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项!2021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来了上犹县信息公开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其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覆盖2.2亿农户。补贴依据可以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确权耕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具体依据哪一种类型面积或哪几种类型面积,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自定;补贴标准由地方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确定的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再给予补贴。鼓励农民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这部分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

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政策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2019年以来,国家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各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中央明确,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18年机构改革后,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两个渠道共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项目实施区域为全国范围内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条件的耕地,优先在“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安排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强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按照《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要求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水利、机耕道路、农田输配电设备、防护林网等建设。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04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392亿元,扶持3800多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机具4800多万台(套)。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863亿元,扶持2459万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机具3157万台(套),大幅提升了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指出要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

4、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2021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老旧农机淘汰,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经营组织。享受报废补贴的机具为达到报废条件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机械,包括依法纳入牌证管理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水稻插秧机、机动植保机械、铡草机、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等。拖拉机的报废补贴标准根据马力段的不同从1000元到12000元不等,联合收割机的报废补贴标准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从3000元到20000元不等。其他机械的报废补贴范围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补贴标准按不超过同类机械购机补贴额的30%确定。

5、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

2021年,国家继续实行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免征拖拉机号牌费(含号牌架、固定封装置费用)、拖拉机行驶证费、拖拉机登记证费、拖拉机驾驶证费、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费等5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争取财政预算,将农机驾驶证考试费、培训费、保险费纳入免征或财政补贴范围,鼓励免费为上道路行驶的农机具粘贴反光贴或悬挂反光警示旗。免费监理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安排。

6、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政策

开展农机深松整地是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重要举措。2021年,继续以北方旱作区为重点,在适宜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所需资金从中央财政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有关专项资金中安排。补助标准由各地综合考虑本辖区工作基础、地理条件、技术模式、成本费用等因素确定。鼓励各地采取“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方式实施,提高补贴实施效率和质量。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或超过25厘米,作业质量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深松机作业质量》(NY/T2845-2015)。

7、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主要是为了调动地方政府抓好粮食、油料生产的积极性,缓解产粮(油)大县财政困难,促进粮食、油料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常规产粮大县入围条件为:近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大于4亿斤,且商品量大于1000万斤;或者在主产区产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产区列前5位的县级行政单位。在此基础上,近五年平均粮食产量或者商品量分别位于全国前100名的县为超级产粮大县,在获得常规产粮大县奖励的基础上,再获得超级产粮大县奖励。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产油大县奖励入围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品种、奖励重点县(市)”的原则确定,入围县(市)享受的奖励资金不低于100万元,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特别是用于支持油料收购、加工等方面支出。

9、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主要是为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猪(牛羊)养殖积极性,促进生猪(牛羊)生产、流通,引导产销有效衔接,保障市场供应。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包括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和省级统筹奖励资金三个部分。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按因素法分配到县,分配因素包括过去三年年均生猪(牛羊)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因素权重分别为50%、25%、25%,奖励资金对生猪调出大县前500名、牛羊调出大县前100名给予支持。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县生猪(牛羊)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支持范围包括:生猪(牛羊)生产环节的圈舍改造、良种引进、污粪处理、防疫、保险、牛羊饲草料基地建设,以及流通加工环节的冷链物流、仓储、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支出。省级统筹奖励资金按因素法切块到省(区、市),分配因素包括各省(区、市)生猪(牛羊)生产量、消费量等。统筹奖励资金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省(区、市)生猪(牛羊)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

10、稳定生猪生产政策

完善畜禽养殖设施用地政策。畜禽养殖设施用地包括养殖生产及直接关联的粪污处置、检验检疫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类加工场所用地等。畜禽养殖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要落实占补平衡。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各类设施农业用地规模由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生产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确定。设施农业用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经营者向乡镇政府备案,乡镇政府定期汇总情况后汇交至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涉及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须经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动工建设。

在全国范围开展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具备生猪活体抵押登记、流转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将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的所有适用于生猪生产的机具品目原则上全部纳入省级补贴范围。对生猪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应补尽补。

11、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保护广大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21年国家将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1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为每斤1.13元,比2020年提高1分钱。2021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斤1.22元、1.28元、1.3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均比上年提高1分钱,粳稻价格保持与上年不变。国家将继续对有关稻谷主产省份给予适当补贴支持。

12、东北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2016年,国家取消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玉米实际种植者。2017年,国家将东北三省一区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调整为生产者补贴政策,统筹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2021年,国家将继续在东北三省一区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13、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从2014年开始,国家在新疆实行为期3年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每年的目标价格水平按照“成本+基本收益”的方法调整确定。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目标价格三年一定,2017-2019年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通知》,保持政策框架总体稳定,保持支持力度总体不减,保障棉农收益稳定,实现政策常态化、长效化。从2020年起,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同步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每三年评估一次,根据评估结果视情况调整目标价格水平。

14、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15、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目前,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森林等3大类,覆盖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天然橡胶、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等品种。地方财政支持开展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超过200个。

2016年,财政部出台《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作出规定:种植业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补贴40%和35%;养殖业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补贴50%和40%;公益林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4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50%;商品林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30%;对藏区品种(含青稞、牦牛、藏系羊)、天然橡胶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40%。

2021年,将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范围,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推动更好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6、财政支持建立完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政策

目前,除西藏、上海和深圳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完成组建,并通过分公司、办事处等向基层延伸服务,加快推动担保业务开展。截至2020年末,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保余额突破2100亿元,在保项目超过75万个,对资本金放大倍数达到3.4倍。2021年,按照中央的要求,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充分发挥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发展的支撑作用。

17、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18、良种推广政策

2021年,中央继续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8省区支持牧区畜牧良种推广,主要用于对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肉牛养殖场(户),以及存栏能繁母羊30只以上、牦牛能繁母牛25头以上的养殖户进行适当补助;继续在全国生猪大县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对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生猪养殖场(户)进行适当补助,加快生猪品种改良。

19、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政策

资源环境保护

20、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政策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性试验示范平台建设,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委,先后评估认定了79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各先行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和突出问题,推进农业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探索符合区域特点和主导产品类型的绿色发展模式。

2021年,将指导先行区试点县,持续推进农业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优质农产品供给等重点任务,强化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开展长期固定观测,率先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探索形成不同生态类型地区、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以点带面推动绿色发展。

21、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政策

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既是综合技术的集成,也是管理方式的创新转变。主要任务是,示范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2021年,中央财政加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支持力度,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目标,打造一批优良食味稻米、优质专用小麦、高油高蛋白大豆、双低双高油菜、双高糖料、优质棉等类型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和果菜茶、蚕桑、中药材等优质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带动大面积区域性均衡发展,促进种植业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

2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政策

23、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政策

2016年,国家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试点面积616万亩,补助资金14.36亿元。此后,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不断拓展,成效逐步显现,初步探索了有效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2021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扩大轮作、减少休耕。轮作每亩补助150元,主要在东北等地扩大玉米种植、稳定大豆面积,在长江流域巩固双季稻,在南方地区开发冬闲田扩种冬油菜,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东北、西北等地因地制宜发展花生等;休耕每亩补助500元,主要在地下水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等实施。

24、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支持政策

为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2019-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两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2亿元,支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8个省份,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兼顾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推进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打造典型示范样板。

25、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26、退化耕地治理试点政策

2020年,国家启动退化耕地治理试点,实施面积280万亩,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13个省(区、市)耕地酸化问题突出的县(市、区)开展酸化土壤治理综合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南、甘肃、宁夏等8个省(区、市)耕地盐碱问题突出的县(市、区)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治理综合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同时,组织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评价与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试点工作。2021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开展退化耕地治理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研究完善因地制宜的退化耕地治理综合技术模式,通过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区,加强综合技术模式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

27、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政策

2015-2020年,累积在41个县(市、区、旗)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面积3150万亩次。重点推广第三积温带以北质地黏重黑土“玉米-大豆-大豆”(每三年一周期)轮作培肥、西部干旱半干旱丘陵漫岗区薄层黑土“玉米-大豆”轮作培肥、平原区“玉米连作”黑土保护培肥、稻田黑土培肥等4大类17种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开展肥沃耕层培育、耕地土壤侵蚀治理。2021年,继续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围绕黑土耕地侵蚀、盐碱内涝等突出问题,利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开展综合治理,培育肥沃耕层。

28、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政策

保护性耕作是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2020年,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组织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的适宜区域,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以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为重点,促进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东北4省(区)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7000万亩,地方可结合实际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作业给予补助,所需资金从中央财政下达各省(区)的农业有关专项资金中安排。补助标准由各地综合考虑本辖区工作基础、技术模式、成本费用等因素确定,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方式实施,提高补贴实施效率和作业质量。

2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

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继续在全国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培育一批产业化利用主体、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发布年度主推技术和模式、做好秸秆资源台账、探索秸秆利用补偿政策,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打造一批全域全量利用和产业化利用的典型样板,不断激发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各环节市场主体活力,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运行机制,推动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

30、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支持政策

2021年继续选择部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加快集成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着力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继续夯实田间调查、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发布、数据开发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用好海量数据资源,探索数据共享机制。结合实施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提升科学用药技术和水平。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应用步伐,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药施药效率。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打造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引领带动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深入开展。

31、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政策

2021年开始,在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选择基础条件好、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的县(市、区),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扶持一批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市场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以县为单位构建1~2种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化,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

32、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政策

33、草原生态利用补助奖励政策

2021年起,中央财政实施新一轮草原保护利用补奖政策,继续安排补助奖励资金,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草原保护利用补助奖励。

3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累计安排资金296亿元,支持723个项目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探索有效治理机制,实现了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同时,支持“非畜牧”大县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继续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支持上年度启动的120个非畜牧大县开展续建,全面完成项目建设。

产业发展

35、农村创业创新支持政策

36、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支持政策

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要优化乡村旅游业,聚焦重点区域、注重品质提升、实施精品工程、提升服务水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着力发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重价值,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一是打造精品工程。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打造150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建设20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水、电、路、讯、网等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厕所等设施条件。完善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休闲服务等标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行业发展情况监测。三是创新发展业态。发掘地方风味、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夜经济”、农家宴、乡土菜等新项目。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项目,引导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建设中小学生农事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

37、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38、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政策

为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2021年1月28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在混合型产业用地范围、用地空间布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盘活存量用地和优先增量用地、优化用地手续等5个方面有突破。尤其是在用地空间布局上,提出县域、乡镇和村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主要类型。引导存量盘活用地和每年新增用地向乡村产业项目和乡村产业聚集区倾斜。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配合自然资源部督促各地根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际情况,尽快制定配套实施细则,确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落实落细。

39、农产品初加工税收减免政策

农产品初加工依法享受国家税收减免政策,根据《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的补充通知》,种植业类的粮食、林木产品、园艺植物(含水果、蔬菜、花卉初加工)、油料植物、糖料植物、茶叶、药用植物、纤维植物、热带和南亚热带作物初加工,畜牧业类的畜禽类、饲料类、牧草类初加工,渔业类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初加工,均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购进农产品无论是否用于生产上述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均按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规定抵扣。农产品加工企业购进农产品,可凭增值税发票、海关进出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抵扣进项税额。下一步,将继续支持地方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40、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支持政策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河北等16个省(区、市)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围绕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2021年,农业农村部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国融通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围绕蔬菜、水果兼顾地方优势特色品种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同时,在全国择优选择100个产业基础好、主体积极性高、政策支持力度大的蔬菜、水果等产业重点县,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推动形成绿色、高效、全链条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服务网络。

41、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发展支持政策

2018-2020年,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85亿元,支持811个镇(乡)聚焦主导产业,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建设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发展壮大镇域经济。

42、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政策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2017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对产业园建设作出部署。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支持创建了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体系,基本形成了以产业园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2021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安排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主导产业上,支持各地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倾斜支持优质粮油、现代种业、健康养殖等产业园建设。在建设任务上,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绿色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村融合发展。在资金支持上,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分1亿元和0.7亿元两个档次,对批准创建的国家产业园分年度予以支持。在建设区域上,产业园应布局在县域内,区域范围涉及2个及以上乡镇,不得整县或跨县创建。

43、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创建数量上,首批创建1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形成一批以设施化为主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现代化示范区、以绿色化为主的生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数字化为主的智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园区化和融合化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现代化示范区。在遴选条件上,拟申报县(市、区)应符合生产基础较好、装备水平较高、产业链基本健全、经营体系较为完备、农业环境友好、支持保障有力等基本要求。在建设任务上,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强物质技术装备建设,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推行绿色发展方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在政策支持上,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资金项目向示范区集中。

44、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园区建设政策

2016年,原农业部作为农业对外合作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单位,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启动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遴选认定工作,并于2017年分别认定10个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10个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为首批建设试点。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推进此项工作,在对第一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示范区认定工作;出台《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管理办法》,视情况逐一认定新试验区;加强对示范区和试验区建设的指导和宣传,召开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园区经验交流活动。

45、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政策

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明确要求,2021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也对此作出具体部署。年内,农业农村部将启动首批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打造稳农业外贸基本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平台载体,以农产品贸易助推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推进五方面能力建设:一是开展国际认证认可,推动建立目标市场认可的产品检测体系,支持申请国际主流认证,满足目标市场准入要求,挖掘海外中高端市场潜力。二是推广应用国际通行标准体系,率先在原料生产、加工包装、仓储流通等环节实现标准化,促进出口农产品提质升级。三是打造国际品牌,强化品牌设计包装、品牌文化挖掘、品牌国际营销,开展国际商标注册,搭建出口农产品境外展示展销平台。四是提升出口产业链价值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发展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完善出口配套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五是依托基地搭建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型出口企业提供政策解读、银企对接、国际市场形势分析、国内外展会信息等综合服务,助力开拓海外市场。

46、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支持政策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是最直接的衔接点。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832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47、脱贫地区产销对接支持政策

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深入开展贫困地区产销对接工作,聚焦重点地区,创新对接形式,取得了积极成效。3年牵头组织23场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活动,四分之三以上贫困县参加,累计签约额超400亿元;搭建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累计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超过90亿元,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树立市场意识、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产业质量,成为产业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将继续聚焦脱贫地区开展产销对接工作,组织开展系列产销对接活动,依托大型电商、行业协会完善长期网上销售平台,加强脱贫地区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支持,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区域和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48、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政策

按照《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2021年在110个县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建立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深入农村、联系农民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做好优质特色农产品上行。

49、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等直接面向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扩大服务规模,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标准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

土地流转要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坚持规模适度,既注重提升土地经营规模,又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顾公平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

各地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防止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50、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51、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52、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

53、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

54、粮改饲试点支持政策

2016年以来,国家在“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17个省份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启动实施粮改饲政策,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94亿元,选择牛羊养殖基础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实施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收贮的粮改饲补贴。在主推青贮玉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苜蓿、燕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料品种。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收贮服务组织,提高优质饲草料商品化供应能力,持续增加优质饲草料有效供给。2020年,全国完成粮改饲面积1834万亩,收贮优质饲草料5275万吨。

2021年,继续在试点区域内实施粮改饲政策以农牧交错带区域为重点,补助对象为收贮利用优质饲草料的草食家畜养殖场(户)、饲草料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或社会化服务组织。补贴品种包括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甜高粱以及其他优质饲草料,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当地有使用习惯、养殖场户接受程度高的特色饲草品种纳入补贴范围,但不包括采收籽粒以后玉米秸秆或其他作物秸秆。补贴方式为各地根据收贮主体实际收贮饲草料的数量核算发放补贴资金规模,补贴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各地在确保完成粮改饲面积绩效目标基础上,可探索实施贷款贴息、支持收贮设施设备建设等创新方式。各地可支持大型收贮主体开展跨县域优质饲草料收贮。

5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为提高我国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从2012年起,国家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每亩补贴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9年,项目规模扩大,安排补贴苜蓿面积由50万亩扩大到100万亩以上,资金由3亿元增加到6亿元,并给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权。2020年支持规模和补贴标准不变,2021年该政策继续实施。

56、支持肉牛肉羊发展政策

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15省(自治区),选择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牛(羊)养殖大县,支持开展基础母牛扩群提质和种草养牛养羊全产业链发展。

57、蜂业质量提升政策

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在黑龙江、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10省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用于建设高效优质蜂产业发展示范区,开展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良种繁育推广、现代化养殖加工技术及设施推广应用、蜂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建设等,推动蜂业全产业链质量提升。

58、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21年,中央财政继续在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项目中安排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方向的支持。增殖放流物种以重要的、洄游性的经济水生生物物种、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以及对水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的水生生物物种为主。增殖放流工作应严格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17〕49号)要求,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和种质资源污染,提高供苗质量;规范增殖放流全程监管,完善苗种招标采购、放流跟踪监测等制度。

59、渔业发展补助政策

2021年,国家将出台渔业发展补助政策,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思路,构建与渔业资源养护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的新时代渔业支持政策体系,为渔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重点支持海洋牧场、现代渔业装备设施、渔业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渔业绿色循环发展,以及渔业资源调查养护和国际履约能力提升等方面。

农村改革及其他

60、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

61、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

62、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

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2021年,围绕进一步加强宅基地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宅基地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利用现状调查,推动建立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平台。配合做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

63、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64、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65、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农垦危房改造于2008年先期在中央直属直供垦区启动实施,2011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农垦,以户籍在垦区且居住在垦区所辖区域内危房中的农垦职工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困难家庭为主要扶助对象。2011年,原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农垦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改造原则、标准、实施程序、部门职责等政策内容。中央对农垦危房改造给予补助,根据垦区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东部省份每户补助6500元,中部省份每户补助7500元,西部省份每户补助9000元;省级财政以中央和省级补助合计不低于15000元标准进行配套,市县级财政、垦区和农场根据经济承受能力适当配套。此外,中央财政还安排一定规模的中央资金,支持各地开展供排水、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规模由各省发改、住建部门统筹安排。2021年将继续实施农垦危房改造,具体由地方发改、农垦、住建等部门组织申报、实施和管理。

66、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建立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为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政府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奖励或补助,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奖补方式主要由县级政府确定,既可以是资金奖励,也可以是实物补助。通过推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鼓励农民对村内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

67、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

2021年,中央财政投入23亿元继续在全国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一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建立分层分类、训育结合、全产业链工作机制,重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返乡下乡创业者培植和乡村振兴带头人培养等四个行动。二是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深入实施百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推介100所人才培养优质校,引导涉农高校、农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面向“三农”主战场培养人才,提高农民学历水平。三是多平台支持农民发展。加强科教云平台建设,完善在线培育和服务功能,为农民搭建云课堂。推进农民培育与金融担保、电商营销等服务相衔接,提供技术、政策、信息等综合性服务。选树高素质农民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68、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政策

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会同中组部等部门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和联合培养,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企业家、乡村能人等重点人才培育,发挥人才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为各地人才培育提供模式参考,强化乡村人才支撑。组织开展“全国十佳农民”遴选,研究举办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打造高层次人才选拔展示平台,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各类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69、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政策

2021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经费支持各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各地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改善推广条件,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履行。完善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开展。引导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结合年度农业主推技术和本区域技术需求,各省组织示范推广一批粮食稳产增产、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落实到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和示范主体,实现技术快速助力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加强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国农技推广”APP作用,实现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在线互动,实时解答生产技术难题。继续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深入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强化脱贫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大力推广适宜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良种良法。

THE END
1.2021年羊养殖补贴政策标准明确公布2021年的羊养殖补贴政策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羊群和养殖户有不同的补贴标准。对于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低的家庭牧场,政府特别设立了一个专项资金,用于对这些家庭进行直接现金补助。这不仅帮助他们减轻经营压力,还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农村牧业发展中来。 种别差异性: https://www.zhanseog.com/ke-pu-huo-dong/400936.html
2.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权威指南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权威指南 一、养殖羊补贴政策概述 养殖羊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支持农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2021年最新的养殖羊补贴标准为每头1000元人民币。 二、申请条件与流程 要享受这些优惠措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你必须是一个合法注册的农民或农业企业,其次,你https://www.fikyjuyw.cn/mei-ti-bao-dao/582911.html
3.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绿色牧场计划:详解2021年新修订的羊类养殖补贴标准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养殖业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羊肉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其需求量有所增加,这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2021年的养殖羊补贴政策,对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经济收入的农户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https://www.deoyjxkbs.com/xue-shu-jiao-liu/467161.html
4.该地实施最新养羊补贴方案:每只羊补贴1000元,总额280万元!2.对审核符合良种补贴条件的引种养殖户(场、合作社、企业)按定价全额付款后,根据肉羊良种补贴标准进行补贴。按照财务收入和支出两条线原则,肉羊良种补贴资金转入养殖户银行卡(折),一律不支付现金。 3.养殖户(场、合作社、企业)提供地方业务部门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jM3Mjk2Nw==&mid=2247622905&idx=1&sn=cf8b011538e9422ef072ff30943b717b&chksm=ea8652875db53b14fa07f05c7cd89d453a22c62b8f96b02f9ef0fef007ba572c60b9af3cc81a&scene=27
5.农村2项补贴,农民符合要求即可领取!村民别大意!养殖种植增收二、养殖补贴 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养殖补贴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扶持政策。对于规范养殖、科学养殖的农户,在达到一定的养殖规模和标准后,就能够申请领取。比如,养殖生猪达到一定数量、家禽达到一定规模,或者养殖特色的水产等。 来源:http://www.jjs999.cn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UABSEG05567PE2.html
6.村干部又要忙了?农村养殖补贴有变化,符合的农民别忘记申领补贴标准明确规范 记者了解到,能繁母牛补贴政策在甘肃、山东、贵州、河南等多个省份推行,但各地具体实施标准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补贴发放有着严格的认定标准:母牛必须是已产犊一胎以上的个体才能纳入补贴范围。"比如养殖户饲养的5头母牛中,如果只有4头产过犊,那就无法享受补贴。这个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某县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763082386484821&wfr=spider&for=pc
7.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2021年养殖羊补贴标准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2021年养殖羊补贴标准 养羊怎么申请补贴 1、养羊的农民应当先办理好工商营业执照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然后向当地政府的畜牧部门申请补贴,补贴的数额根据其养殖的数量进行确定,数量越多的,补贴数额越高。 2、养羊政策国家补贴标准:良种补贴:对于引进优良品种羊,每只可以申请50~500元良种补贴;对于https://www.wemvhjgm.cn/ke-pu-dong-tai/238052.html
8.羊毛出高温政策引领发展2021年养殖补贴新标准解读未来,在不断完善“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的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培训机会,以增强他们运营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吸收世界各地优秀经验,为国内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牧场企业。https://www.uszlrttkj.com/te-zhong-yang-zhi-zi-xun/353633.html
9.2021年羊养殖补贴政策标准2021年羊养殖补贴政策标准 补贴对象明确 2021年的羊养殖补贴政策中,明确了补贴的对象是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农村牧业发展规划的良种繁育单位、专业化养殖户以及集体经济组织。这些机构或个人需要具备一定规模的羊群,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饲料条件、卫生管理和科学繁育技术。这一点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到了https://www.cns1n5uue.cn/sheng-zhu-yang-zhi-ji-shu/267637.html
10.2021年养殖羊业补贴政策标准解析助力牧民增收简介2021年养殖羊业补贴政策标准解析:助力牧民增收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养殖羊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牧区生态环境和提高牧民收入等多重作用。为了进一步激发养殖羊业发展活力,国家出台了2021年的养殖羊补贴政策。 二、补贴对象与范围 根据《2021年养殖羊补贴政策标准》,对符合条件https://www.8rxpphi2.cn/sheng-zhu-yang-zhi-ji-shu/595159.html
11.2021年羊养殖补贴政策解读与标准分析简介2021年羊养殖补贴政策解读与标准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在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系列措施来支持农牧业发展。养殖羊补贴政策是其中之一,其目的是促进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发展,加大对中小型家庭养殖户的扶持力度。 二、补贴对象与条件 本次政策明确了不同类型的羊种及饲料给予不同https://www.jhdy839iwu.cn/sheng-zhu-pin-zhong/496067.html
12.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新时代牧场梦:解读2021年羊类养殖补贴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政府就开始了对农业的重视,并且对农民进行了土地改革,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肉类、奶制品等动物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这为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https://www.nssydxrcs.cn/yang-feng-bai-ke/416044.html
13.2021年羊类养殖补贴政策解读助力牧业发展的新标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出台了系列措施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其中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作为重要的一环。该政策旨在提高牧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补贴对象与范围 根据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对象主要是规模以上的专业户和合作社,他们所饲养的绵羊、山羊等品种都可以享受此项补贴。此外,还包括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jia-ge/572997.html
14.羊业补贴政策2021年新标准国家农业发展资金支持羊业补贴政策2021年新标准国家农业发展资金支持 什么是养殖羊补贴政策? 养殖羊是一项涉及土地、资本和劳动的复杂活动,它不仅能够提供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帮助维持生态平衡。为了鼓励更多农户从事这种传统而又有益的农业活动,各级政府常常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对养殖羊业进行补贴。这一补贴通常是指国家或地方https://www.djy45hv66.cn/niu-yang-yang-zhi-bai-ke/606096.html
15.2021年养殖羊补贴政策标准解析助力牧业发展2021年养殖羊补贴政策标准解析:助力牧业发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养殖羊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它不仅能够提供高蛋白的肉类和其他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养殖羊进行补贴,不仅可以提高羊群的健康水平,还能增加牧民的收入。 【补贴对象与条件】 https://www.gelafhotz.cn/te-zhong-yang-zhi-ji-shu/429941.html
16.2021年养殖羊补贴政策标准明确施行养殖羊补贴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支持农民增产减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自2021年起,这一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新的补贴标准旨在对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低的家庭养殖户给予更多扶持,同时也鼓励中大型养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https://www.b9a5u5l1v.cn/jun-lei-jia-ge/446078.html
17.羊毛出高温政策带来暖意2021年养殖补贴新规解读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羊是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为肉类和皮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由于种植业规模化经营带来的压力,许多小型养殖户面临着高成本和低效益的问题。这时,政府出台了“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旨在减轻这些小型养殖户的负担,加强农牧https://www.vydtlwhhp.com/zheng-ce-fa-gui/506881.html
18.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政府扶持农牧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养殖羊业作为农业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保障国民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2021年,为了进一步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国家出台了《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这部法律文件,以期通过补贴措施提升羊产业的整体水平。 为什么需要实施养殖羊补贴政策? https://www.lboclvlct.cn/nong-ye-zi-xun/511560.html
19.农业养殖贷款补贴政策(2021年养殖贷款政策)法律常识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农业养殖贷款补贴政策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2021年养殖贷款政策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一、养马蜂如何申请补贴 1、要申请养马蜂的补贴,首先需要了解当地的政策和规定。通常,你需要联https://www.kstnjscl.com/flcs/253327.html
20.2021年养殖羊补贴政策新标准助力牧业发展促进农村富裕2021年养殖羊补贴政策新标准:助力牧业发展,促进农村富裕 补贴对象明确化 通过对目标群体的精准把控,提高了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家庭牧场和中小型羊养场,以及在特殊自然灾害或疫情影响下的农业生产者提供更多支持。 支持方式多样化 政策鼓励https://www.tqddswnp.cn/yang-zhi-zi-xun/422884.html
21.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政府对养殖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于传统的畜牧业,特别是在羊毛、羊肉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污染和动物福利问题给予了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的养殖羊补贴政策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以下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变化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农户朋友们。 https://www.nwifujzth.cn/ke-yan-jin-zhan/317508.html
22.羊业补贴政策2021年新规全面解读农村牧区养殖羊的财政补助标准养殖羊补贴政策自2000年代以来就开始逐步建立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农业产业链的支持也越来越多。2021年,针对养殖羊业的具体标准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新旧标准对比 在过去,一些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单独制定自己的补贴标准。但是在2021年的新规中,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养殖羊补https://www.kbtob.com/nong-ye-zong-he/583968.html
23.2021年我国养殖羊业补贴政策研究与分析二、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概述 为了进一步推动畜牧业向高效环保方向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增强其抗风险能力,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行业管理并促进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这些文件中明确了2021年的养殖羊补贴政策具体内容。其中,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 https://www.p0c6eq62u.cn/mi-feng-zi-xun/263018.html
24.2021年养殖羊补贴政策有哪些具体要求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于提升农村经济稳定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羊作为一种高蛋白肉类动物,其养殖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肉品,也能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具有重大意义。https://www.fhykpfauy.com/mi-feng-zi-xun/620640.html
25.养猪补贴政策2021最新标准养猪补贴新政实施养猪有补贴吗2021年 1、- 养猪规模在3000头以上,补贴标准为80万元。请注意,不同地区的补贴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2、法律分析:养猪的数量不同,补贴数额也不一样。 3、养猪补贴各地因各地政策不同而不同,大部分地区补贴是这样:(1)生猪养殖规模3000头以上的,补贴80万;(2)生猪养殖规模2000到29https://www.j6sbfhuj.cn/shui-chan-yang-zhi-ji-shu/325447.html
26.养殖多少只羊国家补贴养殖多少只羊有补贴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 1、农村养羊补贴政策如下:首先对于引进的优良品种,一般每一只都可以直接获得五十元到五百元不等的良种补贴。然后,对于养殖户可以把养羊场申请成为示范场,市养羊场一般可以申请十万元到三十万元不等的补贴。 2、法律分析:2021国家对农村养羊专业户提供农村养羊补贴,具体政策如下:良种补贴。如果养https://www.qtleqzhor.cn/nong-ye-zong-he/394148.html
27.羊业扶持措施2021年新规全面提升养殖效益的政策指导简介什么是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面对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政府对于农牧业领域给予了更多关注和支持。其中,对于养殖羊这一重要支柱产业的扶持措施尤为引人关注。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呢? 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https://www.otxixsgod.com/sheng-zhu-yang-zhi-zi-xun/533231.html
28.羊类养殖补贴政策2021年新规政府对牧业扶持的详细措施羊类养殖补贴政策是政府对农业产业的重要扶持措施,旨在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畜牧业。2021年新出台的《养殖羊补贴政策》为广大牧民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补贴标准 《养殖羊补贴政策2021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羊只的补贴额度。对于生长强健、品质优良的小型肉羊,每头可获得每年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补助金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503851.html
29.农村养猪政策2021新政策农村养猪有什么优惠政策3、生猪育种补助政策的主要对生产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遗传评估、大数据平台建设给予补贴。对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每头给予80元补贴,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 2021年养猪补贴新政策 养猪规模在500-999头补贴标准为20万;养猪规模在1000-1999头补贴标准为40万;养猪规模在2000-2999头补贴标准为60万;养猪规模在https://www.msv8oom8y.cn/ke-yan-jin-zhan/21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