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思路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发展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脉南端西翼,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2.8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土地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海拔最高1521米,最低511.9米,年均气温9.5℃,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十年九旱,是雨养农业县。全县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1、文明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据专家考证,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2、旅游资源奇特。全县有62处旅游资源单位有80%以上集中分布于县境西部沿黄河一带。特品级旅游景观有乾坤湾、黄河峡谷地貌,四级旅游景点有六处,三级旅游景点有23处,可以划分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批准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被临汾市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可开发形成核心旅游区。

4、生态资源丰富。境内盛产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尤其是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在我省干果类农副产品中率先获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目前,全县红枣树总量达到30万亩900万株。发展绿色观光、采摘旅游、建立果品加工基地,转化原枣为旅游商品,开展绿色生态旅游。

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绿色产业富民、能源工业强县、旅游开发兴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和出台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打造以东征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和以红枣品尝采摘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牵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东征纪念馆为主体,新建展览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东征纪念塔,开展追寻东征足迹、寻访东征老及其后人,祭奠崖英勇牺牲的无名烈士等主题活动,努力把东征纪念馆打造成全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2、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加大以乾坤湾为主体的重点景区建设,修建黄河地质博物馆、观景台、乾坤道、天脊台等景点,挖掘保护河会里民间艺术村、黄家岭民俗村等资源。开发黄河观光体验项目,开展水上漂流、黄河游艇、空中热气球等活动,饱览黄河地质公园奇特景观。开发游乐服务项目,修建服务中心、农家宾馆,推出特色产品、农家饭菜,开展黄河沙浴、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园,营造十里绿色果林带,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采摘等旅游项目,建设绿色旅游林果超市,游客可在不同季节采摘果实,建设果品加工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打造成返璞归真享受自然的首选地。

关键词:速生丰产林;发展;思路;广汉市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码:A

ThedevelopmentofFast-growingandHigh-yieldPlantationindustryinGuanghan

LiJun,PanYa,HuKegen

(GuanghanForestryandGardenBureau,Guanghan618300,Sichuan)

Abstract:Thispaperbasedontheanalysisoffast-growingandhigh-yieldplantationfeatures,advantagesanddevelopmentbackground,accordingtothesiteconditionandrelevantworkplanningofGuanghanCity,proposedbaseshouldbeestablishedassoonaspossible,theintegrateduseofvariousmeans,fullyrelyonadvancedtechnology,earnestlyimplementtherelevantplanning,toformthefast-growingandhigh-yieldplantationindustrydevelopmentthinkingofGuanghan.

Keywords:fast-growingandhigh-yieldplantation;development;trainofthought;Guanghan

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fast-growingandhigh-yieldplantation)[1]产业是广汉市林业产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也是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工作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和着力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汉林业发展速度与成效。广汉是林业小县,但截止2012年,广汉市发展速生丰产林已近200hm2。

1基本情况

广汉市位于川西平原东北侧,龙泉山西麓,地处东经104°6′43″~104°29′45″,北纬30°53′41″~31°8′38″之间,平均海拔一般450~550m,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广汉市水利条件良好,大、小河渠纵横交错,贯穿广汉市各区乡,塘库堰星罗棋布。广汉市坝区主要土壤是灰棕冲积土,土壤多呈微酸性;丘区主要土壤是红紫色土,土壤呈微碱性。

广汉市是大力发展以杨树、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产业的适宜地区。

2速生丰产林优势

关于速生丰产林的概念学术界已有多种解释,本文所提到的速生丰产林其实是指速生丰产用材林。国家林业局2004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对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定义是:“通过使用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森林生长量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乔木林地”[2]。其优势在于生长快,很多丰产林都能达到一年30m3/hm2以上生长量[3];干形直,冠幅窄;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强;材质好。广泛用于制浆、造纸、人造板、刨花板、纤维板等林产工业和建筑、家具、装修等行业。由于它的速生、伐期短、丰产、优质、稳定、高效等特点,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逐年看涨。同时又能用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通道绿化等方面,能快速地达到预期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形成亮丽的通道绿化景观。

目前我国速生丰产林主要树种有杨树、桉树、水杉、柳杉、池杉、西南桦、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国外松、泡桐、毛竹等,适宜广汉市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的树种主要有杨树、桉树、水杉、毛竹等。

3发展速生丰产林的背景

3.1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历来重视生态建设、保护与经济快速协调并发展,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正好满足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两个兼得目标。2007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就要求大力培育具有规模、集中连片、效益良好的速生丰产用材林[4]。省、市包括广汉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广汉市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中同样重视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工作。

3.2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促进林地、森林总量“双增长”

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和地方林业规划、政策,而且通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可以促进《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期末实现林地、森林总量分别达到2898.76hm2和3107.21hm2的预定目标[5],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总量,增加后续林业资源。

3.3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农、林、牧的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重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取得明显进展。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即“三高”(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的实现,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加上城镇待业青年和部分下岗职工要求就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待业青年和部分下岗职工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问题。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广汉的生态环境,解决木材加工企业和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并能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广汉经济更快速地发展。

4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的思路

4.1建设基地,推进转变

要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尊重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建议尽快建设形成三大基地:连山镇杨树及林下经济发展基地、连山镇巨桉林及林下经济发展基地和金轮镇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及中华红叶杨种苗基地。同时依靠造林大户和四川孚星实业有限公司等大户、企业,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并实现以片块为主的数量扩张型向以基地为主的质量效益提高型转变,以行政推动为主向以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为主转变,由部门办基地向大户、企业办基地转变。

4.2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支持和宏观调控

4.2.1重视宣传,正确引导

要大力宣传正确的发展思路和营林方法。一是相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改变有些人认为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基础投资大,风险高的错误想法。二是科学造林,合理经营,宜采用中密度株行距混交林,科学抚育,根据树木生长规律定期疏理修枝和剪叶,增加通透性和地面植被光合作用受益面积等措施,努力消除速生丰产林特别是桉树是抽水机、抽肥机、霸王树、甚至是毒树等等错误认识,正确认识发展速生丰产林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4.2.2重视生态,合理规划

杨树、桉树等速生树种在广汉栽植已有数年,尤其是巨桉在广汉于2005年就可以自己育苗,基础较为扎实,技术比较成熟。关键是合理规划布局,依据《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林和商品林用地范围,通过提高木材产量缓解需要压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天然林和次生林。严格保护原生态下的生态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珍稀树种,保护和经营好各种防护林。在林地紧张的情况下,有序有效地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

在平原区道路、田网及农家庭院等“大四旁”绿化建设中,以中密度株行距设置、穴状整地方式,大力营造杨、桉等速生树种。丘陵区要在靠近水源的山体中下部适度营造速生丰产林树种。以基地为点、主要交通干道为线、重点发展区域为面辐射全市适宜地区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

4.2.3优化政策,激发热情

要虚心向省内外学习,借鉴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出一系列惠林政策并采取积极的手段落实好各项工作。例如,要制定出降低或减免涉林税费、投资融资办法、营林财政补贴办法、鼓励和奖励办法等。要积极争取商品林采伐限额指标、及时进行林权确权等等一系列惠林政策、手段来激发投资者、参与者的热情。

4.2.4财政支持,降低风险

速生丰产林采伐指标应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按造林进度提前予以安排,以保障投资主体的利益。同时,可以按照国家财政的现行规定,农业银行的林业贷款项目享受财政贴息的政策,但开发银行的林业贷款项目尚未纳入财政贴息的范畴,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出“国家财政按现行规定给予林业项目中速生丰产林贷款贴息,并适当增加贴息比重”[6]。因此,建议开发银行积极争取该项政策,以降低林业贷款的风险。

4.2.5规范流转,保障权益

4.2.6拓宽渠道,多方筹措

积极探索拓宽投资渠道,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采用政企合作、乡企合作、银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多方资本融资,采取政府贴息贷款、优惠税费、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多方筹措,使速生丰产林产业的实施能有资金保障。

4.3充分依靠先进科技,确保快速和健康发展

4.3.1重视科技,加强培训

要充分依靠省内外科研院所林业、农业、牧业、渔业等强大的科技力量,邀请林业专家到现场传授先进营林科技知识,加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术交流、管理及培训工作,注重速生丰产林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4.3.2多种模式,建议推广

4.3.3推广技术,改善环境

研究表明,速生丰产树种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单位生物量对水、肥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树种。要保持和改善立地环境,推广造林新技术,例如:采用地膜覆盖节水、配方施肥、容器育苗、ABT生根粉、保水剂浸泡等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改变垦作方式,加强林地科学施肥,营造混交林,避免林地肥力下降和其他生物量减少。

4.4认真贯彻落实规划,促进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到2020年,广汉市要实现林地总量、森林保有量“双增长”的目标,必须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分别增加694hm2的林地和556hm2的有林地面积[5],这些面积不仅要追加申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还要依靠交通道路和水系绿化建设,特别是主要交通干道两旁和江河两岸的绿化建设。因此,广汉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广汉市绿地系统规划》、《广汉市通道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沟渠水系绿化建设规划》、《广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和《广汉市园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等规划和意见,采用营造多层次的中密度株行距混交速生丰产林、风景林,逐渐形成壮观的通道和水系绿化。

参考文献:

[1]韦希勤.我国速生丰产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林业调查规划:第35卷,2010(5):115-118

[2]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S].2004

[3]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速生丰产林良种繁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培训资料[Z].2010.

[4]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Z].川府发[2007]48号.

[5]广汉市林业与园林管理局,四川省林科院.广汉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Z].2013.

一、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概况

全球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IFPI)在《2007数字音乐报告》中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球数字音乐市场的营业额达到了20亿美元,在音乐市场营业总额中的占比从2004年的1.1%增长到10%。IFPI预测,到2010年全球音乐行业销售收入中将有25%来自数字音乐。而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更为乐观的预测是,2010年数字音乐市场收入将占音乐唱片市场总收入的40%左右。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近几年来也从无到有、增长迅速。艾瑞市场咨询的调查认为,2005年到2008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47.4%,2008年有望突破81.4亿元。

虽然近年来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在线音乐市场为例,调研机构iResearch的数据显示,美国2005年在线音乐销售量为5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74.5%,2006年继续增长至8.8亿美元;而2006年中国在线音乐的市场规模仅为1.13亿元。因此,探询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明确其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对于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正版音乐网站利润微薄

就国内在线音乐网站的发展而言,为数不多的正版音乐下载网站的获利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盗版行为挤压了正版音乐网站的盈利空间。二是音乐网站的分成较少。据了解,正版音乐下载网站所得收入除了要分给网络运营商15%~20%以外,剩余部分还要与唱片公司对半分成,网站只能获得最终盈利的三至四成。三是网站的支付方式成本较高。原因在于许多消费者对费用较低的电子支付方式仍存在较大的安全性担忧,大多数用户目前是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网站为此要向电信运营商缴纳15%左右的费用,这无形中增加了网站的负担。

3、在线音乐付费消费的习惯尚未形成

三、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思路

2、打造数字音乐生态链条

3、完善网络平台,重视内容资源

搭建成熟的在线和无线网络营销平台,形成成熟的收费渠道,利用强大的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是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当前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的规范以及3G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音乐随时随地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在线音乐和移动音乐将呈现紧密融合的状态:用户通过手机听音乐,通过PC来管理音乐和进行交互。新浪乐库的推出,已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趋势。用户在免费享受视听服务的同时,可以便捷地使用手机铃声、彩铃、IVR等无线音乐服务进行歌曲下载。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数字音乐在无线和在线上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但数字音乐服务不能再仅仅着眼于挖掘音乐文化内涵之类的高端应用,加大正版曲库的数量,方便用户注册,提供音乐、资讯、社区等多种服务,加强网站在web2.0方面的表现等简单、易用、经济的在线音乐服务将是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4、探索多样化的商业模式

四、结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1.62亿,宽带网民数达1.22亿,手机网民数4430万人。在互联网的各种功能中,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和网络游戏这三项代表性网络应用的使用率都很高,其中又以收听或下载过网络音乐的网民比例最高(达68.5%)。数量庞大的潜在音乐受众群体,无疑为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当务之急是顺应时展潮流,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确立正确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这一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路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7.

[2]艾瑞市场咨询:2007年中国在线音乐简版报告..

一、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有利条件

作为中国农业生产大省,四川在利用和开发生物质能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生物质能源原材料。例如,四川甘薯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16%,在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利用甘薯进行燃料酒精的生产无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四川还是油菜籽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年产菜籽110―13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0%以上,油菜籽在榨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酸化油正是进行生物柴油生产的廉价原材料。

据估计,四川的野生麻风树有16万亩以上,近年来人工栽培面积也有15万亩以上,这些麻风树是生产生物柴油极佳的原材料,且对保持环境、水土和植被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此外,四川的畜牧业和川菜餐饮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动植物油脂废弃物,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可将其变废为宝,生产出生物柴油。

在四川农村中大规模、集约化的禽畜饲养每天排出大量的禽畜粪便,将其用作沼气生产的发酵原材料,可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最后,四川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充分开发生物质能源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条件。

二、四川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尚处于积极的初期尝试。

经过多年的研发,四川省的沼气技术逐步成熟,已经高度专业化。现在四川农村的沼气建设开始尝试利用各种渠道募集资金,构建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在技术上已实现在农村建立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沼气供给系统。

四川发展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材料依赖于不属于主粮的甘薯,现在四川的甘薯生产燃料酒精项目主要是进行甘薯育种栽培和小规模的燃料酒精生产。由中石油与首都国际投资集团合资的首佳能源已在甘薯上投资了200万元进行育种开发。

四川对于生物柴油的开发工作处于初期。四川省政府通过与中石油签订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确定了建立10万吨利用麻风树生产生物柴油的规模。由于种植麻风树投资少、收益高,麻风树的种植很早就吸引了很多新能源投资资金的介入,包括一些外资。

三、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户为单位的沼气池建设,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也无法在将来利用能源交易市场将沼气产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不利于该项目的持续发展和技术进步。

二是应清醒地认识到甘薯酒精的生产将受限于原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首先,现在四川的燃料酒精项目盈亏预算是以低粮价时代的甘薯价格计算的,粮食商品的涨价趋势、燃料酒精项目实施对甘薯需求的冲击,势必会对该项目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值得政府、企业仔细斟酌。其次,现有的甘薯生产酒精技术对水的大量需求将对水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如果排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产地的环境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最后,燃料酒精生产企业还必须应对我国油料零售市场的垄断格局和国家控制的成品油价格体制造成的不透明、不确定的价格波动,这些都增加了燃料酒精生产的成本。

三是生物柴油在四川虽已有小规模生产,但是受制于麻风树生长周期和废弃物的收集技术,以及外部的油价涨跌,这一技术还未充分发展。另一主要问题是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再就是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寡头垄断导致了有生产渠道,无销售渠道的问题。

四、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产业思路

(一)加强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的研发,发展具有四川特色的生物质能源产业

生物质能开发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优势体现在新技术的引入,新生物质能源原材料的使用,这个行业不是靠资金和劳动力的多寡推动的,若希望四川在今后能够相较其他省市具备比较优势,技术和人才储备是关键。也只有拥有充足的技术和研发实力,才能充分利用四川的自然禀赋优势,建立有本地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开发产业。

现存的生物质能源开发产业链过短,缺乏系统集成,上下游企业和农户脱节,整个产业链显得非常脆弱,下一步开发市场的思路应该集中在如何实现系统集成,提升和建立生物质能源开发各项环节的服务水平上。这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帮助和政策扶持,但主要应该依靠企业的自主、自愿投入。

(三)建立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四川发展本地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应该立足国内市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要有自己的技术、专利,要有能够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的决心。要学习其他省市开发科技产业的方法,建立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基地,利用研发单位的集聚效应,增强知识和技术在研发者中的传递,才能在将来获得和巩固其领先地位。

五、四川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政策取向

首先,在垄断性的国内能源市场,国有石油公司利用自身的行政优势和影响力可以非常低的代价获得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权,他们无心进行新能源开发,甚至有动力阻止新能源开发企业对其垄断市场的冲击,阻止技术进步和能源产品的多样化。现阶段怎样协调垄断者和竞争者的冲突、引入竞争者,是对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最大挑战,也是眼下发展生物质能源最大的瓶颈。

其次,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农业部制定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加以鼓励和支持。中央支农建设、农民增收的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和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政策,对四川利用自身地理、气候优势进行生物质能源的原材料开发也有推动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川省也推出了不少细化的政策鼓励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例如,《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及园区发展实施方案》中关于新能源的扶持和四川的能源发展目标定位方针等。

关键词: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目前,退耕还林的补助已陆续到期,从2008年起将停止补助,但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未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后续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退耕农民的生计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坝上地区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宜提到议程上来,统筹规划,加以实施。

一、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退耕还林与封育禁牧削弱了本区的畜牧业

(二)农业乡镇无主导产业,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坝上地区在发展特色种植业上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尝试,设施农业建设、马铃薯种植、食用菌生产、中药材种植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寻求适合坝上地区实际的发展之路。但由于生产较为分散,并且规模偏小,难以做大做强,真正对农牧业生产有带动能力,辐射面广的项目几乎空白;且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产品和工业品集散地、中介组织的作用不明显等因素的制约,使现有种植业无法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形不成整体经济效益。

(三)新培育的后续产业覆盖面较小,带动农民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足

后续产业的覆盖面对于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发展至关重要。错季蔬菜和马铃薯产业带动了千家万户的脱贫,尤其是山区、丘陵区的坡耕地,粮食产量很低,而作为块根作物的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收成。但是目前培育的后续产业辐射面还很有限。坝上地区的甜菜种植面积达17万多亩,其范围也仅限于张北县,而在真正需要退耕的山丘地区却难栽种。

(四)后续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后劲不足

河北省实施退耕还林的工程县大多属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和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而现阶段国家又没有用于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专项资金,导致个别地方对后续产业的发展认识不到位。

二、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渠道

为进一步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坝上地区各级政府应竭力挖掘i本地自然资源优势,采取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企业参与等新机制,推行饲草业――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中药材――制药模式,并以此吸引一批枸杞、中药材、畜草业等龙头企业入驻坝上地区进行产业研发。

(一)稳定粮食生产,确保退耕后群众的吃粮问题

近年来,坝上地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37万亩,使大面积原来种植农作物的坡耕地变成了林地、草地,粮田面积不断缩减。为了确保退耕后群众的吃粮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坝上地区各县政府应把增加单产,提高总产作为粮食生产的主攻方向,采用先进的喷灌、膜下暗灌等节水灌溉方法,推广地膜穴播小麦、集流自然降水资源化高效利用等旱作农业技术,培育抗早、耐盐碱等性状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应用高效、低残留或无残留的新型农药和肥料,全面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提高单位而积产量,实现粮食高产稳产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二)积极推广退耕还药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三)积极实施退耕还草模式,大力发展以紫花首蓿为主的饲草业

种草养畜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和保证,广大农村应充分利用旱平地、沟坝地、坡耕地,建设以柠条为主的灌木饲料生产基地。大兴苜蓿、苏丹草、沙打旺、红豆草等牧草种植业、饲草加工贮藏业,在为舍饲养畜和工业化养殖提供优质饲草的同时,种草户也可从中获取收益。饲草的贮藏加工是北方冬春季节养殖业的必要基础,应有计划地引进开发饲草贮藏加工技术设备。建立饲草加工企业,基本解决坝上地区剩余鲜草的加工和冬季牲畜的饲草问题,并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以拉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四)依托饲草资源丰富优势,培植发展畜牧养殖业

退出的耕地一部分用于发展高效牧草产业,走以草兴牧之路,同时调整畜牧结构。大力发展舍饲生态优质畜牧业,大力发展圈养舍饲奶牛、寒羊、波尔山羊,不断扩大家庭养殖规模,逐步形成饲草基+养殖户+龙头企业的养殖格局,为退耕后的失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五)“公司+农户”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提升传统农业,走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区域发展基本形成甜菜、蔬菜、马铃薯、甘草、枸杞、柠条带和牛奶生产区等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应在以甜菜、蔬菜、马铃薯、燕麦和肉食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立食用菌、甘草、柴胡、枸杞、柠条生产基地。推行饲草业-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和中药材-制药模式。

三、促进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培育后续产业的宣传

(二)确定选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布局

运用生态学、区域经济学、产业布局学等理论,确定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布局。各县区按照比较优势,构建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区域互动关联的产业分工,从而增强区际合作和发展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贸易依存度和更大的产业规模。

(三)扩大退耕还林后继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茶叶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云南巍山

巍山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产业基础,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贫困山区要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实现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发展茶叶产业是一条可寻之路[1]。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巍山县茶叶走入国际市场、实现提质增效的主体思路。

1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

2009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646.07hm2,其中云南大叶种面积1361.87hm2,2000年引进台商种植无性系乌龙茶、铁观音284.2hm2,年产干茶515t。有小型的初制所20个。有注册公司4家,其中2家为漾江林业局茶厂、云南大理巍山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绿茶、普洱茶为主,产品远销省内、省外。另外2家为五星茶厂及巍宝茶厂,以生产乌龙茶为主,产品主销福建及台湾。巍山县的茶叶产业主要以山区及半山区为主,主要分布在青华乡、大仓镇及永建镇。

2存在的问题

2.1茶树老龄化,零星种植较为突出

巍山县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至今茶树已老化,且零星面积多,连片面积少;加上茶叶受市场的影响到较大,几起几落,造成茶园有效株不足,茶树采摘面小、量少,茶园投入不够,茶叶产量低。

2.2茶农意识落后

由于茶叶主要种植在山区及半山区,山区茶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教育及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种植茶叶主要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缺乏商品意识,没有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自身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2]。

2.3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的茶叶市场价格起幅较大,造成各级政府部门对茶叶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徘徊不前,多数茶园重栽轻管;业务部门由于缺乏资金,对现有茶园的改造及培训严重不足。

2.4有品牌,但竞争力较弱

巍山县有20个初制所,4个企业,但都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近几年来,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及多种原因,无法对初制所茶叶进行有效回收。企业虽有品牌,但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加上优质精制茶叶产量少,包装粗糙,没有统一的特色品种,很难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造成茶叶成品销量少,农民、财政效益不明显。

2.5缺乏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

要提高巍山县茶叶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还必须提高茶叶产量和加强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建设,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路子,依托乡级初制所,初制茶叶成品由龙头集团统一收购,再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保证茶叶初制所原料不外流,保护茶农利益,保证精制茶原料,增加县财政的税源。

2.6茶叶营销信息不流通

由于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市场信息,巍山县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大部分只局限在本县或本市内销售,而且销售面狭窄;加之没有集团公司和统一品牌,很难适应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经营发展目标。

2.7茶叶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

在茶叶市场经营过程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制假、造假,侵犯茶叶品牌,给政府及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茶叶销路的扩展。

2.8茶叶种植管理粗放,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巍山县茶农科技文化素质落后,在种植茶叶管理工作上存在着品种老化,投入管理跟不上,茶叶产量、质量

低等问题;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茶叶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超标,茶叶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

3发展思路

3.1统一思想,增加投入,稳定茶叶产业发展

3.2整合茶叶企业,培育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对现有的初制所、茶厂、精制茶厂按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大量技术改造和优化整合;并根据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品牌形象进行企业重组,以此提高茶叶产业的竞争能力,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依托台商,开拓国际市场[3]。

3.3选育推广茶树良种,提高茶叶品质

巍山县种植发展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且以实生苗为主。按照市场对品牌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茶树育种目标,建立无性系茶树良种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良种在茶叶产业中的基础地位;加大优质茶树良种的推广种植力度,提高优质茶树良种的覆盖率,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对巍山县现有的实生苗茶园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以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

3.4加强茶园生产管理,提高茶叶质量

一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补植、补造,更新茶园,重新种植,重新建园;二是抓好新植茶园的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全部采用无性系茶树种苗,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增加投入,改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修道路,建水池,保证茶园旱涝保收,稳定茶农收入,稳固茶叶产业的发展[4]。

3.5进行无公害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

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要求,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管理,严禁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废弃物对茶园的污染,严禁施用垃圾和劣质及未登记的肥料;以消费者的健康为目的,努力形成绿色、环保、无公害食品的茶叶生产线。

3.6更新知识,加强培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茶园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还要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引进新的加工设备;并派出科技人员外出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市场信息,再将自己的所得,培训、传播给茶农,使他们不仅懂得生产,还了解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稳固、发展、壮大产业。

4参考文献

[1]夏雪飞,胡中扬.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贵州茶叶,2009,37(3):18-19.

[2]郑宽明,李天芳,郭亚锋.陕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7-9.

关键词:汽车产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一、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汽车产业作为一种具有极强辐射作用的重要产业,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在可以在钢铁、机械、公路、交通、金融等等,各个方面对国民经济产生刺激作用,汽车产业的辐射覆盖各行各业,汽车企业从研发到融资,再从制造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十分活跃,具有强大的外部性,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的汽车生产具有强烈的规模效应,研究证实只有年产量达到100W辆的企业才能产生规模经济,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的汽车生产商群雄逐鹿,世界十大汽车生产集聚地应运而生了,如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丰田市、德国的斯图加特等等,这些地区都已经形成了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高产量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了各国效仿的典范。

二、我国汽车产业集聚地简介

全球化经济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大量的跨国汽车制造企业入驻中国,并与我国众多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展开合作,这推动着我国汽车产业蓬勃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自身就存在集群化发展的特性。因此,国内汽车制造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渐显示出了集群化的趋势,并在不同的区域形成集聚化发展的优势。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汽车产业集群,但是最具规模的只有六个,分别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京津地区,这六大区域是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化发展最成熟的地区,六大区域的总产值占到了我国汽车总产值的78.4%。这六大产业集群地处不同的省市,拥有的品牌也各不相同(如表1.1)。中国主要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都集聚在这些汽车产业集群中,集群体系已经发展成熟,对国内各省市的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经验借鉴。

表1.1中国2009年六大汽车产业集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比例

三、南昌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工业是江西重点培育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省加大了对汽车工业的投入力度,出现了像江铃、昌河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其产业集中度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的雏形。

近年来,南昌市把发展汽车制造业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主战略,支持江铃集团做大做强做优,着力在小蓝经济开发区打造汽车工业城。2006年,南昌市拥有各类汽车工业企业223户,汽车年产量达9.7万辆,汽车工业年产值达178亿元,汽车产业已成为南昌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南昌也是中国轻型车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作为南昌汽车产业基地的小蓝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区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初具规模。至2010年底,小蓝聚集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6家,其中汽车整车项目5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9亿元。

然而江西省汽车产业在全国竞争力还是很薄弱的,虽然近几年有所发展,但是在全国的发展增速来看,并不显著,差距还是巨大的。和全国产量想比较,2010年南昌的汽车工业产值、整车产值、零部件产值,分别只占到全国的0.56%、0.6%、0.81%。虽然近年来江西省汽车在销量上有着巨大的增长,但是仍然和国内其他汽车厂商存在较大差距,其车型品种的总类也远不如其他地区。

四、政策建议及发展思路分析

(一)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国外有较大差距,尚没有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和规模生产能力,产量低,质量差,品种单一。目前国内整车厂商对零部件的需求主要来至于从国外进口。据统计全世界前一百位的零部件生产厂商,没有一家是来自中国的。江西作为长珠闽的对接中心,同时连接几大经济圈,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江铃作为江西的老牌国企,应该紧密联系高校,加大在零部件生产商科研投入,放弃难以成形的整车生产,利用江西的物流区位优势、以及与福特多年的合作经年,转型作为零部件生产商。

(二)开辟汽车服务业,做东部沿海城市汽车维修服务后花园

据统计中国平均每年每辆汽车的使用费用为21674元,其中花费在汽车维修保养的费用占到了26.1%,中国今后每年将会有大量的二手车涌入市场,考虑到越来越严峻的能源问题,汽车的循环服务业将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而汽车后市场的前景之广阔也将可想而知,小蓝工业园区完全可以在国内汽车服务市场尚未成熟之际抓住机遇,自主走出一条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汽车后服务营业为辅的多功能产业集群道路。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约束,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工程,掌握先进内燃机、高速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健全汽车节能管理制度。

[1]林森,苏竣,张雅娴,陈玲.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M].科学研究.

[2]曹芳,王凯.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M].农业技术研究.

马铃薯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均达到了13%以上。马铃薯现已成为农民种植业经济收入最高的作物。所以发展马铃薯产业和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固原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

1固原市基本概况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市辖四县一区,即: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县和原州区,面积1.0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9.5万亩,人均耕地4.54亩。人口152.5万,其中回族人口占45.8%,也是国家重点帮扶的贫困地区。境内土壤类型以黄绵土、黑垆土、灰钙土为主,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区。当地盛产马铃薯,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

2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固原市马铃薯产业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调整结构、提升效益”的基本思路,以三级脱毒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重,加快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进程,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土地合理流转,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开拓市场,培育品牌,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马铃薯现已成为农民种植业经济收入最高的作物。2011年,马铃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48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其中西吉县农民从马铃薯获得的收入达700元以上,该县也获得“中国马铃薯之乡”称号。马铃薯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均达到了13%以上。同时,马铃薯产业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有效提高了我市马铃薯品牌和竞争能力。

2.1马铃薯种植情况

2011年马铃薯繁育原原种6249万粒;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级(代)”的专用化要求,主要繁育陇薯3号、青薯168、冀张薯8号、克新1号、费乌瑞它、宁薯12号、中薯3号等,全市建立了12个原种生产专业村,原种繁育面积达到9500亩,繁育原种1.14万吨;46个一级种生产专业村,一级种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3.5万亩,繁育一级种20.25万吨。

2012年全市完成马铃薯播种面积210.6万亩,其中:脱毒薯面积120万亩,建立淀粉加工型品种基地100万亩,中晚熟菜用型品种基地75万亩,早熟菜用型品种基地13.4万亩。以抗旱增产示范综合配套技术为支撑,继续实施“百万亩马铃薯抗旱增产示范工程”,全市建设马铃薯抗旱增产示范工程133.8万亩,其中:万亩标准化抗旱增产示范基地建立11个。马铃薯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机播面积达到100万亩,机械化率达到47.5%。

2.2马铃薯加工情况

截止目前,全市年设计加工能力50吨以上加工企业273家,年精淀粉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全粉1万吨。其中设计年产能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宁夏佳立生物科技公司、亚雪淀粉公司、国联马铃薯淀粉公司、长城淀粉公司、富宁投资公司、福宁广业公司、三鼎淀粉公司等。2011年累计生产马铃薯淀粉11万吨。

2.3马铃薯外销情况

为了有效解决马铃薯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难、价格低的现状,在全力开拓外部市场加大外销的同时,还将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马铃薯贮藏窖15388座,其中10吨型11316座、60吨型2042座、60吨以上50座、标准贮藏能力达到35万吨。同时,还建设了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一座,即原州区马铃薯专业市场,组建了马铃薯销售龙头企业2家,即六盘山薯业有限公司和天启薯业有限公司。

3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固原市马铃薯产业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三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虽已初步建成,但开发力度仍不够,繁育缺乏统筹生产,品种多而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还没有走上规范化道路;种薯繁育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监管;外埠市场开拓不够。

二是一级种薯推广应用率低。由于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并未良性运行,马铃薯一级种薯由于其繁育面积大、种薯数量多、贮藏难等原因,生产不足,种薯缺乏;繁育和推广衔接不紧,在一级种薯推广中,由于机制不健全,加之种薯价格较高农民普遍难以接受外,在一级种薯推广应用中受县区各自自外引种及农户异地换种生产,良种良法不配套等使马铃薯一级良种在大田生产应用中让广大农民难以看到其较大优势,农民认知程度低,因此造成推广应用率较低,大量一级良种流失,即浪费了资源,又使生产缺乏良种。

三是生产技术水平低,单产低而不稳,区域间差别较大,我市目前总体农村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而固原市马铃薯生产面积80%以上在干旱山区,区域类型复杂,耕地条件差,经济落后,生产投入不足,致使标准化技术普及率不高,2011年全市马铃薯平均产量仅为792公斤,而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如原州区张易等区域亩产平均达到2000公斤以上。

四是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行较难。由于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生产区域立地条件差,市场风险较大等制约,固原市马铃薯生产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实现大范围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行局限性较大,主要仍依靠一家一户式生产方式,造成科技贡献率提高慢,质量和效益,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空间小。

五是加工业层次较低。目前,全市加工业设计能力总计达到35万吨以上,但大型企业较少,加工制品80%以上为初级产品,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尚属空白,加工增值有限。

4今后发展思路

4.1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科学合理布局,整合优势资源,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单产质量,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升级增效”的发展思路,即按照马铃薯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供给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创新运行机制,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着力推进我市马铃薯产业布局区域化、种薯良种化、种植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提升马铃薯产业层次,努力把固原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基地。

4.2发展目标

全面提升马铃薯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和层次,打造建设全国优质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年稳定在200万亩以上,通过不懈努力,5年内使马铃薯品种专用化率达到80%,脱毒化率达到90%以上,以高产抗旱栽培技术为主的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总产达到30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马铃薯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

参考文献

[1]石瑛.黑龙江省马铃薯种薯生产[J].中国马铃薯,2004,05.

关键词:金银花;产业现状;湖北省;思路

中图分类号:S_9

1引言

金银花(honeysuckle)为忍冬科忍冬属忍冬及同属多种植物的统称,又名金花、银花、双花、忍冬花,常以花、茎(藤)和叶供药用,为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是集保健、药用、观赏及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经济植物。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科技和日用化工科技、生态环境事业建设等的蓬勃发展,对金银花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产品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金银花年产金银花约800万kg,是世界金银花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而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达2000万kg,国内外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商机无限。对金银花产业进行开发,可以振兴民族产业,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金银花的生态和药用价值及化学成分

2.1金银花的生态价值

金银花根系发达、枝条繁茂、叶片密集,具有很强的耐干旱、耐贫瘠、耐水淹、耐盐碱和保持水土的能力,适应性非常广泛,在山沟、平地、黏壤土、沙土、微酸土壤、偏碱土壤都能很好地生长,是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荒坡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之一。同时由于金银花抗病虫能力较强,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或基本不用农药和化学肥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不会对土壤和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残留,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金银花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藤蔓缠绕,冬叶微红,凌冬不凋,夏秋开花,黄白相映,繁花密布,清香宜人,是一种优良园林绿化植物,可做成各式造型的盆景。

2.2金银花的药用价值

金银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把其列为上品,并有“久服轻身,长年益寿”的记载;《本草拾遗》中记载:“银花气芳郁而味甘,开胃宽中,解毒消火,以之代茶,尤能散暑”。现代医学证明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渴、降脂减肥、清除体内有毒物质等多种医疗和保健作用。中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温病发热。据调查,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医方剂用到金银花。人们熟知的“银翘解毒丸”、“银黄口服液”,“双黄连片”就是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2.3金银花的化学成分

金银花化学成分复杂,已鉴别出的就有60多种。目前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三萜类、无机元素等。其中有机酸类约占6%,以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acid)和咖啡酸为主,还含有环烯醚萜苷、裂环马钱素、獐牙茶苷、马钱素、马钱酸、新环烯醚萜苷等。挥发油含量约占0.6%,已测得30多种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双花醇、香叶醇、β-苯乙醇、异双花醇、α-松油醇、丁香油酚、香树烯、苯甲酸甲酯丁香酚、金台欢醇等。黄酮类含量约占3.55%,主要有犀草素、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金丝桃苷和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等。含无机元素共15种之多:Fe,Mn,Cu,Zn,Ti,Sr,Mo,Ba,Ni,Cr,Pb,V,Co,Li,Ca。其中绿源酸作为金银花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保肝、增强免疫、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

3金银花的生产与加工现状

3.1金银花的种植情况

全国金银花的主要产区是山东、湖南、河南等省,河北、山西、甘肃、四川、新疆等地都有栽培。山东金银花的总种植面积大约20多万亩,目前山东金银花年产量可达400多万kg,占全国总产量的60%。近几年新植金银花达5000万吨,新增金银花栽培3.5万亩,金银花的主要种植品种有毛花系列的小毛花、大毛花,鸡爪花系列的小鸡爪花、大鸡爪花等。湖南隆回、河北巨鹿和河南封丘也是主要的金银花种植基地。

3.2金银花的加工现状

近年来,金银花在制药、香料、化妆品、保健品、保健饮料、花卉盆景等领域逐渐被应用。在制药方面,已由传统的中药配方中的煎剂发展为片剂、丸剂、冲剂、膏剂等多种类型,市场知名度较高的产品有脉络宁、清开灵、双黄连、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在日化工业方面,已研制开发出金银花香水、金银花香波、金银花牙膏、金银花香皂、金银花花露水等。在饮料方面,已研制开发金银花露、金花茶、忍冬花酒、银麦啤酒等;在花卉盆景方面,可造型各种漂亮盆景,有“金花”“银花”“彩色花”等。金银花的茎叶也可以做饲料,用以饲养牛羊。

4外省发展金银花产业的经验

山东省平邑县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栽培面积达2万余hm2,年产量400万kg,约占全国金银花总产量的60%。平邑金银花已有260多年的栽培历史,金银花资源丰富,分布广,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出口创汇率高。金银花产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品种培育技术。为适应金银花规模和品种的开发需要,平邑县改变金银花粗放经营的状况,对全县金银花进行普查分类,筛选出品质好的金银花,先后培育出大毛花、大鸡爪花、山银花、蒙阳I号、蒙阳II号等6个系列140个优良品种,品种改良率达90%以上。2002年底,由最初种植的两三个乡镇已遍及全县16个乡镇,年产干花350万kg,占全国总产量的60%。

(2)加快金银花销售流通。在金银花主产区建立规模较大的金银花工贸园区,全县有2万余人从事金银花贩运购销,吸引了20多个省、市的药材公司、制药厂在县里设立收购点或办事处。

(3)扶植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鼓励各种经济成分采取股份合作、资产参与和联产经营、独资、合资等形式,促进加工企业的发展,培植了蒙阳药业有限公司、双冠药业有限公司、兰陵集团等10多家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金银花超过200万kg。

(4)注重培植品牌。目前,全县的知名度较高的产品有金银花良种“蒙花一号”,金银花加工产品“九间棚”,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增加了农民收入。

5湖北省金银花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湖北省金银花的种植和加工情况

湖北地处华中,位于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种植业具有独特的生产优势。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年平均日照时数1200-2200小时,全年无霜期230-300天,年平均降雨量750~1600mm。西部有“华中屋脊”之称的神农架林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全区平均海拔1700m,气候垂直分布明显,蕴藏着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

湖北省内金银花种植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大的种植规模,成为制约湖北金银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零星分布在宜昌、孝感、郧县等地,神农架地区以野生为主。湖北郧县已通过两年的建设建立了亚特立本金银花科普示范基地,11个乡村推广示范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湖北天合之道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金银花种植加工项目培育了“懒汉金银花”,并投资2.5亿元在咸宁建设万亩“金银花生态园”。然而与全国主要的金银花产区山东平邑、湖南隆回相比,在种植规模和品质上差距较大。

湖北省内有许多大中小制药企业,涉及金银花的药品有金银花含片、复方金银花冲剂、金银花颗粒、金银花糖浆、金银花口服液,但是知名产品不多,市场占有率较低。只有湖北“午时”金银花露作为露剂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5.2湖北省金银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银花栽培品种多乱杂,优良品种少。多以野生为主,由于栽培品种的制约难以生产出统一、大宗、质优的主流商品金银花。

(2)金银花有效成分的分析与提取、新特中药制剂与产品、保健品与日用品等系列研发滞后。主要以绿原酸单一化学成分的提取研究为主。对黄酮类等金银花中主要的抑菌有效成分涉及不多。

(3)金银花茎叶及加工副产品还未充分利用。现在大多以金银花蕾作为药材加工的主要原料,而金银花的茎叶中也含有绿源酸、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叶片中绿原酸含量高,抑菌作用强,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可以作饲料和疫苗。

(4)金银花在植物病虫害防治、畜禽病防治防疫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

(5)缺乏必要的行业组织,产业化程度低。湖北省缺乏必要的行业组织及龙头企业的带动,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程度与水平太低。加工与贸易落后,严重制约了金银花的综合效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6)科技与服务滞后,阻碍了金银花的生产发展。金银花是一个传统产业和弱势产业,其发展更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和社会化服务的保障。目前对金银花的研究比较薄弱,基础性和高新技术研究滞后。科技投入与科技服务的强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湖北省金银花生产的健康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6湖北省金银花产业发展思路

(1)各级政府应鼓励和扶持金银花的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整合资金,推进金银花基地建设,扶持金银花加工企业的发展,特别加强对神农架地区野生金银花的综合利用和宣传。

(2)加大科技投入。针对金银花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鼓励支持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参与金银花种植、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金银花生产和效益的新突破。

(3)改进种植模式,建立种植基地,培育更新优良品种。调整金银花的区域种植,实现金银花品种的合理布局,应用金银花规范化与规模化种植技术,建立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实施GAP种植。

(4)改进金银花药材加工技术。传统的硫磺熏制法和烘干法得到的成品金银花药材会残留大量二氧化硫及砷、汞等重金属,绿原酸含量较低;新型的冷冻干燥法和微波干燥技术在将金银花干燥的同时,保持了金银花的色、香、形基本不变,绿原酸含量较高,提高了金银花的规格等级和加工效率,适宜于工业化生产金银花药材。

(5)加强对金银花药理作用和活性成分高效提取技术的研究。将超声提取法、微波预处理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膜分离法等新技术应用于金银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对除绿源酸外的其他活性物质(有机酸、黄酮)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6)发展金银花深加工产业,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拓宽以金银花为原料的产品种类。增强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开发保健品、饮料、日化用品、饲料等系列产品,针对不同人群开发特种保健茶和复合金银花茶。

(7)培植壮大一批龙头生产企业,实施药材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开发新型金银花药剂。

(8)与制药企业合作,建立药源基地,规避药农生产风险,同时降低企业生产原料的采购成本。开展“公司+农户”的金银花种-养-药-保健-城市绿化的生产与加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农民致富。

[1]王昶,王丁伟.湖南省隆回县金银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沈华.金银花生产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8(4).

[3]陈大明.龙岩市金银花产业化开发探讨[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4).

[4]刘恩荔,李青山.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

[5]赵琰玲,尹莲.金银花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7,26(5).

[6〗张会敏,石俊英.近五年金银花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6,8(12).

[7]赵国玲,刘佳佳,林丹,等.金银花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2002,25(10).

[8]滕红丽.金银花药材的综合研究分析[J].中药材,2007,30(6).

[9]李文付,黄大勇.广西喀斯特峰丛地区金银花产业开发与可持续利用[J].广西林业科学,2006(1).

[10]付兴锋,齐会英.甘肃金银花资源开发前景[J].甘肃中医,2004,17(10).

[11]兰华,高丹,申鸿,等.金银花提取液抗氧化酶活性与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7(2).

[12]张守平,辛宁,王柳萍.金银花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3).

CurrentSituationandSuggestionsonHoneysuckleIndustryinHubeiProvince

QiaoYu,ChengWei,WangShaohua,XiongGuangquan,WangLan,ChenXueling,GuanJian,WangJun,LiaoLi,YuWei,HeJianjun

(AgriculturalProductsProcessingSubcenterofHubei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Innovation

Center/InstituteofAgriculturalProductsProcessingandNuclear-agriculturalTechnology,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产业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式确认,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及宣传教育,提高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旅游。

可以说,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最值得推广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能得以完整保存。对于游客而言,参与生态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各地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而且还能使当地的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25%~30%。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全球用于生态旅游的花费每年增长20%,相当于整个旅游业平均增长率的5倍左右,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就我国而言,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衡量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首先要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情况,因为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自然保护区代表着地球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等,有着尽可能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生态旅游价值大,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理想地段。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51个,总面积1.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9%。其中50%以上的保护区从旅游中获取收入,保护区中的旅游收入已占所有创收总额的大多数。但是,我国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管理上尚无系统成型的体系,与世界上通行的生态旅游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1.规划滞后。生态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或旅游方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多重目标的统一。因此,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才能使多重目标协调统一起来。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规划工作还比较滞后,特别是规划理念、专业化水平和规划深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借鉴和运用国际上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2.投入不足。发展生态旅游,需要相应的保护性投入,需要有科研、管理队伍的跟进,需要建设相应的交通、通信和装备等保障设施,对环境整治也有特殊的要求。这些方面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在一些地域偏远、经济欠发展的地区,支撑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匮乏更为突出,更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

3.产品同质性突出、精品少。不少地方由于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到位,开发指导不够,技术标准欠缺,市场定位不明确,造成同质性开发比较普遍,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像九寨沟这样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态旅游精品还不多。

4.环境恶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晚,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力度还有待提高。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引导不够、盲目开发,仍然在少数地区存在对资源和环境损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

1.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实行有序开发。应组织一支多学科、多层次、业务精的科技人员到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尤其要对旅游业主体、客体、介体进行科学分析,即游客及未来市场前景,旅游风景资源是否具有吸引游客的物质基础,交通及服务设施是否方便、完备等,都应进行科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对旅游区进行开发时,要在开发原则指导下,遵循适度有序地分层开发,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从生态角度去开发富有潜力的生态旅游资源。

THE END
1.2025年湖北十大品牌湖北十大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网CNPP重磅推出2025湖北十大排行榜,为湖北省提供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通过品牌榜单向用户提供湖北企业名录、湖北有名品牌、湖北省名牌产品等相关内容。湖北省2025榜单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几十项品牌大数据研究分析、结合大数据计算得出,是你进一步了解湖北省的最佳https://www.cnpp.cn/china/list_3231.html
2.鄂州市新增3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月8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关于公布2024年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显示,鄂州市有“湖北李太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高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老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至此,鄂州市拥有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Q5NzI0MQ==&mid=2247528248&idx=2&sn=4a843915a6e24521c41ba0f8540c1599&chksm=eb308c5db57d2514fb40bfb8ede917c33c13d4d020fd1f812bc877904df3ba6e88c716dc512e&scene=27
3.襄阳畜牧公司排名(排行榜)宜城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 379次浏览 全年浏览 70次 规模:少于50人 成立:11年 工资¥6.8K 招聘增长:12.5% 饲料 生猪养殖 猪饲料 农业 养殖 收藏 6 湖北襄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1万次浏览 全年浏览 58次 规模:50-99人 成立:17年 农产品 种猪 有机肥 饲料 农业 收藏 7https://www.jobui.com/rank/company/view/xiangyang/chumu/
4.饲料十大品牌排行榜饲料品牌排行前十名饲料哪个牌子好饲料十大品牌,始于1988年,上市公司,颇具规模的饲料生产基地,专注于浓缩饲料/猪用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生产、销售的企业 骆驼牌饲料畅销中华大地多年,帮助农民朋友科技养殖致富。饲料一枝花,骆驼富万家。集团在全国建立近40家现代饲料生产基地。 集团实施分线经营,走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之路,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多所https://www.cnpp100.com/top/siliao/
5.上市公告明细本公司全体董事承诺本发行情况报告书暨上市公告书摘要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重要声明 本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暨上市公告书摘要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非公开发行的简要情况。投资者如欲了解更多信息,应仔细阅读发行情况报告暨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corp/view/vISSUE_MarketBulletinDetail.php?stockid=002157&id=527531
6.孝感首届“十大青年创业先锋”出炉荆楚网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鲁伟龙 通讯员毛诚)6月7日,由孝感市委宣传部、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联合策划的孝感市首届“十大青年创业先锋”评选活动揭晓,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沈腾、高丹丹、郑汉成、王俊等10位返乡创业青年被评为孝感市首届“十大青年创业先锋”。 https://www.cnhubei.com/content/2022-06/08/content_14820398.html
7.湖北丁丁生态养殖园有限公司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组织机构代码: MA48B2BG8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29004MA48B2BG8U 纳税人识别号: 429004000160298 营业期限: 2016-07-28到暂无 核准日期: 2016-07-28 登记机关: 仙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经营范围: 蔬菜、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 水产品的养殖、加工、销售; 烟的零售https://m.qixin.com/company/9f758c1b-7c08-487d-b44e-7e6d1977e834
8.中国十大远洋捕鱼公司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根据对中国十大远洋捕鱼公司了解,中国十大远洋捕鱼公司排名为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壹桥海参股份有限公司、百洋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开创国际海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https://www.chinabgao.com/brand/33100.html
9.湖北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年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业养殖、林业综合开发、科研利用等现代农林项目建设的专业公司,是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随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随州市“十大示范基地”之一。http://hbnf888.com/
10.蛋类十大品牌排行榜湖北九珠蛋业有限公司,皮蛋-蛋品十大品牌,湖北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集蛋品加工、畜禽养殖、生猪定点屠宰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全国最大的蛋品加工企业之一,湖北省重点蛋品出口企业,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品牌招商 京东旗舰店 天猫旗舰店 查看品牌 8 微山湖 山东微山湖经贸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微山湖经贸https://www.chinapp.com/paihang/danlei
11.湖北中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中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市,创办于2018年8月,是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潜江虾——稻产业“走出去”战略,吸引民营资本,打造的一家集小龙虾、淡水鱼选育、繁育、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冷链、研发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http://www.zhongxiafood.com/
12.傲农生物: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疫情出现,对养殖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虽然自疫情出现以来,公司高度重视,迅速启动防疫应急预案,确保公司生 物资产的安全,但是仍可能因公司防控不力,而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 响,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 公司除自身通过控股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外,还参股了少量养殖公司。 https://stock.stockstar.com/SN2023030500000395.shtml
13.湖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养殖/宠物 公司规模:500-999人 公司性质: 股份制企业 所在地区: 湖北 汉(Han),我华夏也;世伟(swine),努力成为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公司,也谐音英文猪之意。注册于国家工商管理局的汉世伟猪业有限公司,立志育成中国人的种猪,开拓中国人的健康、环保、安全、高效的猪产业,为中国人http://www.nongmuhr.com/CompanyView.aspx?Id=1210
14.农村青年杂志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主办2014年第06期《农村青年》杂志创办于1984年,,主要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数据库收录部级期刊,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农村青年2014年第06期杂志的主要内容介绍。https://www.youfabiao.com/ncqn/201406/
15.扎根乡村沃土服务乡村振兴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从事绿色蛋鸡养殖和利用生物技术对鸡蛋进行综合开发、精深加工的企业,实现鲜鸡蛋、蛋粉、蛋液、蛋壳、蛋膜的全产业链循环高值化利用,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香港、澳门等地区。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驰名商标https://b.jrjingshan.com/content/2023-04/07/024855.html