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业(精选5篇)

我国规模化、标准化的畜牧养殖模式与美国、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历程有限。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仍旧沿袭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散养形式。这种小农式的养殖模式,不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且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极为脆弱,在养殖资金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不具备规模化养殖的优势。因此,我国养殖业发展要积极做好战略部署,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如当地政府合理、科学的选择一块适宜养殖的农业用地,将其建设成为养殖小区或者规模养殖场,并配备齐全相应的基础设施,将饲养主集中在一起,进行养殖技术、疫情防控的指导和管理。基于区域养殖业发展现状,每年应从当地财政收入中划出专项发展扶持基金,加大对养殖小区的投入等,出台规模化养殖发展的优惠政策等。

3健全一体化养殖模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

4结语

小碧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试点乡,近年来形成了xx黑猪、家鸡、油菜蔬菜、花卉苗木、杨梅、葡萄等为主的规模化种养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随着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和扩张,由于发展与养殖治理污染的矛盾未得到同步解决,养殖排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排放的污水对周边的水体、土壤与空气等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给环境保护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对养殖业污染防治也成为xx乡养殖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难题。

一、xx乡养殖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乡的养殖业在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扶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全乡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乡共有规模化肉牛养殖场1个,蛋鸡和肉鸡养殖场两家,年出笼成品蛋鸡、肉鸡56万余羽,养羊专业合作社1个。重点产业牲猪养殖业发展迅猛,已建成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1个,全乡XX年出栏牲猪84000余头,常年存栏牲猪48000多头,其中存栏万头以上养殖场1个—xx湘村黑猪原种场。存栏XX头以上的养殖大户6户,存栏150头以上的养殖户105户。

二、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污染情况

(二)主要原因

1、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对养殖污染缺乏科学的管理。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养殖轻治理,没建设好与养殖相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采取直接、间接排放或蓄集污水,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

2、片面追求规模,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大部分的养殖场受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养殖的规模,把有限的资金全部都投入到养殖生产当中,对环境污染处理设施的投入很少,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养殖污染物排放,给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

3、规模化养殖过于集中,密度过大,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xx乡主要有高坪、十字、集和、桐梓、同安等村牲猪养殖户较多,集中养殖有利于养殖户开展防疫、饲料、种猪采购、牲猪销售运输等优势,降低养殖成本。但其缺点是排污量过大,难以治理及利用。各规模化养殖场都建设了相应的猪粪、污水处理设施,养殖户都建设了一至两个沼气池,污水池,但远不足以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并且由于量大,治理难度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治理成本高,经费不足,措施不到位。养殖业污染环境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作,十字村养殖大户李长青养殖牲猪1000余头,建设了大型沼气池和污水池,同时在屋后承包了100多亩荒山种树、养鸡,将猪粪、污水运上山浇树,但仅限于人工挑运,现今劳动力工价高,雇工请人都不合算,而最理想的办法是建设一个泵房抽取污水,尽管动物防疫部门有项目和扶持资金,也鼓励养殖业这么做,但经核算,他个人需投入的资金达90余万元。相比治污设施的高额投入,养殖户显得有心无力,只能建设一些面积小的沼气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经简单处理后就直接排出外面,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

三、目前采取的环保措施和成效

(一)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我乡大力宣传牲猪标准化养殖,引导养殖户积极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努力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全乡已建设高坪、十字、集和和湘村高科四个规模化养殖小区,使养殖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二)推行生态养殖。大力推广“畜禽—沼—果(鱼、菜、稻)”等生态养殖模式,实行循环利用。全乡共建设大小规模沼气池320多口,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作为植物种植有机肥,利用沼气副产品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农药,从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治污效果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三)控制污水排放。畜禽养殖场远离居民生产区、生活区。养殖场的排水系统推行雨污分离,污水系统采用干法清粪工艺,做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不与尿水、污水混合排出,有效地降低了污水浓度和排放量。

四、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养殖户的思想认识,自觉开展清洁养殖。有关部门要增强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把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坚持种养结合的一体化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整合养殖资源,采用既养殖又种植的模式,发展一体化养殖,使畜禽污染物有充足的土地利用、消化;同时推广“猪—沼—树(鱼、菜、树)”和“猪—沼—草—猪”等生态养殖模式,实行循环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自我治理改善的目的。

(四)推广采用科学工艺养殖,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养殖场中推行猪粪干、湿分离的处理模式,做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有效在设施上和工艺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粪便和污水排放大幅减少。

(五)加大治污投入,有效解决现有污染问题。引导和扶持具备条件的规模化养殖户建设泵房,将污水抽上山浇树,配备污水抽运车,将污水及时清运到农场、菜地,既可解决养殖地污染问题,又可使这些优质有机肥变废为宝,提高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品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农村适用技能

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就业教育。传统以学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职业教育要办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满意的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需要,特别是农村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熟练岗位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中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的基本状况

(一)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市总人口300多万人,农村人口为198.4万人,其中157.4万人为农村劳动力,但拥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实用人才仅占农村总人口的0.7%(11904人),也就是说1000名农村人口中只有6人为实用人才,在农村劳动力比重中仅占1%,这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二)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就现在我市的农村实用人才来看,具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传统农业技术的人才占了半壁江山,据统计达60%以上,而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技能能人更是占农业生产技能能人的80%,掌握并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仅为14%,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

(三)技术水平偏低。现有农村实用人才中文化程度较低,据统计70%多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他们的技能、知识、见识局限,在生产中对信息资源、科学技术的综合利用不足,导致大部分现有的实用人才只是勉强保持各自的生产运转,通俗地说就是只能养家糊口,对走农业产业发展道路、扩大科技农业规模化生产等缺乏人才技术、资金、信心等支撑,实现农村全面同步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农村实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就业机会增多,相比农村更容易挣钱,使更多农村人包括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弃农从工”,造成农村人才严重流失。尤其像我市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方面是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又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

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那些既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知识,又能带动更多群众致富的实用人才,在我市农村发挥专家与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用人才学以致用,他们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并将技能传授给其他农民,必定会使先进的农业科技走进家家户户,推动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三、加大农村实用技能教育培训力度

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技能教育的政策和措施,高度重视并积极合理调整我市教育结构,特别是重点加大农村实用技能教育培训力度。

(一)要更新观念。针对农村实用人才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分类开发,下大力气做好农村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探索建立人才流动和人才激励体制机制,确保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科学、工作更加全面、带动一方发展更加有效。

(三)要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有关扶持制度的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诚信管理,建立农村人才创业贷款贴息制度,积极探索荣誉激励政策,宣传优秀农村人才的成就与贡献,使农村人才做到“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调动和发挥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整合力量,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

(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展职业教育要体现政府行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它既让教育者本人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又让企业得到具有较好素质的劳动者,还给社会提供了有用的人,这正是各级政府所追求的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导向、培养方向、分类指导上的主导作用,建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尤为重要。

(二)要实行各方的整体联动,一是作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形成“教育为主,劳动参与;部门联手,社会联动;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格局,教育、劳动等部门在招生、就业等方面也建立了统筹合作的机制;二是实行学校与企业的联动,教育与就业的衔接,这种联动和衔接要变自发为自觉,变单一为多元,变短期为长期,变无序为有序,要实现这一转变,使校企合作成为真正的良性互动。

多年来,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为当地农村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职业学校新的课题。

一、农村中职学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来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向第二、三产业方向倾斜,第一产业的农林牧专业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甚至被裁掉。有的学校虽然保留了部分农业类专业,但学生的目标是升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将来有利于谋求一个好的职业,没有把服务农业放在首要的人生目标。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30万人(包括农民技术员),与农业人口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己超过千分之四,这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相称。农业科技人才的大量短缺与培养科技人才过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即便这样,很多中职学校仍把重点放在对初中毕业生的培养上,这就加大了培养的局限性,培养的数量捉襟见肘。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说学习目的的偏离,培养的质量更值得怀疑。

二、农村中职学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优势

(一)地里位置的优势。

(二)办学经验的优势。

职业学校基本上是从农业技术中学转轨而来,有着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对农业人才培养上,可以采取灵活的办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初中毕业生成为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还可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农民,使其掌握先进的科学生产知识。

(三)师资力量的优势。

就目前而言,很多农村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教师占专业教师的10-15%,有的学校这个比例还大。他们大都是八十年代为职业学校定向培养的师资力量,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厚的感情,农业科技知识比较扎实。

三、农村中职学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措施

(一)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农村中职学校在培养初中毕业生的同时,还应把培养人才目标对准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这些农民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渴望知识,学习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在职业学校深感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在校生少的同时,有一个庞大的农民队伍急需培训和学习。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苦于无门,不知道去什么地方请教,职业学校恰恰是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桥梁,完全可以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农民。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学校也只有重新对培养目标定位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职业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农业类专业逐渐萎缩、招生困难、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都制约了农业类专业的发展,从而失去了农村中职学校生存的根基。将培养人才目标定位在农民这个群体上,学校将在农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会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

职业学校沿袭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显然背离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真谛,职业教育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不能把学生埋在书本里,实行开放式教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培养目的的定位为多种多样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能。培养在校生时可以采取动态的教学过程,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让他们自己制定农业生产的一个小环节,并付诸实施,教师则针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这样以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因此,农村中职学校在培养模式上要有突破、有创新,不能把眼光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要看的更远,只有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才会有更多的培养对象,职业教育才有活力。

【关键词】农村中职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一农村中职校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意义

1.是时代的要求

农业稳定发展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提高作物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农村中职校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任,完善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

2.是社会的需要

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教育是基础,人才是保证。这就要求农村中职校要立足于当前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大批创业型人才。因此,培养现代农业学生创业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是社会对农村中职校的迫切要求。

3.是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途径

当前农业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通过创业来解决。培养农村中职生的创业能力可减轻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使农村中职校的学生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二农村中职校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面临的困难

1.社会认识不足,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烈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中职校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最为有力的措施是:农职中学生一律免学费,涉农专业学生还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但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中职校的招生依然十分困难,很多学生及家长即使选择了农村中职校,也不愿意在农村从事工作。事实上有一大部分的创业项目必须扎根在农村。

2.课程体系陈旧,创业教育不够深入

课程体系无法完整地建构起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老教材、老模式,不能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3.创业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农村中职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和难点就是师资队伍。许多教师缺乏创新意识,观念落后,对创业教育研究没有兴趣。此外,创业方面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教师多数没有创业的体验,无法让学生从创业课程中真正获得创业的成功与感动。

三培养农村中职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法

1.利用有利因素,依据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农村中职校虽处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但也具有许多有利于农村中职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利因素,充分认识和挖掘这些有利因素,是我们搞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的重要前提。

农村中职校要根据行业特征、学校特色、专业特点,紧扣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精神,制订各具专业属性的个性化的、科学合理的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2.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重新构建农业课程体系

农村中职校要围绕学生创业能力要素,根据不同的项目,将需传授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项目,重新构建融创业教育的新型课程体系。

3.培养一支过硬的创业师资队伍

学校要想方设法挤出经费,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此外还可以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行业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创业实践指导老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创业教育教学团队。

4.建立一批农业实习基地

农村中职校可对基地实行承包制。根据农业生产季节的特点,由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组成承包小组,与学校签订责任书或承包合同,学校将实习基地一定时期的经营权承包给承包小组,并规定相应完成的承包任务,超过承包任务的收益,学校和承包小组之间有明确合理的分成比例。

5.成立一系列农技部门

我省农村中职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设立了一定的实验、实习设备和场所,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可积极开展农业试验、科研和推广工作,一些农村中职校已成为当地的科技、文化中心。这些资源在满足教学、服务社会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树立一批创业榜样

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对创业还没有形成概念,对创业认识还比较模糊,好像创业离自己还很遥远。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所熟知的身边的人和事作为切入点,将本地区的劳动模范、岗位能手、致富典型、创业先锋等校友的先进事迹向学生介绍,树立典型。

(下转第181页)

(上接第179页)

农村中职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热点。农村中职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只要紧紧依靠行业特点、学校特色、专业特征,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热情融为一体,就一定能在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养猪、养禽、兽药营销等方面创业,为解决社会就业和新农村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

THE END
1.养羊补贴政策详解助力牧业发展的政府支持措施养羊作为我国传统农业产业的一部分,不仅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保障国家肉类供应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以支持养羊业者的生产扩大、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提升。 补贴种类与标准 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养殖户,政府提供了多种补贴形式,如一次性补贴、长期https://www.cns1n5uue.cn/sheng-zhu-pin-zhong/262209.html
2.探究牧业补贴政策对养羊业发展的影响与可持续性随着全球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呼唤,养羊作为一种重要的农牧业活动,不仅为国家提供了高质量蛋白质食品,也是许多地区传统产业。然而,由于种植业相对发达,饲料成本较高等原因,使得养殖羊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政府在不同程度上通过补贴政策来支持牧业发展,以促进养殖行业健康稳定增长。 https://www.uszlrttkj.com/niu-yang-yang-zhi-bai-ke/435577.html
3.探究养羊产业补贴政策剖析激励机制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然而,养羊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如高昂的人工成本、疾病防控难度大等问题。为了促进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各国政府往往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补贴政策来支持这一行业。本文旨在探讨养羊有没有补贴政策,以及这些补贴政策如何影响和推动其产业链条的整体健康。 二、国内外养羊补贴政策概述https://www.fhykpfauy.com/yang-zhi-bai-ke/562212.html
4.项目策划书案例十篇3、具体项目为以养殖为主,生态种植、度假旅游为辅; 项目一:引入地鸽、土鸡、土鸭、土猪、鹅作为主要养殖项目 项目二:引入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环保饲料和有机肥 项目三:建设度假休闲山庄。考察浙江联众农业,引入休闲养老模式。 4、利用现成水库,进行淡水鱼养殖; 5、围绕养殖场及水库种植名优果树,如政府扶持的翠冠梨、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cehuashu/14309570.html
5.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精选6篇)1、项目建设按照总体设计方案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统一饲养、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组织实施。 2、养殖区建设:根据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按照《动物防疫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提出 8 了指导性意见,集中养殖有利于通过统一方式组织生产和销售,推行标准化养殖,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杜绝滥用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20le83y.html
6.畜牧养殖补助申请书16篇(全文)本人系XX村XX组村民,XXX,男,XX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身份证号:XXXXXX196907123912)。于2014年创建养殖场,现有蛋鸡一千多只。计划下年不断扩建养殖规模,由于物价上涨,养殖成本提高,资金存在困难,特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补助,望领导审核批准为谢。 养殖业政府补助资金申请 第6篇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9jwyxny.html
7.农村养殖兔子国家补助标准是多少,农村养殖政府扶持项目农村养殖兔子国家补助标准是多少,农村养殖政府扶持项目 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农村项目,希望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村可以变得更好,让农民可以生活条件更高。所以有很多的国家扶持的项目,比如养兔子,养兔子其实国家也是有扶持的,那么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有多少钱吧。http://www.cizhui.cn/5414.html
8.成都促进民营经济降发展7个细则(全文)去年11月,我市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了25条政策“干货”。 回顾:一图读懂最新出炉——《成都民营经济25条》 日前,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7个实施细则的通知》,包括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缓解民营企https://tfxqsh.com/4/11288/19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