如此发达的省份,按理说应该是稳坐中国第一省,省内人民生活富足才对。可是经济实力如此强劲的广东省却一直备受争议,并不能稳坐中国第一省的交椅。
那么广东省为何如此呢?其实你可以看一看广东省内的城市,广东省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富差距悬殊,富的地方,比如广州、深圳这类国内城市建设发展前列的城市;穷的地方,比如云浮、河源等等甚至不到国内百强城市行列的城市,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深圳市是我国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之一,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
2022年,深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87.68亿元,人均GDP183274元,是广东省经济总量和人均总量第一名的城市,也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
广州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202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39.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625元,广州市GDP总量全省第二,人均GDP全省第三。
广东省是我国唯一拥有两个“一线城市”的省份。由此就可以看出广东的经济是有多么的强劲。不过广东的经济很发达,但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像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等城市经济实力超级强劲,人均GDP超过10万元,远超国家平均线。而像云浮、河源、梅州等城市甚至不到国内百强城市行列的城市,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人均GDP低于5万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
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也让一直是国内经济老大哥的广东省饱受争议,广东省的贫富差距甚至是国内第一。
其实面对如此难堪局面,广东省也是逼不得已,身不由己。我们其实只看到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南邻南海,有着巨大的地理优势。其实广东省的地貌上主要由丘陵、山地、台地和平原组成,而平原只占全省总面积的21.7%。
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如此的地形特点也是为后来区域经济跛脚形态埋下了伏笔。粤北、粤东、粤西区域的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60%多,如此的地势环境让农民种庄稼可谓是难上加难,所以渐渐的都放弃了本市的农耕,而跑去省内的沿海城市深圳、东莞、珠海等地务工,留下来的自然是老弱病残,这更加重了贫困,区域经济停滞不前。
自己城市经济发展不顺也就罢了,而周边的其他城市发展又是顺风顺水,鼎鼎有名的“珠三角”,可谓是广东最发达的区域,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说珠三角是中国的欧洲一点也过分。珠三角的崛起,又对粤北、粤东、粤西区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最明显的就是当地的人才的流出,资金和消费都跑到了珠三角。
目前广东省贫困县仍然存在28个。其中,大部分贫困县都来自于粤北的山区地区以及粤西的欠发达地区。面对如此巨大的贫富悬殊,广东省似乎也坐不住了,广东政府也认识到如何做到真正的经济第一大省,并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满园春色。
近几年政府也是对粤东、粤西、粤北的拨款力度加大,有了这些钱,基础设施也会进一步完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重视粤东、粤西、粤北偏远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通过支持技术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地位提高。
面对贫富差距明显的短板,似乎一直都是广东这个中国第一省的痛点,而广东省能不能坐稳我国省份的头把交椅,似乎关键点也就在此。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8%提高到15%。而在这40年里,国内各省(市、区)GDP又经历了怎样的排名变化?
中国GDP过去40年增长224倍
1978年,中国GDP总值为3679亿元,在全球排名第12。而2017年,中国GDP总值达827122亿元,全球排名第二。其间GDP总值增长224倍。
一个国家为何能在40年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这些GDP的瞬间不容错过:
广东连续29年全国GDP贡献第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不仅在世界的分量不断提升,自身区域结构也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各地GDP排名重新洗牌。
(注:海南1988年建省,重庆1997年成为直辖市)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在1978年到2017年的40年间,广东、福建、浙江经济增长都超过了400倍,经济贡献比逐年增长。
其中,广东自1989年接替江苏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省后,已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广东GDP突破10万亿元,全国贡献比达10.51%,相比1978年的5.3%几乎翻倍。
近日,广东省发布最新经济数据,2021年全省GDP为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是全国唯一的12万亿级大省。在广东之后,江苏11万亿+,山东8万亿+,浙江7万亿+,河南6万亿左右。
以2021年平均汇率6.45换算,广东GDP约为1.92万亿美元。
这一总量,超越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与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相当,远超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等国。
广东经济首度坐上全国第一宝座,是在1989年,一坐就是33年。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广东经济总量落后于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省份。1979年到1988年,江苏、山东曾轮流位居全国首位,直到被广东所取代,且领先优势不断增强。
30多年来,广东GDP总量从1989年的1400亿增长到12万亿,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发展质量,均是首屈一指。
这些年,广东经受了非典、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冲击,但借助强大的经济韧性,始终保持着高增长态势,稳居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之位。
1月20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广东经济“成绩单”。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4369.67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1%。至此,广东成为了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台阶的省份。
据悉,广东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003.66亿元,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0219.19亿元,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9146.82亿元,同比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5.0%。
广东省统计局指出,总的来看,2021年广东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下阶段,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广东GDP首超韩国加拿大据上海证券报计算,按照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折合美元测算,2021年,广东省GDP约为1.92万亿美元。
2021年12月20日,韩国政府发布《2022年经济政策方向》,预测2021年的该国GDP增速为4%,将达到1.7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广东将以0.22万亿美元的优势超过韩国。
不仅如此,广东还将一并赶超另一经济大国加拿大。
数据显示,2020年,加拿大全社会完成的名义GDP略微超过2.2万亿加元,折合约为1.64万亿美元。权威机构预测,加拿大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5.4%,或将达到1.73万亿美元。
2020年,加拿大、韩国GDP总量排名分别居全球第九、十位。
另外,广东GDP总量与排在第八位的意大利仅有一步之遥。
2021年12月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新一期《经济展望》报告,意大利2021年GDP将实现6.3%的强劲增长。2021年11月17日,意大利工业协会预测,意大利2021年GDP可能增长6.4%。
照此测算,2021年意大利的GDP总量约为2.01万亿美元,仅领先广东900亿美元。
但在人均GDP方面,广东和上述三个国家还有不少的差距。
按照2021年1.92万亿美元的GDP和1.27亿常住人口计算,2021年广东的人均GDP约为1.51万美元。
按照2021年1.7万亿美元的GDP和5175万总人口计算,2021年韩国的人均GDP约为3.29万美元。
按照2021年1.73万亿美元的GDP和3800万总人口(2020年数据)计算,2021年加拿大的人均GDP约为4.55万美元。
按照2021年2.01万亿美元的GDP和5960万总人口(2020年数据)计算,2021年意大利的人均GDP约为3.37万美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家统计局更新公布了31省份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在这份榜单中广东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993元,而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遥遥领先其他省份。
所谓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数据显示,上海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8027元,逼近8万元大关,雄踞全国第一名。
北京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位。2021年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7万元大关。
2021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541元,是5万元俱乐部的唯一成员。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和第二经济大省江苏,跟天津、福建同属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俱乐部。
数据显示,江苏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98元,天津为47449元,广东为44993元,福建为40659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
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这8个省份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水平。
2020年底,广东常住人口高达1.26亿人,比第二名的山东省多了2400多万,相当于多了一个上海的人口规模。
当然,若论户籍,第一人口大省当属河南。不过,河南由于大量劳动力到外务工,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了1600万人。
与国际对比,广东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追平日本。
日本由于“少子化老龄化”的困扰,总人口已经连续12年减少,总人口已经萎缩到1.26亿人左右。
正如凯风君新书《中国城市大趋势》的分析,广东人口之多,一方面得益于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出生率,自然增长人口远高于长三角;另一方面得益于外来人口源源不断涌入,人口吸引力全国最强。
广东人口出生率一直全国前列,远高于长三角地区。
最新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7.52‰,创下历史新低。(参阅《逼近千万大关!人口大变局即将降临》)
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而位居第二的江苏财政总收入为10015亿元,约为广东的7成。
从各地总财税来看,广东还是对全国财力净贡献最高的省份。
我们可以“(分地区中央级税收收入地区上解中央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分地区中央返还性收入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来衡量地方财力净贡献。
根据粤开证券的统计,2019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辽宁共六省三市对国家财政有净贡献。
其中,广东以8307亿元遥遥领先,位居全国之首。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2022年,全国税收收入166614亿元,比上年下降3.5%。
各省的税收有一部分会按比例上缴中央,上缴中央的税收主要包括国税收取的增值税、消费税,海关收取的关税和地方财政收取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2022年,全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上缴中央税收71795亿元。
中央转移支付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各区域之间的横向不平衡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它是最主要的区域补偿政策,也是世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践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通俗地讲,就是中国将各省上缴中央的税收,补贴到各个省份,主要补贴一些贫困省份,也有一些专项补贴各省份都会有。2022年,中央转移支付(补贴)各省85113亿元。
净上缴中央税收是指各省上缴中央的税收减去中央转移支付(补贴)各省的净额,2022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有8个省市是正的,即仅有8个省市上缴中央的税收大于中央补贴的,其余23个省市自治区都是中央补贴地方的大于上缴中央的税收。
以下一起来看看2022年各省上缴中央税收,中央转移支付,净上缴中央税收。
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上缴中央税收71795亿元,其中广东省以9296亿排名第一,占比12.95%,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自1989年起,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中国第一。江苏省上缴中央税收6650亿排名第二,占比9.26%,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省份,自古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上海市上缴中央税收6634亿排名第三,占比9.10%,上海市是我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2022年上缴中央税收最低的是青海省164亿元,占比0.17%;青海省218亿元排倒数第二,占比0.30%;宁夏回族自治区上缴中央税收266亿元倒数第三,占比0.37%。2022年广东省上缴中央的税收是青海省的56.5倍,是西藏自治区的42.7倍,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34.9倍。
2022年中央转移支付(中央补贴地方)
2022年中央转移支付即补贴各省市自治区总计85113亿元,中央补贴最多的是四川省5766亿元,占比6.78%,四川有很多地方都是欠发达的地区,而且贫困人口较多;其次是补贴河南省5060亿元,占比5.94%;第三的是补贴云南省4191亿元,占比4.92%。2022年中央补贴最少的依次是天津市656亿元,宁夏回族自治区985亿元,浙江省1051亿元。
光看这些数据大家可能不明了,因为各省的规模大小不一样,人口差异也很大,以下看看将中央转移支付补贴到每个人身上相当于补贴各省每个人多少钱吧。人均补贴最多的西藏自治区5.76万元,其次是其次是青海省人均补贴2.42万元,排名第三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1.41万元。2022年中央转移补贴人均最少的是广东省人均1725元,其次是浙江省人均1873元,排名第三的是江苏省2535元。当然这些钱不是直接发这么钱到每个人手上,大部分是维持当地的各种机构运营、教育、卫生、养老、基本建设等。
2022年各省净上缴中央税收
2022年各省市自治区净上缴中央税收,即各省上缴中央的税收减去中央转移支付(补贴)各省的净额,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有8个省市是正的,即仅有8个省市上缴中央的税收大于中央补贴的,其余23个省市自治区都是中央补贴地方的大于上缴中央的税收。
2022年净上缴中央税收最多的是广东省7308亿元,其次是上海市5483亿元,排名第三的是江苏省4605亿元,其它五个净上缴中央的省市是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福建省。网上有人说这8省市养活了全国也不无道理,为这八个省市点赞。
2022年净上缴中央最低的是四川省-3078亿元(即中央净补贴黑龙江省3078亿元);其次是黑龙江省-2967亿元(即中央净补贴黑龙江省2967亿元);排名第三的是河南省-2754亿元(即中央净补贴河南省2754亿元)。
为祖国加油,为人民点赞。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家更加幸福安康。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金的供给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保障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央政府对各省市的养老金进行了调剂预算。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各省市上缴中央养老金预算已经出炉。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广东省上缴中央养老金预算高达1158.17亿,而其常住人口仅为12657亿。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上缴的养老金预算占比较高并不令人意外。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流动性大,劳动力市场活跃,因此养老金的供给压力较大。
此外,广东省的经济实力也决定了其有能力承担更多的养老金支出。然而,广东省上缴的养老金预算占比如此之高,也反映出该省的养老保障压力较大,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
广东省上缴的养老金预算与其常住人口之间的差距引发了人们对养老金分配公平性的思考。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为12657亿,而上缴的养老金预算却高达1158.17亿,这意味着每位广东省常住人口平均上缴的养老金约为915元。
另外17个省市上缴中央养老金预算为1278.28亿让我们再来看一下上缴中央养老金预算排名前列的几个省市。北京市以364.19亿的预算位居第二,这并不令人意外。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市拥有庞大的经济实力和人口基数,因此需要承担更多的养老金支出。江苏省以177.11亿的预算紧随其后,这也反映了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安徽省、四川省和云南省分别以116.24亿、97.00亿和81.93亿的预算位列前五名。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经济相对较弱的省份在养老金预算上的负担也不轻。贵州省、陕西省和新疆区分别上缴了65.19亿、58.70亿和52.12亿的养老金预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因此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总体来看,17个省市合计上缴的养老金预算达到了1278.28亿。这一数字显示了中央政府对养老金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程度。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养老金预算的不足之处。
老年人获得的养老金较低以及分配不均衡1)养老金预算的总额与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相比仍然不足。2023年我国这17个省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73271万,而养老金预算仅为1278.28亿。这意味着每个老年人每年能够获得的养老金金额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养老金预算的投入,确保老年人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2)养老金预算的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上缴的养老金预算较高,而一些经济相对较弱的地区则面临着养老金供给不足的困境。这种不均衡的分配可能导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和调整养老金预算分配机制,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养老保障。
广东上缴中央养老金预算只比17个省市少120.28亿最后根据以上数据对比,广东省上缴中央养老金预算1158.14亿,常住人口12657万;其余17个省市上缴1278.28亿,常住人口73271万。养老金预算仅比广东省多缴120.14亿。这反映了广东省养老问题的严峻程度,也凸显了中西部地区的养老挑战。
广东省需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需求。中西部地区则需加强经济发展,提升养老保障水平。未来,应加强养老服务建设,促进全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公平与健康发展。
结尾综上所述,2023年各省市上缴中央养老金预算的出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我国养老金问题的机会。虽然养老金预算总额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不足和不均衡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养老金预算的投入,改革和调整分配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老年人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